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定陶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定陶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定陶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定陶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陶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定陶一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份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王宁生的妻子宓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这为下文展开王宁生的事业成就奠定了人物形象基础。

⑤要找准表现角度,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地把人物性格与细节融合在事件里,使文章可读,人物可亲。尤其是对高层人物的专访,选取合适的角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母亲节话母亲——访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这篇人物通讯的主角是在香港政界备受关注的一位女性,如何将这样的政治人物表现得可亲可敬呢?作者选取了“母亲节话母亲”的角度,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讲述这样一位非凡的女性的事迹,同时作为一位母亲的故事,特别是她捐肾救女的举动,让人感受到了一位意志坚定、有慈爱胸怀的女性情感。这样,政治人物也展现出了可亲的一面,文章的可读性也大大增加了。

⑥除了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还要重视在新闻写作上展现人物通讯的语言美。

⑦运用白描和零度修辞描写人物,审慎使用形容词。一方面,对形容词的选择应该尽量审慎,甚至少用。因为形容词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色彩,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形容词,怎么将人物描写得具体准确呢?在《深度写作》一书中,作者曾提出“零度修辞"与纯文本写作的概念。作者指出,在新闻写作中,实际上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文字基本上只表现其记录意义,而隐没其评价意义,用对事实的本真记录方式,获得一种意义上相对中立的文本……零度修辞是尽可能地不添加任何主观意见和意向性词汇,在使用这种修辞方式时,新闻主题往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倾向性,所以使用客观性的文字进行处理,反而使文章意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种零度修辞和纯文本写作的方式,尤其适用于人物通讯。试看《人民日报》的人物通讯《有将挽狂澜》中的一句:“飞溅的浪涛打湿了将军的衣襟,随行人员拉住将军想往后移一步,将军岿然未动。”整句话未见一个修饰性的形容词,然而这位将军临危不乱,英勇冷静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由此可见,具体准确的描述比空洞华丽的形容更能立体地展现人物,也更具有语言上的美感和冲击力。

⑧要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美最直接的方法。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情感、气质、性格的具体体现,必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红星照我去长征——访95岁老红军寇延庆》一文中,主人公寇延庆老人曾在枪口下被朱德总司令救回一命,在后来的岁月中,老人依然不改革命初衷和坚定信念。作者特别记叙了这样一笔:“‘要是没有朱老总在关键时刻救我一命,我活不到今天,也就不可能接受你们现在的采访了。’寇老对我们哈哈一笑,话语明快而又不失幽默。"作为一位95岁的高龄老红军,说这话时的豪情与达观也就可见一斑了。

(摘编自《浅析人物通讯的形象美和语言美——以〈人民日报〉的人物通讯为例》,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足于新闻事实进行创作,是人物通讯塑造出的新闻人物能够具有形象美的重要前提条件。

B.《多重角色王宁生》抓住了“三次归国记”这一典型事例,从而更好地塑造了王宁生的形象。

C.选取范徐丽泰作为普通母亲的故事,展现其可亲的一面,为政治人物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借鉴。

D.创作人物通讯,要展现出人物的形象美,必须选用符合人物性格、最具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普通百姓为主体所创作的通讯,若不依托于代表性的事件来塑造人物,可能会失去应有的新闻价值。

B.人物通讯在塑造人物形象美时,不但要找准表现角度,而且要把人物的性格和细节融合在人物通讯里。

C.人物通讯作品为了反映人物的本来面貌,使得人物描写具体准确,在运用语言时是不能使用形容词的。

D.文章主要从形象美和语言美两个维度展开,通过举例分析明确了人物通讯在这两方面的审美要求。

3.下列选项的文字表述,最能体现第⑦段中“零度修辞"的一项是(3分)()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B.《“探界者"钟扬》:“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C.《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对消化不良的顾客,他又请顾客买柠檬糖和橘子糖……在售货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

D.《两份账单记录的坚守与感动》:“穆娟自尊要强,一年到头,雪天、雨天,白天、夜晚,别人不干的脏活苦活她干,男人干的活她抢着干,账到期了,哪怕拆东墙补西墙,也得准时把钱还上门去。普通农家的日子,像悠悠的泾河水,缓缓向前。一个女人撑起两个家,这平常的两份账单,满满写的都是亲情和感恩。”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5.请运用材料中的观点,对下面的人物通讯片段进行简要评析。(6分)

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硝烟下的流泉

符浩勇

战火前沿阵地最大的难处是供应中断。双方都断了水,但是水就在眼皮底下。在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就有股清泉,它日夜流淌,无人敢去汲水。那里暴露在双方的火力网下,一旦有人去汲水,只会白白牺牲而不会搞到水,所以断水三天来没有人打过它的主意。

前沿阵地断水后,最为心焦的是炊事员老苏,他认为前沿的同志吃喝不上水是他的失职。战争年代没有比失职更可怕的了。他虽然是个炊事员,但他有独特的见解:“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前沿断水三天之后,他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第五天清晨,无名高地漫了一层浓雾,他安全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只是萝卜太少,每人分了两个,轻伤员三个,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老苏找到白连长,白连长正闭着眼贴在石壁上吸凉气,这个壮汉子听见响动睁开眼对他笑笑,算是对老苏送萝卜的表扬。

“白连长,我想到下边山沟里汲桶泉水来。"老苏在白连长面前蹲下说。

“什么?”白连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到下边提桶泉水来。"老苏要求着。

“不行!”白连长忽地坐起来,“不行,对面敌人的几挺重机枪不是吃素的,你看——"他拉老苏来到一个狭小的道口,在地上拾了一个废罐头盒,装上土,用力向山坡上甩去,霎时,招来了敌人轻重机枪的密集射击,连长说:“听见了吧!你就是铁人也休想取回水来。”

“让我试试吧!"老苏还是要求去。

“不行,我要对你的生命负责!”白连长恼火了。

“你对我负责,我也要对全连负责,五天了没有喝上水,谁能受得了,你知道不少人渴得喝尿吗?"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

“我们没有水,敌人也没有水,他能忍受,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

“我们不是和敌人比赛谁耐渴,帝国主义要喝水,无产阶级也要喝水,两家都到了快要渴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去汲水?"老苏继续争辩。

“小心敌人打你的冷枪。”白连长说。

“他不让我们喝,他自己也喝不上,他让我们喝,我们也让他们喝,现在就看谁能主动采取行动,敌人既不愿意死,又不会主动去提水,双方都得耐性留火了,现在正是我们采取主动的好机会。"老苏发表了见解。

白连长觉得老苏讲得有些道理,向他点头,意思是你去试试。

经过周密的布置,老苏开始行动了,在坑道里找了一只S国加仑桶(一种手提汽油桶),站在交通沟里,中午十二点钟,双方阵地都停止了射击,沉寂得连对面敌人的咳嗽声都能听见。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S国兵没有丝毫动静,他们既没有射击,也没有投弹,好像装着没有看见一样。老苏心里有底了,他对白连长笑笑,白连长对机枪班长命令:“如果敌人开枪,你们轻重机枪一起掩护。"老苏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交通壕,他高举着水桶,弯着腰观察地下可能埋下的地雷,顺着山坡向泉水走去,他步子稳健,没有丝毫惊慌,好像经常去汲水一样。对面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常行动惊呆了,他们“咿里哇啦”地喊叫起来,一会,也从交通壕里爬出来一个黑人士兵,提着水桶向山泉走去。

从此以后,想不到在敌我接壤地带竟出现了没有经过谈判就达成的停火地段。每天中午十二时,双方各派一人去泉边汲水。据说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送到团部化验去了,老苏觉得没有抽到S国烟开开洋荤,实在是一辈子的遗憾!

(选自《202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6.下列对小说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苏“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和“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等内容凸显战场缺水断粮形势严峻。

B.老苏和白连长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老苏对敌我双方形势的精细分析,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向前发展。

C.“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说明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

D.“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把两包马蹄牌S国烟送到团部去化验的举动表现了我军不信任对方,行事过度谨慎的风格。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一线串珠,情节紧紧围绕“硝烟下的流泉"这个线索展开,不蔓不枝,结构严谨,文脉清晰,中心突出。

B.小说将主人公老苏置于与白连长的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中,通过描摹他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C.小说开头对前沿阵地供应中断和汲水困难的叙述,为下文人物出场和情节展开做铺垫,后面白连长拾废罐头盒试探敌人的情节与之呼应,表现汲水难度的确很大。

D.小说结尾互送香烟的情节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同时也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体现小说体裁独特的艺术魅力。

8.小说是如何塑造老苏这一人物形象的?请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标题“硝烟下的流泉”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吏椎A呼之B奴C醉骂D兢大E怒F畏宪G不H敢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编辑,编撰,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意思不同。

B.阙,古代宫殿、祠庙门前两边可供瞭望的楼台,常借指皇帝所居之处、朝廷。

C.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和诸侯传记,始于司马迁《史记》。

D.闻,听到,听说,与《桃花源记》中“村中闻有此人"的“闻”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奋好学,他广泛阅读大量古籍,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续写的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国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班固因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2)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14.班固因私修国史下狱,为什么最终反被任命为兰台令史?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①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②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①赖有:幸亏有。②村酤(gū):农家自酿的酒。酤,酒。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只有动词不断变化,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

B.《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

C.苏诗从诸孙“入村"写起,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展现出了劳动场景的热烈,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快。

D.苏诗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两句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久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16.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芣苢》一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全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你能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读出哪些乡村生活的气息?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态度的一句是“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上阕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

(3)杨万里《插秧歌》以农夫插秧顾不上休息来表现插秧季节繁忙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身体力行的劳动中获取经验与知识,正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方式。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累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劳动教育是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劳动教育不只是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导入和习惯的养成,这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家庭的影响尤其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家庭都应当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家长日常生活的_____________,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他们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期待劳动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期待学生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用双手成就美好未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授潜移默化竖立言传身教

B.训练耳濡目染竖立薪火相传

C.训练潜移默化树立言传身教

D.传授耳濡目染树立薪火相传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劳动教育是教会学生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

B.不仅劳动教育要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C.劳动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也要教会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D.劳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20.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这样的”中引号用法使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钟扬的学生们“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创业的。

B.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

C.“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21.文中画横线句子,如果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22.文中一连用了七个“她”,属于用第三人称叙事,说说这种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好处。(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躬耕于稻田,张秉贵面对顾客永葆“一团火”的服务热情,钟扬勇于“探界”,不断挑战人生新高度……他们都以优秀品质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物风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风采榜”,投向身边的人,也会发现许多具有闪光点的人。

校2024年度“校园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又开始了,请你以“我心中的风采人物”为主题,以记叙文形式向评选组推选一个人。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2、运用至少两种人物描写方法,从不同方面表现人物风采;3、可以选取人物不同的生活片段,注意行文连贯,详略得当;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份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

1.DD.“必须选用符合人物性格、最具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错误,原文是说“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美最直接的方法”,二者的表述不同,选项表述绝对。

2.CC.“是不能使用形容词的"错误,原文是说“运用白描和零度修辞描写人物,审慎使用形容词。一方面,对形容词的选择应该尽量审慎,甚至少用。因为形容词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色彩,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意识”,选项表述绝对。

3.A“零度修辞"是尽可能地不添加任何主观意见和意向性词汇,在使用这种修辞方式时,新闻主题往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倾向性,所以使用客观性的文字进行处理,反而使文章意义得到很好的体现。

A.没有形容词和修辞,只是抓住了神态、行为等细节,体现了零度修辞。

B.“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是别人对钟扬的评论,带有较强的倾向性;

C.运用排比句式,体现出作者对主要人物张秉贵强烈的情感态度;

D.运用了排比、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坚持与毅力,带有较强的倾向性。

4.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先明确文章中心观点,指出人物通讯对人物形象美和语言美有较高的审美要求,然后分别从形象美和语言美展开分析。②局部采用并列结构。在对人物通讯的形象美和语言美展开分析时,都采用了并列结构。

【解析】结合第①段“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可知,本文先明确文章中心观点,指出人物通讯对人物形象美和语言美有较高的审美要求;然后第②-⑥段从形象美,第⑦-⑨段从语言美分别展开分析。可见,本文整体采用了总分结构。

结合两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②段“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和第⑦段“除了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还要重视在新闻写作上展现人物通讯的语言美”可知,在对人物通讯的形象美和语言美展开分析时,都采用了并列结构。

5.①所选事件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人物的个性。例如,通过袁隆平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的事件,凸显袁隆平的实践精神。②表现角度选择准确。例如,从“泥腿子专家"的角度,再现了袁隆平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的过程,突出了他不怕吃苦、执着追求的科研精神。③运用零度修辞,客观记录事实。材料以本真记录的方式再现了袁隆平在田间科研过程,没有添加任何主观性词汇,而袁隆平作为“泥腿子科学家”的形象却很突出。

6.BA.“缺水断粮形势严峻"有误,小说开头只提及断水,没说断粮,后来老苏冒险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为战士们送萝卜,说明粮食没断;

C.“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错误,应当是基于老苏的勇敢和对战场人性的洞察,以及他的大胆细致和冒险精神,才达成了这种默契,互送香烟只是对老苏预判的睿智的证明;

D.“过于谨小慎微"解读有误,应是表现我军行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的优良品质。

7.BB.“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错误,白连长反对老苏汲水是担心老苏的安全,老苏与白连长的争辩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白连长觉得老苏说得有道理,同意他去试一试。8.①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苏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他不怕危险乐于奉献的形象及高度的责任感;②侧面描写。通过对面敌人惊呆的神态侧面表现出老苏勇敢智慧的形象;③细节描写。用特征鲜明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苏去汲水的“举"敲”的细节凸显其沉稳;④情节设计上的反复手法的运用,文中“老苏要求"老苏还是要求”“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老苏继续争辩”及去汲水时举桶敲桶等动作的反复凸显了老苏执着的形象。9.①“硝烟"指战场上的战火(答代指战争亦可),“流泉”指敌我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的一股清泉;②“硝烟"和“流泉”形成对比,战场缺水严重,战士取水迫切,战场紧张死寂,流泉自由奔流;③暗示老苏的重要性,敌我双方生死之际,老苏以他的灵活、智慧打破僵局,给死寂的战场带来转机;④战争毁灭生命摧毁人性,硝烟下的流泉却在关键时刻唤醒了敌我双方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引起人们对战争深层次的反思。

10.B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种兢的)吏卒捶击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吏椎呼之"中,“之”是代词,指代前文的“固奴”,本句结构完整,主谓宾齐全,“之”后的B处断开;“奴"是名词,“醉”修饰“骂”,“奴”作“醉骂"的主语,“骂”后的D处应断开;“兢"是“大怒”和“畏"的主语,应在“怒”后的F处断开。故选BDF。

11.CC.“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和诸侯传记"分析错误,“本纪”只是帝王传记;记述王侯将相的是“世家"。

12.DD.“班固因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错误。原文“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可见是因为受到窦宪的牵连而免官的。

13.(1)窦宪上书派遣班固代理中郎将的事务,率数百骑兵与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

(2)班固不教诲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大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以之为苦。

【解析】(1)“行……事”,代理……事务;“将”,率领;“虏使”,匈奴使者。(2)“教学”,教诲;“苦”,意动用法,以……为苦。

14.①他的弟弟班超疾驰上京,面见皇帝,说明情况;②皇帝看了班固的书,被其文思折服,故而任命他为兰台令史。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作文章诵诗作赋,长大后,便博览古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固定老师的单一学派,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凭借皇帝至亲的身份担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招致贤才,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多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等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故乡。班固认为班彪续写的前代历史不详细,就专心钻研,想完成班彪的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上书,控告班固私自改撰国史,天子下诏给班固所在郡的郡守,将班固收捕到京兆狱中,将他家的书全部取走。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急驰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显宗(阅后)认为他是个奇才,便下诏让他到校书部,任命为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官。班固又创作了列传和载记二十八篇,献给皇帝。皇帝就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写的书。班固认为汉朝承继帝尧的天命,以此建立帝王功业直至六代,司马迁追述他们的功德,私下里撰写本纪,编在百王的最后,排在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之后,就空缺不再记录,班固因而探寻史料撰写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编撰了《汉书》。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遣使者到居延塞(进行通好),想效仿呼韩邪单于的旧例,朝见天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遣班固代理中郎将的事务,率数百骑兵与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到达私渠海,听到匈奴内乱的消息,便带兵返回。等到窦宪叛乱的阴谋败露后,班固由于受到牵连被第一批论罪罢官。班固不教诲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大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以之为苦。有一次,洛阳令种兢出行,班固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种兢的)吏卒捶击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对班固的)仇恨。等到窦氏门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班固于是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天子下诏谴责种兢,把主办这件事的小吏治了罪。

15.C“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错误,《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只在首联提到“诸孙”欲“替老人"收新麦”,在尾联提到劳作结束归来,中间没有详细描写诸孙如何劳作。

16.①首联,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中浓浓的亲情;②颔联,写出了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乡村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场景,朴素而动人;③颈联,一“急"-“多”,侧面写出了农人劳动的热烈,“大饼"村酤”等饮食更是具有乡村气息。(每点2分)

【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从诗歌中找到能表现乡村生活气息的内容,然后分点进行概括。如首联写想要收割新熟的麦子来接续去年的陈谷,幸亏有各孙辈来替诗人收割,这是写麦收季节,外孙来村里帮助自己收割麦子一事,流露出生活中浓浓的亲情。如颔联写阴雨连绵时人们的沮丧与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二者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如颈联从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由“急"多”可以看出劳动场面的热烈,“大饼"村酤”展现了乡村气息。以上这些都可以体现乡村生活的气息。

17.(1)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18.C第一空:“传授"指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训练”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结合语境,“训练"可与“动手能力”搭配,强调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具备动手能力,据此排除A、D两项。再看第三空:“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语境说的是“良好家风"的形成,应选“树立”,据此排除B项。

19.D原句有两处语病,都是语序不当第一处是“不仅劳动教育”,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后面,应将“不仅劳动教育"改为“劳动教育不仅”。二是“不仅...也"表递进关系,“不仅"后面的分句与“也"后面的分句要交换位置才能构成递进关系,还要把“学生"与“他们"交换位置,把“学生”放在前一分句。

20.A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引用D特定称谓

21.(5分)不赞成。效果不一样。①因为原文用的是排比句式,强调了香雪对大山、月亮、核桃树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关怀;②而改写的句子则无强调意味,不能深入表达香雪此时此刻的细腻感受。(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6分)①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来加以自由叙述,②更能客观、直接地展现人物心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③能自由灵活地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重提了第二单元中几篇课文塑造的能够成为我们学习榜样的人。从材料的指向性来说,三人的共性在于他们在思想品质、人格精神上都具备独特风采,能够成为我们的榜样,当然,从“目光投向学校的“风采榜”,投向身边的人”来看,材料显然意在指示我们,并非只有那些拥有称号的道德模范、与我们普通人距离甚远的名人才具备这样的风采,在我们身边能够过好当下的平凡生活,有着自己的闪光点的人,热爱生活的人,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此基础上,试题要求围绕“我心中的风采人物"这一核心要求,以记叙文形式向“校园风采人物”评选组推荐人选,对考生给出了文体要求及人物范围限制。从写作对象上来看,考生可以推选自己,也可以推选在校园生活中关注、认识、了解到的一个人。比如,可以写自己班上某个认真学习的同学,拥有良好品行的校园好友,也可以描绘无私奉献的老师、勤劳细致的保洁阿姨,敬业负责的门卫大叔等。

试题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人物描写方法,对此需调动平日里对人物的外貌、穿着、神态等方面的观察,从言行举止中抓取人物的特质与风采。“可以选取人物不同的生活片段”,考生可集中叙一件事,也可以叙多件事,但要注意段落衔接设计,使文意通畅,详略得当。

【立意】

1.一贯辛勤耕耘,实属风采人物。

2.逆风而行的少年,是我心中的风采人物。

3.赞谦逊品格,展少年风采。

范文:

敬业爱岗,风采常在

何为风采?或许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或许是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再或许是能让一个不那么听话的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佩他。

他个子不高,两鬓斑白却仍旧很有气势,只要提着标志性红色手提袋往教室门口一站,教室里的空气都瞬间安静下来,甚至连走廊外的同学也立刻化作鸟兽散,更想不到的是他的声音竟然可以如此洪亮,没有一点点苍老的气息,尤其是班会课时的碎碎念,激情澎湃,出口成章,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拿破仑在演讲。好一个不同寻常的老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