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华科技一恒逸石化杯”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环境影响书
合肥工业大学酯短情长队;产■二.
看短情长
参赛队员:郝红超李瑞瑞袁霖之房高宏卢昊鹏
指导老师:杨则恒姚运金张卫新徐超朱文拿
2019年“东华科技-恒逸石化杯”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惠州石化
10万吨醋酸乙埠醋项9
参赛学校:_________合肥工业大学_________________
团队名称:____________酯短情长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杨则恒、姚运金、张卫新、徐超、朱文拿
团队成员:郝红超、李瑞瑞、袁霖之、房高宏、卢昊鹏
完成时间:2019年7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由来....................................................1
1.2编制依据....................................................1
1.2.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1
1.2.2环评有关技术规定.......................................2
1.2.3与本规划有关的资料及文件...............................3
1.2.4建设项目有关资料.......................................3
1.3编制目的和原则..............................................3
1.3.1编制目的..............................................3
1.3.2编制原则..............................................4
1.4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导思想..................................5
1.4.1评价的目的............................................5
1.4.2评价的原则.............................................5
1.4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导思想...................................6
1.4.1评价的目的.............................................6
1.4.2评价的原则.............................................6
1.4.3指导思想...............................................7
1.5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及评价因子的确定...........................7
1.5.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7
1.5.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确定...........................8
L5.3环境影响因子的确定.....................................8
1.6评价因子、范围及等级.........................................9
1.6.1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9
1.6.1评价的范围..........................................10
1.7评价内容和重点.............................................11
1.7.1评价的内容...........................................11
1.7.2评价的重点..........................................12
1.7.3评价时段............................................12
1.8环境保护目标..............................................12
1.9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13
1.9.1环境质量标准........................................13
1.9.2污染物排放标准.......................................17
第二章项目概况....................................................20
2.1项目名称.................................................20
2.2项目地点..................................................20
2.3项目性质..................................................20
2.4建设规模..................................................20
2.5占地面积...................................................20
2.6厂区平面布置..............................................20
2.7项目内容..................................................21
2.7.1项目建设内容.........................................21
2.7.2生产工艺.............................................22
2.8原料及公用工程............................................22
2.9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23
2.9.1产品方案..............................................23
2.9.2主要工艺方法..........................................23
2.10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3
2.10.1劳动定员.............................................23
2.10.2工作制度.............................................23
2.11选址合理性...............................................23
第三章清洁生产分析...............................................25
3.1清洁生产概述..............................................25
3.2清洁生产...................................................26
3.2.1清洁生产的涵义........................................26
3.2.2节能分析..............................................26
3.3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27
3.4清洁生产的措施..............................................28
3.4.1实施产品绿色设计......................................28
3.4.2实施生产全过程控制....................................28
3.4.3实施材料优化管理......................................28
3.4.4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分析..................................29
3.5清洁生产分析结论............................................29
3.6清洁生产的意义.............................................29
第四章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1
4.1地理位置..................................................31
4.1.1地形地貌..............................................32
4.1.2水文特征..............................................33
4.1.3气候特征..............................................33
4.2社会环境概况...............................................34
4.2.1行政区划与人口.......................................34
4.2.2社会经济概况.........................................34
4.2.3交通运输条件.........................................34
4.3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35
4.3.1环境空气现状.........................................35
4.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35
4.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35
4.3.4声环境质量现状.......................................36
4.3.5土壤质量现状.........................................36
4.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6
4.4.1水环境................................................36
4.4.2大气环境..............................................36
4.4.3声环境................................................36
4.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6
4.5.1污染物产排污项测情况..................................37
4.5.2主要保护目标概况......................................38
4.5.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39
4.5.4三同时验收内容表.....................................40
4.5.5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42
4.5.6建设项目环境课护措施的技术...........................42
4.5.7建设项目对环虎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43
4.5.8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43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45
5.1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5
5.1.1预测因子.............................................45
5.1.2预测范围.............................................45
5.1.3预测时期.............................................45
5.1.4预测阶段.............................................45
5.1.5预测模式.............................................45
5.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6
5.2.1评价区网格化.........................................46
5.2.2气象参数的处逑.......................................46
5.2.3采样与分析...........................................46
5.2.4预测模式.............................................46
5.2.5预测结果分析.........................................47
5.3环境噪声影响评价.........................................47
5.3.1评价时间.............................................47
5.3.2环境噪声预测.........................................47
第六章保护措施....................................................50
6.1水处理措施................................................50
6.1.1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50
6.1.2本项目废水治理措施....................................52
6.2废气治理措施...............................................55
6.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56
6.4噪声的治理措施.............................................56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估................................................58
7.1风险评价目的.............................................58
7.2风险识别.................................................58
7.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59
7.3.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59
7.3.2环境风险评价范围.....................................59
7.4潜在的风险因素识别........................................60
7.5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60
7.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60
7.6.1熟悉风险防范措施......................................60
7.6.2熟悉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61
7.7应急预案体系...............................................61
第八章总量控制....................................................63
8.1总量控制原则..............................................63
8.2总量控制因子..............................................63
8.3总量控制指标..............................................63
8.4总量平衡方案..............................................64
笫九章公众参与....................................................65
9.1公众参与的目的............................................65
9.2公众参与的必要性..........................................65
9.3公众参与的方式............................................66
9.4公众参与的指导思想........................................66
9.5公众参与的范围和对象......................................66
9.6公众参与调查问卷..........................................67
9.7公众参与的汇总与分析......................................68
9.8公众参与调查的结果........................................68
第十章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制度......................................72
10.1设计标准.................................................72
10.2环境管理措施.............................................72
10.3环境监测建议.............................................72
10.3.1环境监测制度.........................................72
10.3.2环境监测内容.........................................73
10.4环保管理建议..............................................73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4
11.1项目经济与社会岐益分析...................................74
11.1.1主要经济指标........................................74
11.1.2项目简要经济岐益分析................................74
11.1.3项目社会歧益分析....................................74
11.2环保经济损益分析.........................................75
11.2.1环保措施投资........................................75
11.2.2运行费用............................................75
11.2.3损益分析............................................75
第十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77
12.1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77
12.1.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77
12.1.2项目符合地方产业政策.................................77
12.2项目厂址选择符合项目区规划...............................77
12.3项目符合清洁生产水平.....................................77
12.4污染物能够稳定达标排放...................................78
12.5环境功能区可达性.........................................78
12.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78
12.7总结论...................................................78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由来
为促进工业园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国家环境保护局于2003年
下发布了《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L2003),对工业园区环
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此
规范指引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对化工项目建设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清楚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对今后发
展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对区域建设以及发展规划进行环
境可行性论证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为了完善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的环境管
理,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按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的要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区域环境评价工
作。
1.2编制依据
1.2.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3月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4年7月9日修订);
1
(10)《气象设施和气象参测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12月1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令第
120号);
(12)《水利部农业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促进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通
知》(水保[2004]387号);
(13)《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国经贸技术[2002]444号;
(14)《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保[2004]332号);
(1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
77号);
(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7)《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
[2010]218号);
(18)《关于印发v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
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8月22日);
(19)《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
务院国函[1998]5号,1998年1月12日);
(2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局,环发[2001]17号);
(21)《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
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
(2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务院2005年12月2日);
(23)《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10月);
(24)《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
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96号);
(25)《化工行业企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
(26)环评影响评价委托书;
122环评有关技术规定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89-2003
(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8)《清洁生产标准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丙烷/环氧丙烷)》HJ/T190-200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2.3与本规划有关的资料及文件
(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三次会议于2015年1月13日修订)
(2)《广东省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DB44/27—2001
(3)《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004年7月29日)
(4)《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DB4426—2001
(5)《大亚湾区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1)《江苏省建设消防
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第19次常务会议,2013年5月13日)
124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本项目为一以石脑油为原料的综合加工子系统分厂,年产10万吨VAc,副
产11.8万吨乙烯的项目且考虑其他副产物组分的利用。建厂于广东省惠州大亚
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预留地。
工艺以广东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的石脑油为原料,经过原料石脑油裂解
工段、乙烯提纯分离工段、VAc合成工段的深加工处理,最终得到乙烯及VAc
产品。
L3编制目的和原则
1.3.1编制目的
3
本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化工拟建设项目的建设行为,其目的是通过环境影
响评价以强化环境管理,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开发规划与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项目开发活动
的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以下目的:
(1)从宏观角度对本项目的选址、规模、性质等进行论证,分析其利弊,
扬长避短或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对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
资源的破坏;
(2)为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调整或筛选提供依据;
(3)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及化工建设项目对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从
而进行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促进地区的可
持续发展;
(4)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作为化工新建项目的审批依据和区域内工程评价的
基础和依据,减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兼顾
区域宏观特,使其更具有科学性、指导性。
L3.2编制原则
(1)同一性原则
化工拟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纳入到区域环境评价中,与区域环境保护法律法
规相一致。
(2)整体性原则
化工拟续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区域开发规划中拟进行的活动产生的
各种环境影响评估,并且追溯到所有产生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各个部门、工段、车
间,并且还须全面评估拟规划进入区域内各建设项目的开发行为以及各开发项目
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必须以整体的观点认识、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提出各
种缓解措施和协调开发与环保的对策,提出本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区
域开发的各种影响集中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3)综合性原则
评价工作不仅要考虑社会和经济环境,还要考虑生态和自然环境以及生活质
量影响。因此,在评价分析中必须采用综合的方法,以期得到全面正确的评价结
4
论。
(4)实用性原则
在制定优化方案和污染防治对策方面,应该是技术上可行合理、效果上可靠,
能为建设部门所采纳。
(5)战略性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从战略层次,评价区域开发规划拟进行的活动与其所在区域
的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区域开发的可持续性、区域拟进行的活动内部功能布局的
合理性,并按总量控制的限制提出建设项目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和削减方案。
(6)可持续性原则
化工拟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该通过对区域开发规划拟进行的活动及
其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帮助建立一种具有可持续改进功能的环境管理体制,
以确保区域开发的可持续性。
L4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导思想
1.4.1评价的目的
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评价拟规划方案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提出在规
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而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
境保护的关系。
1.4.2评价的原则
(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
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早期介入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保护措施充
分融入到规划中。
(3)整体性原则
结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行业政策、发展规划、环保要求及已经实施的相关规划,
5
从整体上评价拟规划方案实施后的环境影响情况。
(4)公众参与原则
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规划项目区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
主张。
(5)一致性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6)可操作性原则
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论具有可
操作性。
1.4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导思想
141评价的目的
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评价拟规划方案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提出在规
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而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
境保护的关系。
1.4.2评价的原则
(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
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早期介入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保护措施充
分融入到规划中。
(3)整体性原则
结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行业政策、发展规划、环保要求及已经实施的相关规划,
从整体上评价拟规划方案实施后的环境影响情况。
(4)公众参与原则
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规划项目区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
6
主张。
(5)一致性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6)可操作性原则
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论具有可
操作性。
143指导思想
根据项目特点,抓住影响环境的主要因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力求科学严谨,分析论证要客观公正;评价中自始至终贯彻“清洁生产”、
“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等原则;规定的环保措施力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类比调查资料,在保证报告书质量前提下尽量缩短评价周期;
体现环境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精神,维护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相协调的
原则,使本评价做到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并指导工程的环境管理精神。
1.5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及评价因子的确定
本工程建设实施过程分为建设过程(施工期)和生产运行(营运期)两个阶
段,其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分别进行。
15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拟建工程建设工期为2年。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特
点、施工季节以及工程所处的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经分析,施工期主要环境
影响情况见表1-10
表11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名称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主要影响因素
环境空气土地平整、挖掘,土石方、建材运输、存放、扬尘
使用
施工车辆尾气NOx
7
水环境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等COD、SS、BOD
声环境施工机械作业、车辆运输噪声噪声
生态环境土地平整、挖掘及工程占地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1.5.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确定
根据拟建工程的排污特点以及其所处环境特征,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见表
l-2o
表1・2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
环境要素影响因子
废气废水噪声固废
环境空气有影响————有影响
地表水——有影响————
地下水——有影响——有影响
声环境————有影响——
1.5.3环境影响因子的确定
本工程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锅炉烟气,主要影响因子为S02、
TSP、NOX、PM10、甲醇、轻组分废气等;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来自生产废水、
生活废水、含烧废水等,主要影响因子为pH、SS、CODcr、BOD5、氨氮、石
油类、硫化物、总铜、全盐量等;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种废水下渗,主要
影响因子为pH、高镒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CN.、总大肠菌群等;对声环
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高噪声设备的运行噪声。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见表1-3O
表L3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表
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因子
环境空气SO2、NO2、TSP、PM10、H2S、B[a]P.BSO
地表水pH、SS、CODcr.BOD5、氟化物、挥发酚、氨氮、石油类、硫
8
化物、总铜、全盐量
地下水pH、高镒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CN・、总大肠菌群
声环境Leq(A)
固体废物粉尘、洗油残渣、生化污泥
L6评价因子、范围及等级
1.6.1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001)中的有关环评等级划分规则,
确认本评价等级。
1、水环境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水环境影响评价
等级需按废水量和受纳水体水域规模和水质要求确定。根据《大亚湾区环境保护
规划纲要》(2006-2020年),柏岗河属于IV类水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水质标准,畲禾坑水库属于II类水功能区,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H类水质标准。本项目废水进入石
化区综合污水厂处理后通过大亚湾第二条排海管线排放,其纳污海域属于农渔业
区,该海域尚未划定海水功能区划,海水水质目标参照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的第一类及第二类标准。雨水经柏岗河排入大亚湾海域,该海
域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997)的三类标准。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本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三级。
2、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
中推荐的估算模式进行计算。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大气污染物为烧类,氢
气,C02o
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计算如下:
Pi的定义为:
9
c
=^-txlOO%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4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
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表1-4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Pmax>80%,且D10%>5km
二级其他
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3)声环境
项目所在地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声环
境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项目建成前、
后厂界噪声无明显增加,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按照HJ/T2.4-2009《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规定,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4)环境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第4.2条的相
关规定,本工程涉及多种可燃、易燃性危险性物质,如石脑油、醋酸乙烯酯、乙
烯等;生产等级定为一级。
1.6.1评价的范围
评价范围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按不同环境要素及其规划建设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
价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本项目厂区、周边地域以及与建设活动直接
联系的区域。
(2)建设活动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域等重要区域必须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
围,并应保持环境功能区的完整性。
10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以厂区为中心,直径为5km的圆形区域,重点关心区域主导风与次主导风
向下方的人群居住区及其它环境敏感点。
2、地表水评价范围
拟建工程产生的废水,经公司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一级标准之后,排入
污水厂进行深度处理。因此本次评价范围引用开发区环评资料,即从广东惠州大
亚湾石化工业区污水处理作为圆点,以300m为半径的水域。
3、声环境评价范围
厂界外1米。
4、风险评价范围
整个厂区及周遭生活区。
表1・5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评价要素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规划区外展8km
空气环境以分厂为中心,约150km2的方形区域;
水环境拟建区域附近的网络水系、地下水系及周围水库、水源、净水厂;
声环境规划区区域外扩100m
固体废弃物处理收集中转场所及处置场所周围
1.7评价内容和重点
1.7.1评价的内容
根据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周围环境特点,确定本次评价内容为:
(1)规划分析:包括分析拟议的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
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2)环境现状与分析: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
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规划的主要因素;
(3)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包括识别规划目标、指标
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
11
环境目标,选择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指标,环境资源(水、大气)承载力分析;
(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规划方案去环境保护目标、环
境质量的影响;
(5)针对规划方案的影响情况,给出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6)开展公众参与;
(7)拟定监测、跟踪评分计划;
(8)从环保角度对规划的合理性做出结论性意见。
1.7.2评价的重点
本次评价工作重点确定为:
(1)规划分析;
(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及大气环境容量;
(4)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5)风险评价及风险防范措施。
1.7.3评价时段
建设期和生产期,重点评价生产期。
L8环境保护目标
描述评价范围内居民点、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
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厂取水口等。
1、生态环境质量
区域现有用地主要为农田、工业用地和城镇用地。生态环境特征复杂、多样,
不因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2、地表水环境质量
评价要求区域的建设不会对甬江流域的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不改变现有的水
域功能。
3、地下水质量
12
地下水质量区域规划建设对地下水产生的环境影响均不能使区域地下水环
境常规指标的允许浓度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级别下降。
4、土壤环境质量
评价将要求保护本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不致因开发活动而受到影响,土壤质
量符合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5、大气质量
区域内外的敏感点的大气环境质量不因开发活动而受到负面影响。
6、声环境质量
区域内包括居住、商业和工业区以及交通干线等,评价将要求保护上述各功
能区环境噪声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
1.9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1.9.1环境质量标准
1.9.1.1大气环境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中的
规定;非甲烷总姓参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
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40(X)N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详如表1-6所示。
表1・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g/nP)备注
小时日平均年平均
S0250015060
N022008040
TSP—3002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PMio—15070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H2s10
NH320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3
HC150(TJ36-79)
C2H43000前苏联标准
非甲烷总烧4000参照GB16297-1996
1.9.1.2地表水环境
该区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HI类水域标准,如
表1-7所示。
表1・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污染物pH溶解氧高镒酸五日生化需锌总磷
盐指数氧量
III类标准6-9>5<6<4<1.0<0.2(湖、库
0.05)
污染物氟化物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铜硫化物
III类标准<1.0<1.0<0.05<20<1.0<0.2
1.9.1.3地下水环境
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m类标准,
如表1-8所示。
表1・8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单位:mg/L
污染物PH高镒酸盐指数氯化物氨氮亚硝酸盐氮
III类标准6.5・8.5<3.0<250<0.2<0.02
污染物总硬度挥发酚类氟化物六价格硝酸盐氮
III类标准<450<0.002<0.05<0.05<20
191.4土壤环境质量
14
本规划主要为石油化工产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主要采用国家《土博环
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8)中的三级质量标准,其中醇类物质的评价标准
采用《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13015-91)当中的标准值50mg/kg,
氤化物、挥发酚的评价标准参照荷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相关标准值如表1-9所
不O
表1・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kg干土
项目标准值
pH值>6.5
镉<1.0
汞<1.5
珅(旱地)<4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铜(农田)<40015618-2008)中的三级质量标准
铅<500
格(旱地)<300
锌<500
锲<200
、、、
八八八<1.0
滴滴涕<1.0
醇类物质<50《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
准》(GB13015-91)
氮氧化物<5(t.v.),50(i.v.)参照荷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挥发甲醇<0.05(t.v.),40(i.v.)
注:t.v.即targetvaluestandardsoil缩写,为荷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目标值,某污染
物质浓度在此目标之内表示土壤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i.v.即inten^entionvaluestandardsoil
缩写,为荷兰土爆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干扰值,某污染物质浓度在此目标值内表示受到轻微污
染,超过这个值则污染严重。
1.9.1.5噪声环境质量
15
规划区内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交
通干线两侧执行4类标准,园区执行2类标准,如表I/O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语言活动小老虎拔牙
- 口腔癌的口腔护理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量词
- 数学学案:课前导引直线与圆锥曲线
- 《系统育种方法》课件
- EB病毒护理查房
- 公司防盗安全培训
- 保安公司培训
- 住院治疗经过
- 《合理安排时间》课件
- 《输血和血型》的教学设计
-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检查表
- 水电站330kV开关站投运调试方案
- 采购管理系统中运用业务重组的几点思考
- 第二部分项目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及相关证明、业绩资料
- 旅游发展产业大会总体方案
- 民用机场竣工验收质量评定标准
- 汽车应急启动电源项目商业计划书写作范文
- 浅谈“低起点-小步子-勤练习-快反馈”教学策略
- 磁制冷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电缆桥架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