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11T 081-2024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11T 081-2024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11T 081-2024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11T 081-2024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11T 081-2024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黑龙江省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河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河市爱辉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黑河航空护林站、孙吴县红旗林场、孙吴县沿江林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燕利、王岩、陈丽丽、王艳红、宋金华。1DB2311/T081—2024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防治的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检查和技术档案。本文件适用于舞毒蛾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LY/T2516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杂食性食叶害虫。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3.2标准株法用于抽样调查舞毒蛾幼虫发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即低龄幼虫期,按树冠上、中、下三个部位,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随机抽取50cm长的样枝1个,调查各样枝上舞毒蛾幼虫数量等相关情况,估算各株虫口密度。4虫情调查4.1发生范围调查将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落叶松等寄主林分,根据林分组成相似、林龄组相同的原则,沿林班线、林间道路、公路、铁路、农田林网等,设计踏查路线,在线路两边50m范围内,随机选取100株寄主树,调查舞毒蛾分布情况,将调查结果填入舞毒蛾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表4.2虫口密度调查2DB2311/T081—2024将踏查记载有虫株率在20%以上的林分,以小班为单位,选取标准地面积不小于0.2hm2,采用双对角线法或“Z”字形法,选取60株标准株,按标准株法调查害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舞毒蛾标准地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表B.2。4.3危害程度调查采用叶部受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舞毒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表,参见附录B表B.3,并按照失叶率确定虫害危害程度,参照LY/T1681执行。5防治技术5.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营林、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时,农药使用按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执行。5.2营林措施坚持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加强幼林抚育,改善生态条件,增强林木生长势和林木抗病能5.3物理防治早春或秋冬季,人工摘除卵块,集中烧毁或深埋。成虫期设置诱虫灯杀虫,参照LY/T1915执行。成虫期利用雌蛾不善飞行、集中静伏特点,直接人工捕杀。该方法适用于小面积防治。5.4生物防治悬挂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杀成虫;可采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喷雾防治;保护杜鹃、山雀等捕食性鸟类天敌,利用寄生蜂和寄生蝇进行防治。5.5化学防治当失叶率达50%以上时,可采用3%高效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等喷雾防治舞毒蛾的幼虫。6防治效果检查用幼虫虫口减退率、校正死亡率表示防治效果,幼虫调查方法按4.3执行。结果填入舞毒蛾防治效果调查表,参见附录C。具体计算方法见式(1):式中:R——虫口减退率;S1——防治前虫口数量;S2——防治后虫口数量。7技术档案应建立防治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虫情调查、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检查等。3DB2311/T081—2024(资料性)舞毒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A.1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25mm~30mm,雄蛾体长约20mm,雌蛾翅展后体长87mm~112mm,雄蛾翅展后体长40mm~54mm。雌蛾体黄白色带灰或淡褐色,前翅有4条锯齿状暗色横线,中室中央有1个黑点,中室端部横脉处有一个明显的黑褐色斑纹呈“<”型,后翅外缘有8个深色暗斑。雄蛾触角呈羽状,体、翅黄褐色,前翅有明显的4条浓褐色波浪纹,后翅颜色较淡。前后翅外缘颜色较深并呈带状。卵圆球形,两侧稍扁,直径约1mm,表面光滑,初期呈杏黄色,后期逐渐呈黄褐色。数百粒聚集在一起呈不规则块状,上面覆盖一层黄白色绒毛。幼虫初孵幼虫呈黑褐色。体长4mm~6mm。老熟幼虫体长50mm~70mm,头部黄褐色,具黑色粗纹呈“八”字形,背线灰黄色,亚背线及气门上、下线部位各体节均有毛瘤,共排成6纵列,背上2列毛瘤色泽鲜艳,前5对呈蓝色,后7对呈红色,均具黑毛。蛹长19mm~34mm,雌蛹和雄蛹体型有差异,一般雌蛹比雄蛹大。蛹体红褐色或黑褐色,表面覆盖锈黄色毛丝。A.2生物学特性舞毒蛾在黑河地区1年1代,秋季已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进入滞育,在卵内越冬。次年5月上旬至中旬温度达10℃以上时,幼虫开始孵化出壳,5月下旬孵化结束,幼虫孵化后可取食部分卵壳,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附近短暂停留,可借助风力远距离迁移。1~3龄幼虫白天多在树皮缝、叶背、树上干叶或树干基部石块下等处藏匿,傍晚上树夜间开始取食,喜食嫩叶,食量增加时可食整叶。幼虫经5~6次蜕皮老熟。5~6龄幼虫有很强的爬行能力,1min可爬行2m。老熟幼虫于6~7月在树皮裂缝或石块下等处吐丝作蛹,蛹期持续10d~14d。成虫羽化从7月上旬开始,历期一个月。成虫具趋光性,雄蛾活跃喜飞翔,常成群在林间乱舞,“舞毒蛾”因而得名。雌蛾体笨不飞翔,聚集在一处,通过分泌性诱剂引诱雄蛾交尾。交尾后雌蛾在树干弯曲处、叶背、主枝、墙壁与屋檐下等处产卵,雌蛾一般产1~2个卵块,每个卵块400~1200个卵粒。卵块覆盖一层黄褐色厚绒毛,抗低温、耐水浸。成虫产卵后,卵壳内即开始胚胎发育,历时约30d完成全部胚胎发育,然后停止发育,进入滞育。4DB2311/T081—2024舞毒蛾危害情况调查记录表表B.1舞毒蛾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1234567895DB2311/T081—2024表B.2舞毒蛾标准地调查记录表1234567896DB2311/T081—2024表B.3舞毒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