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F/07/wKhkGWc-kAKAIh9KAAGHrc0GYOs463.jpg)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F/07/wKhkGWc-kAKAIh9KAAGHrc0GYOs4632.jpg)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F/07/wKhkGWc-kAKAIh9KAAGHrc0GYOs4633.jpg)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F/07/wKhkGWc-kAKAIh9KAAGHrc0GYOs4634.jpg)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F/07/wKhkGWc-kAKAIh9KAAGHrc0GYOs4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24广东湛江联考)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内流湖,湖中盛产裸鲤,近年来水位有所上升。经探讨发觉,该湖蒸发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1000—2000年青海湖盐度和流域内某地降水量改变。读图,完成1~3题。1.1400—1500年青海湖盐度改变及主要影响是()A.上升湖面冰期延长B.降低易于湖面结冰C.上升裸鲤数量削减D.降低水生浮游植物增加2.近年来青海湖盐度呈降低趋势,对此说明不正确的是()A.流域内降水量增加B.流域内蒸发量减小C.高山冰雪溶化量增大D.流域面积增加,入湖水量增多3.青海湖进入结冰期后()①湖区水禽数量削减②水生生物生长缓慢或停止③鱼类缺氧,大量死亡④湖水变得混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发觉,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游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读图,完成4~6题。4.下列关于堪察加半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C.地形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D.从南部的森林到北部的苔原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5.堪察加半岛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的缘由是()A.洋流 B.大气环流C.地形 D.纬度位置6.堪察加半岛熊的数量较多的缘由不包括()A.食物丰富 B.地形高差大C.有森林,相宜生存 D.人类活动干扰小六道沟流域位于陕西神木市以西14千米,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北依长城。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次主风向为东南风,东风最弱。坡顶侵蚀速率西北坡大于东坡。下图示意西北坡和东坡采样点分布以及沿线的坡面地形,采样点1~4、17~19和32为耕地。据此完成7~9题。7.六道沟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A.气候年内改变稍微,多旱少洪B.降水年际改变小且年内集中C.地形破裂,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织D.荒漠植被为主,退化比较严峻8.六道沟流域西北坡和东坡侵蚀差异的主要成因有()①东坡的水蚀作用较弱②西北坡植被较差③东坡具有风积作用④西北坡风蚀作用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东坡中上部沉积物颗粒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A.19、20 B.21、24 C.22、23 D.28、29(2024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然景观图,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10~12题。10.该山地最可能为()A.天山山脉 B.秦岭C.横断山脉 D.大兴安岭11.下列古诗词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图示自然带分布反映的规律相像的是()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2.图示P、Q两地海拔相近,但自然景观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人类活动 D.土壤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13.该地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的改变趋势是()A.自西向东增高 B.自南向北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西北向东南增高14.影响该地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纬向改变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热量 C.坡向 D.海拔15.整体来看,各地的经向实测值偏离趋势线较纬向小,说明本区针叶林的分布()A.受水分的影响最大B.受热量的影响最大C.受坡度的影响最大D.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2024湖南湘北名校月考联考)气象上将夏季之后连续5日的日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10℃视为秋季。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常年入秋时间和秋季长度统计图。读图,完成16~17题。16.读图可知()A.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入秋早B.各城市入秋日期各不相同C.入秋时间随纬度上升而渐晚D.内蒙古高原比四川盆地秋季长17.关于各地秋季,说法正确的是()A.呼和浩特纬度最高,入秋最早B.贵阳森林覆盖率高,故秋季长C.北京秋季多受高压限制,晴天多D.成都秋季多受暖锋影响,多雨气候改变对植被演替有显著影响,长白山西坡海拔2140~2200米,原生植被以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入侵后原生植被退化,被侵入地土壤水分增加。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和坡度下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据此完成18~20题。18.该区域草本植物的入侵方向是()A.向较低海拔入侵,沿陡坡入侵B.向较低海拔入侵,沿缓坡入侵C.向较高海拔入侵,沿陡坡入侵D.向较高海拔入侵,沿缓坡入侵19.影响该区域不同坡度草本植物入侵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风力 D.土壤20.与灌木相比,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使土壤水分增加的缘由是()A.土壤蒸发加剧 B.生长耗水削减C.植株高度减小 D.枯枝落叶量增加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的探讨,日益为地理学界探讨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旁边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要满意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挡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须要的条件。(4分)(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缘由。(4分)(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缘由。(3分)(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旁边的缘由。(6分)22.(14分)(2024山东潍坊高三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供应了水分条件。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溶化、寒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全部消融。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地表年均温约-1.76~-0.5℃。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积累物且厚度较大。(1)简析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4分)(2)受地表覆被与水分影响,该地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试作出合理说明。(4分)(3)观测显示,近年来该地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6分)23.(15分)(2024重庆高三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波、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角度,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波、草原”景观形成的缘由。(6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河流上游来水量削减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缘由,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角度,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5分)24.(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比利牛斯山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自然界线。该山地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山北的河流水位季节改变小,而山南的河流水位季节改变大,且春季河流多泛滥。比利牛斯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受全球气候改变影响,其冰川分布范围也在发生改变。下图为比利牛斯山位置示意图。(1)说出比利牛斯山作为“自然界线”的地理意义。(5分)(2)分析埃布罗河春季多泛滥的自然缘由。(4分)(3)7月,科考队探寻比利牛斯山的现代冰川,选择北坡而不是南坡,试说明其理由。(5分)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3.1.C2.D3.A第1题,图示1400—1500年青海湖降水量削减,蒸发量增大,湖水水位下降,盐度上升,裸鲤数量削减,盐度高不易结冰,C项正确。第2题,青海湖盐度减小,与流域内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小、高山冰雪溶化量增大有关,而流域面积短时间不会发生改变,D项正确。第3题,青海湖进入结冰期后,水面没有了浮游生物,湖区水禽无法捕食,水禽数量削减。结冰阻挡了光线进入湖内,光合作用降低,水生生物生长缓慢或停止。湖水结冰,但湖泊水量大,鱼类不会大量死亡。结冰会使湖水变清而不是混浊。A项正确。4~6.4.D5.C6.B第4题,依据图示,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依据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推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图示等高线看,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由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地形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南部的森林到北部的苔原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第5题,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山脉东部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山脉东西两侧降水的差异大,导致气候差异显著,C项正确。该半岛东侧有寒流经过,受洋流减湿的作用,降水应较少,A项错误。东西两侧的纬度是一样的,都受季风的影响,即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不是两侧气候差异显著的缘由,B、D两项错误。第6题,材料中提到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游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所以食物丰富;地形高差大,环境空间差别大,相宜生存的空间小,则熊的数量会偏少,说明地形高差大不是堪察加半岛熊的数量较多的缘由;森林地区相宜熊的生存;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此处人类活动少,对熊的生存影响小。7~9.7.C8.D9.C第7题,材料信息显示,六道沟流域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柔降水季节改变大,A项错误。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年际改变大,B项错误。当地位于气候过渡地带,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地形破裂,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织的地表景观,C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该流域位于沙漠边缘,应以草原植被为主,D项错误。第8题,东坡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稍多,因此水蚀作用相对较强,①不符合题意。没有信息表明西北坡植被较差,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东风最弱,因此东坡具有风积作用,使得侵蚀较弱,③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因此西北坡风蚀作用强,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第9题,东坡中上部沉积物受重力作用,大颗粒沉积物会向低处移动,且移动速度快于小颗粒物。图中显示,选项中19、20、21、24、28、29采样点,坡度较陡,大颗粒物简单移走,沉积颗粒物较小,解除A、B、D三项。22、23两采样点位于沟谷谷底,大颗粒物简单移到此处沉积,因此沉积物颗粒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22、23,C项正确。10~12.10.A11.D12.B第10题,该地形区山麓地带自然带为荒漠,应地处干旱地区,秦岭、横断山脉位于潮湿、半潮湿地区,山麓地带的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B、C两项错误。大兴安岭处于半潮湿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上,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或者温带草原,D项错误。天山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麓植被为荒漠,A项正确。第11题,图示自然带分布反映的是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C两项错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的是山地垂直分异规律,D项正确。第12题,P、Q两地海拔相像,热量和土壤条件差异不大,A、D两项错误。该地为山地,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项错误。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为天山山脉,北坡为迎风坡,P地位于背风坡,降水稀有;Q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Q地相宜需水量较大的森林生长,而P地只能生长耐旱实力较强的草本植物。B项正确。13~15.13.C14.B15.A第13题,依据左图可看出,该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的改变趋势大致是自西向东降低,A项错误;依据右图可知,该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的改变趋势大致是自北向南增高,B项错误;因此,该区针叶林的最大分布高度的改变趋势为自东北向西南增高,C项正确,D项错误。第14题,植被带和自然带在纬度方向的差异是由于热量差异造成,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项正确。第15题,植被带和自然带在经度方向的差异是由水分差异造成的,体现的是经度地带分异规律。A项正确。16~17.16.A17.C第16题,东北地区入秋普遍在8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入秋普遍在9月,因此东北地区比长三角地区入秋早,A项正确。北京和郑州入秋时间相同,武汉、长沙、重庆入秋时间相同,B项错误。东北地区入秋早,东南地区入秋晚,所以入秋时间随纬度上升而渐早,C项错误。成都秋季约为80天,呼和浩特秋季约为60天,D项错误。第17题,图示城市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入秋比纬度低的呼和浩特稍晚,A项错误。贵阳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海拔高,较为凉快,入秋早;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下降缓慢,入冬晚,秋季长,所以是纬度和地形的缘由,B项错误。北京秋季多受高压限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项正确。成都秋季多连续性降雨,多受准静止锋或冷锋影响,秋雨过后气温下降,不是受暖锋影响,D项错误。18~20.18.C19.D20.B第18题,依据图示可知,海拔较低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较高,故草本植物应向较高海拔入侵;从坡度来看,坡度较大处入侵程度较高,说明草本植物是沿陡坡入侵的,C项正确。第19题,依据材料,该地的原生植被以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说明该地的土壤发育程度较差。陡坡土层较薄,土壤发育状况不如缓坡,故陡坡的原生植被长势不如缓坡,更简单被草本植物入侵,据此分析可知,影响该区域不同坡度草本植物入侵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材料给出的是长白山西坡不同坡度草本植物入侵状况,西坡是背风坡,气温、降水、风力的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项正确。第20题,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扎根浅,个体小,耗水量小许多,因此,在区域降水状况不变的状况下,草本植物相比灌木而言,耗水量会下降,从而导致土壤水分增加,B项正确。21.答案:(1)气温较低(1分);潮湿干净的环境(1分);大量袒露的原石环境(1分);丰富的矿物(1分);等等。(2)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困难多样(2分);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意“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2分)。(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1分)。主要缘由: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2分)。(4)相比海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相宜(2分);郁闭植被分布区多为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供应了较多的原石(2分);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2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红石滩”景观主要分布在雪山冰川旁边的河谷里可以得出其形成的条件: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橘色藻附着于表面干净的原生岩石上,丰富的矿物为藻类生长供应给分。第(2)题,我国南方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可满意橘色藻及“红石滩”形成的条件。第(3)题,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条件主要是水热及其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第(4)题,读图可知,郁闭植被分布区位于高山流石滩下方,海拔4000米左右,温度相宜、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将上方流石移至郁闭植被分布区,为“红石滩”景观供应了较多的原石。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22.答案:(1)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上升,地表年均温下降到0℃以下(2分);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加(2分)。(2)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2分);夏季,覆被使地表汲取太阳辐射削减,水分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溶化厚度小(2分)。(3)导致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缩小(部分呈岛状分布)(2分);融冻期延长,冻结期缩短(活动层溶化起先时间提前,冻结起先时间延后)(2分);活动层厚度增大,冻结层厚度缩小(2分)。解析:第(1)题,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主要从地形对气温、水分条件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供应了水分条件”可知,从气温角度看,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上升,地表年均温下降到0℃以下;从地下水角度来看,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加。第(2)题,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对活动层的影响角度分析。由于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覆被区较基岩山区比热容大,升温柔降温速度慢;夏季,覆被使地表汲取太阳辐射削减,水分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溶化厚度小,活动层薄,永冻层厚。第(3)题,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要从气温上升对冻土面积、冻结时间及冻土类型改变方面分析。由于气温上升,相宜冻土形成的温度条件发生改变,使得冻土层面积削减;融冻期延长,冻结期缩短;冻土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气温上升,季节性冻土增加,而多年冻土削减,活动层厚度增大,冻结层厚度缩小。23.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有,形成沙漠景观(2分);有众多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2分);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2分)。(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1分);地下水削减,地下水位下降(1分);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削减(1分);沙漠面积扩大(1分)。(3)深居内陆,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剧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1分);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1分);植被稀有,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1分)。解析:第(1)题,结合区域特征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知,雪山的成因和气温低有关,而图中所示为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区域中有海拔较高的祁连山,由于海拔高,有高山冰雪,形成雪山景观;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受当地降水的影响,由于是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故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水汽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形成沙漠景观;碧波的形成要有水,当地地处西北内陆,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冰雪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景观,河流沿线由于有水源补给,有利于植被生长,形成绿洲(草原)。第(2)题,该地地处内陆地区,河流带来的水资源是当地植被生长的主要水源补给,上游河流来水削减,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削减,气候更加干旱,风沙频繁;下渗削减,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水源补给不足,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削减;缺少植被的固沙作用,沙漠面积扩大;等等。第(3)题,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留意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角度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流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伤保险 申请书
- 三方协议申请书范文
- 天玥运维安全网关怎么重启
- 大学生在校创业项目指南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综合自测口算题带答案
- 供电外线安全施工方案怎么写
- 世界环境日校园活动方案
- 2024年圣诞节服装店活动方案
-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
- 竞聘岗位申请书
- 校园安全案例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医疗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潜力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人工智能导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天津大学
- 校史馆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金融消保培训
- 南师大学校介绍课件
- 《病理科(中心)建设与配置标准》
- 《校园廉洁教育》主题班会课件全文
- 北京版(一起)英语六年级下册单词默写表
- 2024年北京二中高一(上)段考一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单词默写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