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0/03/wKhkGWc-m3GAGxgLAAJBBcbK6Wo143.jpg)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0/03/wKhkGWc-m3GAGxgLAAJBBcbK6Wo1432.jpg)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0/03/wKhkGWc-m3GAGxgLAAJBBcbK6Wo1433.jpg)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0/03/wKhkGWc-m3GAGxgLAAJBBcbK6Wo1434.jpg)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30/03/wKhkGWc-m3GAGxgLAAJBBcbK6Wo14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
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9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
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
幸从;骏马名雁,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忱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
不利兮雅不逝。雏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
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
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
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
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
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
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
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
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
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
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同“避”
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损失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7.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英勇无畏的一组是()
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②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③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④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①②③D.③④⑤
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
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忱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
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仅有一百余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
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
D.文段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
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
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
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其高下之势,蜥然洼然,若埋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
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悠悠乎与题气俱,而
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
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到则披草而坐披:②觉而起,起而归
觉:________________
③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④悠悠乎与颍气俱,而莫得其
涯涯: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醉则更相枕以卧挟飞仙以遨游
B.不知日之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而不知其所穷其皆出于此乎
D.游于是乎始知不可乎骤得
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晋贤图后
【北宋】秦观
此画旧名《晋贤图》,有古衣冠十人,惟一人举杯欲饮;其余隐几、杖策、倾听、假
寐、读书、属文,了无雷醉之态。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盖以唐窦
蒙《画评》有毛惠远《醉客图》,故以名之焉。叔时善画,人所取信,未几转相摹写,
遍于都下,皆曰:“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
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叔时易其名,出奇以眩
俗耳。余旧传闻江南有一僧,以费得度,未尝诵经。闻有书生欲苦之,诣僧问曰:
“上人亦尝诵经否?"僧曰:“然。”生日:“《金刚经》几卷?”僧实不知,卒为所
困,即诬生日:“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请俟他日。”书生笑而去。至夜,僧从邻
房间知卷数。诘旦生来,僧大声曰:“君今日乃可语耳,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
生曰:“然则卷有几分?”僧茫然,瞪目熟视曰:“君又醉耶?”闻者莫不绝倒。今
图中诸公了无醉态,而横被沉湎之名。然后知昔所传闻为不谬矣。
虽然,余惧叔时以余与文潜异论,亦将以醉见名,则余二人者将何以自解也?叔时好
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图中诸客洎余二人,孰醉孰不
醉,当有能辨之者。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转相摹写未几:不久
B.以赞得度,未尝诵经得度:得到引度
C.诘旦生来,僧大声曰诘旦:清晨
D.而横被沉湎之名沉湎:深深地迷恋
着,不能自拔
13.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人物罔顾事实,颠倒是非的一组是(3分)
①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②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
辨
③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④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⑤君又醉耶?⑥岂
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叔时认为《晋贤图》中所画的人物是醉客,因其善画,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唯有
张文潜和作者不以为然。
B.愚僧回答不出书生《金刚经》有几卷、一卷有几分的提问,反诬书生已醉,显得滑
稽可笑。
C.作者担心自己和文潜持着与叔时不一样的观点,也将被叔时加以醉名,从而无法为
自己辩解。
D.文章讲述江南僧人的故事,意在以僧之愚顽滑稽讽叔时之不懂装懂、硬充内行。
1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3分)
(2)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2分)
(3)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4分)
16.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
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
第4题:课内古文阅读(17分,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题4分)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
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
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
自勿人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封之。……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日:“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
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
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土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终已不顾。(《战国策•燕
策•荆轲刺秦王)》)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这里是刻毒
的意思
B.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购:悬赏
C.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回头
D.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
饯行和送别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图穷而匕首见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樊於期乃前曰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
12.下列是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两个同中有异的古代英
雄的生动形象。
B.太子丹使荆轲行刺秦王,是孤注一掷,力图挽狂澜于既倒。
C.文章通过人物神情、动作、对话等,展示人物性格。文中荆轲不畏强暴、不怕
牺牲的精神,处险不惊、临难不变的英雄豪气,表现得十分充分,刻画得细致入
微。
D.“易水送别”场景虽着墨不多,但成功地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人物。
13.把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
第6题:阅读《荆轲刺秦王》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
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
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
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锋利的
B.太子迟之认为……(行动)
迟缓
C.发尽上指冠向上
D.终已不顾照顾
11.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工以药淬之
A.以试人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
丹
C.皆白衣冠以送之D.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12.与“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夫晋,何厌之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因等待居远未来的秦武阳,没有立即出发。
B.“易水送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是“行刺准备”中的高潮。
C.“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一句营造了同仇敌忤的悲壮氛围。
D.“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一句表明他刺秦的意志坚决。
第7题:文言文阅读(16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
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
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
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
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
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
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燕国
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
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
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
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5.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即使)没有
B.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高兴
C.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购:悬赏
D.顾计不知所出耳顾:考虑
6.下列各组判断中,最能表现出荆轲颇有谋略的一组是(2分)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⑤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先交代了秦将王翦攻破赵国,又进兵向北攻打到了燕国南部疆界,凸
显了秦国的声势,也为后文太子丹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B.太子丹认为樊将军因经济困难来投奔自己,自己不忍心因私利而伤害樊将
军,所以希望荆轲改换个解决危险的办法。
C.太子丹已得到秦国想要得到的樊将军的头颅,也寻到了那锋利的匕首,又
为荆轲选调了勇士秦武阳作为副手,希望能解燕国之急。
D.荆轲为了确保行动有更大的把握,而等待他人前来同往秦国,无奈太子丹的
催促,只得与秦武阳二人立即前往秦国。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5分)
第8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
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
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日:“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
韩信者乎?”上日:“莫及也。”平日:“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
趣①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日:“古者天子有巡狩,会
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
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
侯会陈,曰:“吾将南游云梦。”上遂行。
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
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
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
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稀②,阴使人至轴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
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新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
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
萧相国谋,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稀己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
“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
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注释:①趣:同“促”,督促,催促。②稀(xl):陈新,刘邦征战时的将领,夺得天
下后掌管要塞之地,后谋反,被樊哙军队消灭。
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电发兵,坑竖子耳亟:赶紧
B、窃为陛下危之窃:私意
C、部署已定,待新报报:回复
D、相国绐信曰绐:劝说
5、下列都属于韩信“称病”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发使告诸侯会陈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③信知汉王畏恶其能④阴使人至稀所,与通谋
⑤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⑥从上所来,言指已得
A、②③④C、③④⑤B、①②③D、
①⑤⑥
6、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组是()(3分)
A、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向刘邦献计不可攻打,只能活捉。
B、刘邦听从了陈平的意见,假装出游,召见韩信,从而将他抓获。
C、刘邦到洛阳后赦免了韩信,但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
D、韩信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但因舍人弟弟的告发而招致杀身亡族之祸。
(二)翻译下列句子(10分)
7、(1)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
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春戴(搭车)欲还乡,
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
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
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
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制
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
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1W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
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
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
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
直。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
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
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
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
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
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习骑射。稍:渐渐
B.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夕:昏暗的黄昏
C.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顿:驻扎
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不豫:不高兴
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B.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高恒会意旨
C.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D.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
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
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
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
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能不以之兴怀。(4分)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3分)
(3)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3分)
第1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
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
幸从;骏马名雁,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
不利兮雅不逝。雎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
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
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
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
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
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
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歌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
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
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
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
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
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
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
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双:整船靠岸。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
11、对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D.籍独不愧于心乎?独:难道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乃以手共搏之②乃有二十八骑
B、①荆轲顾笑秦武阳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C、①范增数目项王②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D、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
歌,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奇兵乘夜突围,渡过淮河,剩下800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农夫所
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嗔目一叱,使汉军
骑将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感到无颜见江东父兄,不愿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
战,最后自刎而死。
1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5分)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5分)
第11题: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m6u)。精裁密致,
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
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
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
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
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
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
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
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
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
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
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旧唐
书•柳宗元传》)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等同,相等,媲美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罹:遭到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用事:使用的事情
D.尤精西汉,诗骚诗骚:《诗经》和《离骚》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既为朋友着想又能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禹锡有母年高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③当时流辈咸推之④蕴骚人之郁悼⑤仍出私钱赎
之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B.②④⑥C.③④⑥
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
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他得知朋友要远贬时,他挺身而此毫不犹豫地想替朋
友减轻点痛苦.
1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
(3)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T0题。(15分)
【甲】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赞财以
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堤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挟而仆之。是
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
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
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俅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
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
也。
【乙】五人者,皆吴门闾巷人,殉周吏部死者也。吏部清介得人,枉论被逮。时有颜佩
韦者,家千金,听父兄贾,己独从诸少年游,未尝习吏部也。丙寅三月望,吏部被
逮,士民震骇喧聚,竞割宽赠行。而堤骑故迟之以檐橐,自是众日益聚。十八日,吏
部囚服出候宣诏。佩韦持香号于市曰:“欲救周吏部者从我!”其素所与有力人马
杰,每晨击柝号呼,一时执香从者万余,雨中如列炬。至西署,见陈械具,金吾气张
甚。佩韦即率先向两台使讼吏部冤。而杨念如故业鬻衣及牙价沈扬虽素好义皆不习吏
部并不习佩韦时亦偕众求疏免逮哭声几崩城隅跪乞至午不起。堤骑怒。杰复从旁攘臂
骂魏忠贤不去口。翁骑叱曰:“断而舌!”遂掷银铛于阶,大呼囚安在。众大噪曰:
“此东厂矫旨,安得尔尔。”绽骑犹以械击沈扬。而吏部舆夫周文元闻难,泣詈三日
不食,至是直前夺堤骑械伤其额。于是众如山奔海立,竞呼殴红衣者。若辈出不意,
咸负伤鼠窜。……比临刑相顾笑别,延颈以受,上下为之流涕。
(节选自吴肃公《五人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众不能堪堪:忍受
B.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嘲讽
C.未尝习吏部也习:熟悉
D.而堤骑故迟之以庵橐庵:满足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即今之儒然在墓者也/欲救周吏部者从我
B.公之逮所由使也/上下为之流涕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佩韦持香号于市日
D.绕骑按剑而前/断而舌
8.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乙文记叙了明朝天启六年魏忠贤当道,阉党势力迫害素有威望的周顺
昌,从而引起苏州市民反抗的情况。
B.乙文指出了五人的具体职业身份,揭示了普通百姓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印
证了《五人墓碑记》里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论断。
C.乙文介绍了五人与周顺昌的关系亲疏不同,但为义气所激发,敢于与当权者
斗争,最终被处以死刑。甲文乙文都有细节描写,写出五人慷慨就义、视死如归
的情况。
D.记叙五人义举,甲文写得较略,乙文比较详细,因为各篇写作目的不同,《五
人墓碑记》意在强调周顺昌的为人清介,乙文强调五人死的意义。
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而杨念如故业鬻衣及牙伶沈扬虽素好义皆不习吏部并不习佩韦时亦偕众
求疏免逮哭声几崩城隅跪乞至午不起。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部被逮,士民震骇喧聚,竞割费赠行。(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阅读下面《劝学》中(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577题。(9分)
(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
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
(乙)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
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
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潘(淘米水,引申为脏水,臭水),君子不近,庶
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
正也。
1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尝践而望矣跋:提起脚后跟B.而闻者
彰彰:清楚
C.而绝江河绝:断绝D.其渐之
滞渐:浸
1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尝终日而思矣而编之以发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系者然也
C.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白沙在涅,与之俱黑D.善假于物也生于高山之上
1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②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3分)
第14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
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
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
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
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
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
瑜、陆逊之所骋鹫,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
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
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
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
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
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
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览观江流之胜胜:胜景,美景
B.将何适而非快适:安适
C.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怨恨
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竭尽,穷尽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被命名为“快哉”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B.②③⑥C.④⑤⑥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快哉亭”由来。
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
及故城遗迹。
C.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
共享的。
D.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遭“不遇之变”而自放山水之间
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第1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小题。(16分)
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
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
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②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
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③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
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
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醵?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
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⑤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
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屈平既嫉之嫉:嫉妒
B.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连续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说坏话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内惑于郑袖身客死于秦
B.冀幸君之一悟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C.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D.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雪节气科普
- 词汇量的力量
- 进入团圆的申请书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2022全国导游科目五现场面试真题及答案
- 初级公司信贷-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点睛提分卷1
- 2025年捆钞机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企业内部API文档编写指南
- 土地证申请书范文
- 医学影像三基三严试题
- DB2113-T 0011-2024 地理标志产品 三十家子鳞棒葱
- 《专门档案管理(第三版)》课件 第1章
- 新员工入场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优秀员工荣誉证书模板
- 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技术参数
- 2023机械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精选装饰工程室内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各单元教材解析
- 2022年二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 丰田汽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体系研究(2021)
- 公共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 文物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