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_第1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_第2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_第3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_第4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选择题2.主观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5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1.在32位的系统总线中,若时钟频率为1000MHz,总线上5个时钟周期传送一个32位字,则该总线系统的数据传送速率为______Mb/s。A.200B.600C.800D.1000正确答案:C解析:已知时钟频率为1000MHz,即每秒工作1000M周期,又已知5个时钟周期传送一个32位(4字节),故该总线系统的数据传送速率为4×1000M/5=800Mb/s。2.关于RS-232C,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A.能提供最高传输率9600b/sB.能作为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之间的一类接口标准C.可以与菊花链式连接D.属于一类并行接口正确答案:B解析:RS-232C是最为常见的串行接口,它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波特率从50~19200不等,故答案A、D不正确。调制解调器与计算机连接是数据电路通信设备DCE与数据终端设备DTE之间的接口问题。将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模拟信道连接起来的设备就叫数据电路通信设备DCE,MODEM就是DCE。DTE与DCE之间的连接标准有CCITTV.10/X.26,与EIARS-423A兼容。B符合。3.两个同符号的数相加或异符号的数相减,所得结果的符号位SF和进位标识CP进行______运算为1时,表示运算的结果产生溢出。A.与B.或C.与非D.异或正确答案:D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补码的运算及其溢出。在确定了运算的字长和数据的表示方法后,数据的范围也就确定了。一旦运算结果超出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就会发生溢出。发生溢出时,运算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当两个同符号的数相加(或者是相异符号数相减)时,运算结果有可能产生溢出。常用的溢出检测机制主要有进位判决法和双符号位判决法。(1)双符号位判决法若采用两位表示符号,即00表示正号,11表示负号,则溢出时两个符号位就不一致了,从而可以判定发生了溢出。这需要通过异或运算判别。(2)进位判决法令Cn-1表示最高数值位向最高位的进位,Cn表示符号位的进位,则Cn-1Cn=1表示溢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将所给带符号数的符号位用双符号位表示,然后转换成补码,进行补码运算,得到结果。因此可以知道本题中的运算为异或运算。应选择答案D。要注意;结果溢出和结果产生进位是两个概念,溢出表示运算结果出错,进位表示最高位产生了进位,但结果并未出错。4.若浮点数的阶码用移码表示,尾数用补码表示,两规格化浮点数相乘,最后对结果规格化时,右规的右移位数最多为______拉。A.1B.2C.尾数位数D.尾数位数-1正确答案:A解析:浮点数乘法运算用移码表示,其全过程主要有:①阶码运算:②尾数相乘:③规格化:右规的右移位数最多为1位;④舍入处理。5.在中断响应过程中,CPU保护程序计数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A.使CPU能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B.为了实现中断嵌套C.为了使CPU在执行完中断服务程序时能回到被中断程序的断点处D.为了使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正确答案:C解析:中断响应过程大致如下:CPU收到中断请求后,如果CPU内部的中断允许触发器为1,则在当前指令执行完后,响应中断。CPU保护好被中断的主程序的断点及现场信息,CPU根据中断类型码从中断向量表中找到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进而进入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执行结束后,CPU返回断点处继续执行刚才被中断的程序。而CPU能够回到断点处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程序计数器中保存了被中断程序的断点地址。6.从基本的CPU工作原理来看,若CPU执行MOVR1,R0指令(即将寄存器R0的内容传送到寄存器R1中),则CPU首先要完成的操作是______(其中,PC是程序计数器;M为主存储器;DR为数据寄存器;IR为指令寄存器:AR为地址寄存器)。A.R0→R1B.PC→ARC.M→DRD.DR→IR正确答案:C解析:在CPU中,各个寄存器之间是不相通的,没有直接的连接通道。因此寄存器之间数据的传送,必须通过主存储器作为中介。在本题中,要将寄存器R0的内容传送到寄存器R1中,首先应将主存储器M清空,留出位置存放数据,即将主存储器M中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寄存器DR中暂存,再将R0中的内容传送至主存储器M中,再从M中将数据传送到R1中,最后恢复M中的数据,将DR中的数据传送回M。7.中央处理器CPU中的控制器是由一些基本的硬件部件构成的,______不是构成控制器的部件。A.时序部件和微操作形成部件B.程序计数器C.外设接口部件D.指令寄存器和指令译码器正确答案:C解析:CPU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其中运算器一般包括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累加器、寄存器组、多路转换器和数据总线等部件;控制器一般包括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操作控制器、状态条件寄存器和时序产生器等部件。外设接口部件属于I/O的范围,不属于CPU的组成部分。8.某指令流水线由5段组成,各段所需要的时间如图1-5所示。连续输入10条指令时的吞吐率为______。A.10/70△tB.10/49△tC.10/35△tD.10/30△t正确答案:C解析:吞吐率是指单位时间里流水线处理机流出的结果数。指令流水线分为若千个基本操作,每个操作的时间不相同,为了获得最大吞吐率,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取决于基本操作时间中最长的一个。设某流水线技术分为n个基本操作,操作时间分别是△ti(i=1,2…,n),操作周期为△t=max{△t1,△t2,…,△tn),则该流水线的吞吐率为:p=1/△t1=1/max{△t1,△t2,…,△tn}9.阵列处理机属于______计算机。A.SISDB.SIMDC.MISDD.MIMD正确答案:B解析:按指令流和数据流的不同组织方式,将计算机体系结构分为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和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阵列处理机又称并行处理机,它将大量重复设置的多个处理单元(PU)按一定的方式连成阵列,在单个控制部件(CU)的控制下,对分配给自己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行地完成同一条指令所规定的操作。可见阵列处理机是一种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计算机,通过资源重复实现并行。目前,主要的并行技术有并行处理机技术和多处理机技术。其中并行处理机(阵列处理机)是以SIMD方式工作的(参见表1-2),它主要用于向量和阵列等规整数据结构的科学计算与工程计算。10.采用______不能将多个处理机互连构成多处理机系统。A.STD总线B.交叉开关C.PCI总线D.Centronic总线正确答案:C解析:多处理机系统是由多台处理机组成的系统,每台处理机有属于自己的控制部件,可以执行独立程序,共享一个主存储器和所有的外部设备。它是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计算机多处理机,与SIMD的并行处理机相比,有很大差别,其根源就在于两者的并行性等层次不同,多处理机要实现的是更高一层的作业任务间的并行。多处理机间的互连,要满足高频带、低成本、连接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在不规则通信情况下连接的无冲突性。机间互连结构有总线式结构、交叉开关结构、多端口存储器结构和开关枢纽式结构。PCI是目前微型机上广泛采用的内总线,用于计算机各组成部分(CPU、内存、接口等)的连接。11.中断响应时间是指______。A.从中断处理开始到中断处理结束所用的时间B.从发出中断请求到中断处理结束所用的时间C.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D.从中断处理结束到再次中断请求的时间正确答案:C解析:中断响应时间的定义是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即从中断的发生时刻到中断得到解决的时间跨度。12.若指令流水线把一条指令分为取指、分析和执行三部分,月-三部分的时间分别是,t取指=2ns,t分析=2ns,t执行=1ns。则100条指令全部执行完毕需______ns。A.163B.183C.193D.203正确答案:D解析:利用流水线方式的计算公式:T=取指+max{取指,分析}+max{取指,分析,执行}×(N-2)+max(分析,执行)+执行计算得到100条指令全部执行完毕需T=(2+2+2×98+2+1)ns=203ns。从而得知D为正确答案。13.在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SIMD)中,各处理单元必须______。A.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不同的指令B.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同一条指令C.以异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不同的指令D.以异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同一条指令正确答案:B解析: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是由一个控制部件、多个处理单元同时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所以各处理单元必须以同步方式在问一时间内执行相同的指令。14.若某个计算机系统中,内存地址与I/O地址统一编址,访问内存单元和I/O设备是靠(43)来区分的。A.数据总线上输出的数据B.不同的地址代码C.内存与I/O设备使用不同的地址总线D.不同的指令正确答案:B解析:I/O端口编址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存储器映射方式,即把端口地址与存储器地址统一编址,所以这种编址方式也被称为统一编址方式:另一种是I/O映射方式,即对I/O端口地址与存储器地址分别进行独立的编址,也称为独立编址。统—编址方式是从存储空间中划分出一部分地址空间分配给I/O设备,而将I/O接口中的端口像存储单元一样进行访问,不设置专门的I/O指令。在这种方式中,可以将I/O端口看做内存单元。从原则上说,用于内存的指令均可用于外设,这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I/O端口占用了内存地址,就相对减少了内存可用范围,而且从指令上不易区分是访问内存还是访问外设的指令。此时,CPU以地址区分访问外设或存储器,通过地址总线的最高位状态(1或0),以及读、写控制信号决定。15.现有四级指令流水线,分别完成取指、取数、运算和传送结果四步操作。若完成上述操作的时间依次为9ns、10ns、6ns、8ns,则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设计为______。A.6B.8C.9D.10正确答案:D解析:流水线技术平均时间取决于流水线中最慢的操作,所以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设计为时间最长的步骤的时间。16.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由______。A.单一控制器、单一运算器和单一存储器组成B.单一控制器、多个执行部件和多个存储器模块组成C.多个控制部件同时执行不同的指令,对同一数据进行处理D.多个控制部件、多个执行部件和多个存储器模块组成正确答案:B解析:Flynn分类法将计算机体系结构分为四种,它们分别是SISD(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和MIM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根据SIMD的特点,我们可知,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是由一个控制器控制,多个执行部件和多个存储块对多个数据流进行计算的。17.______不是RISC的特点。A.指令的操作种类比较少B.指令长度固定且指令格式较少C.寻址方式比较少D.访问内存需要的机器周期比较少正确答案:D解析: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人们倾向于向CPU中加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指令,于是出现了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但不久人们就发现,这并不是明智之举,于是出现了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这种计算机的指令结构不追求全面和复杂,而是只实现那些常用的指令。两者的比较如表1-4,所示。18.设有7项任务,分别标识为a,b,c,d,c,f和g,需要若干台机器以并行工作方式来完成,它们执行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如下表所示。在最优分配方案中完成这些任务需要(47)台机器。A.2B.3C.4D.5正确答案:B解析:将各个任务执行时的时间关系在图1-8中表示出来,可容易地观察到在4~5和6~7这两个时间段内,同时有3个任务处在执行过程中,在其他时间段内同时运行的任务数是1个或2个。因此,需要并行运行的机器数目最多为3个。19.在计算机系统中,构成虚拟存储器______。A.只需要一定的硬件资源便可实现B.只需要一定的软件即可实现C.既需要软件也需要硬件方可实现D.既不需要软件也不需要硬件正确答案:C解析:虚拟存储器只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存储器的逻辑模型,不是任何实际的物理存储器。它借助于磁盘等辅助存储器来扩大主存容量,使之为更大或更多的程序所使用。它指的是主存—外存层次,以透明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主存空间大得多的程序地址空间,所以它既需要硬件,也需要软件。20.单个磁头在向盘片的磁性涂层上写入数据时,是以(68)方式写入的。A.并行B.并-串行C.串行D.串-并行正确答案:C解析:磁盘驱动器在向盘片的磁性涂层上写入数据时,均是以串行方式一位接着一位顺序记录在盘片的磁道上的。21.相连存储器的访问方式是______。A.先进先出访问B.按地址访问C.按内容访问D.先进后出访问正确答案:C解析:相连存储器是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其工作原理是把数据或数据的某一部分作为关键字,将该关键字与存储器中的每一单元进行比较,找出存储器中所有与关键字相同的数据字。22.虚存页面调度算法有多种,______调度算法不是页面调度算法。A.后进先出B.先进先出C.最近最少使用D.随机选择正确答案:A解析:虚拟内存是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展,使得程序可以在透明的情况下访问比内存大得多的地址空间,使运行内存需要大于内存实际容量的程序成为可能。操作系统从硬盘中分配一部分空间作为虚拟存储器,在需要时同内存中的页面进行相互替换。如果被选择的页面被频繁地装入和调出,这种现象称为“抖动”,应减少和避免抖动现象的出现。常用的页面置度算法有以下几种。(1)最优算法。选择不再使用或在最远的将来才被使用的页,难以实现,常用于淘汰算法的比较。(2)随机算法。随机地选择被淘汰的页,开销小,但是可能选中立即就要访问的页。(3)先进先出算法。选择在内存驻留时间最长的页,似乎合理,但可能淘汰掉频繁使用的页。另外,使用这种算法时,若未给进程分配足够的页面数,有时会出现给予进程的页面数增多,缺页次数反而增加的异常现象。先进先出算法简单,可采用队列实现。(4)最近最少使用算法。选择离当前时间最近的一段时间内使用得最少的页。这个算法的主要出发点是,如果某个页被访问了,则它可能马上就要被访问;反之,如果某个页长时间未被访问,则它在最近一段时间也不会被访问。另外,还有最不经常使用的页面先淘汰、最近没有使用的页面先淘汰和最优淘汰算法等。23.实存的存储分配算法用来决定输入的程序和数据放到主存中的位置,采用“总是把程序装入主存中最大的空闲区域”的算法称为(79)。A.最佳适应算法B.最差适应算法C.首次适应算法D.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正确答案:B解析:实存的可变式动态分区分配在作业执行前并不建立分区,而是在处理作业过程中按需要建立分区。常使用的4种存储分配算法如下。(1)首次适应算法:把内存中的可用分区单独组成可用分区表或可用分区自由链,按起始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每次按递增次序向后找,一旦找到大于或等于所要求内存长度的分区,则结束搜索,从找到的分区中找出所要求的内存长度分配给用户,并把剩余部分进行合并。(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上述首次适应法经常利用的是低地址空间,后面经常是较大的空白区,为使内存所有线性地址空间尽可能轮流使用到,每重新分配一次,都在当前之后寻找。(3)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将输入作业放入主存中与它所需大小最接近的空白区中,使剩下的未用空间最小。该法要求空白区大小按从小到大次序组成空白区可用表或自由链。在进行分配时总是从最小的一个开始查洵,因而找到的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白区便是最佳的一个。(4)最差适应算法:分配时把一个作业程序放入主存中最不适合它的空白区,即最大的空白区内。24.在文件存储设备管理中,有三类常用的空闲块管理方法,即位图向量法、空闲块链表法和(81)。A.一级目录法B.多级目录法C.分区法D.索引法正确答案:D解析:在文件存储设备管理中,有三类常用的空闲块管理方法,即位图向量法、空闲块链表法和索引法。在位图向量法中位图的每个字的每一位都对应一个物理块。空闲块链表法是把所有的空白块连在一起,当创建文件需要一块或几块时,就从链头上依次取下,反之,回收空间时,把这些空白块依次连接到链头上。索引法是在文件存取器上每一个连续的空闲区建立一个索引,这种分配技术适于建立连续文件。25.若某计算机系统是由500个元器件构成的串联系统,且每个元器件的夫效率均为10-7/H,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时,该计算机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______小时。A.2×104B.5×104C.2×105D.5×105正确答案:A解析:串联系统的失效率为各个失效率的叠加,即为500×10-7=5×10-5,则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5×10-5=2×104小时。26.驻留在多个网络设备上的程序在短时间内同时产生大量的请求消息冲击某Web服务器,导致该服务器不堪重负,无法正常响应其他合法用户的请求,这属于______。A.网上冲浪B.中间人攻击C.DDoS攻击D.MAC攻击正确答案:C解析:当对一个Web站点执行DDoS攻击时,这个站点的一个或多个Web服务器会接到非常多的请求,最终使它无法再正常工作。在一个DDoS攻击期间,如果有一个不知情的用户发出了正常的页面请求,这个请求会完全失败,或者是页面下载速度变得极其缓慢,看起来就是站点无法使用。典型的DDoS攻击利用许多计算机同时对目标站点发出成千上万个请求。为了避免被迫踪,攻击者会闯进网上的一些无保护的计算机内,在这些计算机上藏匿DDoS程序,将它们作为同谋和跳板,最后联合起来发动匿名攻击。27.某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结构是如图1-18所示的双重串并联结构,若所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可靠性为0.9,即R=0.9,则系统的可靠性为______。A.0.9997B.0.9276C.0.9639D.0.6561正确答案:C解析: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是指从它开始运行(t=0)到某时刻,这段时间内能正常运行的概率,用R(t)表示。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也非常复杂,因此需要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简化其分析。常见的数学模型有: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和N模冗余系统。串联系统:当且仅当所有的子系统都能正常工作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系统可靠性由下式计算:R=R1×R2×...×RN并联系统:只要有一个子系统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系统可靠性由下式计算:R=1-(1-R1)×(1-R2)×…×(1-RN)N模冗余系统:N模冗余系统由N(N=2n+1)个相同的子系统和一个表决器组成,表决器把N个子系统中占多数相同结果的输出作为系统的输出。在N个子系统中,只要有n+1个或n+1个以上子系统能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系统可靠性由下式计算:本题系统可靠性Rsys=1-(1-R2)(1-R2)=R2(2-R2)=0.9639。28.三个可靠性R均为0.8的部件串联构成一个系统,如图1-20所示则该系统的可靠性为______。A.0.24B.0.512C.0.8D.0.992正确答案:B解析:这一题考查串联系统可靠性计算,系统可靠性及为三部分可靠性的乘积。29.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安全体系方案X.800将安全性攻击分为两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主动攻击包括篡改数据流或伪造数据流,这种攻击试图改变系统资源或影响系统运行。下列攻击方式中不属于主动攻击的为______。A.伪装B.消息泄露C.重放D.拒绝服务正确答案:B解析:被动攻击是对信息的保密性进行攻击,即通过窃听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而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但它并不修改信息的内容。它的目标是获得正在传送的信息,其特点是窃听或监视信息的传递。被动攻击只对信息进行监听,不对其进行修改。被动攻击包括信息内容泄露和业务流分析两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窃听:信息在通信过程中因被监视、窃听而泄露。(2)电磁/射频截获:信息从电子或机电设备所发出的无线电磁波中被提取出来。(3)业务流分析:通过观察通信业务流模式,使非授权实体(人或系统)获得信息等。主动攻击是攻击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系统服务的可用性,有意对信息进行修改、插入和删除。主动攻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截获/修改:某一通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改变、插入和替代。(2)重放:把所截获的某次合法通信数据拷贝,出于非法目的重新发送。(3)伪装:某个实体假装成另一个实体,并获取该实体的权限。(4)非法使用:某一资源被某一个非授权实体或以某一非授权方式使用。(5)拒绝服务:供给者通过对系统进行非法的和根本无法成功的访问尝试而产生过量的负荷,使合法用户的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30.安全机制是实现安全服务的技术手段,一种安全机制可以提供多种安全服务,而一种安全服务也可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不能提供的安全服务是______。A.数据保密性B.访问控制C.数字签名D.认证正确答案:B解析:在安全的开放环境中,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安全应用。安全应用由一些安全服务来实现,而安全服务又是由各种安全机制或安全技术实现的,同一安全机制有时也可以用于实现不同的安全服务。安全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证、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抗抵赖性和访问控制。安全机制主要有:加密机制,存在加密机制意味着存在密钥管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通信业务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31.消息摘要算法MD5(MessageDigest)是一种常用的Hash函数。MD5算法以一个任意长数据块作为输入,其输出为一个______bit的消息摘要。A.128B.160C.256D.512正确答案:A解析:消息摘要算法实际上就是一个单向散列函数。数据块经过单向散列函数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散列值,攻击者不可能通过散列值而编造数据块,使得编造的数据块的散列值和原数据块的散列值相同。数据块的签名就是计算数据块的散列值,然后使用私钥加密数据块的散列值得到数据签名。签名的验证就是计算数据块的散列值,然后使用公钥解密数据签名而得到另一个散列值,比较两个散列值就可以判断数据块在签名后有没有被改动。常用的消息摘要算法有MD5和SHA等,市场上广泛使用的MD5和SHA算法的散列值分别为128和160位。由于SHA通常使用的密钥长度较长,因此安全性高于MD5。32.就目前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而言,数据加密标准DES不能抵抗对密钥的穷举搜索攻击,其原因是______。A.DES的算法是公开的B.DES的密钥较短C.DES除了其中s盒是非线性变换外,其余变换均为线性变换D.DES的算法简单正确答案:B解析:DES是一个分组加密算法,他以64位为分组对数据加密。同时DES也是一个对称算法,加密和解密用的是同一个算法。它的密钥长度是56位(因为每个第8位都用作奇偶校验),密钥可以是任意的56位的数,而且可以任意时候改变。其中有极少量的数被认为是弱密钥,但是很容易避开它们。所以保密性依赖于密钥。在经过所有的代替、置换、异或和循环之后,你也许认为解密算法与加密算法完全不同。恰恰相反,经过精心选择的各种操作,获得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性质: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算法。DES加密和解密惟一的不同是密钥的次序相反。如果各轮加密密钥分别是K1,K2,K3,…,K16,那么解密密钥就是K16,K15,K14,…,K1。所以DES不能抵抗对密钥的穷举搜索法攻击。33.下面函数中渐进时间最小的是______。A.T1(n)=n+nlognB.T2(n)=2n+nlognC.T3(n)=n2-lognD.T3(n)=n+100logn正确答案:D解析:渐进时间是考虑当问题规模n趋于无穷时函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所以在比较两个函数的渐进时间时应考虑最高数量级,若相同则必须进一步考虑渐进表达式中的常数因子,以此类推。当n无限增大时,T4<T1<T2,T4<T3,所以T4的渐进时间最小。34.设f表示某个二元逻辑运算符,PfQ的真值表如表1-10所示,则PfQ等价于______。A.B.C.D.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真值表,可以检验得到B正确。35.设∪表示集合的并运算,∩表示集合的交运算,A表示集合A的绝对补,A-B表示集合A与B的差,则A-B=______。A.A∪(A∩B)B.A∪BC.A∩(A∪B)D.A∩B正确答案:D解析:由集合定义及运算性质可知D正确。36.设集合Z26={0,1,…,25},乘法密码的加密函数为Ek:Z26→Z26,Zki=(ki)mod26,密钥k∈Z26-{0},则加密函数K7(i)=(7i)mod26是一个______函数。A.单射但非满射B.满射但非单射C.非单射且非满射D.双射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单射和满射定义可以得知此加密函数是一个双射函数。37.设集合N={0,1,2,…},f为从N到N的函数,且经计算f(90)=81,f(89)=81,f(49)=______。A.39B.49C.81D.92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经计算f(90)=81,f(89)=81,f(49)=81。38.集合A={d,b,c}上的二元关系R为:R={<a,a>,<c,c>,<a,b>}},则二元关系R是______。A.自反的B.反自反的C.对称的D.传递的正确答案:D解析:所谓自反,是对于每一个x∈X,都有<x,x>∈R。对称是对于每个x,y∈X,每当<x,y>∈R都有<y,x>∈R。传递指对于任意的z,y,z∈X,每当<x,y>∈R且<y,z>∈R都有<x,z>∈R。反自反的定义为:对于每一个x∈X,都有<x,xR。反对称的定义为:对于每个x,y∈X,每当<x,y>∈R且<y,x>∈R必有x=y。根据以上定义,再结合题意,可知答案A,B,C明显不满足要求。因为题意不违反传递的要求,那么就可以认为是传递的。39.下述函数中渐进时间最小的是(137)。A.T1(n)=nlog2n+100log2nB.T2(n)=nlog2n+100log2nC.T3(n)=n2-100log2nD.T4(n)=4nlog2n-100log2n正确答案:A解析:当n无限增大时,T1(n)≤T2(n)≤T3(n)<T4(n)。所以T4的渐进时间最小。40.关于方法F1的描述中正确的是(2),关于方法F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3),关于方法3的描述中正确的是(4)。A.方法F1无法被访问B.只有在类O内才能访问方法F1C.只有在类P内才能访问方法F1D.只有在类Q内才能访问方法F1正确答案:B41.A.类O,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B.类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C.类O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D.只有在类P内才能访问方法F2正确答案:C42.A.类O,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3B.类O,P和Q的对象都不可以访问方法F3C.类O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3D.类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3正确答案:B解析:继承机制是面向对象技术提供的一种解决软件复用问题的途径,即在定义一个新的类时,先把一个或多个已有类的功能全部包含进来,然后再给出新功能的定义或对已有类的功能重新定义。在继承关系中存在两个类,即基类和派生类。继承的方式有pubfic,private和proteted三种。在不同的继承方式下,派生类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不同,外界对派生类成员的能见度也不同。(1)基类中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权限public:不改变基类中成员的访问权限;private:派生类所继承的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都改为private;protected:基类中private成员的访问权限不变,其余的都改为protected。(2)派生类所继承的基类成员的外部能见度基类的private成员只有基类的成员函数可以访问,派生类不能访问。通过private方式继承的基类成员只有派生类的成员函数可以访问,外界以及派生类的派生类都不能访问。通过protected方式继承的基类成员只有派生类以及该派生类的子类可以访问,外界不能访问。43.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多态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16)和(17)称为通用多态,(18)和强制多态称为特定多态。A.参数多态B.过载多态C.隐含多态D.重置多态正确答案:A44.A.重置多态B.过载多态C.隐含多态D.包含多态正确答案:D45.A.参数多态B.隐含多态C.过载多态D.包含多态正确答案:C解析: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对象在收到消息后要予以响应,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一现象称为多态。在使用多态技术时,用户可以发送一个通用的消息,而实现的细节则由接收对象自行决定,这样同一消息就可以调用不同方法。多态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参数多态和包含多态称为通用多态,过载多态和强制多态称为特定多态。46.在面向对象技术中,类属是一种(25)机制。一个类属类是关于一组类的一个特性抽象,它强调的是这些类的成员特征中与(26)的那些部分,而用变元来表示与(27)的那些部分。A.包含多态B.参数多态C.过载多态D.强制多态正确答案:B47.A.具体对象无关B.具体类型无关C.具体对象相关D.具体类型相关正确答案:B48.A.具体对象无关B.具体类型无关C.具体对象相关D.具体类型相关正确答案:D解析:类属是程序设计语言中普遍注重的一种参数多态机制。类属可以被看做类的模板。一个类属类是关于一组类的一个特性抽象,它强调的是这些类的成员特征中与具体类型无关的那些部分,而与具体类型相关的部分则用变元来表示。这就使得对类的集合也可以按照特性的相似性再次进行划分。49.在UML提供的图中,可以采用(33)对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34)用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模,并强调对象行为的时间顺序;(35)用于系统的功能建模,并且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A.用例图B.构件图C.活动图D.类图正确答案:D50.A.协作图B.状态图C.序列图D.对象图正确答案:B51.A.状态图B.用例图C.活动图D.类图正确答案:C解析:在UML提供的图中,可以采用类图对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状态图用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模,并强调对象行为的时间顺序,活动图用于系统的功能建模,并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52.OMT定义了三种模型来描述系统。(36)可以用状态图来表示;(37)可以用数据流图来表示。(38)为上述两种模型提供了基本的框架。A.对象模型B.功能模型C.动态模型D.类模型正确答案:C53.A.对象模型B.功能模型C.动态模型D.类模型正确答案:B54.A.对象模型B.功能模型C.动态模型D.类模型正确答案:A解析:对象建模技术是由J.Rumbaugh等人提出的。OMT定义子3种模型来描述系统,它们分别是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对象模型描述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对象之间的关系、对象的属性和对象的操作。对象模型表示静态的、结构上的、系统的“数据”特征。对象模型为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对象模型用包含对象和类的对象图来表示。动态模型描述与时间和操作顺序有关的系统特征——激发事件、事件序列、确定事件先后关系的状态以及事件和状态的组织。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上的、系统的“控制”特征。动态模型用状态图来表示,每张状态图显示了系统中一个类的所有对象所允许的状态和事件的顺序。功能模型描述与值的变换有关的系统特征——功能、映射、约束和函数依赖。功能模型用数据流图来表示。55.给定节点的关键字序列(F,B,J,G,E,A,I,D,C,H),对它按字母的字典顺序进行排列。采用不同方法,其最终结果相同,但中间结果是不同的。Shell排序的第一趟扫描(步长为5)结果应为(72)。冒泡排序(大数下沉)的第一趟起泡的效果是(73)。快速排序的第一趟结果是(74)。二路归并排序的第一趟结果是(75)。A.(B,F,G,J,A,D,I,E,H,C)B.(B,F,G,J,A,E,D,I,C,H)C.(A,B,D,C,E,E,I,J,G,H)D.(C,B,D,A,E,F,I,G,J,H)正确答案:C56.A.(A,B,D,C,P,E,I,J,H,G)B.(A,B,D,C,E,F,I,H,G,J)C.(B,P,G,E,A,I,D,C,H,J)D.(B,F,G,J,A,E,D,I,C,H)正确答案:C57.A.(C,B,D,A,P,E,I,J,G,H)B.(C,B,D,A,E,F,I,G,J,H)C.(B,A,D,E,F,G,I,J,H,C)D.(B,C,D,A,E,F,I,J,G,H)正确答案:B58.A.(B,F,G,J,A,E,D,I,C,H)B.(B,A,D,E,F,G,I,J,H,C)C.(A,B,D,C,E,F,I,J,G,H)D.(A,B,D,C,P,E,J,I,H,C)正确答案:A解析:分别根据各种排序方法的排序原则,我们可以得到正确结果。主观题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问题2和问题3。【说明】某单位资料室需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初步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室有图书管理员若干名,他们负责已购入图书的编目和借还工作,每名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包括工号和姓名;(2)读者可在阅览室读书,也可通过图书流通室借还图书,读者信息包括读者ID、姓名、电话和E-mail,系统为不同读者生成不同的读者ID;(3)每部书在系统中对应唯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以下简称书目),书目的基本信息包括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以及本资料室拥有该书的册数(以下简称册数),不同书目的ISBN号不相同;(4)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图书信息包括图书ID、ISBN号、存放位置、当前状态,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ID;(5)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10本图书,且每本图书最多只能借两个月,读者借书时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ID、所借图书I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6)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即记录读者ID、需要借阅的图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某书目的信息如表2-1所示,与该书目对应的图书信息如表2-2所示。系统的主要业务处理如下。(1)入库管理:图书购进入库时,管理员查询本资料室的书目信息,若该书的书目尚未建立,则由管理员编写该书的书目信息并录入系统,然后编写并录入图书信息;否则,修改该书目的册数,然后编写并录入图书信息,对于进入流通室的书,其初始状态为“未借出”,而送入阅览室的书的状态始终为“不外借”。(2)借书管理:读者借书时,若有,则由管理员为该读者办理借书手续,并记录该读者的借书信息,同时将借出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借出”。(3)预约管理:若图书流通室没有读者要借的书,则可为该读者建立预约登记,需要记录读者ID、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和预约期限(最长为10天)。一旦其他读者归还这种书,就自动通知该预约读者。系统将自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预约记录并修改相关信息。(4)还书管理:读者还书时,则记录相应借还信息中的“归还时间”,对于超期归还者,系统自动计算罚金(具体的计算过程此处省略)。系统同时自动查询预约登记表,若存在其他读者预约该书的记录,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预约”,并将该图书ID写入相应的预约记录中(系统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记录时解除该图书的“已预约”状态);否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未借出”。(5)通知处理:对于已到期且未归还的图书,系统通过E-mail自动通知读者;若读者预约的书已到,系统则自动通过E-mail通知该读者来办理借书手续。59.根据以上说明设计的实体联系图如图2-1所示,请指出读者与图书、书目与读者、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正确答案:(1)n(2)m(3)1(4)n或m(5)m(6)n其中,(1)和(2)的答案可互换,(5)和(6)答案可互换。60.该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关系模式如下,请补充“借还记录”和“预约登记”关系中的空缺。管理员(工号,姓名)读者(读者ID,姓名,电话,E-mail)书目(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册数,经办人)图书(图书ID,ISBN号,存放位置,状态,经办人)借还记录((a),借出时间,应还时间,归还时间)预约登记((b),预约时间,预约期限,图书ID)注:时间格式为“年.月.日时:分:秒”。正确答案:(a)读者ID,图书ID。(b)读者ID,ISBN号。61.请指出问题2中给出的读者、书目关系模式的主键,以及图书、借还记录和预约登记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正确答案:解析:问题1是考查E-R图中的联系类型的识别,两个不同的实体集间的联系类型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一个读者最多可以借阅10本书,显然一本书可以被多个读者借阅(当然不可能是同肘),因此“读者”与“图书”之间是多对多联系,即空(1)应为n,空(2)应为m。资料室中,每部书有唯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以下简称书目),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因此“书目”与“图书”之间是一对多联系,即空(3)应为1。空(4)应为n。一个读者可以预约多部书目,一部书目显然可被多名读者预约,因此“读者”与“书目”之间是多对多联系,即空(5)应为n,空(6)应为m。问题2是关系模式的属性识别。根据说明,“读者借书时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ID、所借图书I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因此“借还记录”关系中应有属性:读者ID、图书ID、借出时间、应还时间、归还时间。故空(a)应填“读者ID,图书ID”。根据说明,“预约登记时需要记录读者ID、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和预约期限”,因此“预约登记”关系中应有属性:读者ID、ISBN号、预约时间、预约期限。故空(b)应填“读者ID、ISBN号”。关系的主键是指能唯一标识记录的属性或属性组,外键是指非该关系的主键但是其他关系的主键。根据题中说明,“系统为不同读者生成不同的读者ID”,即“读者”关系的属性“读者ID”是唯一的,故“读者”关系的主键为“读者ID”,无外键。“不同书目的ISBN号不相同”,因此“书目”关系的主键为“ISBN号”,无外键。“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ID”,因此“图书”关系的主键为“图书ID”,外键为“ISBN号”。“借还记录”和“预约登记”的主键比较难,“借还记录”的主键显然应该包含属性“读者ID”和“图书ID”,考虑到一个读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借阅同一本图书,因此“借还记录”的主键应为“(读者ID,图书ID,借出时间)”,外键有:读者ID,图书ID。类似地,“预约登记”的主键显然应该包含属性“读者ID”和“ISBN号”,考虑到一个读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预约同一部图书,因此“预约登记”的主键应为“(读者ID,ISBN号,预约时间)”,外键有:读者ID、ISBN号和图书ID。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说明】某企业决定开发一个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由李工承担系统的设计工作。该系统的网络连接如图2-2所示。该企业有多个仓库,如图2-2所示的中心数据库存储了各个仓库中每种货物的库存信息。每个仓库配备一台前端机,进出货物均由前端机辅助实现。管理员每天上班时,通过前端机从中心数据库的库存表中读取本仓库各种货物的库存数,每个仓库的当日业务数据也都暂存在前端机,当天业务结束后,再将前端机中存储的数据传输到主机进行存储与汇总。每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货物,但同一种货物不能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中。每个仓库有多个管理员,但每个管理员只管理一个仓库。货物出库/入库时,由仓库管理员将货物的条码通过阅读器输入前端机中,货物数量的默认值为1,可以由管理员修改。前端机根据输入的货物信息,打印“出库/入库”清单。出库/入库单中同一种货物最多只出现一次,每份出库/入库单由流水号唯一标识。如图2-3所示是一个出库单的实例。该系统处理业务的过程如下。(1)初始化:前端机根据仓库号从货物表中读取本仓库中每种货物的货物编码、库存量、货物名称和单价。(2)登记出库/入库信息:由前端机存储每一笔“出库/入库”记录。(3)汇总:在每个工作日结束前汇总当日各种货物的“出库/入库”量至日汇总表。(4)更新库存表:根据当日的汇总信息更新货物的库存,经过分析,设计出如下所示的关系模式。出入库单(流水号,出入库标志,管理员号,时间)出入库记录(货物编码,数量,流水号)日汇总表(日期,货物编码,数量,出入库标志)仓库(仓库号,仓库名,仓库电话)管理员(管理号,姓名,仓库号)货物((a))注:时间格式为:年-月-日时:分;日期格式为:年-月-日。实体联系图的表示方法如图2-4所示,其中方框表示实体,菱形表示联系,联系的类型在实体与联系的边上标出。如图2-5所示为与该系统对应的实体联系图。62.根据题意,补充关系模式中(a)处的空缺,即货物关系模式的属性。正确答案:货物编码,货物名称,单价,仓库号,库存量63.根据题意,补充图2-5中缺失的联系和联系的类型,使其成为完善的实体联系图。其中,联系名分别取名为联系1、联系2、联系3……正确答案:见图2-6。64.写出每种关系模式的主键,将其填写在对应栏内。正确答案:出入库单的主键:流水号。出入库记录的主键:(流水号,货物编码)。日汇总表的主键:(日期,货物编码)。仓库的主键:仓库号。管理员的主键:管理员号。货物的主键:货物编码。解析:问题1是考查关系的属性识别,根据如图2-3所示的出库单,货物应由属性:货物编码、货物名称、单价,再结合“初始化”工作:“前端机根据仓库号从货物表中读取本仓库中每种货物的货物编码、库存量、货物名称和单价”,可得货物关系还应包含属性:仓库号、库存量。故关系模式中空(a)应填“货物编码,货物名称,单价,仓库号,库存量”。问题2是考查E-R图中实体间联系类型的识别,联系的类型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注意,只需考虑属性存在交叉的实体间的联系类型。根据说明“每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货物,但同一种货物不能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中”可得“仓库”与“货物”是一对多联系。根据说明“每个仓库有多个管理员,但每个管理员只管理一个仓库”可得“仓库”与“管理员”是一对多联系。一份出入库单由一位管理员签字,一个管理员自然可以签多份出入库单,因此“管理员”与“出入库单”是一对多联系。根据说明“每份出库/入库单由流水号唯一标识”,“出入库记录”关系中包含属性“流水号”,可知一条出入库记录对应一个特定的出入库单,再结合如图2-3所示的出入库单示例,一个出入库单包含多条出入库记录,因此“出入库单”与“出入库记录”是一对多联系。类似地,一条出入库记录对应特定的货物,一种货物显然可能存在多条出入库记录,因此“货物”与“出入库记录”是一对多联系。日汇总表是汇总每个工作日的各种货物的出入库记录,因此一条出入库记录对应于特定的一个日汇总表中的一条记录,一个日汇总表白然是多条出入库记录的汇总,故“日汇总表”与“出入库记录”是一对多联系。问题3是考查关系模式中各关系的主键的识别。“每份出库从库单由流水号唯一标识”,因此“出入库单”关系的主键为“流水号”。“出库/入库单中同一种货物最多只出现一次”,出入库单由流水号标识,货物由货物编号标识,因此“出入库记录”关系的主键为“(流水号,货物编号)”。“日汇总表”关系的主键应该包含属性“日期”和“货物编号”,“仓库”关系的主键自然是属性“仓库号”,“管理员”关系的主键应为属性“管理号”,“货物”关系的主键应为属性“货物编号”。阅读以下说明和表,回答问题1至问题4。【说明】某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部分关系模式的结果描述如下。(1)公司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有一名负责人、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多名职员,每个职员最多属于一个部门,负责人也是公司的一名职员。(2)公司职员的工资大于等于1000元且最大等于8000元。(3)数据库的部分关系模式设计如下:职员(职员号,职工姓名,月工资,部门号,办公室,电话)部门(部门号,部门名,负责人代码,任职时间)(4)“职员”和“部门”的关系示例分别如表2-3和表2-4所示。65.根据上述说明,请给出:(1)“职员”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2)“部门”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正确答案:(1)主键:职员号,外键:部门号。(2)主键:部门号或部门名;外键:负责人代码。66.(1)用SQL定义“职员”关系模式,请在空缺处填入正确的内容。CreateTable职员(职员号CHAR(5)(a),职员姓名CHAR(8),月工资NUMBER(4),部门号CHAR(1),办公室CHAR(20),电话CHAR(8),(b)(部门号),CHECK(月工资>=1000AND月工资<=8000));(2)针对人数大于等于2的部门创建视图D_View(Dept,D_num,D_Totals,D_AvgPay),其中,Dept为部门号,D_Num为部门人数,D_Totals为工资总数,D_AvgPay为平均工资,请在空缺处填入正确的内容。CreateViewD_View(Dept,D_num,D_Totals,D_AvgPay)As(Select部门号,(c)from职员(d)count(*)>=2WHERE部门号ISNOTNULL):正确答案:(a)PRIMARYKEY(b)FOREIGNKEY(c)COUNT(*),SUM(月工资),AVG(月工资)(d)GROUPBY部门号HAVING67.对于如表2-3、表2-4所示的“职员”和“部门”关系,请指出下列各行是否可以插入“职员”关系,为什么?正确答案:(1)该行不能插入“职员”关系,它违反了用户定义完整性中月工资的取值范围必须“大于等于1000元且小于等于8000元”的条件。(2)该行不能插入“职员”关系,因为职员号“60802”在表2-3中已存在,违反了实体完整性中主键必须唯一区分关系中的每一个属性的条件。(3)该行可以插入“职员”关系,尽管部门号、电话和办公室为空,但是它表示该职员没有分配到某个部门。68.原来的“职员”关系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在不增加新关系模式的前提下,请给出修改后的“职员”和“部门”关系模式。正确答案:“职员”关系模式主要的问题是:(1)数据冗余问题。因为某部门的职员人数有多少人,其办公室和电话将要重复存入多少个。(2)数据修改不一致问题。因为某部门的办公室变了可能会导致某些职员的属性修改了,某些职员的属性未修改。将关系模式修改为:职员(职员号,职员姓名,月工资,部门号)部门(部门号,部门名,负责人代码,任职时间,办公室,电话)解析:根据表2-3,“职员”关系的主键可为属性“职员号”,根据表2-4,“部门”关系的主键可为属性“部门号”。在“部门”关系中,由于“负责人也是公司的一名职员”,因此“负责人代码”亦即职员号,是“职员”关系的主键,是外键;在“职员”关系中,“部门号”是“部门”关系的主键,是外键。问题2是考查用SQL定义关系,在定义时需要特别注意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在“职员”关系中,“职员号”是主键,须声明实体完整性约束,“部门号”是外键,须声明参照完整性。故空(a)应填PRIMARYKEY,表示主键,空(b)应填FOREIGNKEY,表示外键。问题2的(2)是创建部门视图,条件是“部门人数大于2”,这样就要求按部门分组统计职员人数。根据视图的概念,易得空(c)应填“COUNT(*),SUM(月工资),AVG(月工资)”,由于需要分组,故空(d)处应由“GROUPBY部门号”,这样其后只能搭配HAVING语句,故空(d)应填“GROUPBY部门号HAVING”。问题3就是插入数据时,完整性约束的检查,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以及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在此,实体完整性为“职员号唯一且非空”,参照完整性为“部门号只能取部门表中的某个部门号或为空”,用户自定义完整性为“月工资大于等于1000且小于等于8000”。根据这3个完整性易得:记录1不能插入,其工资是800,违反了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记录2不能插入,其职员号60802在表2-3中已存在,违反实体完整性(主键唯一):记录3可以插入,部门号等属性为空,表示尚未分配到任何部门。考虑到“每个部门有一名负责人、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多名职员”,因此“职员”表中的属性“办公室”和“电话”存在数据冗余,而且有可能导致数据修改不一致。因此,应该将“职员”关系中的属性“办公室”和“电话”放到“部门”关系中,这样修改后的关系模式如下:职员(职员号,职工姓名,月工资,部门号)部门(部门号,部门名,负责人代码,任职时间,办公室,电话)阅读下列说明和E-R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说明】某网上订书系统的E-R图(已消除了不必要的冗余)如图2-7所示(图中没有标出主键)。图中实体的说明如表2-7所示。相关属性说明如表2-8所示。一个顾客可以在同一天填写多张购书单,每张购书单上可填写多种图书,每种图书可以订购多本,bid相同的图书在同一张购书单上不能出现多次。注:为简化起见,不考虑信用卡号码泄漏所带来的安全性等问题。69.根据E-R图中给出的词汇,按照“有关模式名(属性,属性,...)”的格式,将此E-R图转换为4个关系模式,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中的主键和外键,其中模式名根据需要取实体名或联系名。正确答案:Customers(cid,cname,address,cardnum),主键:cid。Orders(Ordernum,Orderdate,cid),主键:Ordemum;外键:cid。Books(bid,title,author,qty_in_stock,year_published,price),主键:bid。Orderlist(bid,ordemum,qty,ship_date),其中(bid,ordernum)是主键,外键是bid、ordernum。注:以上4个关系模式和每个模式中的属性可按任意次序书写。70.创建Customers表时,cid使用INTEGER数据类型,cname使用CHAR(80)数据类型,address使用CHAR(200)数据类型,cardnum使用CHAR(16)数据类型并且要求此列值唯一。请在下列用于创建表Customers的SQL语句空缺处填入正确的内容。CREATETABLECustomers(cidINTEGERNOTNULL,cnameCHAR(80)NOTNULL,addressCHAR(200),eardnumCHAR(16)NOTNULL,(1),(2))正确答案:(1)PRIMARYKEY(cid)(2)UNIQUE(cardnum)注:(1)和(2)的次序可以颠倒。71.如下的SQL语句是书店用于查询“所有订购了bid为‘123-456’图书的用户订购其他图书的情况”的不完整语句,请在空缺处填入正确的内容。SelectbidFromorderlistAWherenotexists(Select*fromOrdersBwhereA.ordemum=B.ordemumandB.cid(3)(SelectcidfromorderlistC,ordersDwhere(4).bid=‘123-456’and(5=D.ordemum))正确答案:(3)in(4)C(5)C.Ordernum解析:问题1考查E-R图与关系模式之间的转换。按照E-R向关系模式转换的原则,Books、Orders及Customers为3个关系模式,题中要求转换为4个模式,E-R图中有两个联系,显然不能都转换为关系。考虑到一个客户可以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