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广安二中高2023级2024年秋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次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炼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如今,面对如此纷杂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固然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同时也给一些阻碍发展进程的势力提供可乘之机,而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善于接受新文化,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有了民族底气,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练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C.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
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D.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已任。
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
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结合材料来看,先秦儒家思想中哪些部分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6分)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兄弟
江泽涵
青山深处有一个篱笆院子,两间茅屋坐北朝南,中央两块菜地,栽着各种蔬菜,左边堆着柴草垛子,最里边角落里有一口石磨,驴子在拉着磨豆。
右边藤架下,两个中年男人在对饮。木子青夹了块猪头肉到嘴里,慢慢地嚼起来。
“兄弟,”杨炎小心地唤了一声,“你意下如何?"
木子青不知道是今天牙齿没劲,还是猪头肉太硬,一直嚼不烂,干脆吞了下去,说:“兄弟,我……我武艺低微,恐怕帮不上你。”
“兄弟太谦虚了。登州第一高手之名虽不是你的,但你的双刀足以撂倒两个登州第一高手。"
木子青不说话。杨炎来访的时候,他正在林间练这一路两手刀。夕阳斜射进院子,刀身的光晃得杨炎睁不开眼。木子青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杨炎说:“兄弟,你就帮我这一次。”他竖直了食指。
“兄弟,你别为难我。"木子青第二碗酒一口吞下。
“兄弟,我的前程可就全捏在兄弟手上了。我知道兄弟不贪名,不图利,权当帮我,就只这一次,怎样?”
木子青冷冷凝视着杨炎,寒芒忽闪忽隐,说:“庞太师许了你什么好处?"
“我如果能请到地方高手,保护程远安全抵达开封,庞太师就保我做新任登州知府。”
“程远那个狗官任登州知府,仗着个太师舅舅、贵妃表妹,无恶不作,这回竟敢私吞灾银,他押到开封一样人头落地。"
“有庞太师和庞贵妃在,程远怕没那么容易会死。也正因此,庞太师才担心在押解途中会被江湖中人劫杀。”
木子青想了想,说:“兄弟不要忘了,开封还有个包拯!"
杨炎说:“他到开封后的死活就与我无关了。但听庞太师的意思,如果他这期间不能恳求皇上法外开恩,很有可能会在半道上救下程远。兄弟只需暗中保他不死,不会累及你名声的。”
“兄弟错了,我这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木子青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子。“其实我一介山野莽夫,哪有什么声名可说,但我的双刀从未伸向过正义之士,更不会去袒护那等奸恶之徒。”他一顿,又说,“如果没有王法,我的刀会去砍了他的狗头。"
①天际微风起,一阵紧接一阵,悄悄然地进入了山林。
“兄弟也知道,我为官二十几年,可以说是两袖清风,造福一方。但也因为过于刚正,一直得不到机会提拔。我虽有心要上升,可依然心系百姓啊,官越大,越能为百姓办好事啊。”
木子青喉咙发哽,准备再烫一壶酒。
“咱们相交有三十多年了吧,这一路来相互扶持,兄弟也曾多次救我和家人的性命,我们是生死之交。兄弟就不能再帮我这一次吗?"
“咱们少年时候,一同拜在风灵寺长老门下,读书,练武,门第虽悬殊,但性情十分投缘,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木子青咽下一碗酒,闷哼一声。他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拿着空碗的手隐隐打战:“我双亲病逝那年,可怜家境贫寒,全赖兄弟出钱出力,二老才得以厚葬。你入仕不久,我误中奸计,身陷囹圄,是你拼着乌纱和性命,为我四处奔走,才替我洗清一身冤屈。小儿投身从戎,报效国家,也多亏了你引路。还有,太多了,太多了。"
杨炎摆摆手,说:“跟兄弟相交,我从未图过你报答,只是这一回很可能是我从政生涯的最后一个机会啊。”
“当年拜在师父门下的弟子中,不乏名门高官的子弟,兄弟为何独独与我相交密切?"
“因为兄弟务实、忠厚,又守信义。”杨炎长叹了一声,“可能是我在官场待得久了吧。"
“那兄弟想必也记得我们下山时,师父再三告诫的莲出淤泥说了?”
“做人适时变通一下,又有何妨?"杨炎又叹一声,“我也不为难兄弟了。”说完,悻悻地走了。
山野的风吹得更狂了。杨炎垂胸的长须都打结了。
木子青咕咚咕咚又喝了一碗酒:“兄弟请留步,你对我的深情厚谊,我应该报答!"一时间豪情万丈。
杨炎喜出望外,倏地返身,两道寒光在他脸庞上一闪而过,惊愕得狰狞了脸:“啊,兄弟!”
藤架下,两条膀子应声落地,手中还紧握着大刀。
“兄弟啊——"②山林风吹得草木沙沙作响。
一个月后,皇帝接到六十多位地方官的联名上奏,一致奏请处斩程远,其中有杨炎。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子青对杨炎的请求,始以“武功低微”为由婉拒,后直接质问杨炎跟庞太师之间的某种交易。
B.杨炎在木子青面前声称,救程远是想通过庞太师提拔自己,多为百姓做好事,其实他另有目的。
C.面临兄弟之情要出现裂痕,木子青回忆起自己和杨炎互相全力帮助的历历往事,不由感慨万千。
D.在杨炎求助无望转身离去之际,木子青毅然决然地自残双臂,以极端方式宣告兄弟关系的终结。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篱笆院、茅草屋、菜地、石磨等,为木子青的出场提供了场景,暗示木子青的身份。
B.小说多次写到木子青喝酒的情景,既表现了木子青的复杂心情,又推动了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C.小说没有过多的叙述性语言,而是主要通过人物对话交代故事的起因和人物诉求,现场感极强。
D.小说最后一段不是结局而是尾声,含蓄地交代了杨炎在惩治恶官中做出了正确抉择。
8.请分析小说中穿插两处山风描写的作用。(4分)
小说中的木子青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意思是本来,与庄子《五石之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固”意思相同。
B.“鄙"的意思是边境,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用法不同。
C.“爵位”是指古代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劝"的意思是鼓励、劝勉,与《兼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的“劝"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地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有效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B.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C.墨子认为,官员和民众的身份地位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效仿古代贤君通过公平竞争筛选出有能者和无能者。
D.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1分)
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5分)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题。
有木诗八首(其八)
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似水”“冷如玉"两句,运用比喻表现了丹桂临风身影的澄澈和带霜枝丫的净洁。
B.“独占”两句赞美了丹桂的风骨格调,也是诗人在自表心迹:贤者绝不肯和小人共处。
C.结尾四句说丹桂虽胜过寻常木,但并非栋梁之材,提醒统治者使用这类人才时要慎重。
D.全诗有新乐府诗歌特色,韵律优美,描写细致,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15.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请结合杨载之言谈谈你对这首咏物诗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
(2)《大学之道》中,论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句子是
“___,___"。
(3)《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如果能做到“___”,就不会失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题。
长征的伟大首先体现在军事史上的独创性,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中称赞长征是①的事件。她还认为: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则②,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让世人惊叹和赞扬,其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的谈话中读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途中,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奋起和觉醒的号角。对其精神内涵的解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所言更形象。他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习近平主席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这种理想信念让人超越自我,超越自然,因此敢于“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③的。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项是()(3分)
A.别里科夫说:“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周公馆内,鲁侍萍大哭着对周萍说:“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D.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1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与非常重视“实”的中国农民不同,①_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为,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②_____________,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诗要沉着,要空灵,更要有言外之意,才能拥有韵外之致的醇美。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横亘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③,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所说的“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就是就此而言的。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诗沉着、空灵、有言外之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广安二中高2023级2024年秋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的表述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选项说法太过绝对。C.“不能有任何作为”错,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D.“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错,是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故选A。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错。原文的表述是“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选项无中生有。故选A。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的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析可知,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支撑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故选D。
4.(4分)①举例论证,举例《易经》,来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②引用论证,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独特的民族精神;③比喻论证,将中华传统文化比作“老祖母"老祖父”等。(任意两点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的能力。
(1)举例论证
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分析,文中举《易经》为例,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2)引用论证
由“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分析,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为了证明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3)比喻论证
第一段中“中华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用喻证法,把将中华传统文化比作“老祖母"老祖父”“贵妇人"大诗人”“传家宝"等,形象地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5.(6分)①要有善良仁爱之心,追求道德完善。②要讲究孝悌之道,营造和谐社会。②,要有忠恕之心,胸怀宽广。③要以天下为己任,追求高远。
A。B.“其实他另有目的”错误,结合原文“兄弟也知道,我为官二十几年,可以说是两袖清风,造福一方。但也因为过于刚正,一直得不到机会提拔。我虽有心要上升,可依然心系百姓啊,官越大,越能为百姓办好事啊"可知,“多为百姓做好事”应是杨炎的真实想法。C.“互相全力帮助"错误,结合原文“我双亲病逝那年,可怜家境贫寒,全赖兄弟出钱出力,二老才得以厚葬。你入仕不久,我误中奸计,身陷囹圄,是你拼着乌纱和性命,为我四处奔走,才替我洗清一身冤屈。小儿投身从戎,报效国家,也多亏了你引路。还有,太多了,太多了”可知,是杨炎全力帮助木子青。D.“宣告兄弟关系的终结"错误,结合原文“兄弟请留步,你对我的深情厚谊,我应该报答”“藤架下,两条膀子应声落地,手中还紧握着大刀"可知,木子青以此极端方式表示与邪恶势力势不两立,是对杨炎请求的无声回复,也正是为了维护兄弟之情,木子青才做出这样的选择。
D。D.“含蓄地交代”错误,结合原文“一个月后,皇帝接到六十多位地方官的联名上奏,一致奏请处斩程远,其中有杨炎"可知,小说尾段中直接点出了联名上奏中有“杨炎”的名字,所以应是“直接交代"。
(4分)①渲染出悲慨凝重的气氛。②烘托杨炎震惊、难过、愧疚等复杂的心情。
第①处,结合原文“天际微风起,一阵紧接一阵,悄悄然地进入了山林”可知,写出山林中起了一阵紧接一阵的山风,给人带来阵阵寒意,上文中主要交代杨炎对木子青的苦苦哀求,而木子青非但没有答应,还说出“如果没有王法,我的刀会去砍了他的狗头"这样的话,所以此处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渲染了当时悲慨凝重的氛围。
第②处,结合原文“山林风吹得草木沙沙作响”可知,这是木子青大喊“兄弟啊——"之后的自然环境描写,而前文中“藤架下,两条膀子应声落地,手中还紧握着大刀”交代了木子青为了维护兄弟之情毅然决然地自断双臂,以极端方式表示与邪恶势力势不两立,故②处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心情,表现杨炎震惊、难过、愧疚等复杂的心情。
9.(6分)①武艺高强。借杨炎之口交代木子青的“双刀足以撂倒两个登州第一高手"。②嫉恶如仇。提到恶官程远,他说“如果没有王法,我的刀会去砍了他的狗头”。③重情守义。木子青看重兄弟之情,更恪守“师父再三告诫的莲出淤泥"之义。④性情刚烈。最后以自残双臂、自废武功拒绝杨炎之请。(任意三点满分)
解析:由原文杨炎对木子青的评价“兄弟太谦虚了。登州第一高手之名虽不是你的,但你的双刀足以撂倒两个登州第一高手”可知,木子青武艺高强,刀法过人。
由原文“其实我一介山野莽夫……更不会去袒护那等奸恶之徒"如果没有王法,我的刀会去砍了他的狗头”等木子青的语言描写可知,他是一个正义果敢、嫉恶如仇的人。
由原文“木子青咽下一碗酒,闷哼一声。他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拿着空碗的手隐隐打战……"那兄弟想必也记得我们下山时,师父再三告诫的莲出淤泥说了”等内容可知,木子青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看重兄弟之情,更恪守师父教诲之义。
由原文“藤架下,两条膀子应声落地,手中还紧握着大刀"的描写可知,木子青性情刚烈,最后选择以断臂的极端方式来拒绝杨炎的请求,并以此表示与邪恶势力势不两立。
10.(3分)D
11.(3分)D(意思相同。)
12.(3分)C(“公平竞争”无中生有。)
13.(1)君主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东西;臣下用来侍奉君主的,只有一种途径。
(关键词:“所以"使”“事"各1分,大意2分。)(5分)
(2)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以后才是君子。(关键词:“质”“文"野”“史"文质彬彬”“然后"各1分,共6分)(6分)
【参考译文】
墨子说:“比如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中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增加了。何况贤能的人又具有敦厚的德行,善辩的言谈,广博的学识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和社稷的良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增加了。”
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因此,国家中富裕而显贵的人听到这话,都回来商量说:“先前我们所凭借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与君主的亲密关系,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关系疏远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在君主身边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在君主身边,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远离君主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我们先前因为远离君主而无所凭借,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等到边邑郊外的臣子,宫中的宿卫之官,国都中的一般人,四方边地的人听到了,都争先做合乎道义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君主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东西;臣下借以侍奉君主的,只有一种途径。就好像富足的人家,有高墙和很大的屋子,墙修完了,仅在墙上开一扇门,有盗贼进入,关闭他进来的门再寻找他,盗贼就无从出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主抓住了关键。
“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投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分发俸禄。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以公心,抛开私怒,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大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略得以施行: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阔天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谨慎警惕施政的;即使是农田与工坊中的人,也没有不竟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这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
14.C(从“纵非"犹胜”可看出作者对“芳直丹桂"之才是肯定,选材最好选德才兼备的栋梁,但退而求其次选“芳直丹桂”之才也未尝不可。)
15.(6分)①本首诗借物喻人,写丹桂的香和形,寓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②写丹桂不畏寒霜、不惧寂寞,不允许普通鸟儿在树上留宿,寓指人才风骨高洁,孤傲,不随波逐流③写丹桂芳香高直,可用来作椽梁建屋,寓指人才品行正直,硬直不弯。
16.(6分)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3)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17.(3分)①独一无二②相形见绌③坚不可摧
第一空,史沫特莱在此处是突出长征的独特性,将它与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等著名事件相比较,指出这些事件无法和长征相比,故可以填入“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第二空,从后文“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可以推知,列举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为了突出长征的伟大,那么,由此可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虽然是历史上一件非常成功的军事行动,但它与长征比起来就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可以用“相形见绌”。“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第三空,通过前文“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可知,通过检验,证明苦难、曲折、死亡,是无法摧毁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所以可以填入“坚不可摧"。“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4分)长征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病有:
一是成分残缺,原句缺少主语,“长征途中,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改为“长征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
二是语序不当,“奋起和觉醒"语序不当,“觉醒”应当在“奋起"之前。
19.A。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总结。
A.表示总结。B.表示语意转折。C.表示内容转换。D.表示解释说明。
20.(6分)①中国艺术家更重视虚②不仅要看画面上的东西③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
21.(4分)①运用排比手法,句式有节奏感。②原句“更”有递进意味,强调了“言外之意"对诗歌有“韵外之致”的重要性。(每点2分)
22.(60分)
【答案】例文:
何时无声,何处惊雷
朱自清说:“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可范仲淹也在《灵乌赋》中言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沉默还是发声?是以无声湮没世界的喧嚣,还是以惊雷劈开黑暗的苍穹?——其实,何时无声,何处惊雷,并无定论,均应酌情。
当个人力量尚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131-202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氯化物、硅酸盐、总碱度、酚酞碱度、硬度和铁的测定基于间断分析系统的分光光度法
- 【正版授权】 ISO TS 81001-2-1:2025 EN Health software and health IT systems safety,effectiveness and security - Part 2-1: Coordination - Guidance for the use of assurance cases for safe
- 新能源智能电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电子废物回收处理项目合同
- 水管采购合同
- 热泵供暖设备采购合同
- 重庆简单房屋租赁合同(31篇)
- 电子商务平台卖家权益保护协议
- 自愿送养收养协议书
- 年度活动策划与执行工作方案
- 运动会活动流程中的医疗安全保障措施
- 2025公司员工试用期合同(范本)
- 第十章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医学美容教研室袁晓野讲解
- 2025年冷链物流产品配送及仓储管理承包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人机对话的实现》说课稿及反思
- 2025年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开题报告】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 2022+ADA/EASD共识报告: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管理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大理州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