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流程方案-1_第1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流程方案-1_第2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流程方案-1_第3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流程方案-1_第4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流程方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流程方案TOC\o"1-2"\h\u17867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 38519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8135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 32511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 321218第二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314582.1评价指标体系 434912.2评价方法与流程 5142862.3评价等级划分 518934第三章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 5311563.1设计原则与要求 5121023.2设计评价内容与方法 666233.3设计评价等级划分 627412第四章施工阶段绿色建筑评价 6275594.1施工管理要求 6224774.1.1组织管理 7108564.1.2人员培训 729074.1.3施工方案 7175114.1.4施工现场管理 748714.2施工评价内容与方法 7208804.2.1评价内容 740094.2.2评价方法 7157314.3施工评价等级划分 815428第五章运营阶段绿色建筑评价 897155.1运营管理要求 8313485.1.1建筑运营管理应遵循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原则,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8154775.1.2运营管理单位应制定完善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证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870035.1.3运营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运营监测与评价体系,定期对建筑运营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896265.1.4运营管理单位应加强绿色建筑运营宣传教育,提高建筑使用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绿色建筑运营氛围。 843415.2运营评价内容与方法 8296475.2.1运营评价内容 8212345.2.2运营评价方法 8315305.3运营评价等级划分 9234365.3.1根据运营评价结果,将绿色建筑运营等级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9290465.3.2优秀:建筑运营管理规范,各项指标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10175.3.3良好:建筑运营管理较为规范,部分指标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90515.3.4合格:建筑运营管理基本规范,部分指标未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13765.3.5不合格:建筑运营管理不规范,多项指标未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 94099第六章绿色建筑认证流程 9190646.1认证申请与资料准备 917086.1.1申请条件 9243906.1.2申请材料 9322636.2认证机构审查与现场核查 10306036.2.1认证机构审查 10233826.2.2现场核查 1025326.3认证结果公布与证书发放 10203836.3.1认证结果公布 10114346.3.2证书发放 1025470第七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机构 1128387.1评价与认证机构的资质要求 11200417.1.1引言 11154067.1.2资质要求 11234707.2评价与认证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11211367.2.1引言 11314787.2.2管理与监督措施 11294577.3评价与认证机构的国际合作 12116547.3.1引言 12291257.3.2国际合作内容 1230305第八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政策法规 12122788.1国内外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 12150238.2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影响 1328248.3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 1317310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实践案例分析 13274979.1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案例 14215219.1.1国内案例 14153459.1.2国际案例 1463909.2案例分析与启示 1454799.2.1分析 14126149.2.2启示 1517959.3案例的推广与应用 15130429.3.1推广 15276819.3.2应用 1531822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发展趋势 1513910.1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技术的发展趋势 152399010.2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体系的完善 161228510.3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在国际市场的前景 16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等因素,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不仅关注建筑本身的环保功能,还涉及建筑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建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能源: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能源的依赖。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降低建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居住质量:关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促进人体健康。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期摸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开始关注绿色建筑,但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体系建立阶段: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研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断完善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包括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评价体系。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布局、形态、结构、材料、设备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节能技术:包括建筑围护结构、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节能措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水技术:包括给水、排水、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节水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材技术: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利用、回收等,以降低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保护:关注建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绿化、噪声、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社会效益:关注建筑对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体健康:关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光照、声环境等,以提高居住舒适度。第二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1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全面反映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地与室外环境:评价建筑项目在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室外环境的影响。(2)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建筑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能源效率的提高。(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建筑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4)节材与材料利用:评价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合理选用和利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5)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方面。(6)施工管理:评价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节能、节水、节材等措施的落实情况。(7)运营管理:评价建筑在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包括物业管理、设施运行等方面。2.2评价方法与流程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评价流程如下:(1)评价准备:收集建筑项目相关资料,包括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验收报告等。(2)评价分析: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建筑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各指标的得分。(3)评价计算:将各指标的得分进行汇总,计算建筑项目的总得分。(4)评价结果:根据总得分,确定建筑项目的绿色建筑等级。(5)评价报告: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报告,包括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2.3评价等级划分绿色建筑评价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绿色建筑的高、中、低三个层次。(1)一级绿色建筑:建筑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水平。(2)二级绿色建筑:建筑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较大,具有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3)三级绿色建筑:建筑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较大,具有较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第三章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3.1设计原则与要求设计原则与要求是绿色建筑评价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包括节能、环保、可再生、循环利用等,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2)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理、文化等特点,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3)以人为本,关注建筑使用者的健康、舒适与安全,提高建筑品质。(4)优化建筑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5)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降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对环境的影响。(6)注重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3.2设计评价内容与方法设计评价内容与方法是绿色建筑评价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指标:根据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要求,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如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环保材料使用率等。(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定量评价方法包括计算建筑能耗、碳排放等;定性评价方法包括专家评审、问卷调查等。(3)评价流程:设计评价分为初步设计评价和施工图设计评价两个阶段,分别对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评价。(4)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结果将作为绿色建筑认证的重要依据。3.3设计评价等级划分根据设计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对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划分如下:(1)优秀:设计方案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要求,评价得分在90分以上。(2)良好:设计方案基本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要求,评价得分在8089分。(3)合格:设计方案部分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要求,评价得分在6079分。(4)不合格:设计方案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要求,评价得分在60分以下。通过对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评价,可以有效指导建筑设计,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水平。第四章施工阶段绿色建筑评价4.1施工管理要求施工管理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如下:4.1.1组织管理(1)建立绿色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参建单位职责,保证施工过程符合绿色建筑要求。(2)设立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办公室,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与监督。4.1.2人员培训(1)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绿色施工意识。(2)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绿色建筑技能培训,提升施工质量。4.1.3施工方案(1)制定绿色建筑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的绿色建筑要求。(2)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等方面的绿色建筑要求。4.1.4施工现场管理(1)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保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2)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扬尘、废水等污染物排放。4.2施工评价内容与方法4.2.1评价内容施工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人员培训、施工方案等方面。(2)施工工艺:包括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3)施工材料:包括材料的选择、材料的使用、材料的回收与利用等方面。(4)施工设备:包括设备的选择、设备的使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5)施工现场环境:包括施工现场的噪声、扬尘、废水等污染物排放情况。4.2.2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采用量化方法进行评价。(2)定性评价:根据专家评审、现场检查等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的绿色建筑情况进行定性评价。(3)综合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施工阶段的绿色建筑情况进行综合评价。4.3施工评价等级划分根据施工评价结果,将施工阶段的绿色建筑评价分为以下等级:(1)优秀: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施工现场环境良好,施工质量优良。(2)良好:施工过程中的大部分指标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施工现场环境较好,施工质量良好。(3)合格:施工过程中的部分指标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施工现场环境一般,施工质量合格。(4)不合格:施工过程中的指标未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施工现场环境较差,施工质量不合格。第五章运营阶段绿色建筑评价5.1运营管理要求5.1.1建筑运营管理应遵循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原则,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5.1.2运营管理单位应制定完善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证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5.1.3运营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运营监测与评价体系,定期对建筑运营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5.1.4运营管理单位应加强绿色建筑运营宣传教育,提高建筑使用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绿色建筑运营氛围。5.2运营评价内容与方法5.2.1运营评价内容(1)能源消耗:包括建筑用电、用水、用气等能源消耗情况。(2)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3)室外环境质量:包括绿化覆盖率、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4)固体废弃物处理:包括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率等。(5)绿色物业管理:包括物业服务质量、绿色设施配置、绿色活动组织等。5.2.2运营评价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设备、统计数据等途径收集相关数据。(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建筑运营过程中的问题。(3)评价标准:参照相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运营情况进行评价。(4)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建筑运营管理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5.3运营评价等级划分5.3.1根据运营评价结果,将绿色建筑运营等级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5.3.2优秀:建筑运营管理规范,各项指标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3.3良好:建筑运营管理较为规范,部分指标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3.4合格:建筑运营管理基本规范,部分指标未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3.5不合格:建筑运营管理不规范,多项指标未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第六章绿色建筑认证流程6.1认证申请与资料准备绿色建筑认证的申请与资料准备是认证流程的第一步。具体流程如下:6.1.1申请条件申请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应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国家及地方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具备完整的建设项目审批手续;(3)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4)项目实施过程中,遵守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相关要求。6.1.2申请材料申请绿色建筑认证需提交以下材料:(1)绿色建筑认证申请表;(2)项目批准文件、土地使用权证书、规划许可证等证明文件;(3)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等设计资料;(4)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证书;(5)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及规范执行情况报告;(6)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相关证明材料。6.2认证机构审查与现场核查6.2.1认证机构审查认证机构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对材料进行审查,主要包括:(1)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符合要求;(2)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措施是否落实。6.2.2现场核查认证机构对项目进行现场核查,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实施情况与申请材料的一致性;(2)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及规范;(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措施是否落实。6.3认证结果公布与证书发放6.3.1认证结果公布认证机构完成审查与现场核查后,应将认证结果向社会公布。公布内容包括:(1)项目名称、地址、规模等信息;(2)认证等级及评分;(3)认证结论。6.3.2证书发放对于通过认证的项目,认证机构应向项目单位颁发绿色建筑认证证书。证书内容包括:(1)项目名称、地址、规模等信息;(2)认证等级及评分;(3)认证机构名称及认证日期。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期间项目单位应按照绿色建筑相关要求进行维护和管理。在有效期内,项目单位可使用绿色建筑认证标志,对外宣传项目的绿色建筑特性。第七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机构7.1评价与认证机构的资质要求7.1.1引言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机构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资质要求是保证评价与认证结果公正、客观、权威的基础。本节将对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机构的资质要求进行详细阐述。7.1.2资质要求(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以保证其评价与认证行为的独立性。(2)具有相关专业背景。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具备建筑、环境、能源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专业水平。(3)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包括评价与认证部门、技术支持部门、财务部门等,保证评价与认证过程的顺利进行。(4)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具备丰富的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实践经验,以提升评价与认证结果的权威性。(5)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声誉。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声誉,以保证其评价与认证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7.2评价与认证机构的管理与监督7.2.1引言为了保证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结果的公正、客观和权威,对评价与认证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本节将对评价与认证机构的管理与监督进行探讨。7.2.2管理与监督措施(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评价与认证程序、人员培训、质量保证等,保证评价与认证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加强对评价与认证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保证评价与认证结果的准确性。(3)实行评价与认证结果公示制度。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实行评价与认证结果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评价与认证结果的透明度。(4)加强评价与认证过程的监督。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评价与认证过程的监督,保证评价与认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评价与认证工作。7.3评价与认证机构的国际合作7.3.1引言全球化的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紧密。本节将对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机构的国际合作进行阐述。7.3.2国际合作内容(1)技术交流与合作。评价与认证机构应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评价与认证水平。(2)标准互认。评价与认证机构应推动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标准的互认,降低国际贸易壁垒,促进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3)信息共享。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加强国际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动态,提升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竞争力。(4)联合评价与认证。评价与认证机构可与其他国家评价与认证机构开展联合评价与认证,共同推动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发展。(5)人才培养与交流。评价与认证机构应加强国际人才培养与交流,提升评价与认证人员的业务水平,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事业贡献力量。第八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政策法规8.1国内外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国际范围内,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例如,美国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与要求,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欧洲联盟则通过《建筑能效指令》等政策,对建筑能效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促使成员国在建筑领域实现低碳发展。在亚洲,新加坡的《绿色建筑大师计划》以及日本的《建筑循环利用法》等,都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典范。中国作为全球建筑大国,近年来在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促进条例》等,对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体系、政策支持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地方层面,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如上海的《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深圳的《绿色建筑条例》等,有效促进了绿色建筑在地方的推广与应用。8.2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影响政策法规在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体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政策法规的制定为绿色建筑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标准,保证了评价的权威性和科学性。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可以促进市场对绿色建筑的需求,从而推动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市场化进程。政策法规对于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创新、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具体来看,政策法规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同时通过强制性的标准与规范,保证了绿色建筑的质量和功能。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对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有力支撑。8.3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未来,各国将进一步强化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证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实施。(2)提高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科技进步和建筑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更加科学、合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环境。(3)注重政策与市场相结合:政策法规将更加注重与市场的结合,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4)鼓励技术创新与推广:政策法规将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以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绿色水平。(5)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层面,各国将加强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建筑的发展。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实践案例分析9.1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案例9.1.1国内案例(1)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典型案例。该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建筑的理念,采用了多种绿色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雨水收集利用、绿色屋顶等。上海中心大厦获得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级认证。(2)深圳湾生态园深圳湾生态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我国绿色生态示范项目之一。项目遵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用了生态规划、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实现了低碳、环保、节能的目标。深圳湾生态园获得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星级认证。9.1.2国际案例(1)美国LEED认证案例——纽约市帝国大厦纽约市帝国大厦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经过绿色改造,成为了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典范。改造过程中,项目采用了节能技术、绿色照明、绿色屋顶等手段,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建筑的环境效益。帝国大厦获得了LEED认证银级标准。(2)英国BREEAM认证案例——伦敦市碎片大厦伦敦市碎片大厦是欧洲最高的绿色建筑之一,采用了BREEAM评价体系进行评估。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充分考虑了环保、节能、舒适度等因素,实现了高标准的绿色建筑目标。碎片大厦获得了BREEAM认证优秀等级。9.2案例分析与启示9.2.1分析(1)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重要性(2)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