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宁津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宁津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宁津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宁津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宁津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宁津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

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也。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

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人以大、小宋称之。

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略定,事多草创,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

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甚者,专以拮克聚敛为能,官吏相与为

贪私以病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

会,黜贪堕,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东平将校,占民为部曲户,谓之脚

寨,擅其赋役,几四百所。子贞请罢归州县。实阳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

便。实卒,子忠济袭爵,尤敬子贞。请于朝,授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

贞作新庙学,延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致生徒几百人,出粟赡之,俾习经艺。

每季程试,必亲临之。齐鲁儒风,为之一变。

岁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问以方略。对曰:“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

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世

祖善其言。

中统元年,授益都路宣抚使。未几,入觐,拜右三部尚书。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

多子贞裁定。李瑁叛,据济南,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瑁

形势,因说丞相史天泽曰:“理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

尽援绝,不攻自破矣。”议与天泽合,遂擒瑁。又请建国学教胄子,敕州郡提学课试

诸生,三年一贡举。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帝颇悔用子贞晚。

三年十一月,恳辞,乃得请。特敕中书,凡有大事,即其家访问。卒年八十一。

【注】实:严实,元朝大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原略定略:大略

B.民得苏息苏:恢复

C.擅其赋役擅:占有

D.特畏死尔特:特别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子贞有治国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

②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

③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惰,奖廉勤

④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

⑤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瑁形势

⑥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子贞很有才学。他成年后就被举荐进了礼部,并和族兄一起被称为“大、小

宋”;省部刚刚建立时,他还参与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

B.宋子贞很受元世祖信任。元世祖南伐时,就听取了宋子贞的建议;宋子贞辞官后,

世祖命中书省有大事即向宋子贞请教。

C.宋子贞很重视教育。他曾建立新庙学,招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让他们学习经艺;后

来他又请求建立国学,还规定了考试和人才荐举制度。

D宋子贞很有军事才能。李瑁叛乱,他建议丞相史天泽在济南城外加建外城,围困李

理,最终擒获了李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

译文:一

第2题: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

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

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穆棘矜,非钵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

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

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蒙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

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一

夫作难而七庙黑,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B.锄穆棘矜,非话于钩戟长钱也钻:锋利

C.余威震于殊俗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锄穆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于是余有叹焉

B.然秦以区区之她/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吾属皆且为所虏

D.非及向时之士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

施行仁义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

明主旨。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分)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分)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师说》,完成9一12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蓑弘、师襄、老聃。炎B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之。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流传

B.不耻相师师:老师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庸常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奉承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

C.小学而大遗弃甲曳兵而走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

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会盟而谋弱秦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4题: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6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

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

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

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

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低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

S:“小儿愚酸(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

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低偻者即其父也。”好

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王仁裕《玉堂闲话》)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得丹砂之妙称:声称。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造:至IJ。

C.坐客愈更神之神:以为神。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诘:审问。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如弱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

年纪。

B.至于输货求丹输货:运送财物。

C.欲参觐参觐:拜见。

D.道士颦蹙颦蹙:皱眉着急。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3.①门如市肆②作色叱之()

A.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B.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C.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D.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14.①但令入来②昏耄恨偻()

A.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B.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

C.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D.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

15.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A.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B.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C.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D.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

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

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

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

就是他的父亲。

第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

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

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

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

“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

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

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

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

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

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

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

S:“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

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

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

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

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

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觌(di):相见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仍:于,又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待以宾礼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

13、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1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5、翻译

(1)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3分)

(2)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3分)

(3)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2分)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每小题3分)

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

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

多,何也?”

②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

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

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

自《孟子》)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B.数罟不入冷池数:计算

C.申之以孝悌之义悌:敬爱兄长

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打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斧斤以时入山林/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一夫作难而七庙照

7.孟子认为“王道之始”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可用原文作答,也可自己概括。)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治理国家尽心尽力,他的依据是在凶年移民移粟,他这样做的目的

是想要使天下百姓归附于他。

B.孟子很讲究谈话艺术,知道梁惠王是个喜欢打仗的人,于是投其所好,以打仗为

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C.第⑥段孟子继续阐述自己的治国措施,用了四个排比句,还用了比喻论证,阐述他

发展生产的措施和教化百姓的方针,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

D.全文围绕“民不加多”这一问题,孟子和梁惠王展开了一次对话,通篇未着一个

“仁”字,却淋漓尽致地折射出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光辉。

第7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6—28题

武技(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

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

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

僧又笑日:“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

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

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

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

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

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日:“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

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日:“既是

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

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这,以要一日成名。方颉顽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

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

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起。尼笑谢曰:“孟浪迁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

然,股己断矣!”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6.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7.众相顾,迄无应者。

28.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第8题:课外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9分,每小题3分)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

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

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

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

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世。强作桔棒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根

以距之,桔棒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毁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

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

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骗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

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日:“人有

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日:“将士用命,访何功之

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

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赈济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I)、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心悦诚服

9、对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

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B、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

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C、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

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D、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

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

战屡胜。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

提拔。

C、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骥将军等职务,成为一

代名将。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

轻举妄动。

翻译句子(共9分)

11、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3分)

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分)

1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分)

第9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

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

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

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逾

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诏询收川方略,部议谓战守事当听三桂主之。三桂

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①。及保宁围解,颁赏将

±,浴不受。疏言:“平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②,不预军事,而以臣预赏,非党

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降将董显忠等恣睢虐民,浴复疏

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秩③去。

大学士冯铮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指为冒

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浴至戍所,益潜心义理之学,以“致

知格物”颜其庐,刻苦厉志。

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侍郎魏象枢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

及,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今三桂

叛矣,天下无不恨三桂,即无不怜浴。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

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上乃召浴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十

九年,授广西巡抚。广西新经丧乱,民生凋瘵,浴专意抚绥,疏陈调剂四策,上辄报

可,时南疆底定,满洲兵撤还京师,浴疏言请为死事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建祠桂林。

二十二年,卒官。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

七》)

[注]①塘报:朝廷下发各地的传抄令、奏章和朝廷大事等的官报。②风宪:风纪,法

度。③镌秩:削职,免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臣预赏预:预先。

B、可望将数万人薄城薄:逼近。

C、据川南为寇,师讨之。师:军队。

D、以“致知格物”颜其庐颜:作为门框上的横匾。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B、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C、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D、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郝浴执法严明,招致排挤。违纪者甚至是忌惮,以至朝廷诏令不能传到军中,从而

与吴三桂结怨,使他远徙奉天。

B、郝浴一身正气,拒绝利诱。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仗义执言,多次上疏,即使被远徙,

仍然刻苦励志,潜心义理之学。

C、郝浴才守出众,深得赞誉。曾被同僚交相推荐,在吴三桂造反之后,魏象枢又极力

劝谏,使得郝浴重新被任用。

D、郝浴宽厚爱人,关注民生。任广西巡抚期间,面对凋敝的局面,他积极安抚百姓,

医治战争创伤,受到朝廷认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译文:

⑵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

译文:

第10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1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

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

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臼:“敏

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

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

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

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

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

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

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

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

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选自《鸿门宴》)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2分)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相伯杀人,臣活之。B.籍吏民,封府库

C.常常以身翼蔽沛公。D.素善留侯张良

10.下列选项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D.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

不胜

11.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距关,毋内诸侯B.张良出,要项伯。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D.项王、相伯东向坐

12.下列句式与例句一致的是()(2分)

例句:大王来何操?

A.君安与项伯有故?B.具告以事,欲呼张

良与之俱

C.沛公安在?D.亚夫者,范

曾也。

13.翻译划线句子。(3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第11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3题。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

敢役,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树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①。好荷礼自用,不

能听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

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娱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

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

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

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

其所戒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

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日:“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日:

“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日:“必欲聚徒合

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

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

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

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即不听,足

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

君。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握龊,器量狭窄。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适:到达

B食其至,入谒谒:拜见

C不宜倨见长者倨:傲慢

D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摄:整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食其上坐,谢之延:延请

B足下起瓦合之卒起:出身

C夫陈留,天下之冲冲:交通要道

D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善:和……交好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夜缱而出,见秦伯

B则长揖不拜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C与人言,常大骂视其所与,不知

D乃深自藏匿荆轲废,乃引起匕首提秦王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收散乱之兵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欲以径入强秦以其无礼于晋

C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不如因善遇之

D臣为内应公为我献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郦生“狂生”的一项是

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②乃深自藏匿③食其入,即长揖不拜④足下欲助秦攻

诸侯乎?⑤“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⑥沛公引兵随之,遂

下陈留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12下列评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A郦食其作为谋士,选择人主很有眼光,对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诸将,态

度是“深自藏匿”,不屑与交;而对“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刘邦,确认为“此

真吾所愿从游”,主动要求去见他。

B郦食其有才干,很有自信,明知刘邦“不好儒”,并且常以无礼的态度羞辱儒生,

仍然请人传言要见刘邦。因为他相信,“多大略”、“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的刘邦

不可能不需要有才干的人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

C郦食其初次谒见刘邦就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善于说服人的口才,而对傲慢的刘邦,

他“长揖不拜”,并无意中提出了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激怒刘邦的问题,然后顺着刘邦

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业就“不宜倨见长者”,从而折服了刘邦。

D郦食其在和刘邦谈了昔日“六国从横”的时势,博得刘邦高兴以后,又提出先攻取

和怎样攻取陈留的建议,这反映了他胸有韬略,具有远见卓识。

13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3)乃引起匕首提秦王。(3分)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1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

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醒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

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

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

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醒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

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

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

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

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臃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

“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

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

面而大辱之。”冯雕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日:“先生为客谢乎?"冯雕曰:

“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

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

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

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

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2分)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

B.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同“趋”

C.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币:钱币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2分)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雕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雕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D.①冯雕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

大辱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2分)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是因为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认为其声名

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酷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酷并不同

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冯雕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

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D.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

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3分)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2分)

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T5题。(18分)

【甲】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弊在赂秦也。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

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

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

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

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

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T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乙】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遮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

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

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

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

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

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

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L下列各项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义不赂秦

A.顺流而东也B.楚人一炬

C.箕踞而遨D.族秦者,秦也,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几世几年,擦掠其人其为惑也终不解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齐人勿附于秦多于南亩之农夫

13.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成卒叫,函谷举

A.固一世之雄也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4.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第③段从“不赂者”的角度,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分论点。

文章先分别剖析了韩、楚、魏三国灭亡的自身原因,继而运用了假设推理,有力

地论证了坚持用武力抵抗侵略者,才能救亡图存的道理。

B.乙文第①段"……多于……”这组排比句,兼用了夸张的修辞,不但使行文表

现出雄浑的气势,而且把秦统治者的奢侈铺张和百姓生存的穷困艰难进行了强烈

的比照,为下文引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作了较好

的铺垫。

C.由乙文的第②段可知,乙文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和秦一样,均是由于统治

者“不爱其人”;如果“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这一观点和甲文作者的

观点相同。可见,民心的向背直接关联着国家的兴亡。

D.甲乙两文均借古讽今,甲文借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的故事,来讽谏唐敬宗穷奢极

欲,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荒废朝政的行为。乙文借秦朝统治者亡国的史实,讽

谏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做法.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第1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喝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日: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

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①,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

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

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②,

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

百,汆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

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

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③,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

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

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

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

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

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瘠,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

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J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④,臣亦念堂阜⑤之

囚。”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

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

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

下矣。蹉花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原文有删节)

注释:①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②泉:钱。③爨

(cuan):烧火做饭。④莒(ju):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⑤堂阜:

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虑为所厌厌:满足B.岁又大凶凶:谷物不

收,年成坏

C.母子十月身亡寸棉亡:同“无”,没有D.适在体适: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母子乃得半饱臣乃敢上璧

B.恐其开口假贷陵见其至诚

C.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慎勿为妇死

吾痛母氏之勤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谈及富人拥有“千金之产”与穷人“得十金”的不同表现,认为这是因为生活

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

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

与,勿为子孙计”。

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

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

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

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2)以今日为过望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