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基础练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基础练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踊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叫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山的人(节选)
王族
零公里。
路碑上的这三个字,李小兵看了很久。
李小兵是汽车营长,身高一米八五,人称“大个子营长"。他平时在队伍前讲话,嗓门大,声音粗,胆小的战士会发抖。李小兵的弟弟李大军也在汽车营当兵,他在三天前就应该下山,但直到昨天也没有消息,李小兵等了两天,到了今天再也无法镇定,便来“零公里”等弟弟。车队下山要经过“零公里”,他在这里等,不会落空。
李大军这次下山后,将复员回河南老家。今天早上,汽车营突然接到阿里军分区的命令:昆仑山上的多尔玛边防连缺少人手,让汽车营调整出一百个人,补充上去执行冬天的巡逻和守防。李小兵接到命令后心中一紧,汽车营凑不够一百个人,弟弟和其他老兵复员的事,恐怕得延迟。今天早上还传来一个消息,山上的一个车队遇上暴风雪,一名汽车兵被冻掉了脚指头。李小兵的心一下子收紧,像是被什么压得喘不过气,这样的事该不会发生在弟弟身上吧?
李小兵希望全连人都平安下山。多尔玛,一个说起来就让人头疼的地方,他曾在那里住过两个晚上,因为缺氧,他在那两个晚上没有合眼,至今对头疼胸闷的情景记忆犹新。但是上面把命令下给了汽车营,再苦再累,也要去完成。
李小兵决定回营区等弟弟,如果弟弟真的被冻掉了脚指头,不管在营区还是在这里,他都得面对。
李小兵刚转过身,看见一团影子在那片小树林边闪了一下。他愣了一下,又出现了幻觉?他这次看见那个影子径直向他闪了过来。
是弟弟李大军。
李小兵清醒过来,弟弟能像影子一样闪动,说明他的脚指头没有被冻掉。
李大军笑了一下,算是给李小兵打了招呼,也算是叫了一声哥。
李小兵放心了,但还是怒斥一声:“你躲在树林里干什么?”
李大军咬了咬嘴唇:“当年来这里当兵,就想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但三年了都没有顾得上抚摸一次,我这三年忙了个啥?现在要复员走了,就想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但是你一直站在这儿,我怕你不同意,所以就躲着,等你走了再出来。"
李小兵不接弟弟的话,而是直接问:“什么时候下山的?”
“刚下来。"
“被冻掉脚指头的战士是谁?”
“是另一个汽车团的人。"
李小兵放心了,但他作为老汽车兵,还是为那个被冻掉脚指头的战士难过,也为奔波在昆仑山上的汽车兵感慨。
李大军看着李小兵,一脸茫然。在李小兵手下当兵,李大军一直觉得李小兵不是哥哥,只是营长。
“回去吧。”李小兵说着,转过了身。这时候的他既是哥,又是营长,他说什么,弟弟听从便是。
李大军却站着不动。
李大军的脸憋得通红,鼓了鼓劲才说:“哥,我想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
李小兵想,弟弟要复员走了,就让他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吧,如果连这么一件事都满足不了他,自己就不是哥哥,只是营长了。不,即便只是营长,也不能这样无情。于是,他对李大军说:“去吧。"
李大军高兴地叫一声,飞奔向“零公里”路碑。
风突然刮了起来。
李小兵看见弟弟变成一团影子,从地上浮起来,向路碑飘了过去。风在刮,呼呼的声音传过来,间或还夹杂着弟弟的声音。他的眼睛又眨了几下,视野变得模糊起来。他一愣,用手揉了一下眼睛,弟弟身上的影子不见了,又变成了敦实的小伙子。他向弟弟喊出一声:“慢一点,刚从缺氧的山上下来,不要剧烈运动。"
李大军应了一声。
李小兵看见弟弟又变成一团影子,飘到“零公里”路碑跟前。
风中好像传来一个声音。
李小兵扑过去,一把抱起李大军。李大军脸色苍白,“哥,我的脚疼。"
李小兵脱下李大军的鞋子,只见弟弟的双脚发青。他问李大军:“咋弄成了这样?”
李大军一脸茫然:“没咋弄,不知道……"
“一直没有感觉吗?”
“没有。"
“冻了没有?”
“冻了。"
“冻了多长时间?”
“一个晚上。"
“不知冷暖的东西,冻了一个晚上都不知道吗?”
“知道,但是没有顾上。"
“顾了啥?”
李大军犹豫了一下说:“哥,有一个不好的消息,我本来打算回营里后给你说,但是我怕我说晚了你骂我,所以现在告诉你。"
“有什么事,你赶紧说。”
“排长田一禾死了。"
“什么?田一禾死了!怎么回事?”
李大军便把田一禾去一号达坂执行任务,不幸坠下悬崖摔死的经过如实告知李小兵。然后又说:“哥,你刚才问我一晚上都顾了啥?我一晚上都守着田一禾排长,他的头摔烂了,我一直用毛巾按着,不想让他的血流出来。"
李小兵的手一松,李大军的双脚掉了下去,叫出一声:“疼。”李小兵扶弟弟站起,要背弟弟回去。脚指头还疼,但应该不会有麻烦。
李大军却着急地说:“哥,等一下,还没有摸‘零公里’路碑。"
李小兵吼了一句:“不摸了,回。”
一周后,李大军的脚痊愈了,走路却一瘸一拐,要两个月才能恢复正常。他不时扭头往昆仑山方向张望,好像昆仑山上的什么,在死死拽着他。
(有删改)
“零公里"路碑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赊刀人
顾敬堂
黄泥崴子是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人员驻村扶贫,但收效甚微。天长日久,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
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有我爷爷的名字呢!”
得知村主任的爷爷还在世,这个自称赵国栋的人非常高兴,请村主任将名单上还在世的人召集来,说说这四十年前的账单。
很快,村部里来了百十号人,有些是账单上欠了债的,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村民。
赵国栋给大家问了好,然后切入正题:“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我爷爷来过黄泥崴子,赊给大家一些生活物资……"
村主任的爷爷一听就惊呼道:“啊!你是赊刀人的孙子?我记得你爷爷,那时候我还是黄泥崴子的村长呢……”
那是四十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货郎风尘仆仆地来到黄泥崴子,他拉着满满一架子车的货物,大多是镰刀、剪刀、菜刀之类的物件。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村里好多年没见过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人了。村民们觉得新鲜,围着货郎纷纷询问物件的价格。货郎笑眯眯地说:“我这车货物呀,只赊不卖!正常一把菜刀八毛钱,我两块钱赊给大家。"
村民们顿时炸锅了;“把我们当傻子呀,两块钱谁赊!”
“大家先听我说完。"货郎不急不忙地摆摆手,“等到家家都买上电视机,没人穿补丁衣服,顿顿能吃饱饭,桌上有细粮的时候,我再来收钱。”
“哈哈,我先赊把镰刀!"老村长立刻嚷道,“这不等于白给嘛,你说的这些事儿根本没可能!”
“我赊把犁头,要是你说的事儿实现不了,我可不给钱!"又有一个人接过话头。
其他村民听出了道道,立刻蜂拥而上,一车货物十几分钟就被赊购一空。
赊刀人拿出账本,挨个记下赊账人的姓名,让大家按下手印,便推着空车子走了。
看着货郎远去的背影,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觉得遇到了傻子,白捡了便宜。老村长却充满向往地说道:“我倒是盼着他早点过来收钱呢!”
村民们也咂摸出滋味:“是呀,要是他说的这些事都能实现,别说这点钱了,给十倍我们都乐意!"
回忆到这里,老村长感慨地说道:“谁能想到,你爷爷说的话竟然都应验了!到现在都四十年啦,当年欠的账我还十倍!”
两三块钱的欠账,十倍也不过二三十元,村民们纷纷表示都按十倍来还。
赵国栋微笑着点头说道:“来的时候,爷爷让我拿这个账本试试黄泥崴子的民风。如果大家不认账,我转头就走;如果大家认账,我就继续和大家做生意,老规矩,只赊不卖!"
村民们一听,腰杆子都不由得硬了起来。
不一会儿,村外便开来两台货车,上面堆满了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大家都看向赵国栋,等他说出赊账的条件。
赵国栋指着东面的一片地说道:“等到沙棘果三十块钱一斤时,我再来收钱,并且货物的价格也是正常价,不多加一分钱。”村民们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那片沙棘树是大家前年裁的,去年零星结了些果子,谁也没太当回事。
没想到赵国栋居然对沙棘果感兴趣。村民们面面相觑一阵,便上前围着两台车挑选起货物来。赵国栋拿出一个新账本,将赊货人的名字记了上去。
很快,两车货物被村民们搬空了,赵国栋笑眯眯地摆摆手,坐上车离开了。有个村民看着自己堆得跟小山似的货物,得意地说道:“沙棘果怎么可能卖到三十块钱一斤?你们太傻了,为啥不多赊点?"
老村长白了他一眼道:“大城市的物价可贵着呢!人家要是没把握挣钱,会跟你扯这个?他爷爷当年的预言可都成真了!”村主任接过爷爷的话:“他们这个行当是从‘赊刀人’转化过来的,古时候叫‘卜卖’,据说是鬼谷子的传人,估计是根据市场规律做出判断,预测的准确性非常高呢!"
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带着赊来的货物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村主任八十多岁的爷爷就出现在他家的沙棘林里,给地锄草、松土、浇水。有人看到后,也跟着到自家沙棘地里忙活起来。很快,全村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沙棘果的行情肯定会非常好,否则新一代的“赊刀人”怎么会平白把东西赊给咱们呢!
到了冬天,红灿灿的沙棘果挂满了枝头。村主任通知大家,今天有人来收购沙棘果,三十块钱一斤!村民们吃惊又高兴,吃惊的是,赊刀人的预言竟然成真了;高兴的是,之前都不看好的沙棘果居然真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卖完沙棘果,赵国栋果然来了,村民们心甘情愿地给他结算了赊欠的货款。这还不够,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
赵国栋笑呵呵地说:“从明天起,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和大家一起振兴黄泥崴子!”
村民们惊讶不已:“啊?你不是赊刀人?"
赵国栋摆摆手道:“我爷爷是研究市场经济的专家,我现在搞的也是这个专业。当年所谓的赊刀,不过是他老人家到农村考察时,变相扶贫而已。”
“太好了,你来这儿带着我们干,肯定能领着我们脱贫致富!"村民们纷纷鼓起掌来。
赵国栋笑了,耳朵边回响起临行时爷爷说的话:“有些扶贫干部光靠热情不讲方法,把村民折腾得都没信心了。其实要想振兴乡村,首先得把倒下的人心先扶起来……”
(有删改)
老村长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原(节选)①
陈忠实
白嘉轩背着搭裢朝县城的方向走去。秋末冬初的黎明像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凝滞不前。冬走十里不明。浓雾笼罩着的村庄仍然有驱狼的火光明明灭灭。雄鸡的啼叫没有往日的雄壮,而显得黏稠滞涩,像是鸡脖子里全都塞满了鸡毛。白狼的凶讯持续流传。后来又传闻朱先生凭一张嘴、一句话,就解除了从甘肃反扑过来的二十万清军,朱先生因此被张总督任命为第一高参。白嘉轩忙于修复围墙而不闻姐夫朱先生的种种传闻,是昨天晚上鹿子霖带着一脸惊奇询问他关于朱先生的消息时他才知道的。他带着验证传闻和反正以来的种种疑惧和慌乱去找朱先生,听他断时论世。
朱先生在他的书房里接待白嘉轩,他一如往常,看不出任何异样的神态。白嘉轩脑子里顿时蹦出“处世不惊"四个字来。他忍不住说起乡间关于白狼的传言,朱先生笑关说:“无稽之谈。”姐夫对白狼的冷漠,使白嘉轩感到扫兴,他随之问起朱先生斥退二十万清军的事。朱先生用像冷漠白狼一样的口气说:“传言而已。"白嘉轩不好再问,却又忍不住:“哥。我想你是不会为张总督当说客的。”朱先生却笑了:“你又猜错了,我这回乐意当了张总督的说客。"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诵读已经不是习惯而是他生命的需要。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朱先生诵读圣贤书时,全神贯注如痴如醉如同进入仙界。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先生正在晨诵。"两位差官对门房张秀才上了火:“我这里有十万火急的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他接也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朱先生说:“我正在晨诵。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他们自便。"差官听了更火了,再三申明:“这是张总督的手谕,先生知道不知道张总督?”张秀才说:“皇帝来也不顶哈!张总督比皇帝还高贵?等着!先生正在晨诵。"两位差官只好等着,张秀才不失礼仪为他们沏了茶。
朱先生晨诵完毕,挽着袍子来到门房,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的信慷慨陈词,婉约动人,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反正举事的原义,摆置出目下严峻的局势,又说反正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决一死战。张总督说他的革命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完全可以击败方升的乌合之众,只是战事一起,市民百姓必遭涂炭,古城必遭毁灭,于理不通于心亦不忍。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这里亦不追击,由他自去陇西。如果方升情愿留住西安,张总督可以保护其颐养天年。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回去告知张总督,免得贻误战机。”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立即告诉妻子:“快点给我收拾行李。"朱白氏担心地问:“你到哪达去?不是说不去吗?”朱先生说:“我得出去躲几天。我算定张总督还要派人来缠的。"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搭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嗔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搭链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代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要他坐上汽车,带上十二名经过特种训练的卫士以防不测。
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有删改)
【注】①《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写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故事。②朱先生:白嘉轩姐夫。他自幼苦读,饱学儒雅,慧眼看世。
好的文学作品能够“于细微处见精神"。从一个人在细微处的表现,可以看出其精神风貌。请分析小说中“晨诵”这一细节表现了朱先生怎样的精神风貌。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这是谁的水壶
尹杰
陈有金已经在这个罐上待了大半夜了,狼群还是没有撤退的意思。
这是一个横躺着的圆柱体废油罐,大约两米半高。油罐上原来还有一个直梯,陈有金就是顺着它爬上来的。他爬梯子的时候,觉得好久没用那么快的速度了,就像见到久违的老朋友,既亲切又陌生。不过他当时可顾不上和这个老朋友好好拥抱一下,上到罐顶就转身挥动管钳,砸向跟在身后的那只土狼,土狼哀号着从梯子上掉了下去。陈有金就迅速地把这个生了锈的直梯与罐体相连的焊口砸断了,看着梯子从罐上掉下去,他才喘了口气。但是狼群并没有歇着,它们把陈有金打伤的那只土狼撕碎吞下去后,又准备发起新的进攻,可没有梯子,它们要上到罐顶并不容易。
陈有金觉得狼的爪子再锋利,也不可能凿进光溜溜的钢制罐壁里,最多留下个白印。爪子凿不进罐壁,它就爬不上来,这也是陈有金做出从计量房跑到罐顶的决定的原因。事实也证明,土狼在梯子被砸掉后,一段时间内确实是一筹莫展,再努力扣紧爪子,也只能爬到罐的一半,就溜下去了。土狼们出溜下去的时候四肢紧紧贴着罐壁,好像很不情愿的样子。
土狼们的进攻又一次失败了。它们开始围着罐转圈,一个咬着一个尾巴地转,像是在想办法,又像是在进行一种通灵的仪式,以获得某种神秘的力量。陈有金觉得有些可笑,又有点恐怖。
不一会儿,狼群结束了仪式,好像已经找到了办法,魂灵附体一般嚎叫着,急不可待地要把这个烫嘴的猎物彻底征服。陈有金打开水壶盖子喝了口水,睁大眼睛盯着对手,在月光下严阵以待。
陈有金在罐上休息了会,来了精神。土狼们也休息好了,又助跑着跃上来……
他一个走神,手里的管钳就被一只狼叼走了。
管钳,这个有力的武器失去了。陈有金有那么几秒钟的失措,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他找到了新的武器,这个武器原本就在身上,原本也不是个武器,就是个装水的壶。现在陈有金想让它成为武器,它就是武器,现在手边对付土狼铁嘴钢牙最有力的武器莫过于水壶了。陈有金将水壶带子在手上缠了两圈,像使链子锤一样抡了几下,为了增加重量,他把几天前大风堆积在罐顶上的黄沙灌进了壶里,现在水壶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武器。
当太阳吝啬地从地平线挤出第一丝光线时,土狼发起了最后的攻击,但很明显,是强弩之末了。在陈有金的水壶面前,它们不堪一击,被这个临时的武器砸得头破血流,四脚朝天地跌落在防洪坝上。
太阳似乎也厌倦了自己的吝啬,光芒开始一缕一缕地发散开来。天空仿佛一下子亮了许多,远处公路上的车声似乎也立刻嘈杂了起来。这个时候公路上应该跑着各种各样的车,这些车上拉着水罐、油罐、测井的机器、修井的架子,吼叫着在油田公路上跑。当然一同在路上跑着的,还有赶来接班的采油工的自行车。自行车弄不出汽车那么大的声响,只能不甘示弱地发出几声清脆但立即就会被淹没的铃铛声。
现在他的眼睛正与狼群的眼睛对视着,所有的眼睛都是红的。土狼的眼睛渐渐暗淡了下来,它们被这些巨大的金属发出的声响吵得心神不宁。它们知道大势已去,站起来原地转了几圈,就扶伤助残地撤了。
陈有金在罐上瞅着远去的土狼在一个沙土丘后变成了一团黑点,这个黑点越来越淡,最后终于与沙土融为一体,再也分辨不出来了。陈有金这才把水壶里的沙子倒掉,恢复了它本来的功能。倒掉沙子的水壶现在轻多了,所以陈有金就很潇洒地单肩挎着陈有金从罐上跳下来,想去计量房找口水喝。刚才战斗正酣的时候,他还不觉得渴,现在却是火烧火燎的口干舌燥了。从未像现在这样轻松过,尽管他刚刚战斗了一夜,饥渴交加,但却兴奋异常。如果现在看到人的话,他马上会上去拥抱他,然后向他倾诉自己的传奇经历。
陈有金看看表,接班的人马上就要来了。接他班的是他的战友张怀礼,都是从军队转业到同一个采油队后才认作战友的。陈有金天天都能见到这个战友,都有点“烦"了,但今天却格外地想见到他。陈有金觉得今天的事情只有讲给他听,才有共鸣。尽管昨夜与他们曾经熟悉的战场并不完全相同,但陈有金相信,他的战友听了也一定会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拐过水套炉,离计量房还有十几米远。陈有金就听见战友张怀礼从身后跑过来,很快。陈有金装作没有听见,他猜张怀礼一定想从后面“偷袭”他。他决定将计就计,到战友的“阴谋"不能得逞的时候,再把昨晚的事情告诉他,让他目瞪口呆,羡慕不已。到时候看谁威风,还想偷袭我?
张怀礼的脚步声到他跟前就变得很轻了,好像是蹑手蹑脚的。陈有金耐住性子不吭声,装作不知道,他在等战友施展最后的伎俩。终于张怀礼双手搭住了他的肩膀,但还是不吭声。陈有金忍不住了,别开玩笑了,我早知道你在后面。张怀礼还是不回答,而且不知道早上刷牙了没有,呼出来的气味让陈有金受不了。陈有金决定彻底戳穿他的战友,他边伸出双手去抓对方搭在自己肩膀上的手,边回头笑骂,你早晨吃生羊……肉了吗?可后面的三个字还没出口,他就发现张怀礼的手今天怎么毛毛的。不对,这不是张怀礼的手,这根本不是一双人手,而是狼爪。
他把那没说完的三个字吐了出来,想撤回扭过去的头却发现太晚了……
(选自《地火》2008.3,有删改)
文本二
悲剧英雄是一个具有高贵品格或地位的人物,他不是完全善良也不是完全邪恶,而是因为某种错误或过失而遭受不幸。这种错误或过失并不是故意的,而是误判或情感冲动等原因造成的。悲剧英雄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命运和自身的困境时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和不屈精神,也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理想和目标时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他们的不幸引起了读者的怜悯,从而达到了情感的净化和教化的目的。
(选自亚里士多德《诗学》,有改动)
请从材料二所述的“悲剧英雄”视角,结合文本,分析一下主人公陈有金的形象特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阿咪的故事
王蒙
要不要养猫?怎么养呢?
女儿说:“咱们住到平房小院了,快养一只猫吧!最漂亮、最温柔和最招人疼的动物就是猫。人有什么不痛快的事,一摆弄猫,就全忘啦!"
奶奶说:“快养猫吧!昨天晚上,就在暖气片下面,一只小老鼠爬来跑去,它根本就不怕人!”
妻子说:“养猫最毁东西,它没事磨爪子,把地毯,把沙发巾,把新潮家具都会毁掉……又偷肉偷鱼偷奶!什么不吃,它也要上桌子闻上一遍……再说,猫屎谁管?"
儿子说:“养猫就要剪掉猫的爪子,还要给猫做去势手术,那样的猫就好养了。李院长和赵主任家的猫就是这样经过安全处理的。经过安全处理的猫,有猫的各种好处,没有猫的各种缺点。”
最后由教授——一家之主,做结论:第一,猫还是要养的。第二,为了猫道主义,不要给猫剪爪子做手术,不要妨碍猫的天性。第三,如果养猫,必须确立一套规矩,不准猫进卧室、客厅、书房,只准猫进厨房和饭厅。当然,猫在户外的活动不受限制。为此,只能从很小很小培养起一只猫,使它适应咱们家的养猫规则,适应咱们家的猫的生活方式。
小猫来了,白色的细长毛,灰蓝色的眼睛,黑鼻头,红嘴,脑瓜顶上有两瓣黑斑。见到人,它发出细而长的声音“咪呜——”,曲折起伏。
大家开始按照教授所确定的,能够被各方面所接受的原则开始养猫。女儿为猫找了一个大木匣子作窝。奶奶专门为猫做了一个小褥子。虽然褥子里装的是旧棉絮,但对于猫来说,这至少应该算是“四星级”旅舍的条件了。
但是猫儿对它的“四星级"卧榻显出了十足的“难以适应”。白天晚上,它都不肯在木匣里呆。它总是凑到各个房间,特别是客厅门口,凄楚地哀叫。显然,它希望有人活动的房间能对它开放门户,希望人们能够容纳它的共存。开始,人们感到它的哀求的叫声婉转动情,充满着幼者弱者的天真无助与对主人的殷殷期待:“你们不要我了么?放我进来吧,我只在一个角落呆一会儿……不要让我自己睡在厨房,离开主人我多么害怕……"它的咪呜声曲折起伏。
最动人的抒情曲在持续三分钟以后也会引起厌烦。
有一次,当儿子打开门,准备给吵闹的猫以适度告诫的时候,不等告诫生效,猫儿已经滋溜钻进了屋。“死猫,进屋了。”儿子说。于是展开了对于猫的围剿。猫吓得钻入柜子底下,抖个不住。人越伸手去捉它,猫便钻得越深,似乎要钻入墙角墙缝。这种表现显得益发不高尚,不光明正大,甚至带有故意与人做对的意思:你不让它进屋,它偏进屋;你想捉住它,它偏藏藏躲躲不让你捉。它究竟要干什么?它找人追人哀鸣要求进屋,不就是和人亲,对人好,喜欢人么?那它为什么不听人的话,不合人的意,而且和人对着干呢?它是不是陷入猫的怪圈了呢?它是不是陷入心理动机与行为效果的矛盾中去了呢?
反正它最后被捉出来了。它当然不是人的对手,它挨了一顿打,被抛入“四星"木匣。它的两眼大睁、上视,眼珠里反映着电灯泡的红光,本来的灰蓝色的眼睛变成令人不快的褐红色两枚弹子。不知道是猫眼充了血,还是电灯光与波斯猫眼珠之间的光学反射作用,使猫眼变得那么褐红得骇人。人们不再用软语和爱抚来劝慰它安心木匣,而是咆哮着喝斥说:“你再捣乱,揍不烂你!”
经过一次比一次严厉的训斥与体罚以后,猫似乎终于明白了,也不得不接受了主人对自己的要求。它长大了,长胖了。除去吃饭喝水拉屎拉尿及其前前后后懒洋洋地、漠然地伸伸腰,动动爪子和尾巴以外,猫不再走出木匣了,甚至连咪呜也很少了。它的嗓子似乎愈来愈嘶哑了。
“这回猫倒挺老实的了。"
“可是这个猫太傻,太懒,太蔫!是不是心理上有毛病?怎么它不上房,不叫春?”
人们议论着,笑着。只有教授有点严肃又有点沉重,他说:“我看这个猫的性格扭曲了。"人们笑了起来。他又说:“我看它缺少的是爱呀!”他叹了一口气,大家沉默了。
此后,忽然有一天,猫不见了。
“四星"级木匣空空荡荡。猫食盘与猫水碗无“人”问津。当慷慨慈善的主人想把鱼头鱼刺鸡臀鸡爪牛肉硬筋赏赐给依赖人恩过活的小动物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失去了施恩的对象。这猫是怎么丢的呢?上房了?迷路了?猫还会迷路吗?出大门了,被抱走了?很可能。探讨了一番,没有结论,女儿大哭了一场。
五天以后,教授忽然心事重重地讲了一个故事:据晚报刊载,市郊一个区为防止狂犬病的传播,规定在某月某日前,必须把所有的家养狗消灭或上缴集中处理,某月某日为“无狗日”,这一天见狗,人人得而诛之。有一家兄弟,偏爱一狗,这一天把狗藏在房中,搂着狗,不让狗出声吠叫,一副与狗共患难乃至共存亡的架式。谁知天色黄昏之后,人也松懈了,狗也受不了了。突然,狗跑出房间,跑出宅院,跑上大街。兄弟俩在后面追,狗在前面跑。打狗的积极分子在后面追,狗在前面跑。石块木棒纷纷向狗身上落去,狗在前面跑。人们大声吆喝,狗在前面跑。
人们使用了弹弓、飞镖等土,“武器”,狗在前面跑。最后狗筋疲力尽了跑不动了。爱狗的两兄弟终于追上了狗。他们用身体保护狗,宁愿以自己的身体代狗受木石的打击。忽然,狗叫起来,咬断了兄弟之一的喉管。晚报记者指出:两兄弟不按规定办,自作自受。
大家没说什么。觉得教授的故事很不得体。
又一周之后,凌晨,全家都在沉睡,忽然听到阿咪的咪呜声,声音响亮,完全没有哀求的意思,嗓子也毫不嘶哑了。
教授一个蹦子从床上跳下来,赤身穿上大衣去欢迎它。全家都起来了,欢呼着,欢迎这个猫。教授急急忙忙从冰箱里找来了牛肉和牛奶,准备用最新鲜的高质量动物蛋白来欢迎这只猫。而且,他们打开了每一个房门。他们准备优礼有加地请猫进入任何它“认为方便"的房间。
咪咪,咪咪……教授叫着,妻子叫着,儿女叫着,儿媳妇也叫着。年已两岁的孙子醒了,也叫着。叫咪咪的合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阿咪舐了舐牛奶,嗅了嗅牛肉。阿咪很瘦,毛显得很长,也挺脏。但它的眼睛闪闪发光,兴奋而且野性,好像刚刚打了一个胜仗。阿咪抬起头一个又一个地看着大家。几乎可以说是检阅。然后它走近一个又一个的房门,走近一个又一个它想进而不可得的房门,它看了每间房内的摆设。众人屏神静气,不出声。
然后阿咪突然转身,一溜烟一样地爬上槐树,跳上屋顶,回身望了望惨叫着它的主人们,离去了。
(有删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猫”来刻画人性弱点的。
参考答案:
1.①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着。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焗油和染发,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③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④为人重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
仔细阅读文章,结合“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等分析,从文中来看,何爹是一个剃头师傅,小说写何爹固守男女之防,不焗油,不染发,“师父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从中可看出他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同时有着一种坚守和执着。
结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分析,如从文本对他刀法的描写,可知他剃头技艺精湛娴熟。
结合“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等分析,从何爹敬奉关帝爷和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可知,他喜爱古典文化。
结合“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等分析,再从他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等情节可看出他为人重情重义。
2.①从结构上看,“零公里"路碑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线索。
②从内容上看,“零公里”路碑串联了李小兵和李天军兄弟俩的对话,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③从主旨上说,“零公里"路碑具有象征意义,是一个精神坐标,象征着军人保卫国家,坚守阵地的精神,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从结构上看,“零公里”三字开篇;主体部分,李小兵来“零公里"等弟弟,李大军想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最终没有摸上“零公里"路碑……“零公里”路碑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线索。
从内容上看,李大军咬了咬嘴唇:“当年来这里当兵,就想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但三年了都没有顾得上抚摸一次,我这三年忙了个啥?现在要复员走了,就想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李大军的脸憋得通红,鼓了鼓劲才说:“哥,我想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零公里"路碑串联了李小兵和李天军兄弟俩的对话,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主旨上说,“当年来这里当兵,就想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但三年了都没有顾得上抚摸一次,我这三年忙了个啥?现在要复员走了,就想抚摸一下‘零公里’路碑……”,“零公里"路碑具有象征意义,是守边战士们的一个精神坐标,凝聚着守边军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象征着军人保卫国家,坚守阵地的精神,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3.①这个人物的活动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②使插叙中的赊刀故事显得真实可信。老村长是四十年前欠账者的代表人物﹐见证了当年的事件。
③推动了情节发展。他的话打动了村民﹐他到沙棘地里干活的事引起了人们的效仿。
④深化了小说主旨。他的话揭示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追求。
⑤使小说情节更紧凑。他的话﹐他的回忆,使很多情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串联、照应其它情节,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主人公形象;指向主旨等。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
老村长曾经主持村里工作,经历世事多,有一定见识,说话有分量。据此筛选老村长的主要言行,如回忆过去,分析赵国栋“赊刀”,去地里侍弄沙棘树等内容,结合具体内容从丰富小说内容、推动串联情节等角度分析。同时结合全文,筛选老村长的关键话语,分析和主旨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
4.①足见他痴迷读书。朱先生受儒家影响热衷读圣贤书,反复咀嚼圣贤文化,雷打不动。
②可知他淡泊名利。不追求名利,不愿意受到外界的羁绊和束缚,避免涉及政治。
③彰显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面对势力强大的清兵义无反顾只身前去劝说,心系百姓,勇敢从容,有担当精神。
解答时先找到“晨诵"的细节,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即可。
结合“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诵读已经不是习惯而是他生命的需要。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可知,朱先生痴迷读书,每天诵读圣贤书,反复咀嚼,从书中读出了做人的道理,进入到一种境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融资租赁合同标的:设备租赁与资金回流
- 2024年度公墓文化研究与发展合作协议
- 2024年度游戏开发运营合同
- 2024年度风力发电机组配件购销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汽车行业人才租赁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保洁员培训与发展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研发合作合同:研发公司与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作及转让合同
- 2024年度机械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
- 代理销售代理合同(04版)
- 宫颈上皮内瘤变管理指南课件
- 水泵试运行记录表
- 最新高警示药品目录
-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优秀案例PPT
- 朗读者的10篇美文
-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学会合作 全国通用(共20张PPT)
- 《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一级二级三级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试行)
- 埋针治疗评分标准
-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 “中一二”进攻战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