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野马川大田小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野马川大田小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野马川大田小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野马川大田小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野马川大田小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野马川大田小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

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

第2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窦群,字丹列,京兆金城人。父叔向,以诗自名,代宗时,位左拾遗。群兄弟皆擢进

士第,独群以处士客隐毗陵。母卒,啮一指置棺中,庐墓次终丧。从卢庇传啖助《春

秋》学,著书数十篇。苏州刺史韦夏卿荐之朝,报闻,不召。后夏卿入为京兆尹,复言

之,德宗擢为左拾遗。时张荐持节使吐蕃,乃迁群侍御史,为荐判官,入见帝曰:

“陛下即位二十年,始自草茅擢臣为拾遗,何其难也?以二十年难进之臣为和蕃判

官,一何易?”帝壮其言,不遣。

王叔文党盛,雅不喜群,群亦悻悻不肯附。欲逐之,韦执谊不可,乃止。群往见叔文

曰:“事有不可知者。”叔文日:“奈何?”曰:“去年李实伐恩恃权,震赫中外,

君此时逡巡路傍,江南一吏耳。今君又处实之势,岂不思路傍复有如君者乎?”叔文

悚然,亦卒不用。

宪宗立,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限闻其名,与

语,奇之,表以自副。武元衡、李吉甫皆所厚善,故召拜吏部郎中。元衡辅政,荐群

代为中丞。群引吕温、羊士谓为御史,吉甫以二人躁险,持不下。群伎很(狠),反怨

吉甫。吉甫节度淮南,群谓失恩,因挤之。陈登者,善术,夜过吉甫家,群即捕登掠

考,上言吉甫阴事。宪宗面覆登;得其情,大怒,将诛群,吉甫为救解,乃免,出为

湖南观察使。改黔中。会水坏城郛,调溪洞群蛮筑作,因是群蛮乱,贬开州刺史。稍

迁容管经略使。召还,卒于行,年五十五,赠左散骑常侍。

群很(狠)自用,果于复怨。始召,将大任之,众皆惧,及闻其死,乃安。

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二十年难进之臣为和蕃判官,一何易易:草率

B去年李实伐恩恃权恃:依仗

C君此时逡巡路傍逡巡:

后退的样子

D群谓失恩,因挤之挤:陷害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窦群“果于复怨”的一组是(3

分)()

1欲逐之,韦执谊不可,乃止。

2吉甫节度淮南,群谓失恩,因挤之

3群即捕登掠考,上言吉甫阴事

4群引吕温、羊士泻为御史

5众皆惧,及闻其死,乃安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窦群孝顺。他的母亲去世时,他咬断自己的一根手指头,把它放到棺材里面,并在母

亲的墓旁搭了个丧棚一直住到丧期服满。

B苏州刺史韦夏卿向朝廷推荐窦群,皇帝知道后,并没有召见窦群。后来,韦夏卿升迁

为京兆尹,又向皇帝推荐窦群,德宗任命窦群为左拾遗。

C窦群利用陈登诬谄李吉甫,宪宗亲自审问陈登,知道了实情后,非常生气,想要杀了

窦群,是李吉甫劝谏解释,才免了窦群的死罪。

D窦群引荐吕温、羊士博担任御史,李吉甫认为这两个人急躁不正派,没有批准,窦群

于是怨恨李吉甫,因此而陷害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叔文党盛,雅不喜群,群亦悻悻不肯附。欲逐之,韦执谊不可,乃止。

(2)会水坏城郛,调溪洞群蛮筑作,因是群蛮乱,贬开州刺史。

第3题:

第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8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鲫生说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S:“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

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内:接纳

C.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遇之遇:相逢,会面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良曰:“长于臣。”

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D.①沛公默然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3分)()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③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至军中,具以沛公

言报项王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①⑤⑥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

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

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

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

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1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鲫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第5题:阅读《鸿门宴》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鲫生说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

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

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4.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约为婚姻(这里指结为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指防止农民起义军进进出出)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

C.沛公居山东(指靖山以东)时

D.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内:接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表示转折的一项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项王按剑而踞曰

C.拔剑切而啖之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1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具告以事B.沛公左司马曹无

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C.贪于财货D.楚左尹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

1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项伯回到军营,把刘邦的话如数告诉项羽,并趁机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答应

了。

B.刘邦邀请项伯,又是敬酒,又是拉关系,用谎言为自己辩护,企图笼络住项伯,让

项伯在范增面前为张良说些好话。

C.刘邦回答张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问话时,说是有蠢小子唆使,实际上是他自

己的想法。

D.项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机密泄露给了张良,项伯本是为个人情谊,结果却坏了项

羽的大事。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

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

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

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

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遵曰:“满百乃相闻。”故

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

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

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

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

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这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

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

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起为河南太守。

(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宣帝微时与有故微:低贱,卑下B.相随博弈,数负进数:屡次

C.值其方饮值:遇到D.奈何以小文责

之责:责备

5.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3分)()

①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②日出醉归,曹事数废③西曹以故事适之④取客车辖投

井中⑤满百乃相闻⑥奈何以小文责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陈遵豪放,不拘小节。

B.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

帝推荐他。

C.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

D.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5分)

(2)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5分)

第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问题。

谋攻篇

孙武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

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情幅,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距理,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

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

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

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

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

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

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上兵伐谋伐:打破,取胜。B.修橹辅幅,具器械具:准备。

C.将不胜其忿而蚁附胜:胜任。D.辅隙则国必弱隙:疏

漏。

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A.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B.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C.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D.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11.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在本篇中集中论述了“全胜”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的条件与方法。

B.孙子认为高明的指导者应该做到“百战百胜”,这是孙子孜孜以求的最理想的

境界,这也是《孙子兵法》立足战争,又超越战争的魅力所在。

C.孙子的“全胜”战略思想不仅包括政治上的“伐谋”“伐交”,还包括军事上采

取灵活正确的战术方针,迫使敌军屈服。

D.为了实现“全胜”的目的,孙子主张处理好将帅和国君的关系,两者之间要做

到紧密合作。在篇末揭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12.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10分)

(1)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4分)

(2)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3分)

(3)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置胜。(3分)

第8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

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

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

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

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

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

左右皆失色。公则日:“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

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

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

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遭疾,谓亲

人日:“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

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俺使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

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

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

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选自《南史》,有删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去官忧:担心

B.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见:被

C.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勒:勒令

D.疾卒于师卒:最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去城数十里乃反作计乃尔立

B.然保己廉慎怅然心中烦

C.为吏民所悦慎勿为妇死

D.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以我应他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表面答应与李

乌奴共事,暗中却另有他谋,最终独骑逃回。

B.杨公则对百姓轻刑罚薄赋税,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

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C.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

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

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

⑵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

第9题: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

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

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啧之,是以私

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

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日:“此当代伟人也,不可

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己拜南京兵部

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玉救国。维岳捧檄泣日:“国

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

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

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

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

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

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

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

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

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

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维岳故贯之责:赦

B.累昼夜不能寝食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溃: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慎:小心

9.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2分)

①以维岳故贯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④避将何之?吾死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

“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

死后,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

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

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费救国。(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护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

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

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

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

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锁扃之。崔因题诗于

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

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

护耶?”日:“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

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

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

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

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口:“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

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倚小桃斜柯伫立斜柯:横枝

B.嗣后绝不复至嗣后:此后

C.崔亦感恸,请入哭之感恸:感动

D.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适人:嫁人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女子美貌多情”的一组是()

①有女子自门隙窥之

②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③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④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⑤须臾开目,半日复活

⑥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年清明节,崔护至郊外,无意中发现一座花木掩映、清静优雅的庭院,意欲上前

讨水,不料开门的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端出一杯清水给他解渴,并落落大方地望着

他。

B.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去找那姑娘。虽然依旧是桃红柳绿,但大门紧闭,不见日思夜

想的姑娘。面对明媚春光和灼灼桃花,崔护的的心情无限惆怅,于是他在左门题写了

一首诗,两人的爱情就是由这首诗确立的。

C.在小说的最后,也许是他们的真情感动了上苍,奇迹真的发生了。崔护竟将女子哭

活过来,姑娘睁开美丽的双眼,恍如隔世般哀怨地望着崔护。二人悲喜交加,一对有

情人终成眷属。

D.这个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耐人寻味的爱情,是要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有

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情才能寻获的,愿天下有情人,牢牢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情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

第1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师说》,完成9—12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装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之。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流传

B.不耻相师师:老师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庸常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奉承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

C.小学而大遗弃甲曳兵而走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

n.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

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会盟而谋弱秦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李骥,字尚德,郑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

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

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

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婺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

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

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

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蔑

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

擢刑部侍郎。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

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

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

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

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

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

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

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

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

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坐事免坐:因犯……罪

B、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罪:问罪

C、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署:题写

D、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闻:听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明旦,狼死于其所某所,

而母立于兹

B、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

C、振木铎以徇之焉

用亡郑以陪邻

D、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骥关心百姓疾苦。像对狼咬死孩子的事件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

贝O

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如被提拔为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多被采纳,

推荐为御史时,曾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采纳。

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定李骥死罪时,李骥上奏为自

己辩护,最后证明果然是冤枉的;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

写信让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

D、李骥行为端正,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席子也一定摆正了。做河阳

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

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

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

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

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

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

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

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

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

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侯始成

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纤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

项羽乃与期河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

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愿将军孰计之孰:仔细、周详

B.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竟:竟然

C.项羽乃与期沮水南殷墟上。期:约定。

D.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涕:眼泪

5.下列各句子中,不属于章邯背叛秦国原因的一句是(3

分)()

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B.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

C.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D.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高三天不见长史欣,长史欣很害怕,赶紧返回部队,却不敢走时的道路,因为

他担心赵高派人追杀他。

B.陈馀给章邯分析说:赵高平素谄媚二世,受二世宠信,但秦国危急,也怕二世诛杀

他;所以赵高会利用法律杀章邯而求得自保。

C.陈馀送给章邯的信中说“上天灭亡秦国,不愚昧的人都知道”,目的是劝章邯保

全自己。

D.章邯第二次派人见项羽,想要订立盟约。项羽因为粮草不足,而最终同意结盟。

7.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2)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第1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

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

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

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

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

可,日:“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日:“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

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

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

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

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

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

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

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

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道,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

史中丞,伯道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

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虞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B.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C.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D.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旧时中国人在本名之外所起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男

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

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国学,中国历史上的“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现在一般泛指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D.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

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集在任儒学教授时虽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却很注重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

悠闲逸乐;任博士时,有个刘生因喝醉酒而有失礼行为,他坚决主张削除他的学籍。

B.虞集认为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个人之见所能详尽的,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

者录取,不能先有成见,否则,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也由此而生。

C.虞集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

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

理讲明。

D.虞集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

祖常力荐龚伯璇,虞集却认为他没有才华,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②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

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

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

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

公,庄不得击。

1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骑qi,一人一马)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1L用尽)

C.范增数目项王(数shu。,计数)

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

12.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

B.不然,籍何以至此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

D.今者有小人之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3.没有通假空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因击沛公于坐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喑示。

15.把戊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第18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一11题(6分)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螃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也。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践而望矣.践:提起脚后跟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表彰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①蚓无爪牙之利②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①用心一也②用心躁也

H、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第一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习要逐渐

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

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于“学”而言,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

素,同时也需要后天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它启示我们,议论说理与文

章的生动性并不矛盾飞

第19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

以骨健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

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

尉都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

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

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

多居之,谢安未性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