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巩固卷16赏析结构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28分实际得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黄”记情徐刚颤抖在我生命中的那声犬吠我生下三个月,父亲即因病去世,丢下了母亲、两个姐姐、我和一只大黄狗。母亲告诉我,儿时摸墙学走路,大黄狗便亦步亦趋,跟在我旁边,如我摔倒,正好倒在它毛茸茸的背上。这样的事情已没有记忆,唯一记得的是它的离世。在萧瑟寒冷的腊月,一个下午,母亲在纺纱,让我关上门并插上门闩。门外,堂哥呼叫我家的狗,他们似乎捉到了大黄狗,我觉得惊讶,母亲示意我不要开门,然后是宅门口沟边大杨树下传来的一声惨叫。母亲哭了,没有出声,只是眼泪不断地落到纺车边上。晚饭时飘来了烧狗肉的香味,母亲特意叮嘱我:“不要开门。”少顷便有拍门声:“弟弟,开门!”“不开。”“趁热,吃狗肉。”“不吃!”我大声地说,“你还我大黄!”我在北大中文系做工农兵学员第一年的寒假,回家过年时与母亲闲聊,言及大黄狗,母亲告诉我,父亲喜欢狗狗,大黄狗与家里人、宅上的叔伯都很亲。父亲去世后,母亲视大黄狗为父亲的遗物,还能帮着照看我,珍贵何比!那又为什么要吃它呢?“过年想吃肉,没钱买,大家都穷,便来和我商量,把黄狗吃了如何?”母亲未及回应,几个堂哥就动手了。当时这在乡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吃自家养的狗而已!更何况我们家孤儿寡母,几位堂哥多有关照。“虽然心里极不情愿,不让他们吃又说不出口。”这大黄狗便一命呜呼了。母亲洒泪以祭。颤抖在我生命中的那声犬吠,隐隐约约地留在了记忆中。而在潜意识里,我一直在寻找大黄狗,也记住了母亲教我面对某种诱惑时的态度——“关门”!又见大黄狗我在读高中时应征入伍,部队在江苏溧阳种地瓜和水稻。生产队长迎接我们时,一只大黄狗突然飞奔而至,尾巴高翘,“呜呜”声不断,它不知道村子里为什么来了那么多陌生人。次日早起晨练,声音惊动了大黄狗,它匆匆赶来,又怕又急,转身叫来了它的主人,生产队长摸了一下狗脑袋说:“大黄,那都是我们的朋友,兵哥哥。”“大黄”这个名字让我觉得亲切。我写信给母亲细数了大黄的特点:一身金毛,唯头部有小块白毛,是母狗,体态略胖,腿长等。母亲让侄儿回信说:“和我们家的狗极像,或许是转世的,你要善待它。”一次,我得了感冒躺在床上。大黄一看集合的队伍中没有我,急匆匆赶来踹开房门,在我身边转了几个来回,我对它说:“大黄,你自己玩吧,哥哥不舒服,想睡觉了。”狗子听罢扭头出门,叫来了生产队长,他摸摸我的额头,烫手!倒上开水,要我多喝水。这时,班长带着连队的卫生员也到了,我打针吃药后便睡过去了。醒来已是中午,大黄正在我脚跟卧着。见我醒了,又出门,半个时辰后回来,后面是队长老婆,手里端着一大碗热腾腾的面条,里面卧两个鸡蛋。唯有这一次,我让大黄把它的狗食盆叼来它拒不从命,还“呜呜”有声。这一年的岁末,部队要转移去南浔古镇。离别那日,眼看走了十多里地,大黄一路相随,全无离去之意。班长跟我说:“你靠边待一会儿陪大黄说说话,告诉它不能再走了。”我出列坐在路边的一棵老槐树下,大黄挨着我蹲下,我抚摸着大黄的头,告诉它:“我还得走,你已经送我们那么远了,队长在找你呐。”它扭头看了一眼,又往我身边靠了靠。我把包里的白馒头、米糕、花生、鸡蛋等分成两份,一份留给狗狗。我站起来,大黄也站了起来,“呜呜”连声,黄豆大的泪珠涌了出来。我抱着大黄的头,又让它坐下。我狠狠心挥手,狗狗大叫不已,转身间,我的眼泪也夺眶而出。我三步一回头,大黄始终目送我,不时呜咽几声。宝田伯家的“狗儿子”上世纪90年代,回到我的故乡崇明岛,又见到了宝田伯和宝田妈妈的狗。有一年腊月,母亲让我送几幅老蓝布布料给宝田妈妈。因我在外工作很少回家,遂成稀客,宝田妈妈留饭,做了红烧肉。桌上有四个饭碗,都盛着白米饭。那一瞬间,大黄狗已跳上板凳,坐好,前爪捧着饭碗,目光盯着红烧肉。宝田伯先给大黄夹两块,又在它的饭碗里舀了一点肉汁。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与狗同桌吃红烧肉的经历。大黄吃饱了便从凳子上跳下,走到宝田妈妈身边,宝田妈妈用它专用的土布毛巾给它擦嘴。不仅如此,家人洗脚,它也洗脚;家人洗澡,它也洗澡;每天早晨都要洗脸——乡人说是“揩面”;夜里就睡在二老床前的踏板上,一个草窝里。我和母亲说及与大黄狗同桌吃饭的事,母亲说,宝田伯家无儿无女,从小就把大黄当儿子养。又一次回乡,迟迟不见大黄狗,母亲告诉我,年关时,大黄不见了,可能是让人偷走了,也可能是被下了毒。大黄狗丢失不到半年,宝田伯胃疼去县城中心医院看病,最后没能回家。办完后事,宝田妈妈由启东的亲人接走了,她说:“宝田去寻狗了,等他寻到大黄,我再回来。”乡人无不泪目。我出门沿着田埂往北走,田埂上多少代农人重重叠叠的脚印中,有宝田伯、宝田妈妈和大黄狗的痕迹,由泥土搅拌着,成了泥土的一部分。所有的生命——哪怕是最卑微的生命,都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各自的痕迹。本文是如何组织行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文章以“大黄”为主线,写了三只黄狗,展现了狗与人之间的故事。②以时间为副线,用“我生下三个月”“我在读高中时应征入伍”“上世纪90年代”分别展现了时间的变化。③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各部分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使得文章散而不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由文章标题“‘大黄’记情”和文本中内容可知,文本以“大黄狗”为主线,分别记叙了“我”家的大黄狗,部队的大黄狗和宝田伯家的大黄狗的故事。由“我生下三个月,父亲即因病去世,丢下了母亲、两个姐姐、我和一只大黄狗。母亲告诉我,儿时摸墙学走路,大黄狗便亦步亦趋,跟在我旁边”“我在读高中时应征入伍”“20世纪90年代,回到我的故乡崇明岛,又见到了宝田伯和宝田妈妈的狗”可知,本文以时间为文本的副线,记叙“我”与大黄狗的故事,行文脉络清晰。由“颤抖在我生命中的那声犬吠”“又见大黄狗”“宝田伯家的‘狗儿子’”可知,本文用三个小标题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由小到大,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我”与大黄狗的故事,既有清晰的线索,又有独立的故事,各部分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使得文章散而不乱。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静静的产院茹志鹃谭婶婶跨出房门,心里就是个老大的不快,原来荷妹已把两个产妇掇弄起来,站在房里做操呢!三个人嘻嘻哈哈,又弯腰又踢腿。产妇做产后体操,不是稀奇事,谭婶婶老早就在医院里看见过,但她不想在自己产院里实行这个,一则是她不喜欢女人家,特别是产妇,拍手顿脚的来这一套,而且她自己也学不上来;二则是乡里人坐月子,就讲究吃,睡,没兴过这个。如今荷妹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医院里的规矩搬过来用。谭婶婶心里很不自在,便过来制止。她神态严肃,话也很有分量,可是这三个人好象情绪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仍做着操,荷妹还笑眯眯地说道:“婶婶,这比吃药好,又活络筋骨,又帮助身体恢复。”“这很好,比整天瘫在床上好!”那个先进生产者阿玲也帮着说,接着另一个产妇也说做操好。谭婶婶看她们都说好,自己反倒没意思起来,只得勉强笑了笑,说:“你们说好,那你们做吧!”“婶婶,一会儿我们来做水管吧!”荷妹一点也没忘记土造自来水。“哎呀荷妹,你一桩一桩的来嘛!一桩没弄好又是一桩。”谭婶婶说完就走了出来。一天到晚,谭婶婶的手脚是不肯停的,可是今天她走到中间屋里摸摸,又到厨房里走走,好象做什么都不实在。听产妇房里又热闹起来,荷妹喊着“二二三四”,两个产妇一边做操一边笑,三个人不断地嘻嘻哈哈。本来安安静静的产院,现在好像有一股什么风闯了进来,把一切都搅乱了。谭婶婶想了想,就拿了一只竹篮,迅速地走出了产院的大门,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去养鸡场给产妇领鸡蛋。……谭婶婶回到产院,还没跨进屋子,就愣住了。这里也改了样子。这一间那么细心收拾过的办公室,粉刷得雪白的产房,现在却是满地的木屑竹片。凳子放到了,那个盛米的木桶已在靠底的地方凿了一个洞,几支新砍来的竹子横在地上,门口烧了一堆火,火焰还没熄灭。还有,还有那雪白的墙上,已打了水桶大的一个洞,荷妹在洞边接竹管,那两个产妇也在递这拿那地帮忙。她们一见谭婶婶回来,立即欢呼起来:“谭婶婶快来看自来水!”“自来水?对,还有自来水……”谭婶婶扶起一张凳子坐下,她觉得向她涌来的东西太多,她累极了。荷妹突击了半天,料想婶婶见了一定会又惊又喜。她拭着汗,等了半天,婶婶却一声不响。她迷惘了。“婶婶,水自己流进来不好么?”“……好!”水自己流进来怎么不好!当然好。不过谭婶婶不能理解,荷妹为什么要这样着急地去弄它,好像是没自来水就不能生活似的,便开口说道:“二丫头,乡里当然不像城里那么方便,我们什么都学城里,肩膀也怕碰扁担了,这可不好。”“对!”荷妹收敛起笑容,认真地说道,“不过婶婶,乡下不是永远都是乡下,我们现在可以做到有自来水不去做,还是肩膀碰扁担,这可不是光荣,这是落后……”谭婶婶迅速地朝荷妹看了一眼,荷妹咬住嘴唇不响了。“荷妹说的倒是一句老实话,谭婶婶。”阿玲心直口快地说道,“能做的不做,这不是落后?这样一来,不是又省事,又卫生,又科学,回去我也推广去。”“是啊!”谭婶婶答应着,心里猛地动了一下,这些话好熟悉啊!自己曾经说过的,三年前头,推广新法接生的时候,自己对许多人说过“又卫生,又科学”,对妇女说,对妇女的男人说,对婆婆说,对妈妈说,其中对潘奶奶①说得最多。现在,谭婶婶看看刚做起来的自来水管,荷妹带来的氧气瓶,白色的护士帽,还有荷妹那对亮晶晶的眼睛,最后,谭婶婶看着那盏静静垂挂着的电灯……“婶婶,”荷妹刚才把阿玲说过的几句话咽回去,可是,到底没忍住,还是吐了出来,“婶婶你知道我们现在往前面奔,不是奔个衣暖肚饱,像从前那样。我们现在奔的是共产主义啊!你看,我们现在有电了,我们还要想办法来利用电,电疗,电打针,早产儿用电暖箱……”仿佛有一股看不见的风暴席卷而来,仿佛滔天的巨浪向前扑来,它们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地向前推,向前涌,谭婶婶忽然非常清楚地理解了三年前潘奶奶的心情,那时候为什么潘奶奶对她跳脚,又对她诉苦,为什么有时候又苦了脸,谭婶婶现在知道,那是她恐慌,却又不肯承认自己落在时代的后面。“难道,我现在就像三年前的潘奶奶?……”天,骤然间阴了下来,树枝在空中乱舞,昨晚有风圈,现在果然起大风了。她站起来,想找些事做,她习惯地拿起了水桶扁担,但恰好这时竹管已接到井边,荷妹欢呼起来,阿玲她们也拍起了巴掌,她又悄悄地把扁担放下来,她不知所措了。她竭力想在这时候也找一点事来忙一忙,跑一跑,以证明自己在这里的作用,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真奇怪,平常匆匆而过的时间,今天却拉得那么长,那么长……(节选自《人民文学》一九六○年六月,有删改)【注】①潘奶奶:一个旧产婆(在旧社会的农村俗称接生婆)写复杂的叙事类文章的时候,作者常常是要借助于几件事来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而怎样安排这些事就要考虑到谋篇布局的问题。请说说这篇文章里的几件事在谋篇布局上的作用。(6分)【答案】(1)全文以谭婶婶的活动为线索,将几件事串联起来,先详写谭婶婶对产妇做产后操的看法,这是矛盾冲突的起点,主要是用来表现谭婶婶思想的守旧与顽固;(2)再略写安装自来水,这是矛盾双方的正面冲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是进步与守旧的交锋,也是谭婶婶思想转变的引子;(3)最后插入三年前谭婶婶与潘奶奶矛盾冲突,这是谭婶婶通过类比,完成思想的自我转变,是矛盾冲突的解决,也是进步最终对落后的完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谋篇布局特点(结构思路)及作用的能力。线索上,“谭婶婶跨出房门”“谭婶婶想了想,就拿了一只竹篮”“谭婶婶回到产院,还没跨进屋子,就愣住了”“她站起来,想找些事做”,全文以谭婶婶的活动为线索,将几件事串联起来,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严谨。详略上,详写谭婶婶对产妇做产后操的看法,“谭婶婶心里很不自在,便过来制止。她神态严肃,话也很有分量”“两个产妇一边做操一边笑,三个人不断地嘻嘻哈哈”“本来安安静静的产院,现在好像有一股什么风闯了进来,把一切都搅乱了。谭婶婶想了想……”,这是矛盾冲突的起点,主要是用来表现谭婶婶思想的守旧与顽固;略写安装自来水,“雪白的墙上,已打了水桶大的一个洞,荷妹在洞边接竹管,那两个产妇也在递这拿那地帮忙。她们一见谭婶婶回来,立即欢呼起来:‘谭婶婶快来看自来水!’”“二丫头,乡里当然不像城里那么方便,我们什么都学城里,肩膀也怕碰扁担了,这可不好。”“对!”荷妹收敛起笑容,认真地说道,“不过婶婶,乡下不是永远都是乡下,我们现在可以做到有自来水不去做,还是肩膀碰扁担,这可不是光荣,这是落后……”,这是矛盾双方的正面冲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是进步与守旧的交锋,也是谭婶婶思想转变的引子。叙述顺序上,最后插入三年前谭婶婶与潘奶奶矛盾冲突,“谭婶婶忽然非常清楚地理解了三年前潘奶奶的心情……谭婶婶现在知道,那是她恐慌,却又不肯承认自己落在时代的后面。‘难道,我现在就像三年前的潘奶奶?’”这是谭婶婶通过类比,完成思想的自我转变,终于反省到自己的落后,矛盾冲突得以解决,也是进步最终对落后的完胜。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书琦君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④“那本橡皮纸的。”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⑧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⑨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⑩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⑪《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⑫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选自《琦君散文》,有改动)本文结构精巧,双线并进,请赏析其艺术效果。(6分)【答案】①作者以母亲的书为明线,勾勒母亲的形象;②而暗线则是以孩子独特的眼光“解读”母亲的心情,使母亲的形象更丰满。通过一双天真无邪孩子的眼睛展示年轻母亲对爱情的向往,渴望爱的滋润;同时也隐含母亲的愁绪与自甘淡泊的无奈。③更好地表现主旨,隐含着对母亲悲苦一生的体认与同情,表达对母亲的爱与赞美。④让叙事陡增了纵深感,丰富了文章内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文的主人公是母亲,写了母亲的四本书,通过这四本书将情节串联起来,从而表现母亲的形象,可以说母亲的书贯穿了文章的始终,所以作者以母亲的书为明线。本文在写母亲的书的时候,“我”总是对母亲的书进行“解读”,而“我”的身份是母亲的孩子,所以本文的暗线是以“我”这个孩子的独特的眼光“解读”母亲的心情,使母亲的形象更丰满。通过一双天真无邪孩子的眼睛展示年轻母亲对爱情的向往,渴望爱的滋润;同时也隐含母亲的愁绪与自甘淡泊的无奈。文章写到橡皮纸做的书的时候写出了母亲的心灵手巧,并且写到在这本书中夹着父亲写给母亲的信,母亲在看到“我”睡着后就拿出来重读,从而表现出母亲的孤独和无奈。母亲离不开的一本书是黄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导致了母亲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所以本文通过对母亲的书的描写,更好地表现了主旨,隐含着对母亲悲苦一生的体认与同情,表达对母亲的爱与赞美。文章开篇通过叙事引出母亲那本橡皮纸的书,然后说到这本书的用途和来源。接着又写到“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本《十殿阎王》和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一本书是黄历,以及母亲做学问的书《本草纲目》,所以对母亲书的叙述让叙事陡增了纵深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又见天香第一枝艾雯【注】①今年春早,除夕也是立春。一年的最后一天,竟又是春季开始的第一天。多么奇妙的巧合!尽管生活在尖锐化的科技时代,尽管以公历计算着时光的脚步,但对古老悠久的中国传统,我依然有许多偏爱和尊崇。就像我国的历法,配合四时节气,岁序不乱,真是宇宙大学问中的奇迹!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不仅时令准确,含义更是蕴藉无限。像“立春”“立秋”,以“立”字表示开始和来临,多么坚定有力;像“惊蛰”,春雷初震,地气上升,惊醒冬眠的昆虫,万物复苏,又多么生动而具震撼性。②——噢,挚友,看我只顾在这里歌颂节令,让你好笑。而原来是趁着开春,要告诉你一个小小喜讯:终于我得到了梅花的消息。③我不仅得到了梅花的消息,也寻着了梅花的踪迹。不在诗里,不在画上,不在梦中,而是真真实实,生长在泥土里,绽放在枝干上。④我不仅寻到了梅花的踪迹,更欣赏了梅花的高洁标格、傲岸丰神。不在梅山,不在梨山,不在苏州邓尉,却在一幢庄严巍峨、轩敞宏伟的殿堂内。⑤那天,闻讯而去孙中山纪念馆访梅的人汇成一股潮流。我们是三滴小水珠,溶入大潮中,我那两位随从转瞬不见了,原来他们留在门外,正一字一句研读那一大张有关梅花的介绍。说也是,不知多少像他们一样生长在亚热带宝岛的年轻人,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真正的梅花哩!⑥人挤,光线暗。只能随着潮流缓缓移动,点数着小盆小盆的红梅。高不盈尺,却也根株蟠虬,点缀着点点纤柔的深红花朵。人潮涌到大厅中间忽然分流四溢,这才豁然露出一片璀璨的白,绵绵不尽围绕在孙中山座前。全是一人高的白梅。花光莹洁耀眼,幽香暗暗浮动。庄严的殿堂洋溢着早春的氤氲,玉蝶梅清癯疏瘦,娇小的花朵白里泛着浅浅的粉,仿佛羞晕轻染。时梅丰腴雍容,晶莹圆润的花朵繁密地攒集在秀挺的枝梢,俯偃生姿,翘扬独秀。虽然是年轻的新生代,已颇具坚忍卓绝的精神、高洁超凡的标格。最难得的是习惯于严寒酷冷、凌霜傲雪之姿,竟也能在潮湿的亚热带深植成长。真是,有土地就有我们的国花!⑦徘徊在梅丛间,我忍不住三番两次凑近最高枝的花朵,深深地吸着气,那清清幽幽、淡淡约约、若有若无的芳馨,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唤醒了我最早的记忆,也唤回了往日情怀……⑧若有若无的幽香中,我是那个短发覆额的小女孩,老棉鞋踏过皑皑白雪,仰头望着那林老梅桩,光秃秃的枝丫上,开着碧光盈盈的绿梅,比母亲发髻上的碧玉簪还晶莹。父亲双手笼在狐皮袍子的袖口里痴痴地欣赏。雪悄悄地飘下来,沾在他帽檐上。⑨淡淡约约,清清幽幽,也是梅展,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在水榭亭阁的林国,展示一盆盆淡雅俊逸的绿萼梅、古雅名贵的檀香梅、色泽如杏的杏梅、结实成双的鸳鸯梅……有的苍劲古朴,有的奇倔突兀,有的狂放豪迈,有的仙风道骨。那些爱梅成癖的梅痴围着梅花仔细品题,柱上壁际挂着些咏梅的对联诗词,有一幅松青篆刻的竹屏似乎最具代表性,诗题:“江南素垂一枝春,艳好国花自有真。万紫千红齐仰止,冰肌铁骨见精神。”那是苏州人一年一次的盛会,我跟父亲去过好几次,留下好深好深的印象。⑩还有一株闻名的梅花,你一定比我更熟悉,那就是你们苏州艺专对面图书馆里的那株铁板红梅。历史悠久,树龄古稀,枝干朴拙道劲。耸峭之气凛然。真是铁骨嶙峋!花开时,枝丫间、树梢上,却繁花密蕊,盛开着胭脂般的红梅。树是如此古朴苍劲,花是如此妩媚温润。正是“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自然,看梅花最好的去处还是邓尉,“邓尉山上梅花林,玉雪为骨冰为魂”。方圆二十里的梅林,千万株一齐怒放,蔚成一片香雪海!远远望去,仿佛天际垂云,山巅积雪,待走进梅林,就像投身在白云掩映间,陶醉在“飞来香雾都成雪,寻人梅花不见人”的美妙境界。⑪——“嘀嗒”一响,镁光闪闪,将我拉回现实。孩子们让我和梅花留下了依偎的情景。从前虽然没有人替我和梅花摄下可贵的镜头,但在我们内心,却保留着最隽永的一份。不是吗?那孤傲幽雅的仙姿,高洁坚贞的丰神,深深镌刻在我们心版上,稍一敛神凝注,便又清晰地呈现在脑中,永不磨灭,永不褪色!⑫挚友!可还记得许多年前,我也曾给你看过一篇怀念梅花的小文,开头摘录了四句引子——年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龚生华;又是天寒时节,何处可看梅花?很高兴如今再也不必为“无处可看梅花”而惆怅。羁居宝岛数十载,从未上阳明山专门为看樱花。不是对花有所歧视,却是耿耿于它所代表的不祥事物。期盼着来年,我们可以相偕去阳明山赏梅,也可以结伴返家园重访故居梅花。⑬最后且让我抄下我最喜欢的梅花颂,作为明日梅花之约的见证,效法梅花精神的期许!⑭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唯渠不变霜节操,千古风标只自知。(有删改)【注】艾雯,台湾作家。文章围绕“访梅”的思路而展开,请简要梳理。(4分)【答案】①首先从节令写起,点明了访梅的时节;②然后写到国父纪念馆访梅;③接着回忆小时候在苏州老家赏梅、跟随父亲看梅展;④最后写和朋友相约来年访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1段“今年春早,除夕也是立春。一年的最后一天,竟又是春季开始的第一天”首先从节令写起,点明了访梅的时节;第2—7段,“我不仅得到了梅花的消息,也寻着了梅花的踪迹”“那天,闻讯而去孙中山纪念馆访梅的人汇成一股潮流”写到孙中山纪念馆访梅;第8—10段,“也是梅展,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在水榭亭阁的林国,展示一盆盆淡雅俊逸的绿萼梅、古雅名贵的檀香梅、色泽如杏的杏梅、结实成双的鸳鸯梅……”“那是苏州人一年一次的盛会,我跟父亲去过好几次,留下好深好深的印象”回忆小时候在苏州老家赏梅、跟随父亲看梅展;最后四段,“镁光闪闪,将我拉回现实”“期盼着来年,我们可以相偕去阳明山赏梅,也可以结伴返家园重访故居梅花”回到现实,写和朋友相约来年访梅。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裱画徐马犇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2024年度拆房环境保护承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录音版权转让合同:音乐制作人转让录音版权
- 2024版临时仓储物流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二手车买卖合同
- 2024年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订购合同
- 2024版智能家居网络安全服务合同
- 苏州律师合同范本
- 2024版船舶贷款融资合同
- 二零二四年BIM模型在建筑可视化领域的应用合同
-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优化培智教育教学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记录表
- 麻油糖酥饼制作
- 2023年重庆中考英语短文填空真题含答案
- 机械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 2023年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湖北省水文情报预报知识竞赛(完整版)
- (完整)全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 2023年英语专业四级单选及答案详解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1 分数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 YY/T 0935-2014CT造影注射装置专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