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1)识记: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以及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改革;(2)通过“卓有成效”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改革的作用;(3)通过“大张旗鼓移风易俗”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民族融合的实质。(4)联系所学学问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结合今日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小组探讨:联系所学学问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结合今日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2)小论文写作: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民族融合的实质;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改革是值得确定的;其改革的策略和坚决的看法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2)相识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3)培育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以及要勇于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方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二.教学过程一、王朝世系表(北魏是咋回事儿)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前提)2、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拓跋部在长期征战和不断南迁的过程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变更了原来游牧生活)(有利条件)“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斗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卒,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随意纵马践踏。“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3、阶级和民族冲突尖锐(官吏贪污、租调徭役、汉族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必要性)4、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推动者)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概况1、时间:4714992、目的: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冲突,发展生产,巩固统治3、人物:冯太后和孝文帝4、概况: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新制;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四、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经济领域(1)推行均田令,复原农业生产。1.缘由: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遇战乱,百姓流亡,政府限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为缓和社会冲突,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2、实施: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3.内容:按确定的标准,将国家限制的土地安排给农夫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全部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称桑田,百姓可传之子孙,可买卖。均田制下农夫要担当确定的徭役杂税4.实质:封建国家土地全部制(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冲突,只是政府限制土地的安排,不涉及土地私有制。)5.影响。(1)确定程度上使无地农夫获得了土地,生产主动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原和发展。(2)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也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3)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向封建制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4)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5)但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行能抑制土地兼并。6.与其他新制之间的关系(1)北魏推行的新制主要有俸禄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等,其中,俸禄制使北魏吏治好转,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供应了政治保障。(2)均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租调赋税制度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接着推行。(2)租调制:目的: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意义:使农夫负担大为减轻,很多受庇于豪强的农夫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2、政治领域:(1)制定官吏傣禄制,整顿吏治作用: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主动意义。(2)迁都洛阳缘由:1、在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相当深。2、在经济上,气候恶劣,粮食供应常常出现困难;3、军事上,时受柔然骚扰,很担心全;4、地理上,地处偏僻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洛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乃历史故都。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限制,实现南北统一的愿望。影响:孝文帝借迁都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化,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政治、经济的中心。迁都洛阳,为孝文帝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设巧计迁都洛阳影响:(1)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2)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化,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3)设立三长制,废宗主督护制1、目的:为协作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限制2、内容: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3、意义: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限制,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巩固3、革除旧俗——移风易俗(1)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变更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主动接受汉族文化。(2)措施: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定门等等级;④通婚姻;⑤改籍贯;(3)意义:①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②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③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性质: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变更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2、评价:(一)主动方面:1、使农夫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政治领域。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领域。(二)消极方面: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重难点突破】北魏孝文帝改革胜利的缘由有哪些?(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胜利的根本缘由。(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须要。(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之不同(1)背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运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文帝改革: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2)内容: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规定按确定的标准,将国家限制的土地安排给农夫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实质:商鞅变法: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难点解析:民族融合1、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在民族迁徙、杂居相处、长期交往、冲突斗争的过程中,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亲密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汲取。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是一个“汉化”或封建化的过程。从本质上看,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需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必需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2、出现民族大融合的缘由①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居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沟通。如西晋时,北方五族为躲避战乱大规模内迁。②阶级因素:统治者对各族人民残酷的剥削压迫或卑视,引起各族人民抗拒,如西晋和前秦的民族压迫。在抗拒统治者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促进了融合。③经济因素: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或汉族拓展边疆,加强了民族的沟通,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也促进了民族融合。④统治者政策因素:诸葛亮开明的民族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3、民族融合的形式(途径):第一,民族迁徒、杂居相处和相互通婚。其次,联合斗争。说究竟是阶级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亲密。第三,友好交往。第四,中心政权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