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井地质报告_第1页
建井地质报告_第2页
建井地质报告_第3页
建井地质报告_第4页
建井地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期总体规划区的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管)~)~根据榆林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榆阳区煤炭资源整合方案,陕西省人民政府对其进行的批复;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划定矿区范围″,北纬38°21′50″~38°22′40″。东西长3500~3600m,南XYABCDEFGH3榆林地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开展了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及煤田普、详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与本整合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形成及分布状况,是本区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2)1981~1985年,西安地勘院(原第八地质队)在包纪煤田榆林-横山地区远景调查报告》及D+E级煤炭储量718.13该成果工程质量高,资料系统全面,是部署大范围煤田勘查工作的(3)1986~1994年,西安地勘院(原第八地质队)4(4)1992~1994年,西安地勘院(原第八地质队)在了详查,提交了《陕西省榆林市金鸡滩—麻黄梁煤矿地质矿产局组织的评审(批准文号:陕地发〔1995〕20号)。该项),西安地勘院以《陕西省榆林市金鸡滩—麻黄梁煤矿区详查报告》为基础,编制了《陕西省榆林市永乐煤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该说明书于2005年通过了陕西省国资源厅国土资源与规划评审中心的评审,其资源储量已经过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文号陕国土资5阳分局委托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对榆林市永乐煤矿(整合区)进行了勘探,编制了《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过了陕西省国资源厅国土资源与规划评审中心的评审,其资源储量根据榆林市人民政府上报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及陕西省人民政府本井田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平缓,结构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及煤层顶、底板较稳定,且煤层埋深浅,属浅埋煤层,适合采用机械6矿井设计服务年限=矿井可采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储量备矿井服务年限A=27.42/(1.3×0.60)=35.2a计算结果,矿井服务年限为35.2a,能够满足《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关于改建矿井的服务年限不低于同类新建矿井服务年限矿井采用立井斜井混合开拓方式,即在原双立井的基础上新开凿一条斜井,作为主斜井,形成一斜两立的开拓方式。主斜井井口位置选在工业场地南部,方向平行于井下运输煤门,在运输煤门东井筒采用砌碹支护,在主斜井井底布置一个煤仓。将原主立井改造为新的副立井,利用原主立井提升机,将原副立井内单层罐笼移至新副立井作为辅助提升。原副立井作为专门回风立井。在井田大致中央的地方开凿一组三条大巷,带式输送机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和7布置两条暗斜井(主暗斜井、副暗斜井)及一条暗立井(回风暗立计将井田划分为两个水平,一水平设置于3号煤层中,水平标高接着煤门沿南北方向布置一组三条盘区巷;将煤门以东、大巷以北盘区间采用前进式开采顺序,由靠近主、副井筒的盘区向井田边界推进。盘区内的工作面间采用连续采方式,工作面本身采用后8层本矿井资源整合建设工程和安全设施项目建设于2010年5月开设计单位为陕西华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单位为榆林市岩土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为西安煤炭建设监理中心;矿建施工单位为榆林市长泰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土建施工单位为陕西长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徐州通域装施工单位为山东四方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千丰工程有限责任),),9工业陕西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直属监督站对64个单位工程进行了砂土,夹2~5层厚0.3m左右的古土壤层,3、全新统风积沙(Q42eol)第一节煤系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为本区含煤地层,根据岩石组合、含煤特征、旋回结构等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段。现以区内揭露厚度最深的ZK2547钻孔为例,自下而上叙述如下:一、第一段(J2y1)ZK2547钻孔终孔于该段,揭露厚度为38.55m,未见底。本段为一套冲积平原相组合,主要由冲积河道相、泛滥盆地相和沼泽相的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夹煤层组成。上覆地层:延安组第二段整合接触11、深灰色厚层状泥岩10、灰白色中粒长石砂岩9、灰色块状泥岩,含植物化石8、浅灰色厚层状粉砂质泥岩7、灰白色厚层细粒长石砂岩6、灰白色粗粒长石砂岩5、灰色中厚层泥岩与灰白色中厚层细砂岩互层4、灰色中厚层泥岩2、灰白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1、灰白色块状粗粒长石砂岩0.77m;2.16m;0.90m;6.55m;0.86m;0.68m; 上述剖面由两个较完整的次级沉积旋回组成。各旋回下部为灰、灰白色块状中粒长石砂岩,向上为浅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深灰色泥岩、煤层。该段底部砂岩相当于区域上的“K1”标志层(宝塔山砂岩以其颜色浅、厚度大、分布范围广而易于识别,是区域上重要的对比标志层。二、第二段(J2y2)ZK2547钻孔揭露该段的厚度为54.11m,岩性总体上以湖泊沉积的细碎上覆地层:延安组第三段整合接触14、深灰色块状泥岩,含植物碎片化石13、灰白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12、灰白色厚层中粒长石砂岩与灰色厚层泥岩不等厚互层11、灰色块状泥岩,含植物化石10、灰白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状泥岩9、灰色块状粉砂质泥岩,含植物碎片化石8、深灰色块状泥岩7、灰白色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5、灰白色块状中粒长石砂岩4、深灰色块状泥岩3、黑色半暗淡型煤2、深灰色块状泥岩1、灰白色块状中粒长石砂岩整合接触下伏地层:延安组第一段8号煤层0.46;3.02m;7.76m;3.45m;2.29m;4.00m;3.39m;1.22m;0.76m;0.40m;2.24m;2.59m。上述剖面基本反映了第二段的区内沉积演化过程。由三个较完整的次级沉积旋回组成,每个旋回由下向上粒度逐渐变细,下次级旋回顶部或上部为7号煤产出层位。每个旋回下部砂岩或粉砂岩具波状层理;中上部粉砂质泥岩、泥岩中多发育水平层理或波状层理。三、第三段(J2y3)整合内所有施工钻孔均见该段,但只有ZK2547号钻孔完全穿透该段,其它钻孔终孔于本段中上部。ZK2547孔揭露本段厚度为107.93m,以三角洲平原相沉积为主。上覆地层:延安组第四段整合接触29、黑色半暗淡型煤,3号煤层,6.05m;28、浅灰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砂岩0.83m;27、灰色块状泥岩2.23m;26、浅灰色块状中粒长石砂岩3.14m;25、浅灰色块状粉砂质泥岩2.52m;24、浅灰色厚层细粒长石砂岩2.62m;22、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质泥岩0.87m;21、灰白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砂岩0.77m;20、深灰色块状泥岩13.22m;19、浅灰色厚层细粒长石砂岩0.97m;17、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15、深灰色块状泥岩14、灰白色块状中粒长石砂岩12、深灰色块状夹薄层粉砂质泥岩11、灰白色块状中粒长石砂岩10、由上往下依次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细9、浅灰色块状泥岩夹多层薄层中粒长石砂岩8、灰白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砂岩7、灰黑色炭质泥岩6、深灰色厚层状泥岩5、灰白色厚层中粒长石砂岩与与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4、浅灰色中厚层粉砂质泥岩3、灰黑色炭质泥岩2、深灰色厚层状泥岩1、灰白色块状中粒长石砂岩整合接触下伏地层:延安组第二段0.59m;3.28m;3.00m; 3.44m;3.63m; 0.31m; 6.84m;0.51m;0.51m; 7.86m上列剖面由3个次级沉积旋回组成,每个旋回下部为粉砂岩及中粒长石砂岩,向上为泥质粉砂岩、泥岩或泥岩与粉砂岩不等厚互层。3、3-1号煤层 赋存于上旋回顶部或上部;4、4-1号煤层赋存于中旋回该剖面岩性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偶见炭质泥岩,基本代表了该段在本区的沉积特征。本段沉积厚度大,而沉积物仍以粉砂、泥质的湖泊沉积为主,并最终发育了三角洲平原相沉积。表明当时沉积物源丰富,以补偿沉积为主,即以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细粒沉积物为主,砂岩厚度相对较小。本段顶部的3号煤层分布稳定,全区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增厚,是整合区内唯一主采煤层,也是煤、岩层对比的标志层(K2)之一。四、第四段(J2y4)该段以三角洲平原—沼泽相的泥岩、粉砂岩及河流相的细—粗砂岩为主,由2个旋回组成。整合区内本段上部均遭到不同程度风化剥蚀,仅保留其下部地层。厚度36.59~47.65m,平均40.98m。上覆地层: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浅棕黄色粉砂质粘土不整合接触8、浅黄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砂岩1.50m;7、黄绿色块状泥岩夹细粒长石砂岩7.51m;6、浅灰色块状中粒长石砂岩4.97m;5、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夹泥岩3.79m;4、上部为泥岩,下部为粉砂质泥岩2.81m;3、浅灰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12.63m;2、深灰色块状泥岩,含植物叶片化石2.40m;1、灰白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23.10m;整合接触下伏地层:延安组第三段ZK2547孔揭露的上列剖面总厚度为58.71m,只见到完整的下旋回和上旋回的底部。岩性以中、细粒砂岩为主,次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基本代表了本段在区内的沉积特征。该段底部砂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相当于区域上的“真武洞砂岩”,是划分第三、第四段界线的标志层(K3)之一。延安组是整合区内的含煤地层,在所施工的钻孔中均见到煤呈简单的层状赋存于延安组第三段上旋回的顶部产状受区域构造和古地形条件的控制,煤层向北西微倾,倾向呈简单的层状赋存于延安组第二段下旋回的顶部分布广泛。除东部不可采外,整合区内大部分可采,可采面积均0.83m,由东向西厚度增大的规律较明显。该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底板总体向北西缓倾,平均倾角小于1°,底板标高表3—13号煤层主要特征一览表情况倾向(°)/倾角(°)由东向西厚度增大的规律较明显。该煤层结构简单显微煤岩类型按重庆实验室分类方案分类,主要为丝质亮暗煤及少量丝质暗亮煤。为了与国际显微煤岩分类方案对比,同时采用微镜惰煤为主(42.2%),次为微镜质煤(25.2%)和微惰质煤煤的镜煤最大反射率(R°max为0.629~0.633%,平均变化小。平面上原煤灰分产率变化规律不明显(图4-1)。浮煤灰原煤各种硫以硫化盐硫为主,平均含量为0.34%,占全硫,;构造。煤变质程度低,虽有少量瓦斯产出,多顺岩石裂隙逸散于大层煤尘爆炸时,火焰长度大于400mm,抑制性煤尘爆炸岩粉用量大2-3℃>40为易自燃煤,ΔT2-3℃<永乐煤矿2006年9月从掘进面采集测试了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样品,由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测试完成,结果说明,3号煤层层均已自燃,榆横矿区中的小煤矿堆煤及巷道中的煤柱也有自燃现象发生,亦能说明该煤层为易自燃发火,故在煤层开采和煤的长时据煤矿西部ZK1938孔测温结果,计算出地温梯度变化为2.1℃/100m,井深400m时温度为21.6℃,属地温正常区。以泥岩为主,夹少量长石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厚本区域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的西南部,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接壤地带。区域东部及南部为水系发育的黄土梁峁地形,西部及北部为沙漠滩地及低缓黄土梁岗地形。全区基本上为一个四周较高(北部及西部地势高、东部为榆溪河与佳芦河及秃尾河的分水岭、南部为无定河与大理河的分水岭),中部低洼(沙漠滩地区),向南开口(流向东南的无定河及榆溪河)的不对称的高原盆地地形。区域内较大水系有无定河及其支流榆溪河、海流兔河的厚层泥岩类,由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组成,它们为本区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此外尚接松散层孔隙潜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潜水的径流方向受地形地貌的控制,由高至低与现代地形吻合。榆溪河以东受头道河、二道河及色草湾沟的制约,除上部部分潜水向两河流径流外,总体流向由北东狼木河、硬地梁河及海流兔河等河流制约,除部分潜水向河流径流外,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径流。河谷区潜水径流方向地下水的排泄为蒸发、人工开采及局部地段有大小不等的泉水区域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水文地质特征表表4-1型埋深(m3/d)量度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全新统河谷冲积层潜沙夹亚砂土砂砾石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层孔粉细砂、细砂及砂等粉细砂、榆溪河下游的刘官寨乡粉细砂夹淤泥质亚砂土和亚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裂隙孔要为黄土灰叫梁白城河及东北部黄土局部黄土及钙无定河以南及双山、乔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潜水及承下白垩系洛河砂岩组砂岩裂隙孔隙潜水大域东北角河口水库一带岩、细粒细砂岩、中-细砂岩4叠系基岩风化带裂砂岩、页岩溪河中上游两侧和牛家砂岩、泥岩夹粉砂岩 无定河河谷及其以南和榆溪河下游河谷及其以细砂岩--水承压水含细砂岩-水烧变岩裂各粒度砂岩与泥岩-水1沙漠滩地区(中等富水区-富水区)基岩承压水除在露头处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局部地段接受上覆含水层的下渗补给。由于受向西单斜构造的控制,含水层从露头处向西延伸,埋深逐渐增大,地下水径流和排泄条件变差,地下水交替循环亦随之减慢,径流方向基本沿岩层倾向由东向西或西南方向运移,在向西延伸的深部,构成较为封闭的储水空间,故水质亦整合区处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的东南边缘。地势南高北低,地貌上在整合区北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面积不大的滩地外,其余均为黄土梁岗区,梁岗之上多被现代风积沙覆盖。最高点):广布全区,黄土在整合区的西部大面积出露,东部多被薄层风积沙覆盖。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土质黄土,厚度一般为10~20m。水位埋深靠近滩地区较浅,一般小于10~15m,靠近黄土梁岗区较深,一般30~40m。据永乐煤矿调查,主井和副井本段总涌水量约根据水力特征划分为两个含水岩组,即侏罗系碎屑岩类风化带全区分布,均隐伏于新近系静乐组红色粘土之下,含水层为基水试验成果,含水层厚度18.42m,当降深23.26m,涌水量水位埋深+0.84m,含水层厚度52.95m,当降深44.34m,涌水量富水性弱。据煤矿调查,矿坑涌水量约40m3/d。水化学类型为HCO33号煤层之下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粉、细砂岩与深灰色泥岩不等色粘土及粉砂质粘土,夹多层钙质结核层及钙板,较致密,为第四在基岩中,厚度较大且连续分布的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部分粉砂岩等泥岩类,与含水层相间分布,厚度一般为5~本整合区地貌形态为黄土梁岗区,东部多为现代风故第四系松散含水层潜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部分为沙漠凝结水补给。地下水的径流主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流向由高至低与现代地形吻合,即大体在整合区由东财向西北方向较低处径流。排泄是上河及其沟流以泉或泄流的形式补给地表溪流,次为蒸发消耗、垂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因受其上覆红土隔水层的制约,主要接受整合区外围同一含水层的侧向补给,局部地段无红土隔水层尚接受整合区内基岩承压水主要通过区域上基岩风化裂缝带潜水的下渗补给,还接受基岩裸露地段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受区域上向西微倾的单斜构造的影响及上下隔水层的制约,径流方向基本沿岩层倾向由东向西或西南方向运移,愈向西部,埋藏愈深,交替循环条件综上所述,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黄土含水层及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但富水性均弱。3号主采煤层上覆基岩厚36.59~47.65m,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各煤层冒落带内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3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上覆有全区分布的厚16.63~合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应划为二类一型,即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3m,基本顶板岩性为延安组第四段细粒长石砂岩(真武),多为砂泥岩互层。采空区总体以滴水的形式向矿坑充水,若遇鼻状隆起部位及裂隙边缘以淋水的形式出现,涌水量稍有增大。现采空筒中第四系黄土及基岩风化裂隙带孔隙裂隙水,为矿井的主要充水地下,成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降水纵观全区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矿坑直接充水水源为煤层顶板基岩裂隙水,通过周边水文孔抽水试验资料分析,3号煤层之上砂3号煤层之下岩石完整性较好,裂隙不发育,砂岩含水层厚度薄,第四系离石组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及基岩风化裂隙带潜水,富水充水有较大影响的通道为煤层顶板冒裂带。冒裂带是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它沟通冒裂带内的不同基岩含水层使地 3号煤层顶板基岩裂隙带与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关系统计表表5-2号面间距(m)标高标高整合区内矿坑充水强度主要取决于直接充水水源的富水强度及在正常基岩以内;导水裂隙带厚50.46~52.14m,均已穿越基岩风化裂隙带,但均未穿越静乐组红土隔水层。由于基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故在今后煤层开采时,矿坑涌水强度较小,对煤矿生产建设不会构成危害。但是在整合区的北部有两个地势低洼的滩地,堆积岩性以粉细砂层为主,若厚度较大,富水性较好,导水裂隙带与含水层厚度,富水性相近,开采方法基本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