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研读此文,需要通过揣摩细节来体会文中诠释的深沉母爱。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分别从走进作者、走进母亲、走进主旨三个层面来探寻文章的内涵,不仅局限于对内容的分析,更要把握人物的情绪变化,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2.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3.探究课文的主旨,感悟文章的深意。教学重难点1.品读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感受文中母亲形象。2.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文章传达的精神力量。情境导入《孔子家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话多用于表达孩子想要尽孝,而父母却已与世长辞的情境。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作品《秋天的怀念》就写于作者母亲猝然长逝之后。瘫痪()

侍()弄捶()打整宿()憔悴()仿膳()豌()豆诀()别烂漫() 翻来覆()去絮()絮叨()叨tānhuànshìchuíxiǔqiáocuìshànwānjuélànmànfùxùdāo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颜色鲜明而美丽: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特别高兴:形容说话啰唆:来回翻身:侍弄憔悴诀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翻来覆去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其中《我与地坛》曾鼓励了无数人。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特点:①灵活自由,形散而神不散。②一般对人和事的描写比较具体、突出。或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或在描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本质、社会生活。③所叙述的事情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生活片段。④可以展现人物比较完整的性格,也可以偏重描写人物局部的性格特征。此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作者在21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年纪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二十六岁时,一直照顾他的母亲因肝病早逝。母亲的离世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他在后来许多的作品中都提到了他的母亲。此文便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经典之作。(一)解题初读课文,思考:作者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

作者史铁生在怀念自己已逝世的母亲;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二)读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把握感情基调。

深沉、忧伤。(三)梳理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一部分(1、2)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第二部分(3—6)母亲在准备推“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第三部分(7)妹妹推“我”去北海观赏菊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把握课文的线索,厘清脉络。叙事线索:去北海看花。情感线索:“我”的情感变化。第一次:母亲建议去北海看花—“我”无比抗拒。第二次:母亲再次建议去北海看花—“我”勉强接受。第三次: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花—“我”领悟了母爱。

学习任务二读懂作者1.查阅资料,结合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其实我是第二喜欢足球……第一喜欢田径”史铁生在《我的梦想》一文中这样写道。1972年,一场大病导致他双腿瘫痪,回到北京也治疗无效,在21岁生日这一天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就双腿残废,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2.分析史铁生在瘫痪之初的状态是怎样的,以及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瘫痪之初的状态: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生活感到绝望。具体表现:(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3)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拒绝,说“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3.朗读课文第1段,体会作者的心境,思考:怎样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状态。朗读指导:第1段应抓住重点词句,注意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再现情景,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暴躁、绝望和母亲的慈爱、包容和坚忍。合作学习:分享感受,朗读互评,细致体会作者情绪。第1段朗读分析示例:(1)重读:突然、砸碎、猛地、摔。(表现“我”暴怒无常的情绪)(2)轻读: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再现母亲揪心与小心翼翼的情景)(3)体会节奏的急缓变化。例如:母亲劝说的话(缓),面对“我”暴躁绝望言行时,母亲的行动、话语(急);表现“我”痛苦的词句(急)。这节课,我们知人论世,深入了解了作者写作此文背后的故事,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与悲痛,理解了他的暴躁与无常,并在朗读中把握了作者感情的变化,体悟了字里行间蕴含的复杂情绪。1.基础型作业:根据本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明确全文感情的变化。2.发展型作业:拓展阅读《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