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第03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6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1页
2018届高三语文(第03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6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2页
2018届高三语文(第03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6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3页
2018届高三语文(第03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6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4页
2018届高三语文(第03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6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文言文阅读

一、【18届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

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

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

俄以《实录》成进左史允再迂翰林学士历史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却忖节。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

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

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

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均可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

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

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

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早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篡住。四事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廉、岁隶,以

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谎,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

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

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

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

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

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说,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答案】

1.B

2.A

3.C

4.(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

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乂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译出大意给3分,“忠说”“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断句的方法很多,比如虚词标志法,句意断句法等等。但是作为人物传

记中的叙述语句,

最好先抓人物事件,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开官的历程,意思是:"说《会典》成于

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

晋升至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做语法分析,即可得到答案。同时选择题,可以比对排除。

所以选Bo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试题分析:“后因得罪权责被迫退休”错误,原文是“遂矫旨令二人致仕”即“(权

贵)假托皇上诏命,让两个人辞去官职”需要对照原文,并对原文相应语句做翻译,错误往

往在细微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

应注意尽可能直

悻,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D句比较简单,翻

择中注意通顺即可。权幸,权指权贵,幸指宠幸,这里是被龙幸,这是课本中的常用实词,如《阿房宫》

中的丝曼立远视,而望幸焉"。(2)句同样不难,只状语后费"如雍言"需要注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傅珪,字邦瑞,河北保定市清苑县人。明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

授予编修职务,不久又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成《大明会典》,升任左中允。明武宗即位

后,因为东宫恩赐,升为左谕德,充当(为皇帝讲解经筵的)讲官。编纂修撰《孝宗实录》。

当时朝中文人不趋附刘瑾,刘瑾憎恶他们.说刘健等人编成的《会典》,浪费」‘很多(钱财),

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

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彳i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

相对疏简,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谏净,章奏就多了起来。皇帝喜好佛教,自称大庆法王。

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

傅珪假装不知道,坚持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

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傅珪闲居时类似少言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

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样的个性)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

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

傅珪阻止没有实行。臧贤成天在阉党面前诽谤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

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已经到了可怕的地步。正德八年五月,(有官员)再次奏报

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发生)灾害六十九次。自从去年秋天以

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

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极力奏陈有卜件事是当时社会弊病,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

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认为忤逆,阉党就假托皇上诏书

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两京的言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

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时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

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

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

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二、【18届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

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

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

局之誉,箪食缢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及高贵乡公讲,《曲节?,冲执经亲授,与侍中

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

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珞于冲,

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昨,拜木便,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愚、中丞侯史光

奏冲及何曾,荀独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

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

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麓翼王室者也。太傅寿

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置真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诏曰:“太傅可谓朝之俊老,众所具瞻者也。朕昧于政道,庶事

未康,挹仰耆训,导扬厥蒙,庶赖显德,缉熙有成。而公屡以年高疾笃,致仕告退。惟从公

志,则朕孰与谄谋?譬彼涉川,罔知攸济。是用未许,迄于累载。夫功成弗有,上德所隆,

成人之美,君子与焉。今听其所执,以寿光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右。公宜颐精养神,

保卫太和,以究遐福。其赐几杖,不朝。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若

朝有大政,皆就珞之。”

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日

成。咸宁初,有司奏,冲与安平王孚等十二人皆存铭太常,即食于庙。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

在有司/所以明德唐勋/籍翼王室者也/

B.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

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簿翼王室者也/

C.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

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簿翼王室者也/

I).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

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簿翼王室者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

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

又叫做《书经》。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位列三

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

C.三俊,指汉兴三杰萧何、张良、樊哙,他们在刘邦平定天下,开创帝业的过程中立

下汗马功劳。刘邦曾说:“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D.配食,即附祭,配享。在祠庙中衬祭,衬祀。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

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

庙。能够配享太庙,于人臣而言是一种殊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冲出身寒微,真率自守。他出身寒微,又不追求同乡人的赞誉,因此在州郡很久

都对他不加礼遇。直到魏文帝做太子时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他才走上仕途。

B.郑冲耽于经史,博究儒术。高贵乡公曹髦讲《尚书》时,他曾手执经书亲自讲授;

后来朝中制定礼仪律令,都先咨询他的意见。

C.郑冲清恬寡欲,德行儒雅。他举动必定遵循礼仪,吃穿上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谋

求钱财产业,哪怕官职的品级达到台辅一级,也不参与尘俗之事。

D.郑冲忠于职守,身后哀荣.因郑冲是元老重臣,辅佐先帝有功,晋武帝多次拒绝了

郑冲的致仕的请求。郑冲死后,皇帝在朝堂致哀;咸宁初年,得入太庙附祭。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从公志,则朕孰与谄谋?譬彼涉川,罔知攸济。

(2)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

【答案】

5.B

6.C

7.D

8.(1)若依从了您的志愿,那么我向谁去询问计策呢?就像徒步过河,不知从何处下水。

(2)古代的圣明君王,钦佩恭敬国中老臣,效法他们的行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来弥补自

己的缺漏。

【解析】

245.试题分析:“剖符作誓”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要断开,“宗庙”作前句的状语,

“副”另陈述对象,前面的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

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

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剖符作誓”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要

断开,“宗庙”作前句的状语,“副”另一陈述对象,前面的断开。

6.试题分析:汉兴三杰是韩信、萧何、张良。

7.试题分析:晋武帝拒绝都冲的致仕请求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元老重臣元老重臣,辅佐先帝有功,还有

希望他能继续辅佐自己,光大帝业的考虑。(以偏概全)。

8.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惟”译为“若”,“孰与”深为“向谁”,“涉川”径为“过河”,“哲

王,,译为“圣明君王”,“祗”深为“恭敬”,“宪”译为“效法”。

参考译文:

郑冲字文和,荣阳开封人。出身贫寒低下,超越常人树立节操,清静恬适少有欲望,潜

心研究经史,对儒学及百家之言有广博的研究。有资质声望,举动必定遵循礼仪,真率自守,

不求取乡里人的美誉,因此州郡很久没有对他加以礼遇。等到魏文帝为太子时,访求推举微

贱的人才,任命郑冲为文学(掌管教化之事的官),多次升迁为尚书郎,又出京补任陈留太

守。郑冲以儒雅为美德,在职位上没有有才干有气度的声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谋求

资财产业产,世人因此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任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

平三年,任司空。高贵乡公讲习《尚书》时,郑冲拿着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

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授他为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为寿光侯。郑冲虽然

官级同宰相,但他不参与尘俗之事。当时文帝辅政,平定蜀国以后,命令贾充、羊祜等人分

别制定礼仪、法律条令,都先向郑冲询问,然后再施行.

等到魏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武帝登上皇位,任他为太傅,爵位进升为公。不

久,司隶李意、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何曾、荀颍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

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请求辞官。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

冲坚决推辞,交上貂蝉印绶,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藉知人

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剖分符节立下誓言,收藏

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酬谢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太傅寿光公郑

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颍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

帝业。朕很赏识他们。”

九年,郑冲又上表直言辞官。下诏书说:“太傅可以说是朝中的杰出老臣,是大家都敬

仰的人。朕对于政道昏昧,很多事情尚未办好,汲取仰仗老臣的训诫,开导启迪朕,希望依

赖臣下的美德,大事可定。而公屡次以年高病重为由,辞官告退。若依从了公的志愿,那么

我向谁去询问计策呢?就像徒步过河,不知从何处下水。因此我不准许,到现在已经好几年

了。建成了功业而不享受,这是品德高尚人的表现,成全别人的好事,是君子所要做的。如

今听从他的意愿,以寿光公身份回宅第,地位如同太保太傅,在三司之上。公应当保养精神,

保护阴阳调和,以享天年。贝易给几案手杖,不必上朝。古代的圣明君王,钦佩恭敬国中老臣,

效法他们的行动,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弥补缺漏。如果朝中有大事,都去向他们询问。”

第二年郑冲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赐贵族用棺材,朝服,衣服一套,

钱三十万,布一百匹。谧号成。咸宁初年,有关官吏奏报,郑冲与安平王司马孚等十二人都

在太常寺设碑铭,在庙中附祭。

三、【18届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渊,字伯源。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袭侯爵,拜主客令,迁任秘书令、始

平王师。又迁散骑常侍。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

何如?"对日:”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日:”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日:"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心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及车驾南伐①,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

子午。寻以萧畸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

未经三句,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那在

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曾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会萧昭业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请降,乃以渊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督前锋诸军径赴樊邓。

渊面辞曰:"臣本儒生,颇闻俎豆,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惟陛下裁之。”军期已遇高祖不许

渊日但恐曹虎为周鲂2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遹诈之间兼陈其利害。诏渊取南

阳。渊以兵少粮乏,表求先攻赭阳,以近叶仓故也。高祖许焉,乃进攻赭阳。萧鸾遣将垣历

生来救,渊素无将略,为贼所败,坐免官爵为民。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愉既

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

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

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

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谥日懿。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高祖欲伐萧藤。②周鲂:三国时期名将,足智多谋,曾断发诱敌。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

虎语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B.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日/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

虎遹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C.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

虎谴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D.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日/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

虎谪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属国:来源于秦汉,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北

魏时复置,主管外交事务。

B.旬:有多种含义。十年为一旬,如年满“七旬”;十天为一旬,如文中的“三旬”。

C.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

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迁奖励。

D.禄:俸禄,古代朝廷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渊性格刚直,坚持己见。高祖想立已逝太后的侄女为后,就此事事先询问他的意

见,他表示反对;在群臣商议时,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

B.卢渊为官仁厚,宽恕叛贼。泾州的羌人发动叛乱,他平定叛乱后,只将首犯悬头示

众,而宽恕了其余的叛贼。

C.卢渊一介儒生,不谙军事。高祖命他带兵前往樊邓受降,他以未学军事为由推辞;

他进攻赭阳,因为没有为将的谋略,被敌人打败。

D.卢渊恪尽职守,颇得民心.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时,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

他决定。他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

(2)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答案】

9.A

10.C

11.C

12.(1)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

暗中防备这件事。(2)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并赦免了他们,

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解析】

9.试题分析:注意文中的“渊”均作后句的主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

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

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文中的“渊”均作后句的主语。

10.试题分析:考课的目的在于清明吏治,考核的结果是对官员进行升降赏罚的依据,选项“予以升

迁奖励”片面。根据原文语境“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亦可推知。

11.试题分析:卢渊被敌人打败,除了不谙军事的原因,还有兵力过少,寡不敌众的原因(原文:弟

鸾遣将垣历生来救)。

12.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萌渐”译为“苗头”,“潜”法为“秘密“,‘徽”译为“暗中”,已丸”译

为“逮捕I"由是”设为“由此”。同时注意(2)句中被动句的翻译。

参考翻译:

卢渊,字伯源。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崇尚学业。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

典属国。升为秘书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师。又升任散骑常侍。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

为后,准备召集朝中大臣讨论此事。高祖先问卢渊:“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说:

“这种事自古以来都是很慎重的,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改变选择高祖说:“(册立)先后

(已故冯太后)的侄女,我的主意已定。”卢渊说:“虽然为臣奉命如此,然而心中实有未尽

之意(即有想法)。”等到朝臣聚集讨论,卢渊仍像以前一样坚持自己的意见。

等到皇帝车驾亲征,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军事,皇帝下诏加授卢渊为使持节(魏晋

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信物,封建帝王所遣使者规定

持‘'旌节",使命完成后归还)、安南将军,为副都督,统领七万兵马准备从子午出击。不久

因萧颐去世,停止南征。当时泾州羌人叛逆,攻城掠地,卢渊率领六千骑步兵,号称三万,

慢慢向前开进。不到一个月,叛贼便纷纷逃散,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杀了首恶,其他人

的罪行一律不追究。没多久,朝廷任命卢渊为仪曹尚书。魏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

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尚书,夺除他常侍的俸禄一年。不久任他为豫州刺史,

卢渊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

恰逢萧昭业的雍州刺史曹虎派使者前来请求投降,朝廷便派卢渊为使持节、安南将军,

督领前锋各路军马奔赴樊邓。卢渊到高祖驾前辞谢说:“臣是-介儒生,稍微知道祭祀之类

的事情,带兵征战之事,从未学过。望陛下定夺。”行军日期己经逼近,高祖不同意换人。

卢渊说:“臣只是担心曹虎又成为另一个周鲂啊,陛下应谨慎从事。”曹虎果然诈降。卢渊到

叶城,详细询问曹虎诈降之事,兼陈述其利害关系。魏帝下诏让卢渊攻打南阳。卢渊因为兵

少缺粮,上表请求先攻打赭阳,因它靠近叶城粮仓的缘故。高祖同意了,于是卢渊便进攻赭

阳。萧鸾派将领垣历生前来救援,卢渊素无将略,被敌人打败了,被免去官爵,贬为平民。

不久卢渊遭母丧,魏高祖派使者前往卢宅宣慰吊问•服丧期满后,卢渊兼任太尉长史。

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元愉年纪很小,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卢渊决定。卢

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

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此事,朝廷也不采

纳他的意见。沈陵后来果然杀了身边的将领及佐吏,胁迫宿豫的军队叛逃(南方)。沿淮各

成地,由于有防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暗中勾结的人员很多,南徐、宿豫二州的

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并赦免了他们,

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监。二年(501)卒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赠他为安

北将军,谥称懿。

四、【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

赐爵宜君县于,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

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

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

高祖堂替,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日:“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马

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本公丰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佐

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

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

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涉雨军乃

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续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

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

梁、邓,幸托鼓孽,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

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婚续三千匹。上

谓侍臣日:“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史、

陈国公,谥日懿0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传》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渤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缴

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荣定仰天太息/俄而谕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缴

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荣定仰天太息/俄而/谕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缴

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渤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绿

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

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B.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依次表决,以

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

魏文帝曹丕。

C.葭草,本意是芦苇杆内的薄膜,常常用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的“幸托葭草”就

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D.三事,又称三公,是窦荣定死后皇帝准备赐予他的封号。三公,一说为司马、司徒、

司空,另一说为尚书、中书、门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

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这对荣定而言,是平步青云的契机。

B.窦荣定兵出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胜负难分。此地没有水,隋军官兵

干渴难耐.,竟有官兵被活活渴死。

C.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

窦荣定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义正言辞地直接拒绝了,高祖于是作罢。

D.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旻亲自监管丧事,并追

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

齐师乃却。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答案】

13.B

14.D

15.C

16.(1)窦荣定后来跟随北周太祖在北芒同北齐作战,北周军队形势不利,窦荣定和汝

南公宇文神庆一起率领两千精锐骑兵拦击北齐军队,北齐军队才退却。(2)如果那些贤人们

稍微自我抑制,远远地避开权势,谦让而不以功臣自居,那么就可以保全天年,哪里会有宗

族覆灭的命运呢?

【解析】

13.试题分析:“之”作前句的宾语,“安丰郡公”是爵位的名称,不要和“爵”分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

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

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之”作前句的宾语,“安丰郡公”是爵

位的名称,不要和“爵”分开。

14.试题分析:三公,一说为司马、司徒、司空,另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

15.试题分析:窦荣定通过援引先例很委婉地拒绝了封赏。

16.试题分析:注意(D中状语后置句的翻怪,重点词语“帅”还为“率领”,“邀”洋为“拦击”,

“却”译为“退却”,“向使”译为“如果”,“少”译为“稍微”,“贬损”译为“抑制”,“推”

译为“谦让

参考译文:

窦荣定是扶风平陵人,他沉着稳健,很有才识气度,容貌伟岸,周太祖一见他就感到奇

异,授予他平东将军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后来窦荣定跟随北周太祖在

北芒同北齐作战,北周军队形势不利,窦荣定和汝南公宇文神庆一起带领两千精锐骑兵,拦

击北齐军队,北齐军队才退却。凭借战功,窦荣定升官为上仪同,其后跟随武元皇帝率领突

厥木杆占领北齐的并州,赐绢三百段,世袭永富县公爵,食邑千户,升官为开府,授职忠州

刺史。

隋高祖受禅即位,窦荣定到京师朝见,高祖环顾群臣说:“我自小厌恶轻浮,与我性情

相近的人只有窦荣定而已,”于是赐窦荣定骏马三百匹.后来,窦荣定因事获罪而被解除职

务,高祖因为安成长公主的原因,不久又封窦荣定为右武侯大将军。高祖多次亲临案荣定的

府第,恩赐丰厚。窦荣定又凭辅佐帝王建立政权的功劳,被封为上柱国、宁州刺史。

突厥沙钵略侵犯边境,高祖派窦荣定为行军元帅,统领九大总管,带领三万步兵和骑兵,

出兵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相峙不下,高越原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以

至刺马取血解渴,竟有十分之二三的官兵渴死,窦荣定仰天叹息。不一会儿,天降及时雨,

隋军士气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全军奋力进攻,多次挫败敌军锐气,沙体略害怕了,请求订立

盟约罢兵离开。荣定班师回朝,高祖赏赐他绢万匹,爵位升至安丰郡公,增加一千六百户食

邑。一年多后,窦荣定被任命为武卫大将军,随即转任左武卫大将军,高祖还想封窦荣定为

三公,窦荣定上书说:“我时常琢磨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东汉的梁冀、邓禹,他们有幸依

赖恩荫和裙带关系而官位显赫,受宠过分,骄傲自满,必然招致获罪灭族之祸,如果那些贤

人们稍微自我抑制,远远地避开权势,谦让而不以功臣自居,那么就可以保全天年,哪里会

有宗族覆灭的命运呢?我时常思虑前代贤人,实在担惊受怕。”高祖这才作罢。

窦荣定在开皇六年逝世,享年五十七岁,高祖很悲痛,为此而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

元旻亲自掌管丧事,赠细绢三千匹。高祖对左右侍臣说:“我曾想封窦荣定为三公,他一再

坚辞不受,现在我想追封他为三公,又担心重重地违背了他的遗愿,”于是追封窦荣定为冀

州刺史、陈国公,谥号懿。

五、【18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请,字士明,擢明军,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

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敢为谓父宽将德宽!目恩且闻诣名遭捕困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

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谓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

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请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荏,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

盐铁使。时关辅旱,谓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酷①利岁出内几何,谓久不对。帝复问,日:

“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谓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

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

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

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蕨陵事汽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

宰羊,请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杜稷功、岂不为庇之?”谓笑曰:“非

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

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谓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

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

有司。谓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周州司马。俄

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谓视事未尝敢当正

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酷(qu6gu):制酒业。②大行将蕨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蕨(chan),

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思明故为谓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

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请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B.思明故为谓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

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谓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C.思明故为谓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

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谓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D.思明故为谓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

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谓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

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

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谓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

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平定叛贼后朝廷授予他官职。

B.裴谓一心忠于朝廷,深得皇帝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

收支情况,裴请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裴请做事机警变通,智保郭子仪。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谓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

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谓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对上解除德

宗对尚父的猜疑,使皇帝安心;对下维护了大臣的安全。

D.裴谓反对集中办案,建议取消击登闻鼓。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

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

理。

2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2)谓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答案】

17.B

18.D

19.D

20.(1)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

利多少询问我。(“元元”,“访”,“责臣以利”中“责”,介状后置句式)

(2)裴谓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

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恶”,“舞文”,“重轻”,“讽”)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

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

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中名词“旧恩”“贼”“宗室”“请”“御史中丞”,

其中“请”为人名“御史中丞”为宫名,结合虚词“且”“之”“甚”,再结合本句意思:史思明曾是裴

请父亲裴宛的都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请名声,于是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后,

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在洛阳大肄残害唐室宗亲,裴请暗中予以宽解拖延,使数

百人赖以保全性命。句子可以断开为:思明故为请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遭捕骑迹获之喜甚畤为“郎

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请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故选B。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

基础匕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日、云、语、

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

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

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

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占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

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

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视事,I口时指官吏

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1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

对文章中所述

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

比较。D项,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请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

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说“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和原文矛盾

20.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径,一般为直径,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

再整体翻径,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D句中:

“元元”意思为“天下百姓”,“访”意思为“问,询问”,“责臣以利”中“责”意思是“询问,责问”,

还有介词结构后置句要翻逐出来。(2)句中:“恶”的意思是“憎恨”。“舞文”的意思是“玩弄文字(曲

解法律)“重轻”的意思是“刑罪的轻重”。“讽”的意思是“讽劝”。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

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

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裴谓,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参军事。他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多次

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思明叛乱,裴谓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是裴谓父亲裴宽

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谓名声,于是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

后,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在洛阳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谓暗中予

以宽解拖延,使数百人赖以保全性命。他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实,事情泄漏后,史思明

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杀死。安史叛乱平定后,官拜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

次被唐肃宗设宴召见。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谓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代宗感叹地说:“疾风

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官拜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谓入朝议事,皇帝把

他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谓迟迟未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谓说:

“我正在想问题。”唐代宗问说:“想什么?”裴请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

之内,农民们愁苦忧叹,庄稼全部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

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利多少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

干嘛还谈论利字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代宗说:“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样

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恨,外调做虔

州刺史,历任饶、卢、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服。当时,唐代宗的丧事行将

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请将此事向皇帝陈奏,

唐德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谓说:“尚父郭子仪为江山社稷建立功

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他?”裴谓笑道:“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

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

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何

乐而不为呢?”

当时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就来击

登闻鼓。裴婿上奏说:“谏鼓、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如今

诡谪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是一些细微小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

干什么?”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各类案件又复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谓憎恨各级执法官

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

劝警戒。因为朋友受罚受到牵连,被贬为阖州司马。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

侍郎,做到河南尹、东都副留守。裴谓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河南尹这个职务,所以上

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世时,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六、【18届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高三笫一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题。

聂政者,轶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

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

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

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

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母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且前日攀政,政徒以老母;

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

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

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瓯。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

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

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

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刺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事碰的一项是

A.杀人避仇,与母、姊姐齐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

C.且前日攀政,政徒以老母要:通“邀”,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

2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氐卿的一项是

A.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

为仇

B.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

为仇

C.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

D.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

子为仇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木足颈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

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

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

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I).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

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答案】

21.B

22.C

23.D

24.(1)(严仲子)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说聂政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在屠

户中间隐身埋名。

(2)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解析】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实词带入原句中根据语境进行推断,B

项“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意思是“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枉”应解释为“屈尊”。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苜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

行判断。本题依据“顶针”结构断句;最后一句不可读断。所以选B项。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

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

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

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无中生有,并无这一情节。

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建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怪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

字落实。翻法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或”,有人;“聂政勇敢士也”,判断句;“避

仇隐于屠者之间”,状语后置。第二句得分点:“谢”,谢绝;%辛”,辞别。

参考译文:

聂政,轶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

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

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

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在屠户中间隐身。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

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

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我待

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乂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

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

只是因为老母尚在。(没有答应他.)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于是

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

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

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

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

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

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

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

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

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

面皮,挖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