![顺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9/3C/wKhkGWc_XMeAYTu8AAI_zCdLhks462.jpg)
![顺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9/3C/wKhkGWc_XMeAYTu8AAI_zCdLhks4622.jpg)
![顺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9/3C/wKhkGWc_XMeAYTu8AAI_zCdLhks4623.jpg)
![顺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9/3C/wKhkGWc_XMeAYTu8AAI_zCdLhks4624.jpg)
![顺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9/3C/wKhkGWc_XMeAYTu8AAI_zCdLhks4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顺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顺义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本试卷共8页,3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完成下列选择题,1~15题。
1.下列各项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怵惕恻隐(shù)要誉乡党(yāo)三十一毂(gǔ)凿户牖为室(yǒu)
B.羞恶之心(wù)剖之为瓢(pāo)功亏一篑(kuì)埏埴以为器(yán)
C.为洴澼絖(píng)鬻技百金(zhōu)几成而败(jī)强行者有志(qiǎng)
D.不龟之药(jūn)非不呺然(xiāo)朝闻夕死(zhāo)无用而掊之(pǒu)
2.下列各项画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不言而喻家喻户晓喻以利害
B.就有道而正焉避重就轻功成名就弃文就武
C.敏于事而慎于言讷言敏行好古敏求回虽不敏
D.仲尼适楚适可而止削足适履悠然自适
3.下列各项画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要誉于乡党朋友通“邀”,邀请
B.知止而后有定坚定不移《诗》……可以群,可以怨怨恨,抱怨
C.致知在格物推究,推理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称赞,称许
D.自伐者无功讨伐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益,好处
4.下列各项画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狠心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卫
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近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实践,从事
C.虑而后能得得到君子周而不比勾结
D.君子不器器皿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患病
5.下列各项画线词语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
A.自矜者不长矜持瓠落无容宽大空阔
B.强行者有志勉强复众人之所过弥补
C.鬻技百金买卖无用而掊之扔掉
D.庄子持竿不顾看有道者不处为,做
6.下列各项画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物或恶之云霞明灭或可睹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B.自见者不明路转溪桥忽见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C.其微易散微言大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目不转睛数目项王颜渊曰:“请问其目”
7.下列各项画线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立何知皆扩而充之矣
B.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我树之成而食五石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D.见贤思齐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8.下列各项画线词语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B.道之以德客得之,以说吴王
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D.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皆其力……
A.素善留侯张良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朝闻道,夕死可矣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0.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死而后已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余食赘行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C.其脆易泮若火之始然
D.自知者明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11.下列选项中画线词语意义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至其罪我也,有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2.《红楼梦》中,曹雪芹以游龙之笔,将传统节日中秋节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以下哪一章回描述了中秋节的情节。()
A.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B.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C.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D.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爱的思想。
B.《大学之道》选自《尚书》是一篇论述名家思想的散文。文章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强调修身是治人的前提,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一书是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D.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作品《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
14.《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到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态度。以下哪一句最能体现这一观点()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C.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D.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幅画上的花鸟鱼虫被画家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让人叹为观止。
B.我的朋友虽然身处困境,如同涸辙之鲋,但依旧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寻找脱困的机会。
C.要完成800米体育测试,申毅感到任重道远。
D.他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宁愿曳尾涂中,也不愿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束缚。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4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小题,共15分。
先王制礼以导民志,乐以和民声,政以一民行,刑以防民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1】,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2】,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3】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取材于《礼记·乐记》)
注释:【1】食飨之礼:食礼和飨礼,古代招待宾客及宗庙祭祀的礼仪。【2】知(zhì)知:前“知”,指心智;后“知”为感知、知晓。【3】人化物:人化于物,即人天赋的善性受外物影响而异化。
1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以一民行一:统一B.其政乖乖:反常
C.非致味也致:招致D.所以正交接也交:交际
1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先王制礼以导民志亡国之音哀以思
B.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C.情动于中感于物而动
D.天之性也夫物之感人无穷
1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极一也它们要综合地发挥作用。
B.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臣下犯上欺上、图谋私利而无法遏止。
C.则几于礼矣就接近于懂得礼了。
D.不能反躬,天理灭矣不能反躬自省,天性就泯灭了。
1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指出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心理活动,产生于人类的情感。
B.文中以“桑间濮上之音"的事例来证明音乐与政治有关联。
C.作者认为人生性平和,却又易于受外物之所感而产生欲念。
D.作者认为以礼乐“节民心”“和民声”,君王的治道就完备了。
20.本文指出礼乐制度有很高的价值,可以用来教育民众,感化人心。请结合文章第四、五段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明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3小题。(共10分)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①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①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即嫦娥。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征雁”指南飞之雁,首句以“征雁"和“已无蝉”点明此时是深秋时节。
B.第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景象,后句想象中的意境,便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C.第四句的“婵娟"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意思不同。
D.这首诗以“霜月”为题,由现实到想象再回到现实意蕴含蓄,耐人品味。
22.下列四首诗所写的时令与这首诗相同的一首是()(2分)
A.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①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C.玉井无声户已扃②,一庭霜月冷如凝。谁怜寂寞书窗下,冻影梅花伴夜灯。
D.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注释:①底用:何用。②扃:插上门闩,关门。
23.历代评论家认为,李商隐的七绝诗多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特点。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依据《红楼梦》阅读,完成第24题,共5分。
24.《红楼梦》中有一首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词作内容与薛宝钗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的契合之处。(5分)
25.古诗文默写,每题1分,共7分。
①荀子的《劝学》中,写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③“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暗含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④《秦风·无衣》中,表现将士们修整戈矛,统一杀敌目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⑤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⑥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完成26~28题,共15分。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撒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2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木车的激情”为题,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B.文章用大量篇幅描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看似闲笔,实则是为了突出孔子及其弟子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的激情。
C.孔子乘坐的木车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D.在作者看来,孔子是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集中表现为承载渊博思想的《论语》和颠簸却不断前行的木车。
27.阅读全文,解释划线句子“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在文中的含意。(6分)
28.文章怀想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用意何在?(6分)
四、写作,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9.语言运用,5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创新是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关键。②创新国防教育内容,将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国防技能有机融合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进阶性。③创新国防教育理念,从培养时代新人的角度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④创新国防教育手段,研发国防教育网课系统,开发红色精品研学路线,开展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活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应被拓展开发。⑤国防教育在创新实践中打破陈规,才能使青少年将国防思想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结尾的句号可以改成冒号。B.②句中的“融合"应换为“融入”。
C.③句中加点的“来"可以删掉。D.⑤句中画线的两个短语不能互换位置。
(2)改写第④句画线部分,使之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表达更加顺畅,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分)
30.微写作,10分。
①针对青少年看短视频这一现象,社会各界褒贬不一。请写出你对“短视频进入青少年生活”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150字左右。
②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秋之色,秋之声,秋之味等等,都令人沉醉。请以“秋天的魅力"为主题,写一段文字,描绘你生活中的秋之况味。要求:有层次,描写生动。150字左右。
③请以“书卷多情似故人”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150字左右。
31.大作文,50分。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①人人都希望拥有体面的生活,但对于“体面"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人说,体面就是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受人羡慕;有人说,体面是不邋遢,不寒酸,不丢人,是尊严的一种外在表现;有人说,体面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体面是一种能引发自尊并为此惬意的感觉……你对“体面”有怎样的理解或思考?
请以“说体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②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
请以“免疫力”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高二语文10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D2.A3.C4.B5.C6.B7.B8.A
9.C10.D11.C12.D13.B
14.A(解析:此句直接提到了“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感,体现了持续不断的学习态度。)
15.C解析:A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处用于形容画上的花鸟鱼虫被画得非常生动,使用恰当。
B项,“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此处用来形容某人身处困境但心态乐观,虽未直接表达急需援救,但隐含了处于不利境地的意思,使用也恰当。
C项,“任重道远”意指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此处使用不当。
D项,“曳尾途中"源自庄子不愿做官的典故,后用来形容逃避世俗,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此处使用恰当。
二、古诗文阅读积累:
16、C(致:极。)
17、B(B而:连词,从而。A以:连词,来/以:连词,用法相当于“而”C于:介词,在/C于:表被动,受D之:助词,的/D之:助词,无意)
18、A(其:它们的(指礼乐刑政)极:终极、目标、目的一:一致的、一样的)
19、D(礼、乐、刑、政,通达于四方而不悖乱,这样王道之治就完备了。)
20、参考答案:①从第四段提出观点,到第五段详尽论述,由总到分,由礼乐育人到礼乐治国层层深入。②文章在第四段以“大飨之礼"和“《清庙》之瑟”为例,得出“先王之制礼乐"是为了教导人心,返回正道这一观点。③接着第五段前半部分作者通过分析社会动乱产生的原因,从反面强调教化的重要性。(人的天性是平和宁静的,但会受到外物的诱惑进而产生欲望,欲望得不到节制,社会就会陷入纷争与动乱。)④第五段后半部分,从正面论述礼乐制度对人的节制教化作用,与前文形成对比。通过举例说明礼乐制度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评分建议: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王用礼制来(7.A以:连词,来)引导人民的心志,用音乐来和同人民的声音,用政治来统一(6.A)人民的行止,用刑法来防止人民的奸邪。8.A礼、乐、刑、政,它们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用来统一人民思想从而(7.B而:连词,从而)使社会安定、天下大治的。
音是产生于人的内心的。感情在(7.C于:介词,在)心中激宕,因此表现为声。声组合成一定形式的曲调,就称作音。所以治世之音安详而喜乐,表示政治和谐。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表示政治混乱(6.B)。亡国之音悲哀而(7.A以:连词,用法相当于“而”)忧郁,表示人民困苦。声音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桑间濮上的音乐,是亡国之音,它象征着政教散乱,人民放纵,8.B臣下犯上欺上、图谋私利而无法遏止。
音产生于人的内心,乐是可以通达人事伦理的。因此,禽兽只懂得声而不懂得音;庶民大众只懂得音而不懂得乐。唯有君子是能够懂得乐的。因此,从审察声而懂得音,从审察音而懂得乐,从审察乐而懂得政治,这样,治理国家的道理就完备了。8.C懂得了乐,就接近于懂得礼了。礼、乐都懂,都有心得,称之为有德。德,就是有得于礼乐。
所以隆重的音乐,并非极其动听的音乐。贵族们举行的食礼、飨礼,即隆重的宴会、酒会,也并非最精美(6.C)的滋味。伴奏《清庙》乐章的瑟,拨着红色的弦,疏通琴底的调音孔,一人领唱,三人应和咏叹,形式简朴但余音袅袅。大飨之礼,将实为清水的玄酒放在上位,俎上摆置的是未经烹调的生鱼,肉汁里不用盐、菜调和,食物简单却余味无穷。所以,先王制礼作乐,并不是用以穷极口腹耳目等感官的欲望,而是用以教导人民节制欲望、平衡好恶,从而(7.B而:连词,从而)归返人性的正道。
人生之初是平静的,没有情欲的躁动,这是天赋的(7.D之:助词,的)本性;感受到(7.G于:表被动,受)外物影响而心动,这是人的本性产生的欲求。外物来到,人性的理智便不断地感知它,然后内心就表现出好恶。如果好恶在内心无法制约,理智又被外物诱惑,8.D不能反躬自省,那么天生的理性就要灭绝了。外物(7.D之:助词,无意)对人的影响是无穷尽的,倘若人的内心好恶没有节制,这样,随着外物的到来,人就渐渐被物化了。人被物化,就会泯灭天生的理智而穷尽欲求。于是就有了悖乱叛逆、狡诈虚伪之心,有了骄纵淫逸、为非作乱之事。所以,强者胁迫弱者,多数欺侮少数,聪明人欺骗愚钝者,胆大的凌辱胆小的,有病的人无法治病疗养,老人、幼童、丧父的孤儿、丧子的独身老人,都找不到安置之所,这是导致国家社会大乱之道。
所以,先代君王制礼作乐,使人以此节制自己:制定钟鼓干戚乐舞礼制,这是用来调和安乐的;制定婚礼、冠礼、笄礼,这是用来区别男女的;制定射礼、乡饮酒礼、食礼、维礼,这是用来规范交际(6.D)的。礼可以节制民心,乐可以和合民声,政可以推行国政,刑可以防止奸邪。礼、乐、刑、政,通达于四方而不悖乱,这样王道之治就完备了。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21.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由现实到想象再回到现实"错,应是由现实到想象。诗歌前两句是实写环境背景,后两句是想象的境界,是由前两句生发而来的。
22.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
A.写的是除夕夜的寒冷,读来却给人以春天的喜悦和暖意。B.写的是荷叶败尽,菊花也已枯萎,那秋末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C.写的是冬夜。D.写的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早春。
23.简答题:“寄托深而措辞婉”意思是寓意深远,表达含蓄(2分)。这首诗题为“霜月”,却未从霜月本身直接着笔,而是委婉表达,以“青女”“嫦娥"代指“霜”“月”,大胆想像“月中霜里斗婵娟”(2分),用神女的争艳斗俏表现清幽空灵的意境。诗人表现“霜月之美"的同时,用“俱耐冷”“斗婵娟"象征凌霜耐寒、追求美好的“霜月”品质,含蓄地表达出对美好的向往追求。(2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寄托深而措辞婉"意思是寓意深远,表达含蓄。这首诗题为“霜月”,诗人描写霜和月没有从霜月本身着笔,而是写霜月里的青女和素娥,以“青女"嫦娥”代指“霜"月”。用青女、素娥的“俱耐冷"和“斗婵娟”来象征霜和月的美好品质。这样,诗人不仅描绘出秋夜的自然景色,而且还表现出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表面看是写青女、素娥具有“耐冷"的特性,经得起严寒的考验,在“月中霜”里展现绰约仙姿,不同于庸脂俗粉,实则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高标绝俗,耿介不随及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
24.名著阅读:
解析:开放性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临江仙》中的柳絮能在风中舞蹈,并且能借助“好风"之力,这与出身高贵、家世显赫的薛宝钗在贾家深受喜爱的状态契合。柳絮的“解舞”、“均匀"也凸显了她圆滑持重、颇有处世本领的性格特点。这首词充满乐观向上的自信,这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非常契合。
答案示例:词中“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描绘了柳絮在优雅的环境中随风起舞的景象(1分),这与薛宝钗出身名门、气质高贵、举止端庄的形象相契合。她如同那柳絮一般,在大家族深得大家喜爱(1分)。“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这几句表现了柳絮虽被众多蜂蝶围绕,却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1分)。这正如薛宝钗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个性,不轻易被外界所动摇。她有着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1分)词中乐观向上的精神与薛宝钗的自信坚韧的形象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艺术形象。(1分)
25.古诗文默写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③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26.答案:A。“形象而全面地表现”错。可以说“形象”,但够不上“全面”。
27.(6分)
①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驾着木车周游全国,
②他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
③孔子是启蒙者,布道者。儒家思想蓬勃发展,积极影响了中国文化以及后世发展。
28.(6分)
①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怀想,反衬出高科技时代人们困窘的精神现状。
②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
③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④希望人们体味“木车的激情”,注重心灵的锻造。
四、写作:
29.语言运用
(1)答案:A【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词语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第一句统领②③④⑤句,如果改成冒号,只能管到第②句,所以不能改成冒号。故选A。
(2)拓展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以及变换句式的能力。“研发国防教育网课系统,开发红色精品研学路线,开展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活动"均为动宾结构,所以画线句子改成“拓展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这样才能更连贯、更整齐。
30.微写作(略)
31.大作文
一、议论文题目解析:
结合材料,理解“体面"的含义是写作的关键。在这个材料中,“体面”一词被赋予了多重含义:首先,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物质生活的富足,即拥有让人羡慕的财富和地位;其次,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个人形象的塑造,即保持整洁、得体、有尊严的外在形象;最后,它还可以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即引发自尊并为此感到惬意的感觉。
具体看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物质层面的体面,可以探讨拥有财富和地位所能带来的社会尊重和满足感,比如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物质条件的体面,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塑造整洁、得体、有尊严的外在形象来获得自尊和尊重。三是精神层面的体面,可以探讨引发自尊并为此感到惬意的感觉对于生活的影响,比如自尊如何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强和乐观。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保持体面,注重品质与修养。然后解释一下“体面"含义,是一种得体、合适、有尊严的形象和状态。接着可以详细阐述“体面”的重要性,体面不仅是一种表面的形象,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态度。体面的人通常表现出谦虚、有礼貌、自信、优雅等特质,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此外,体面还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再分析如何在现实中保持体面:保持体面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礼仪礼节等。此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价值观,注重内在的品质和修养。最后总并强调“体面"作为重要的品质和态度,能够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地位,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应注重保持体面,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立意角度:
1.尊严来自于实力,体面来自于努力。
2.内心充盈,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体面。
3.奋斗赢得体面。
4.体面反映人的内在品质和态度。
范文
说体面
体面,这个词汇所涵盖的内涵丰富,往往令人产生无尽联想。人人都希望拥有体面的生活,但对于“体面”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些人认为,体面就是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受人羡慕有些人认为,体面是不邋遢,不寒酸,不丢人,是尊严的一种外在表现,还有些人认为体面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引发自尊并为此惬意的感觉。
从物质层面上讲,拥有足够的财富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体面。富裕的经济条件可以让人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居住在舒适的房屋中品尝美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地位和声望。例如,那些拥有豪车、豪宅和私人飞机的人,无疑在物质层面上是富有的,他们的生活状态往往被视为成功的象征,从而在社会中赢得尊重和羡慕。
然而,体面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保持整洁和得体的外表也是体面的体现。无论经济条件如何,一个人如果能保持衣着的干净整洁,不流露出寒酸或邋遢的形象,那么他在某种程度上传达了一个积极、自爱的信息。
更深层次的体面,或许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和表面的形象,而忽略了内在的品质和修养。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带来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还会让自己失去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体面"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态度,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和修养。要有对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和身份的满足和尊重。这种体面源于内心深处,不依赖于任何物质条件。它是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无论生活状况如何,都能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对于“体面”的理解,人们各执己见,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对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尊重。无论是在物质上、精神上还是情感上,我们都应该追求这种体面。体面的生活不仅关乎物质富足,更关乎内心的满足和自尊的维护。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物质财富来定义体面,因为体面的内涵远比物质丰富。
因此,“体面"并不是一种外在的评价或标签,而是内在的自我认同和尊重。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欣赏自己所拥有的,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自身的价值。
二、记叙文解析:
什么是免疫力呢?免,是免除,疫,是病毒,力,是能力;免疫力就是人的肌体自身具备的抵抗病毒的能力。显然题目是让学生使用免疫力的比喻义,也就是个人或社会组织具备的免除不健康精神污染、文化垃圾的侵袭的能力。
范文
免疫力
我在月夜中登上西山龙门,越过漆黑的滇池远眺对岸的城市,昆明是一团无声的巨大灯火,这就是我的城市,被滇池和群山包裹着,仿佛被种皮包着的种子。
今天听到那个商业集团提出的建议时,我和在座的其他人一样愕然了,拆除南屏街,建成一座西南第一的大型购物中心?集团开出的条件诱人,这是昆明再度竞争新一线城市的利器,城市经济受到的刺激一定超出我们的想象。
“老伟”,会后抓城市建设的刘副市长叫住我,一脸严峻的问:“你咋个看?"
“整不成!”
略
所有人。
我坐在西山上,视线投向远处的城市中心,东西寺塔被四周的楼群遮掩着,显得无助而绝望,南屏街是否知道自己的命运呢?我想起无数个在那条老街流连的夏日午后,桂花树的阴凉下,卖木瓜水的老倌大声聊着天,东西寺塔如两尊门神,镇守街道的两侧,好像压住了这城市的根。
免疫力,昆明的免疫力已经太低了,我一拳擂在地上,痛苦地想到。缺乏免疫力的城市已经失去了武成路,筇竹寺、金龙饭店……换来的是什么?一个新一线城市的名头和无数病灶罢了!如果那镇住昆明城文化龙脉的东西寺塔也拆去了,那这座城市还剩下什么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氏体转变》课件
- 2025年成都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卷题库
- 探索奥秘:运动与力
- 商标注册申请书范本
- 如何培养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思维-进修医师带教体会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10.3第3课时 图文信息问题与行程问题【课件】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8.1第1课时-平方根【课件】
- 关于冬季精装施工方案
- 公路墩柱安全爬梯施工方案
- 东营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投资小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矢量动态PPT模板(图文)
- 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分享ppt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高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高考百日誓师教师誓词
- 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 菲斯特转子秤的
- 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申报书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