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9/38/wKhkGWc_XKiAJJjRAAJ5icZflM8280.jpg)
![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9/38/wKhkGWc_XKiAJJjRAAJ5icZflM82802.jpg)
![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9/38/wKhkGWc_XKiAJJjRAAJ5icZflM82803.jpg)
![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9/38/wKhkGWc_XKiAJJjRAAJ5icZflM82804.jpg)
![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9/38/wKhkGWc_XKiAJJjRAAJ5icZflM828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昆明三中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
笔认真填涂考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达尔文雀隶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一共14种,其中13种分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另一种
分布在距加拉帕戈斯群岛600km的可可岛上。达尔文雀羽毛颜色均为暗色,体形相似,体长7—12cm不等,
种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喙部的形状和大小。据考证,这14种达尔文雀是在过去的100万年至300万年间由
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1835年9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在岛上发现一些羽毛颜色暗淡的雀
形目鸟类,并采集了标本带回英国。后来,英国鸟类分类学家Gould在研究达尔文收集的鸟类标本时发现
这些雀形目鸟类是一些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新种。达尔文也因此受到了启发,在《物种起源》中论述到:“这
些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雀形目小鸟实在令人感兴趣,它们由一个种分化出来而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
境。”这些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雀形目小鸟促使达尔文产生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后人为了纪念达尔文就把
这些雀形目小鸟称为达尔文雀。
(摘编自邓文洪、郑光美《达尔文雀与生物进化》)
材料二:1938年12月,28岁的英国帅小伙大卫·拉克和他的研究团队登上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
研究不同种“达尔文雀"的繁殖和觅食行为。每天上午他外出观察这些小鸟,下午则捕捉个体尝试进行圈
养,看不同种之间是否会发生杂交。正如达尔文曾指出的那样,“达尔文雀”非常温顺,不怕人而易于接
近。这些“很傻很天真"的鸟,是拉克在野外非常难得的理想观察对象。
1939年4月,拉克一行和4种共计40只地雀一起来到美国旧金山的加州科学院。从4月底至9月初,
拉克在加州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地的馆藏做研
究,还专程去大英博物馆检视了达尔文当年采集的标本,最后他竟总共测量了近6400号“达尔文雀”标
本!根据掌握的翔实资料,拉克很快撰写出了题为《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的专著。而更令
人感到惊讶的是,面对同样的原始资料,1947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拉克的新作《达尔文雀》,书中竟
得出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
拉克在第一本书中依据野外观察和标本测量数据对“达尔文雀"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并把主要篇幅放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在了阐述种间以及种内变异上。比如喙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种之间和同一种但分布于不同岛上的种群之间
都存在明显差异。受到当时主流观点认为亚种之间形态差异不具备自然选择上的适应性的影响,拉克在“达
尔文雀”身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认为上述差异主要是在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当中发挥作用,即同种的
雌鸟主要通过喙型来识别同种的雄鸟。而生活在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由于具有介于
两种之间的喙型,而被认为可能是杂交的产物。
在回到达丁顿会堂学校又教了一年中学生物之后,拉克开始为军方工作,主要是与其他科学家一道为
刚刚投入实战不久的雷达提供智力支持。在这期间,生态学上一项名叫高斯原理的理论引起了拉克的注意,
并最终改变了他关于“达尔文雀"的研究结论。他明确地指出竞争导致了“达尔文雀”在食物资源利用上
的分化,产生了已知的14个种和它们形态各异的喙。以地雀为例,在同时有大、中、小地雀的岛上,3种
鸟喙的大小都不重叠,对应着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喙的大
小却介于两种的正常值之间,这两个小岛上各只有一种食种子的地雀,因此表现出了竞争释放,即在缺乏
竞争者时物种会拓展实际的生态位。就是说这两个岛的中地雀和小地雀可以选择利用的种子大小更为多样
化。拉克的新书用形态学、生态学和行为学方面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予以佐证,并揭示了地理隔离和生态
位分化在物种形成上的重要作用。
稍显遗憾的是,拉克的新书更多提供的还是一种描述性的结论,定量性统计分析有限。比如,尽管他
指出了对食物资源的竞争是主要的演化驱动力,但没有提供大、中、小地雀在取食种子大小上是如何分化
的例证。又如,他指出了对于同域分布的种群而言,生殖隔离是最后形成物种的关键一步,却没能说清楚
究竟是何种机制导致了生殖隔离的实现。这些遗憾被开始于34年之后并延续至今的一项长期研究弥补。
对“达尔文雀"的研究,研究者们手中的工具从达尔文时代的猎枪,到拉克的望远镜,再到后来的雾
网和录音机,发展到了今天的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对于“达尔文雀”的认知,既有最初达尔文的慧眼未
识珠,也有拉克两本著作之间观点的骤然转变,更有另一个研究团队42年的荒岛坚守。在生态学和演化
生物学的研究中应当去追求长期的开放式的持续工作,因为从逻辑上来讲,演化及生态过程并没有一个确
定的尽头。
(摘编自Robbi《迈入基因组时代的“达尔文雀"传奇》)
1.下列关于“达尔文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雀"并非特指某一种鸟,只是它们在体形和羽毛颜色上存有相似的特征。
B.如果“达尔文雀”的喙部形状和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则表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种。
C.受主流观点影响,拉克认为“达尔文雀"喙型差异主要是在不同种间生殖隔离中起作用。
D.受高斯原理启发,拉克提出,食物资源的竞争,让“达尔文雀”的喙型变得不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发现带回的雀形目鸟类是没被描述过的新种,这启发了他关于生物进化的思考。
B.“达尔文雀"性情温顺,易于接近,这有利于研究者进行野外观察以及标本采集工作。
C.《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主要阐述了“达尔文雀”种间以及种内的变异。
D.《达尔文雀》用多方面资料佐证观点,提供的是描述性的结论,定量性统计分析不足。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具有介于两种之间的喙型,这是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发
生作用的表现。
B.拉克的新书吸收多学科研究成果,得出重要结论:不同岛屿的地雀喙型有异是由地理隔离和生态位
的分化造成的。
C.拉克通过长时间的野外观察和认真的室内研究,掌握了翔实的资料,撰写完成两部关于“达尔文雀"
的学术专著。
D.目前科学家已开始使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来进行研究,弥补了“达尔文雀”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
研究中的遗憾。
4.材料二标题为“迈入基因组时代的‘达尔文雀’传奇”,研究“达尔文雀”有哪些“传奇"?请根据
材料概括说明。(4分)
5.“达尔文雀”的研究历史,给了我们关于科学研究的哪些启示?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乞丐
(英)毛姆
我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周边的街道上闲逛,不时瞥一眼那些精巧的庭院,最后,在环绕广
场的拱廊里阴凉处坐下来,要了一杯酒。
太阳把无情的烈焰抛洒在广场上,耷拉着的椰子树沾满尘土,巨大的兀鹰不安地栖息其上,有时会突
然降落地面,叼起几片残渣,扇动笨重的翅膀,飞上教堂的塔顶。我已经给完所有的零钱,只能对那些纠
缠不清的乞丐频频摇头,他们不给你片刻的安宁。报童硬要把那些湿漉漉的报纸卖给我,乞丐们苦苦哀求
指望能得到点施舍……但是他们随时留意着那个肥胖的警察,他会拿着皮带突然冲过来,照着他们的头或
后背狠狠她抽上一鞭子。
突然,我被一个乞丐吸引住了,他的头发和胡子红得耀眼,胡子乱蓬蓬的,衣服破烂不堪,勉强遮体,
他的腿和裸露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和骨头,在饥饿的人群里他显然最为可怜。他大约40岁,是唯一不开
口说话的乞丐,甚至连手都不伸出来,只是凝视着你,让人感到极其不自在,如果有人给他一个硬币,他
会向前一小步,伸出爪子一样的手,拿过硬币,也不说一声谢谢,就木然地走开。
他站在我面前,和他站在其他桌子前的时间一样长,用悲凉的目光看着我。我还从来没见过如此失魂
落魄的人。他的外貌有种让人恐惧的东西,神志看上去也不是很健全。我没有什么好给他的,为了不让他
白等,我摇了摇头。过了一段时间,他走开了。
傍晚时,凉风再次把我诱惑到了广场上。不久,大量的人群从四周的街道拥入广场,黑色的兀鹰尖叫
着从人们的头顶飞过,一旦发现有什么东西可以啄食,它们就会猛然坠落地面,再从人们的脚下急急忙忙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地跑开。我又看到了那个红发怪人,他没有在我的桌前停留。我估计他还记得早晨没能从我这里获取分文,
觉得再这么做没有用,我在想他是不是个水手,一个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从船上开了小差,逐渐堕落到目
前这种令人同情的状况,他不见了。
夜里醒时,不知道为什么,他衣衫褴褛的形象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
曾经见过他,但是我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我度过的第二天和第一天完全一样,但我在守候红发乞丐的到来,当他站在我邻近的桌子旁边时,我
仔细观察着他。现在我非常确信在哪里见过他,甚至认识他。我不好意思上前招呼他,我为不能把他对上
号而恼火,就像你在努力回想一个人的名字,那名字分明已经在你的舌尖上,却又一下子溜走了,这一天
就这么慢慢地过去了。
新的一天又到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广场上,一声不吭。他站在一张桌子跟前,离我两张桌子远,
无声地恳求着。这时,我看见了那个警察,他偷偷绕过来,用皮带照着红发乞丐响亮地抽了一下,乞丐的
身子一缩,但他既不抗议,也没有表露出任何憎恨;他似乎已对这种鞭打的刺痛习以为常,他缓缓移动的
身躯悄然融入降临到广场的暮色之中,然而这残酷的一鞭却抽醒了我的记忆,我突然想起来了。
他肯定也认出了我,因为这20年来我的外貌变化不大,这就是他从第一天早晨以后,就再也没有在
我案前停留的缘故,我认识他已经有20年了。那时候我在罗马过冬,每晚都去一个餐馆用餐。餐馆的常
客多是一小群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艺术院校学生。我们经常在那里无休无止地争辩着与文学和艺术有关的话
题,他那时还是个大男孩,不会超过22岁;蓝眼睛、直鼻梁、红头发,长得很讨人喜欢。我记得他说曾
在美国水果公司工作过,因为想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那份工作。由于他过于傲慢,他在我们中间不怎
么受欢迎。他觉得我们是一群可怜虫,并对此直言不讳。他不给我们看他的作品,因为我们的赞誉对他来
说毫无价值,对我们的批评他则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他极其自负,为了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一切。
他那么自信,而这种自信也让他的一些朋友受到感染。
我回想起当时他那种意气风发、精力充沛,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及目中无人的样子。这不可能是同一个
人,但是我确信这就是他。我起身去广场寻找他,我对比着过去和现在的他,琢磨是什么让他变成现在这
种样子,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成百上千的年轻人带着奢望投身艰难的艺术行业,但
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并在生活中找到一处落脚之地,好让自己不被饿死。这太可怕了,
我问自己能帮他些什么,我绕着广场走着,天色越来越暗,我担心自己错过了他,我经过教堂时看见了坐
在台阶上的他。我走到他跟前。
“你还记得罗马吗?"我说。
他一动不动,也不回答我。他毫不在意我的存在,就像面前根本没有我这个人,他看都不看我一眼,
空洞的蓝眼睛落在台阶底层那些为什么东西尖叫着争作一团的兀鹰身上。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从口袋
里掏出一张黄色背面的纸币,塞进他手里。他看都没看它一眼,然而他的手动了一下,像爪子一样的细手
指握紧纸币,搓揉着,搓成一个小纸团后把它移到拇指上,一下子弹到了空中,落到了聒噪的兀鹰中间。
我下意识地转过头,就见一只兀鹰用嘴衔起它飞走了,两只尖叫着的兀鹰紧随其后。当我回过头来时,那
个人已经走掉了。
我在韦拉克鲁斯又待了三天,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有删改)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发乞丐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除了他奇特的外貌,极为消瘦的身体,还有与众不同的乞讨方式,
这一情节为下文的叙事张本。
B.胖警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次要人物,他凶狠无情地用皮带抽打、驱赶中心广场上的乞丐,这写出了
乞丐们悲惨恶劣的生存环境。
C.20年前意气风发的红发青年现在却以乞讨为生,被警察欺辱也懒得抗议,这种反差意在暗示懒惰是
导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
D.“我”想帮助红发乞丐的急切心情与红发乞丐对“我"的漠视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两人在人
生追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7.文中多次写到兀鹰,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炽热的广场、耷拉着的椰子树,让人感到焦躁沉闷,而巨大兀鹰的出现,更强化了这种压抑
不安的感受。
B.一群兀鹰争抢着食物,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上的人们为填饱肚子而劳碌奔波、四处乞讨,二者构
成映衬关系。
C.兀鹰多次出现构成这篇小说的暗线,与时间这条明线在文章结尾交汇在一起,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意味深长。
D.“扇动笨重的翅膀”“尖叫着争作一团"聒噪”等描写,既表现了兀鹰贪婪的特性,又融入了作
者的情感态度。
8.红发乞丐能接受别人的施舍,为什么把“我"给他的纸币搓成一团弹到空中?(4分)
9.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叙述红发乞丐故事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
女聘大中孙。旗尉屡趣.行,顺昌瞋目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
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
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
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
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
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
不出国门矣。
(节选自《明史·周顺昌传》)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材料二:五人者,盖当周公(周顺昌)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
有一月耳。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
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一鹭匿于涸藩以免。既而以吴民
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儇然在墓者也。五人之当刑也,
意气扬扬,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顺昌好A为德B于乡C有冤抑D及郡中E大利害F辄为所司G陈说H以故士民I德顺昌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指催促,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趣”词义不相同。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前,指走上前,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的“舟”用法相同。
D.私人,文中指因私利相依附的人,所指就是材料一中的一鹭等人。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顺昌瞪着眼睛责问旗尉:“难道你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不怕死的男子吗”,并要求旗尉回去向魏
忠贤直言通报自己的姓名。
B.旗尉高声叫嚷“东厂拿人”,并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没想到更加激怒群众,众人
穷追猛打,打死、重伤旗尉。
C.五人抗议周顺昌被捕,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之时,本郡的士大夫们就向当局请求清理已被废除的魏
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D.五人临刑的时候,慷慨自若,谈笑着死去。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人把他
们的头买下,才与身体合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4分)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4分)
14.两则材料记述了同一个事件,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1
江城子九日与诸季登高
李纲○2
客中重九共登高。逼烟霄,见秋毫。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回首中原何处是,天似幕,碧周遭。
茱萸蕊绽菊方苞。左倾醪○3,右持螯。莫把闲愁,空使寸心劳。会取八荒皆我室,随节物,且游遨。
【注】①诸季:群弟。②李纲:南宋初主战派大臣。此词作于贬谪琼州(今属海南)途中。③醪(láo):浊
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扣题,点明重九登高。因在贬谪途中,故词人自称为“客"。
B.画横线句描写高处所见之景,运用了夸张手法,所写景物层次分明。
C.下阕首句白描,写到了茱萸与菊花,与古人“重九”佩茱萸、赏菊的习俗有关。
D.词人饮酒品蟹,闲愁顿消,是因为身处异乡可以尽情“游遨",欣赏佳节美景。
16.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起伏变化的心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佳句,营造出秋景凄凉的意境。
(2)在《项脊轩志》中,大母将祖传的象笏拿给归有光看,归有光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着这遗物,
“___________,_________”,宣泄了悲伤中的复杂情绪。
(3)古人擅长巧用叠字来摹声,使人如闻其声,有余韵不绝之妙。这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刮了一夜大风,我在半夜被风喊醒。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而那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
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扯住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它撕扯,哭喊,
喊得满天地都是风声。
早晨我看见了被风刮跑的麦捆,在半里外,被几棵铃铛刺挡.住.。
这些一墩一墩长在地边上的铃铛刺,多少次挡住我们的路,挂烂手和衣服,也曾多少次被我们愤怒的
锄头连根挖除,堆在一起一把火烧掉。可是第二年它们又出现在那里。
我们不清楚铃铛刺长在大地上有啥用。它浑身的小小尖刺,让企图吃它的嘴、折它的手和践它的蹄远
离之后,就闲闲地端扎着,刺天空,刺云,刺空气和风。现在它抱.住.了我们的麦捆,没让它在风中跑远,
是它留住了风中的麦垛。如果所有粮食在风中跑光,所有的村人,就会在风停之后远走他乡,留一座空荡
荡的村庄。我第一次对铃铛刺深怀感激。
18.文中加点词语“挡住"抱住”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4分)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19.与“刺天空、云、空气和风"相比,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经常在外就餐的人会有用开水烫餐具的习惯,认为这样可以“烫死”一部分细菌。实际上吃饭前用开
水烫餐具,消毒杀菌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高温杀菌要真正有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温度,另一
个是时间。因为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多数要经100℃高温作用1—3分钟或80℃持续10分钟才能被杀死。
因此,通过高温煮沸的方式使病菌被杀灭,或用热水浸泡大约10分钟左右,都比用热水冲洗杀菌效果更
显著。当.然.,烫洗没有坏处,可以冲洗掉一些残余的洗涤剂或浮尘。不过,如果用的是一次性餐具,_____
_______○1________。一次性筷子上的硫磺、纸杯内壁的石蜡、塑料碗杯中的塑化剂等,遇热都容易融化
释放,长期使用对身体健康不利。
除了用热水烫,_______○2________。市面上清洁、抑菌的湿纸巾只能用于皮肤清洁,用来擦餐具不
能起到消毒的作用。另外,一些消毒湿纸巾中的化学成分不能入口,因此也不能用来擦餐具。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当然"和文中加点的“当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是那些人就是放不开手。
B.钟老师会在吃饭时告诉大家他的译法,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
C.仅仅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是主观主义作风。
D.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小缝隙,可能隐藏着危机;但有时,一个小缝隙也是黑暗深处能透进光亮的地方,给人无限希望
和生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昆明三中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则表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种”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比如喙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种之间
和同一种但分布于不同岛上的种群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可知,只是凭借喙的大小和形状无法确定它们
是否分属于不同的种。)
2.(3分)A(“达尔文发现带回的雀形目鸟类是没被描述过的新种”张冠李戴,材料一第二段“英国鸟类
分类学家Gould在研究达尔文收集的鸟类标本时发现这些雀形目鸟类是一些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新种"。)
3.(3分)C(A项,“这是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发生作用的表现”错,根据材料二第四段“而大达夫尼岛的中
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喙的大小却介于两种的正常值之间,这两个小岛上各只有一种食种子的地雀,
因此表现出了竞争释放,即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拓展实际的生态位。就是说这两个岛的中地雀和小地
雀可以选择利用的种子大小更为多样化"可知,应是竞争食物资源的作用。B项,“不同岛屿的地雀喙型
有异是由地理隔离和生态位的分化造成的”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拉克的新书用形态学……并
揭示了地理隔离和生态位分化在物种形成上的重要作用"可知,“地理隔离和生态位的分化”只是影响
了“物种形成”,而不是造成了“不同岛屿的地雀喙型有异”。D项,“弥补了‘达尔文雀’生态学和演化
生物学研究中的遗憾"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谈到利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得到的研究成果。)
4.(4分)①同一个人面对同样的资料却得出了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②在研究了很多年后,“达尔文
雀”仍有许多未解之谜;③团队坚守荒岛42年观察研究。
5.(6分)①科学研究会受同时代观点的影响,因此需要有自己的理性选择和判断;②科学研究需要持久地
探索,要有恒心和毅力;③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①由“受到当时主流观点认
为亚种之间形态差异不具备自然选择上的适应性的影响,拉克在‘达尔文雀’身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但后来“生态学上一项名叫高斯原理的理论引起了拉克的注意,并最终改变了他关于‘达尔文雀’的研
究结论”,可见科学研究会受同时代观点的影响,因此需要有自己的理性选择和判断;②由“1938年12
月……大卫·拉克和他的研究团队登上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1939年4月,拉克一行和4种共计40
只地雀一起来到美国旧金山的加州科学院。从4月底至9月初,拉克在加州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地的馆藏做研究,还专程去大英博物馆检视了达尔
文当年采集的标本,最后他竟总共测量了近6400号‘达尔文雀’标本”“1947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
了拉克的新作《达尔文雀》,书中竟得出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更有另一个研究团队42年的荒岛坚
守”可知,科学研究需要持久地探索,要有恒心和毅力;③由“对‘达尔文雀’的研究,研究者们手中
的工具从达尔文时代的猎枪,到拉克的望远镜,再到后来的雾网和录音机,发展到了今天的基因组高通
量测序仪”,可见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6.(3分)C(“懒惰是导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错误。从小说描写乞丐20年前的情况以及他乞讨不开
口,最后把纸币扔掉的情节来看,导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与“懒惰"无关。)
7.(3分)C(“兀鹰多次出现构成这篇小说的暗线”错误,兀鹰不是小说描写的重点,只是环境描写的一
部分,构不成暗线。)
8.(4分)①他不愿意接受“我"的怜悯与同情;②他傲慢自负的性格一直没有改变。(分析乞丐做法的原
因,可从人物的性格角度入手。结合乞丐20年前的情况来看,他是一个傲慢自负的人;由他乞讨不开口
说话、落魄得让人恐惧的现状看,他还像以前一样,性格并没有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一性格,他强烈的
自尊心让他不愿意接受“我”给他的纸币,因为这让他觉得“我"是怜悯、同情他。由此可组织出答案。)
9.(6分)①叙述视角独特,借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的所见所闻来讲述,给读者以真实感;②叙述顺
序巧妙,文中插叙了红发乞丐20年前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小说情节紧凑;③结尾别具匠心,以
“我再也没有见到他"收束全篇,留下空白,含蓄蕴藉又耐人寻味;④叙述节奏张弛有度,叙述时在局
部空间和时间上放慢或加快,传递出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隐藏其中的哲思。(从叙述视角看,
小说从“我”的有限视角描述故事,以“我"观察红发乞丐来表现人物,从注意对方,到观察对方,再
到想起对方、寻找对方、想帮助对方,最终不知对方所终,既全面地展现了人物的生活、思想状态,又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第一人称的叙述也使小说显得真实可信;从叙述方式看,以插叙交代红发
乞丐青年时的往事,揭示了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使小说情节完整紧凑,同时也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从
叙述节奏看,小说叙述红发乞丐现在的遭遇时节奏缓慢,突出其命运之不幸,在叙述20年前的往事时节
奏相对急促,突出其命运变化的根源,张弛有度,与人物的心境相吻合;小说的结尾写到“我在韦拉克
鲁斯又待了三天。我再也没有见到他”,以“我再也没有见到他"收束全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FH(“顺昌好为德于乡”,状语后置句,这句是对周顺昌的整体形象概括。“有冤抑及郡中大
利害"是对前一句的举例论证,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辄为所司陈说”,
就向主管官吏陈述,“辄"是断句的标志。“以故士民德顺昌甚”,“以故"表明这句是总结句需断开,
因此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
11.(3分)C(A项,文中“趣”通“促”,指催促。《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趣"通“取”。趣舍,
即取舍。选项无误;B项,名词解释无误;C项,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舟”,名词作状语,乘着
船。用法不同,选项有误;D项,文章内容理解无误。)
12.(3分)C(原文:五人者,盖当周公(周顺昌)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不是“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之时”,
而是“至于今”,到了现在。文章内容理解有误)
13.(8分)
(1)魏大中被逮捕,经过吴县城门,周顺昌为他饯行,三天中和他同睡同起,答应把女儿许配给魏大中孙
子。(得分点一个1分:道,取道,经过;同卧起,同睡同起;聘,许配,嫁给。整体句意1分。)
高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2)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得分点一
个1分:行为,品行成为、品行作为;先,表率,榜样;声,宣扬,伸张;赀,同“资”,钱财。)
14.(3分)①材料一是为突出周顺昌品德高尚受民众拥戴。②材料二是为突出五人英勇就义的过程。(答出
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顺昌为人刚正耿介,嫉恶如仇。魏大中被逮捕,经过吴县城门,周顺昌为他饯行,三天中和
他同睡同起,答应把女儿许配给魏大中孙子。旗尉多次催促上路,周顺昌瞪着眼睛说:“你不知世上有不怕
死的男子吗?回去告诉魏忠贤,我是以前故吏部郎周顺昌。"周顺昌喜欢在地方上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
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此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
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
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
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乱!”
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
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
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
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宦官魏忠贤非常害
怕。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
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材料二:(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
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
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我还
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氏体转变》课件
- 2025年成都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卷题库
- 探索奥秘:运动与力
- 商标注册申请书范本
- 如何培养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思维-进修医师带教体会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10.3第3课时 图文信息问题与行程问题【课件】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8.1第1课时-平方根【课件】
- 关于冬季精装施工方案
- 公路墩柱安全爬梯施工方案
- 东营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投资小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NPI管理流程文档
- 阀门噪声计算程序(IEC)(带公式)
- 2022年RDA5807m+IIC收音机51单片机C程序上课讲义
- 雅马哈贴片机_修机_调机的经验之谈1
- 正负零以下基础施工方案(44页)
-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 2018年黑龙江统招专升本公共英语真题
- 大学物理光学答案
- 老挝10大经济特区
- 通用标准快装接头尺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