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检测01(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检测01(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检测01(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检测01(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检测01(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检测0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寒噤(jīn) 羞恶之心(wù 内疚(jiù)B.呺然(xiāo) 脊梁(jí) 掊之(pǒu)C.强行者有志(qiǎng) 通衢(qú) 累土(léi)D.五石之瓠(hù) 淬炼(chuí) 溯源(sù)【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寒噤”的“噤”应读“jìn”;B.“脊梁”的“脊”应读“jǐ”;D.“淬炼”的“淬”应读“cuì”。故选C。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藕断丝连 西装革履 散心消遣 语无轮次B.怡然自得 忧心忡忡 土崩瓦解 旁征博引C.温文而雅 参差不齐 千篇一律 气喘吁吁D.哗众取宠 蛮横无礼 危在旦夕 金碧辉煌【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语无轮次”的“轮”应为“伦”。C.“温文而雅”的“而”应为“尔”。

D.“蛮横无礼”的“礼”应为“理”。故选B。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会议历经9天的艰苦谈判,却因为一个关乎民生保障的问题而功亏一篑。B.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对于须臾不可离的语言文字,应倍加珍惜,继承发展,任重道远。C.他见老领导工作十分辛苦,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D.商家费尽心机制造噱头吸引消费者,却不潜心钻研提升商品质量,可谓是本末倒置、名不副实。【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功亏一篑”,形容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选项是说谈判在最后失败了,使用正确。B.“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选项是说中华子孙对继承和发展语言文字有重大的责任,且需要长期的努力,使用正确。C.“恻隐之心”,指对别人遭遇不幸而引起的同情心。“工作十分辛苦”不是“遭遇不幸”,使用错误。D.“本末倒置”,指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位置弄颠倒了。选项是说商家把重要的商品质量和次要的制造噱头弄反了,使用正确。故选C。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必须运用好、总结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B.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使人员的流动在加快,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引起的。D.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总结好”,再“运用好”,正确的表述是“我们必须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B.成分残缺。“随着……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删去“随着”或者“使”,比如“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使人员的流动在加快,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或者“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人员的流动在加快,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C.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由……引起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以改为“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或者“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引起的”。故选D。5.下列诗句所用到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 )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借代手法,用“眉”代“头”;B.借代手法,用“管弦”代“音乐”;C.比喻手法,把浪花比成“雪”;D.借代手法,用“丝竹”代“音乐”。故选C。二、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6.(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7.(3分)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请概括回答。【答案】6.A7.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解析】6.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的一面”理解有误。这几句诗的大意分别是“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何”“用什么来消除忧愁?只有那美酒杜康”,这几句从表面看上去是要人们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实则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余年渐少而功业未成的感慨,表达出时不我待的急迫。不是“消极感伤”。故选A。7.此题考查理解和鉴赏古诗中诗人情感的能力。阅读诗歌可知,整首诗歌从思想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抒发人生之苦——苦光阴飞逝;后半部分主要抒发求贤不得的愁苦。诗中含“忧”的诗句,首先是前八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八句,猛一看很像《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的调子,其实不然。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从表面来看,曹操在抒个人之情,发表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经分析可以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现曹操真有他的忧思,所以才说得真切。此外,诗中还含有“忧”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几句写“我的”忧虑也是不可收拾的,不能断绝的。诗人反复写他未得贤才的忧虑。三、名篇名句默写(共4分,每空1分)8.按要求填空。(1),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2)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动静结合,体现秋日生机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答案】契阔谈讌栗深林兮惊层巅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四、文言文阅读(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水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茌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9.(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B.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C.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D.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10.(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五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扩展确立西夏的疆域。C.“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在唐朝是州最高行政长官,后为地方官职。D.“生祠”,是古代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是用来纪念活人的。11.(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成年后,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对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要害。B.苏轼恪尽职守,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劳役减少一半。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人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治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D.苏轼一心为民,第二次到杭州任职时,疏通茅山和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并建造了坝堰闸门,作为积蓄湖水的枢纽,兼以排泄湖水。12.(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答案】9.B10.A11.B12.(1)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2)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认为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解析】9.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大意: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从结构和语意上看,从虚词“者”来入手判断,“为长堤以通行者”为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此外,“堤成”是一典型的主谓句,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依据句式特点分析“植芙蓉杨柳其上”是一省略句,补充后“植芙蓉杨柳(于)其上”,此句是一完整句意,可在“植芙蓉”和“杨柳其上”处断开,也可不断;依据句式特点分析,“又取葑田积湖中”也是一省略句,省略介词“于”,补充后是“又取葑田积(于)湖中”,故此句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故此句的标点符号为: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故选B。10.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指男子二十五岁”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从此劳役减少一半”理解有误。可从原文文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找到依据,此句意思是“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可见,是“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不是“从此劳役减少一半”,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故选B。1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1)采分点:“吾谁与守”,宾语前置;“是”,这里;“败城”,冲塌城墙。(2)采分点:“摭”,摘取;“媒蘖”,引申附会;“讪谤”,诽谤;“台”,御史台。【参考译文】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前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水一定不能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处以死罪,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元祐四年,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五、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阜平的天气冷,那里不种棉花。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那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有一天早晨,我登上石头,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泅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纺了半年线赚的,还够做一双袜子。”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和这一家人渐渐熟了。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我去帮忙。一天女孩子说:“半月了,你们赚了多少钱?”一数票子,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回来吧!”这以后,女孩子就跟着八路军女同志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看着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干什么用?”我问。“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你给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女孩子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有删改)13.(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女孩子与“我”因在河中洗脸、刷牙引发的关于卫生问题的争执暴露了城乡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解放后还存在。B.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场面,但从“我”和女孩子在河边的对话中,依然能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敌人的凶残。C.“我”大清早就遭到女孩子的训斥非常生气,但听说她要为我做袜子后,我非常感动,军民间的隔阂也随之消除了。D.女孩子的率真质朴、善良单纯、勤劳好学让人感受到普通老百姓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依旧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14.(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描写女孩子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女孩子对“我”进行了不留情面地呵斥,略带着几分蛮横,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B.本文以大叔想做国旗结束,以小见大,不仅体现出乡下百姓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更体现出革命群众对胜利及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欢欣。C.本文打破了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不追求情节的连贯缜密,跌宕起伏,而只是将几个场景串联起来,呈现出了典型的散文化特点。D.与《荷花淀》一样,本文语言具有清新自然,简洁优美的特点,叙事也是在朴素的对话中展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饱含深情。15.(3分)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设置的好处。16.(4分)请分析“布”这个物象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3.C14.B15.①使文章真实亲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亲历者,整个故事都是“我”的回忆,让故事真实可信。②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我”被呵斥了生气,在交谈中逐渐平静下来,听说要给“我”做袜子感动,对女孩子一家的感激敬佩之情都在“我”的叙述中得以表达。16.①从行文结构上看:“布”贯穿全文,文中的主要情节都围绕“布”展开。从买布,到用布做袜子再到女孩子学会织布,最后女孩子的爹要用布做国旗均围绕“布”展开。(或答成“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由买布引发回忆,又由买布收束全文,升华主旨”也可得分)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用纺线半年换的布给“我”做袜子,后来要求买织布机,学会织布,突出了女孩子的率真质朴、善良单纯、勤劳好学的优秀品质。③从主旨上看:无论是解放后送给女孩子一家布,还是抗战时期女孩子用布为“我”做袜子,都反映出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军民间的隔阂也随之消除了”错误。女孩子呵斥“我”,反映出百姓在与八路军战士相处时的自在,没有隔阂,也就不存在消除之说。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体现出乡下百姓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错误。此处没有体现出乡下百姓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是表现人民对祖国的感情。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人称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写到“我”回忆自己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写到女孩子与“我”因在河中洗脸、刷牙引发的关于卫生问题的争执,女孩子给“我”做袜子,“我”帮女孩的父亲去曲阳卖枣,“我”同大伯去百货公司买布。“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亲历者,整个故事都是“我”的回忆,让故事真实可信,同时也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文章写到“我”回忆自己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并且记起很多人,说明这段岁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写到女孩子与“我”因在河中洗脸、刷牙引发的关于卫生问题的争执,“我”很愤怒,在交谈中,“我”逐渐觉得女孩子人很好,心里很高兴,后来女孩子说给“我”做一双袜子,自己觉得自己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然后,又写到“我”和这家人熟悉之后,帮忙去曲阳卖枣,给女孩买织布机,女孩子将纺织的全套手艺全学会了。文章最后写买布要送给大伯一家人,“我”对女孩子一家的感激敬佩之情都在叙述中得以表达,所以,以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16.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物象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开篇写到自己要送给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几尺布;在回忆的过程中,写到女孩子用布给自己做袜子,接着写到女孩子用卖枣的钱买了织布机,并且学会了纺织的全套手艺,最后写到“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买布,大伯要用布做国旗。文章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布”展开的,所以“布”贯穿全文,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开篇写自己要送给从阜平乡下来的一位农民代表几尺布,结尾写到“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买布,大伯要用布做国旗,所以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由买布引发回忆,又由买布收束全文,用布做国旗,升华主旨。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女孩子,女孩子看到“我”没有穿袜子,于是说用自己的布给“我”做一双袜子,而这布是她纺了半年赚的,后来又写到女孩子要求买一张织布机,并且学会了纺织的手艺,突出了女孩子的率真质朴、善良单纯、勤劳好学的优秀品质。文章写到女孩子看到“我”没有穿袜子,于是说自己的布给“我”做一双袜子,而这布是她纺了半年赚的。解放后,女孩子的父亲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临走的时候,“我”想买几尺布送给女孩一家人,所以从主旨上看:无论是解放后送给女孩子一家布,还是抗战时期女孩子用布为“我”做袜子,都反映出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③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④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摘选自鲁迅《拿来主义》)17.(3分)第①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简洁、明了、准确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内涵。B.本段中“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词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调换。C.“运用脑髓”的意思指思考,需要啥要先拿定主意。D.“放出眼光”指分辨好坏,认真挑选;“自己来拿”是说有目的地动手。18.(3分)第②段中“孱头”、“昏蛋”、“废物”三类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昏蛋”的态度是不敢接触(或逃避主义)B.“孱头”的态度是全盘否定(或虚无主义)C.“废物”的态度是全盘接受(或投降主义)D.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有其正确的地方。19.(3分)第③段中“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C.“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D.“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答案】17.B18.C19.D【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B.“三个词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调换”错误,此处顺序不可调换,运用脑髓就是要有思考;放出眼光是要有鉴别,自己来拿是要有选择,只有思考后才能鉴别,鉴别后才能作出正确选择,故而不可调换。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错误,“昏蛋”的做法是“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对于旧宅子的一切都一把火烧光,是全盘否定。B.错误,“孱头”的做法是“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显然是不敢接触,拒绝逃避。D.“都有其正确的地方”错误,这三种态度都是失之偏颇的,除了昏蛋、孱头外,“废物”的做法是不加思考辨别选择一概接受下来,而且对于糟粕更是欣欣然接受,显然是错误的。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烟枪烟灯”的处理方式是“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可见,作者认为除了送进博物馆一点外其余都应毁掉,应该是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B.“鱼翅”的处理方式是“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可见,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C.“鸦片”的处理方式是“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可见,是用其可利用的好的部分,抛弃其糟粕部分,指的是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故选D。六、作文(共40分)20.请以“让我走近你”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让我走近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月儿向大地播撒着清辉。二泉边,阿炳用他悠扬的琴声奏出自己悲凉的一生。琴声随着流水逝去,他用音符作出人生的诠释。诗仙亦吟“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龙头蟒腹红木身,你高傲,就像可以翻天覆地的龙蛇;马尾竹弓线千斤,你俊美,就像能够驰骋千里的良驹;人生苦乐指间诉,银弦尽展华夏魂。你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见证,你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完美体现。许多人管二胡叫“叫花子琴”。对月吟咏,那街头的胡琴为生计而唱,息于宫中为贵人所抚的古琴永不能想象它的艰辛;烈日之下,那手中的胡琴为众人而歌,长于金色大厅的钢琴亦不能感受它的无奈。那时的我,不懂你,曾想:为什么当初我选择了你?你给我带来的不过只是一个同你一样无趣的童年。别人在阳春三月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