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册教案_第1页
化学上册教案_第2页
化学上册教案_第3页
化学上册教案_第4页
化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絢丽多彩教学目标: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了解化学的发展史。仪器的准备:酒精灯浓硫酸玻璃棒高锰酸钾酒精溶液火柴棉手帕酚酞溶液浓氨水脱脂棉钟罩4.过氧化钠脱脂棉胶头滴管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导入,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学习化学的情感)师:提起“春晚”,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魔术”表演,以其奇妙的变幻,无穷的魅力,让每一位观众惊叹不已,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完成几个魔术表演。(师)魔棒点灯铁树开花水能生火(师、生)烧不坏的手帕师:其实,这并不是魔术,只是利用化学只是完成的几个化学实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设计出许多有趣的实验,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绪言部分板书课题:(方法:用酚酞试液写在滤纸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显示)展示目标:(投影显示)三、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1----P4内容,思考:举例说明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简述化学的发展史。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先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保证每位同学都集中精力学习。后教第1题,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举出例子(1)教材中图(2)课桌、书本、饮料、房屋第2题,注意物质和物体间区别;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有什么不同;学生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感到抽象。第3题,学生对此题可能说不完整,教师注意归纳。六、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课后反思: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够正确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引入: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变化着,而这些变化有体现物质的某些性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一板书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出示目标(投影显示)引导实验:师:观察下列实验,分析他们的变化有何区别?教师演示:纸张的撕碎和燃烧生:撕碎后还是纸,燃烧后,生成了别的物质师:像前者,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后者,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那么什么叫做物理变化?什么叫做化学变化?二者间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7的内容,理解并熟记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3分钟后,会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先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一:认真观察下列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质是否发生变化,判断分别属于何种变化。教师演示实验1-4生:1-1变化前液态水,变化后为液态水变化前块状胆矾,变化后为粉末状胆矾、变化前胆矾溶液,变化后为氢氧化铜沉淀变化前石灰石,变化后为二氧化碳等物质生:前两个变化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后两个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师追问:你能列举几个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吗?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尽可能多的举例,重点说明理由检测题二课后习题1.2.3方式:先独立完成3分钟后集体讨论完成。作业熟记实验1-2、1-3中观察到的现象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课后反思: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并熟记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能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后半部分----物质的性质揭示目标(用投影显示)引导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7---P9的内容,要求:能举例说明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分别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事先准备),尽可能多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哪些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别它们?5分钟后请同学们回答上述问题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保证每位学生紧张的自学检测:思考题,课后题4后教第一题:学生回答比较生搬,可结合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尝试描述其不同性质。如:教师展示蜡烛,白色、固体、无味、不溶于水、密度小、质软、熔点低;能燃烧、不易变质。教师展示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过渡到第二题)第二题:学生描述会不太完整,可结合生活实例,如: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为什么碳酸饮料中冒出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用二氧化碳气流吹肥皂泡不能上升,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教师演示,归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取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先后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机器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得出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分别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三题(课后题四)师:(7)(8)问:若变成“酒精燃烧”和“酒精挥发”时,和原题有什么不同?生:原题分别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改变后分别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由此引出“变化”和“性质”间的区别:变化表示一个过程,性质表示特征。六、课堂作业熟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其主要区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主要区别。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有关描述的横线上。通常情况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溶解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3.现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试设计实验,将他们区别开来(写出步骤、现象、结论)课后反思: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一学习目标: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课前准备大烧杯(2个)小烧杯(1个)蜡烛火柴刀片集气瓶(4个)水槽导管玻璃片(4个)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题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二、出示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见上)师: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三、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12—P13的内容,注意以下问题:如何探究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如何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4分钟后,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四、先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保证每位学生都集中精力学学习。提问:探究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的操作方法;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实验让学生对点燃前的蜡烛进行描述,从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方面。师:现在我们要了解蜡烛的溶解性以及密度,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生:用刀片刮下一些蜡烛,然后放在水里。师:谁能描述一下观察到的现象呢?生:蜡烛浮在水面上。师: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生:蜡烛不溶于水且蜡烛的密度比水小。师:我们怎么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生: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师: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了一层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师: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实验二自学指导:熟记课前提供的三条信息,认真看P14如何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两分钟后按照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引导实验师生同步做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后教:学生在步骤二中容易出错,很容易得出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在此应给学生强调,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比如氮气。因此,得到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含有的氧气量比空气中的少。学生完成试验后填写实验报告(下附实验报告)对点燃前蜡烛的探究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观察蜡烛并用手触摸色状态,有轻微气味,有滑腻感。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并将其投入水中溶于水,质地较,能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对燃着时的蜡烛的实验探究报告顺序实验内容现象及结论1点燃蜡烛,观察发生的变化烛芯上固态石蜡先后,燃烧产生,烛芯逐渐变黑。2观察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火焰分层;焰、焰、焰b)焰最明亮c)最暗3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烧情况。在的部位变黑,第二层次之,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温度最低4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烧杯壁接触感到发,出现,蜡烛燃烧放出,有生成。5在蜡烛上方罩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蜡烛燃烧有生成c)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向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两滴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瓶中石灰水呼出的气体集气瓶中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瓶中与呼出的气体集气瓶中1.空气瓶中小木条2.呼出的气体中小木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观察水蒸气的情况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对比。1.空气中的玻璃片2.呼气的玻璃片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课后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会描述现象,掌握文字表达式,并会进行误差分析。2.了解空气的组成。3.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教学过程:引入: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证明空气的存在,我们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呼吸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生命的支柱,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课题一:空气板书课题:空气出示目标:(投影)过渡:大约二百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得出:空气是有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那么空气中是否还有其他物质呢?空气中氧气占多大体积,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引导实验:教师演示实验2---1注意:介绍仪器和药品的名称;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实验过程,动作要慢;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过渡:通过实验我们看到,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到怎样的结论呢?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27----P28“二”之前的内容,注意一下几个问题: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红磷燃烧后,烧杯里的水为什么能倒吸到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到怎样的结论?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试着分析原因。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分别是多少?什么叫混合物、纯净物?六分钟后会解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检测自学效果检测题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试分析原因?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为什么?选择题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汽水C液态氧D水泥砂浆后教第1题:若正确,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出各气体的体积比。第2题:尽可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猜测,并分析原因。如:整个装置密封不好;红磷量不够;没有等到红磷熄灭并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第3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第4题:若正确,归纳什么叫纯净物、混合物。若不正确,说明理由。若选A,应分析:洁净的空气中的含量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追问:你能在例举一些纯净物,混合物的例子吗?八、作业:识记本节知识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结论、误差分析;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课后反思: 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危害,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和主要污染物。教学过程:出示课题,展示目标(投影)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28---P30的内容,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五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测自学效果检测题下列物质的用途,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A使铁制品生锈B用于潜水、医疗C用于炼钢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做保护气,灯泡内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这些都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下列现象体现了氮气怎样的性质?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在上升;4.稀有气体是氙等气体的总称,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因此常作四、后教第一题:B体现:供给氧气能供给呼吸C体现:氧气能支持燃烧第三题:氮气不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教师展示实验装置)追问:氮气还有哪些用途?(请看光盘)第四题:师:过去人们认为他们不能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曾把他们叫做惰性气体,后来人们发现这些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又改名“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有哪些用途呢?请看光盘。再读教材,体会:你如何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作业:3.4.6课后反思:课题二氧气学习目标:掌握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能描述硫、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教学过程:引入:空气主用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对我们人类轰动关系最为密切,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有关性质。一、板书课题:课题二氧气二、出示目标:(投影)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34---P36的内容,看时请注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实验2.3.4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反应的表达式。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间的关系。六分钟后,请同学们上台演示,比一比谁的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四、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检测题(一):操作题(要求:动作要慢,便于大家观察)分别请三位同学演示实验2----4实验2—2注意:带火星的木条实验2---3注意:(1)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水;(2)比较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实验2---4注意:(1)铁丝盘成螺旋状;(2)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3)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水。(二)笔答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这是因为,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这是因为。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分析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磷在氧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五、后教第一题:体现氧气两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第二题:注意:条件并追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时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征一:两种变一种化合反应特征二:物质与氧发生反应氧化反应作业熟记本课题所有知识点;P361.2.3.4.5课后反思:课题三制取氧气学习目标:掌握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了解分解反应。教学过程:出示课题,展示目标。引导实验:教师演示:实验2—5实验2---6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每个实验说明的问题。(过渡)为什么上述实验可重复多次,好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呢?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P38---P39的内容,看时请注意:什么叫催化剂?催化剂有什么特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六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后教若有错误,先请同学们纠正;若正确则追问:在第一、三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引出催化剂的概念)追问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出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师演示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动作要慢,注意操作过程)作业熟记本课题所有知识点;P421.2.4课后反思:课题三活动与探究制取氧气的操作和装置学习目标: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会动手制取氧气;会通过实验,验证氧气的一些性质。教学过程:展示挂图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讨论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制取氧气自学指导:请能够学们细读P40----P41的内容,看时请注意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每一步的注意事项。五分钟后,会跟着老师完成实验。引导实验师生同步,注意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熟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完成实验报告。课后反思: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的组成学习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水的组成。能结合实例,区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过程:引入:水是地球上最常见,最普通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含有水。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的组成出示课题,展示目标过渡:水的组成怎样呢?它跟氧气、氢气的组成一样吗?有什么区别?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引导实验电解水实验:介绍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电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两极上产生的现象;产生气体的速率是否相同?一段时间后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师: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生: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有爆鸣声,是氢气过渡:通过水的电解实验,你对水的组成有什么看法?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46—P47的内容,看时请注意: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电解水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上述实验,说明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举例说明什么叫化合物、氧化物、单质?五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测检测题: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一段时间后,正极和负极收集气体体积比为,正极产生的气体能,是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是气体。2)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为,由此说明水中含有,两种元素。将下列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分类。空气海水高锰酸钾二氧化碳氧气后教第一题:展示刚才的实验,观察到体积比为二比一,让学生上台演示检验氧气和氢气。第二题:可能出现的错误:认为氧气是纯净物,其余都是混合物,应指明,空气、海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而高锰酸钾,二氧化碳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误认为高锰酸钾是氧化物,应指明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七、作业:熟记本课时知识点课后习题:2.3.4课后反思:课题二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仪器、药品准备50ml量筒2个100ml量筒一个大、下烧杯3个品红酚酞浓氨水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生活中常观察到一些现象: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了;打开一瓶酒精,很远就能闻到酒精气味,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便能用科学的化学观点来解释它们,这便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出示课题展示目标过渡:对于上述问题,科学家很久以前就做过探讨,下面,我们也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些问题。三、引导实验活动与探究(师生同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由此说明什么问题:1.介绍实验台摆放的物品:大烧杯一个、小烧杯三个、试管一个清水、浓氨水、酚酞溶液师生同步完成活动与探究,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到表格中。过渡: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C中的氨水并没有和A中的酚酞接触,A中的酚酞溶液怎么也会变红呢?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49---P51第二自然段之前的内容,看时请注意:找出并熟记描述分子性质的句子;体会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五分钟后,会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与上述实验类似的现象。检测检测题: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演示品红的扩散A冷水B热水演示神秘消失的体积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观察体积的变化,并解释原因。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一个人每秒喝一口,一口钟含有一亿个,若要喝完,竟需要50万年。举出生活中几个事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后教若仅回答“分子在不断运动”,还不完整,再问:为什么在热水中快,而在冷水中慢呢?(体现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再问:当混合均匀后,分子运动是否停止呢?体现分子间有间隔,还可举出:热胀冷缩,用打气筒大气。体现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墙内开花墙外香未到餐厅,就闻到香味可以将空气压入足球内课堂练习熟记:分子的性质作业:P543课后反思: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认识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分子和原子二、出示目标(投影)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51第三自然段----P52的内容,边看边完成以下填空题:分子是由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和两个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构成的。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没有变化。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没有变,水的也没有变。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起了变化,变成了,例如,水通电时,水分子变成了和,不再保持水的,可见,分子是。4.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没有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8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四、先学1.看书,找答案学生边看书,边找答案,边看图3---10,图3—12检查自学效果(口答)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中反应,水的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五、后教讨论、更正。讨论完第一题后,教师演示“水的分解”投影片,在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投影片。给学生直观印象,得出分子的概念。讨论完第二题后,得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作业熟读教材,熟记本节知识点;P344.5课后反思:课题3水的净化学习目标:了解纯水与自来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教具准备:天然水明矾硬水软水肥皂水烧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烧瓶教学过程:引入:大家想想,江河湖海里的水以及地下水是纯净水吗?不纯净,因为里面还有许多不容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为什么要对水净化呢?因为人引用,科技生产的水都有一定要求,不能含有较多杂质,怎样净化呢?学完本课题后,你就会知道许多可行的方法。一、出示课题,展示目标过渡: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下面看看在实验室中是怎样过滤的。二、活动与探究(师生共同完成)1.学生认识器材、药品明矾、浑浊的天然水、烧杯、漏斗2.师生同步完成过滤注意:滤纸略低于漏斗口,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处理的水,他们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过滤的最透明,用明矾净化的水上部透明,下部有沉降物,没放明矾的水,无任何变化)。过渡:(教师手持过滤过的透明的水)问:过滤过的水得到的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的水吗?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54---P57的内容,注意:水的净化的方法有哪几种?其中,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是,可除去异味、色素的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什么叫硬水?什么叫软水?硬水有哪些危害?怎样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是什么?实验室是如何制取蒸馏水的?六分钟后,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这些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演示)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入两杯无色的水中(硬水、软水),根据产生的现象判断哪杯是硬水,哪杯是软水?课本图3—18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水的净化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后教第一题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学生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第二题学生回答(除去不溶性、可溶性杂质,异味)教师演示活性炭吸附色素。第三题:比较:去硬水与试管中,加肥皂水;现象:有大量凝聚物出现蒸馏用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作业课后反思:课题四爱护水资源学习目标: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和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引入:通过前几个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现在提一个问题,我们天天使用水,那么,我们人类缺水吗?实际上,我们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很有限的,因此我们要爱护水资源。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投影)三、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59---P63的内容,看时请注意:地球表面约71%覆盖着水,为什么许多国家和地区还面临缺水危机?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另一方面。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止水体污染?你生活周围有哪些水的污染源,提出防止的设想或建议。8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四、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效果检测题(见前思考题)。后教讨论、更正第一题:淡水很少,大部分是海水;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永久冻土层;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第二题:节约用水(列举节约用水的实例)防止水体污染第三题: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作业熟记本节所有知识点。课后反思: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掌握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学过程:引入:前面已学过,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如果没有化学变化的限制,原子是不是还可以再分呢?如果可以再分,原子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用投影显示)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70——P71的内容。要求:㈠结合图4—1,能说出原子的构成。㈡结合表4—1分析: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粒子,为什么正格原子不显电性?㈢结合表4—2,分析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㈣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试计算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6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四、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⑴原子不能再分。⑵由于原子核带正电,所以整个原子带正电荷。⑶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实际质量的简称。五、后教第1题: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本身应有很复杂的内部结构。师: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述“原子的构成”。板书:质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第2题: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第3题: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第4题:原子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几万、几十万个原子跑到我们的眼睛中,一点感觉都没有。小到什么程度:H:1.67×10-27O:2.657×10-26这样小的质量,用千克做单位,再使用和计算上都很不方便,于是提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O:2.657×10-26Kg/1.66×10-27KgH:1.67×10-27Kg/1.66×10-27Kg检测题答案:⑴×⑵×⑶×六、作业1、熟记:⑴原子的构成⑵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P72课后反思:课题2元素第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什么叫元素?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课题。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73页——76页内容,注意:(1)什么叫元素?(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j记住75页表中常见的元素符号。5分钟后回答上述问题。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后教1(1)考查元素的意义。2、A、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合物,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再含有单质。B、元素只分种类,不论个数。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元素构成的。六、当堂训练熟记:1、元素及其表示的意义。2、教材75页常见元素的符号。课后反思:课题2元素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教学过程引入: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元素共有一百多种,为了研究这些元素的性质、用途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人们把这一百多种元素进行排队、分类,然后构成一个表,就是元素周期表。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76——77页,思考: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什么叫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之间有何关系?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1)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2)什么叫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之间有何关系?(3)元素、分子、原子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五、后教1、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指出周期和族。2、举例说明,如氢质子数是1,排在1号位置碳质子数是6,排在6号位置可见,原子序数=核电荷数1H氢1.008六、活动与探究以邻桌为一组,完成活动与探究1,2小结后问:右图示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呢?(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七、当堂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硫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课后反思:课题3离子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铁是有铁原子组成的,大量的科学事实还告诉我们,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那么什么叫离子?离子是怎样形成的?这便是本课题将要研究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投影)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78——P79的内容,注意:1、什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和圈内数字,弧线和弧线上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义?3、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征?4、什么叫离子?离子是怎样形成的?5、元素,离子,分子在形成物质时有什么样的关系?8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四、先学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2、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右图是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______,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1)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2)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3)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3下列粒子表示原子的是____,表示离子的是_____,记作_____。五后教第1课题(体现思考题1,2题)若答正确,追问为什么?若答错,引导学生分析图示的含义。若学生问:为什么不把第三层上的一个电子挤在第二层上,应告诉学生,这是一种规律。第一层排2个就饱和,第二层排8个就饱和,其余的排在第三层上。由此便会道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2课题学生回答与归纳:(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为8个电子,(氦为2个)——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于4个,易得(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第3课题(体现离子及离子的形成过程)学生回答后问1、钠离子和氯离子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用纸叠片演示2、怎样来表示离子呢?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表示电性如:Na+Cl-Mg2+O2-六、作业1熟记本节所有知识点,280页1,2课后反思: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请按下面的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认真默读P81——P87的内容,注意:什么叫化学式?列举你所知道的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式H2O表示哪些意义?CO2?书写氧化物。书写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化学式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写单质的化学式?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应注意什么?6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应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口答)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2、(听写)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O2NaClHeFeCO2NOP2O5KClNeCuSH2N2求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提示:元素符号上的数字是已知元素的化合价)SO3NNO2CaCl2O2HNO3五、后教第1题(1)、注意2H和H2的区别(2)、2H2H2只表示微观含义(3)、H和H2都可以表示多种含义第2题学生纠正后,分类归纳各类物质化学式写法。(1)、氧化物:氧右(2)、其他化合物:金左非金右(3)、单质:稀有气体金属、固体非金属气体:O2H2第3题(1)、若位置标错,应指示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离子标在右上角)(2)、注意先写符号再写数字(不同于离子)(3)、SO3,若学生出现SO3,应提示:负价和-2×3=-6,∴S:+6价(4)、指导学生熟记P83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活动与探究)六、作业课后反思:化学式与化合价学习目标: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投影)三、自学指导学习化合价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84例题,注意:1、化合价推求化学式的步骤。2、成活动与探究中的三个习题。 5分钟后,会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四、先学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2、检查自习效果。检测题:1、求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2、已知铁为+3价,氧为—2价,写出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五、后教第1题:设氮的化学价为x(知式写价)则:+1+x+(—2)×2=0x=3说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强化训练: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1、SSO2SO3H2SO42、MnMnO2KMnO4K2MnO43、NONO2N2O5NH3NH4NO34、Cl2KClO3KClO4HClO第2题:开始训练,注意步骤。(知价写式)可能出现的问题:①元素符号的顺序(正左负右);②原子个数一般要化为最简,也有特例,H2O2中不能化简。强化训练: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绿化钙氯化锌氯化铝氯化铁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铁六、作业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P873456课后反思: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目标: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会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元素间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式和化合价,知道了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合价能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每一个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比是一定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原子质量比是一定的,原子所占的比例是一定的,这就是今天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展示目标(投影)自学指导认真默读P84——P85的内容,注意:什么叫相对分子质量?怎样求O2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若是SO2呢?(提示:相对原子质量可查P75表1)怎样求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H2O呢?怎样求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求:4分钟后会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先学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⑴CO2⑵Al(OH)3求H2O中H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计算SO2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后教第1题若正确,追问:为什么在等式中有“2”或“3”呢?(因为CO2分子中有2个O原子,Al(OH)3中有3个OH—)注意:元素符号间用“+”元素符号与数字间用“×”。若不正确,分析原因。可能出现的错误:27+16+1×3=46,应指明Al(OH)3指的是由个OH—,而上式相当于只由3个H原子。分析:27+16×3+1×3=78是否正确?第2题:若正确,归纳: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同种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之比。若不正确,分析原因。可能出现的错误:⑴H2:O=1×2:16=1:8(水中不含氢气,O也没有质量的意义)⑵2H:O=1×2:16=1:8(元素之分种类,不分个数)可表示为:m(H):m(O)=1×2:16=1:8第3题:易出现的错误:16/(16×2+32)①分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②质量分数又称质量百分含量,用100%表示六、作业P87789课后反思: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教学过程引入课题: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这就是本节课和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投影)(过渡语)结论的得到不能凭空设想,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本节课我们就以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90-91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弄懂方案一、二的实验步骤,4分钟后老师和同学们同步实验,比一比谁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了解学情。师生同步实验(投影实验步骤)方案一: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白磷,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2、将天平调节平衡,再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其质量。3、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迅速用橡皮塞塞住,引燃白磷。4、冷却后重新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方案二: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硫酸铜溶液,将两根铁钉和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2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将盛有硫酸铜和铁钉的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生: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师:总结归纳,并投影显示。(质量守恒定律)过渡语: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教师演示:实验5—1,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天平失衡。师:为什么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生:有气体生成,扩散到空气中,故质量减轻。教师演示:实验5—2(学生帮助完成)师:取一根镁条和一个石棉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生:称其质量。师:在石棉网上点燃镁条,将镁条燃烧的产物和石棉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减轻。为什么质量会减少呢?(部分氧化镁扩散至空气中)强调: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过渡语:刚才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自学指导(二)认真看P93(二)在之前的内容。要求:3分钟后,会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总质量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2)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后教易错点:没有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容易错选D.纠正:展示水电解分子模拟图,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重在分析质量减轻的原因。(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再追问: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呢?生: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作业熟记质量守恒的内容以及用微观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P951(1)、(2)、2、3课后反思: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及表示的意义。会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教学过程引入:物质化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如何简便地表示化学反应呢?这便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投影)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93-94的内容,思考什么叫化学方程式?列举三个你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哪些意义?怎样求各物之间的质量比?要求:3分钟后结合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回答上述问题。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哪些信息?1、S+O2点燃SO22、Fe+CuSO4=FeSO4+Cu3、H2+CuO加热Cu+H2O五、后教第1题:1、反应物是硫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2、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32:643、硫、氧气、二氧化硫的粒子个数比为1:1:1.读法:1、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2、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3、每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第2、3题略六、当堂训练1、熟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教材第96页1(3)、4。课后反思: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初步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投影)三.自学指导细读教材96至98的内容,思考: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哪两个原则?怎样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各表示什么意义?5分钟以后比一比谁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四、自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五、后教1、同学板书更正。2师点拨。(1)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和奇数配偶法。(2)标注条件、↑、↓。(3)计量系数应标在化学式前面,不能插在化学式中间。六、当堂训练1、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及步骤。2、教材99页1至5题。课后反思: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解题步骤和格式。引入:(投影)神舟六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假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态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学完本课题后你也能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投影显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P100的内容(注意解题步骤和格式)怎样设未知量,比较和数学、物理计算题中设未知量的区别。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正确、配平正确)真确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怎样列比例式?5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与例题类似的习题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热,若要使100Kg氢气充分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若用此方法制取6.4g氧气,则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MgO,现有12g镁和O2完全燃烧,求生成MgO的质量。后教学生纠正,老师认真观察三位同学的解答,从题设到结论认为需要纠正的同学请举手讨论(对不对,为什么,有何共同特点)第一步,若正确,强调不带单位。若不正确,说明和数学题设的区别。师:第一步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师板演:设未知量第二步,师:认为第二步正确的请举手。师:第二步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师板演:写化学方程式第三步,师:认为第三步正确的请举手,第三步的共同特征的什么呢?板书: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教师强调(1)、相关物质可能出现的问题:Mg+O2=2MgO24×216×280氧气不是相关的量。(2)、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前面的计量数(3)、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下面。第四步,有什么共同特征?板书:列比例式,求解。第五步,答。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分以上五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简化某些计算过程。如: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过程,但步骤步能少。根据参加反应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作业P1024,5,6课后反思: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学习目标: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引入: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物质呢?玻璃刀、钻头、铅笔、碳棒等,你知道他们各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它们有什么共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初始目标(投影)自学指导Ⅰ请大家认真看课本P104——P106的内容,思考: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性质存在着差异,其原因是什么?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4分钟后,会回答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问题。检查自学效果⑴在物质的各大家族中,有一家兄弟特别多,老大骨头硬,光彩照人,身价百万;老二又软又滑,生活学习都有它;老三似足球,科研工作者都喜欢它。①请你猜想:老大、老二、老三分别是谁?②举出老大、老二的一种用途。⑵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呢?下列用途(事实),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⑴石墨作电极__________;润滑剂__________;⑵用金刚石作玻璃刀_________;⑶实验6—1__________;后教第1题:说明:由同种元素可以组成部同单质。第2题:①差异: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③展示实验(金刚石、石墨空间排布)④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过渡: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虽然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但却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大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分析体现了碳的什么性质?教师演示实验6—2:注意观察:⑴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⑵试管中的物质有什么变化?由此推断C和Cu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过渡:碳还有哪些性质?自学指导Ⅱ请同学们细读P107—P108的内容。注意:⑴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⑵木炭在氧气充分和氧气不充分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⑶木炭还原CuO的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只是解决实际问题。先学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检测自学效果检测题:1、我国古代用墨作的书画,虽年深日久,却不退色,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洗澡,门窗紧闭,用炭火盆烤火以升高室内温度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木炭还原CO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教第1题:体现常温下探的稳定性;(尽可能多的举出体现碳稳定性的例子)如:书写档案、毕业证、合同时用碳素墨水,城市中轻轨电子的电刷,除利用滩的导电性、润滑性外,还利用碳的稳定性。第2题:体现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联系生活,说明煤矿中为什么会产生CO?第3题: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意:答题要规范,不能答成“变红”、“变浑浊”。作业熟记本课所有知识点;教材P1093456课后反思: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目标:知道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及装置、收集、检验方法。会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装置,根据气体密度、溶解性确定收集方法。课前准备: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试管烧杯锥形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导管酒精灯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题2《CO2制取的研究》(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见上)。师: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三、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109的内容,注意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并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来制取CO2,5分钟后完成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四、先学1、学生看书、思考,老师巡视,保证每位学生都集中精力学习。2、提问。①哪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生成CO2气体?除此之外,生成CO2的反应还有哪些?②从实验的可操作性,实验是否方便,原料是否易得、易于收集等方面考虑,什么应适应于实验室制取CO2,为什么?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五、后教(一)检查、点拨1.若学生选稀硫酸,则从反应过程中气泡变少的事实入手,引导分析原因。若学生选择NaCO3粉末,则引导学生从反应速度考虑是否便于收集。2.总结实验室制取CO2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稀盐酸。(二)引导探究。1、投影出示: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100“活动与探究”中的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选用实验桌上适当的仪器,自己设计一套制取CO2的装置,并说明理由(提醒:不加试剂,只连接装置)。2、学生探究,老师巡视,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梳理、归类。(三)检查、点拨1、发生装置的确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比较学生设计装置的不同点,得出如何加酸或能否控制反应。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比较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区别。(投影两组装置并归纳)㈠固体(或者固体+固体)反应,需加热,用KMnO4制取O2发生装置;(固体+液体)反应不加热,用制取CO2的发生装置。㈡收集装置,根据所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来确定。(四)学生实验。1、实验指导:请同学们细读P111“4”的内容,归纳制取CO22、指明学生边演示,边口述实验步骤,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更正。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㈡加石灰石;㈢加入稀盐酸;㈣检查收集的气体;学生实验:(师生同步)教师口述过程,学生按步骤完成实验,及时矫正。(六)、当堂训练:习题(略)课后反思: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碳和水、石灰石的反应。教学过程:引入:碳的氧化物有CO2和CO两种,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CO2的性质。板书:二氧化碳出示目标:(投影)师: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我们还是先通过实验探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列实验过程,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分析由此得到的结论。引导实验师演示{实验6—4}CO2能像水一样从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生:现象:蜡烛从上到下依次熄灭。生:结论: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学生记录}师演示{实验6—5}生: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结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根据以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完成P114表,归纳CO2的物理性质。过渡:CO2溶于水的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请看下面实验,注意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并分析由此得到的结论。师演示{实验6—6}⑴喷醋酸,紫色小花变红。⑵喷水,紫色小花不变色。⑶小花放入干燥CO2中,紫色小花不变色。⑷喷水后放入CO2中,紫色小花变红。⑸小心烘烤,又变成紫色。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呢?学生归纳结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细看P115的内容,⑴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及由此得到的结论,⑵CO2是澄清石灰水变浊的原因,⑶什么是干冰?干冰为什么能用于人工降雨?4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问题解决相关问题。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测⑴右图实验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体现了CO2的哪些性质?⑵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加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⑶请设计实验,证明汽水中会有CO2。⑷影视舞台上经常会出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的物质是——。后教第1题:若正确,说明什么?若不完整,老师帮助分析{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若正确,追问为什么?{CO2+H2O=H2CO3,H2CO3=H2O+CO2↑}若不正确,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第2题:①可能出现的错误: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汽水中。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明确操作过程。第3题:⑴若答正确,追问为什么?引入干冰升华吸热。⑵看光盘,“干冰”。作业熟记本课所有知识。P1204、5、7、8、课后反思: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 了解C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CO2的用途,温室效应;了解CO的毒性、还原性;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展示目标自学指导认真阅读P115—P118内容,注意:⑴CO2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CO2的用途?⑵什么叫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止?⑶找出CO的可燃性、毒性、还原性的句子;五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先学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2、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⑴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者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CO2的含量是否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⑵什么叫温室效应?有生命危害?如何防止?⑶煤气厂为什么要在家用煤气(含CO)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五、后教第1题:①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设计方案,师生共同评价方案是否正确,从中选择最佳方案———灯火实验(教师演示)②教师讲述意大利北部“杀狗调”的故事(启发学生兴趣,增强对CO2不能供给呼吸的认识);第2题:⑴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回答;⑵为加深对温室效应的理解,请大家看光盘“温室效应”;第3题:⑴体现CO无色、无味不一被人察觉;⑵体现CO的毒性;⑶看光盘“CO的毒性”;六、作业689课后反思:课题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燃烧和灭火。出示目标(投影)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列实验发生的现象,分析燃烧的条件。教师演示实验7—1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细读P124—129的内容,注意:根据实验的现象和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归纳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为什么油库、面粉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6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为什么白磷能在热水下燃烧?2、下列是一些灭火的事例,试分析灭火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3、为什么煤矿的矿井内、油库、面粉厂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后教体现燃烧应满足的三个条件生回答后,师展示“燃烧的条件”火三角2、(1)隔绝氧气(或空气),展示火三角,生回答后师追问:生活中我们见过的哪种灭火的方法也是这样一个原理呢?生:熄灭酒精灯。生:野外烧火,最后用沙土盖灭。生:衣服着火,在地上打个滚。(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易错点:降低着火点“着火点”师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追问:生活中哪种灭火的方法也是这样一个原理呢?生:木材着火用水扑灭。(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追问:生活中哪种灭火的方法也是这样一个原理呢?生:仓库着火,及时把未燃着的物品扑救出来,以防大火蔓延。身上衣服着火,脱掉。师:某些情况下,一种灭火方法同时使用多种灭火原理。分析下列灭火方法使用了哪些灭火原理。教师演示:泡沫灭火器原理生:大量的CO2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可燃物与O2隔离。3、生:(有可燃性气体,粉尘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发生爆炸。)教师演示:粉尘爆炸实验。当堂训练熟记: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材P1312、3、4、5课题2燃料和热量学习目标了解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掌握石油炼制出的产品及主要用途。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主要性。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P131—P137内容,思考:常见的化石燃料有哪些?煤是纯净物吗?含有哪些元素?煤的综合利用可得到哪些产品?石油是纯净物吗?含有哪些元素?石油产品中含有常用的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燃料的化学方程式,什么是可燃冰?要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哪些因素?8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应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为什么将煤直接燃烧会产生SO2、NO2等污染物?列出从石油炼制出的产品及其用途。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什么安全措施?工业上有时使用煤等固体燃料,为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你认为应将固体燃料进行怎样的处理?关于如何使家用燃料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教第1题:生: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另外还含有少量H、N、S、O师:N、S燃烧分别生成NO2、SO2,冬天居民取暖用煤最多,空气中NO2、SO2会明显增多。第2题:生回答师归纳:可见石油也是混合物。第3题:生回答看光盘,甲烷的燃烧第4题:生:若用煤加工成小块,制成蜂窝煤状生:若木材,架空生:若气体:增大进风口,调小燃料排出口。当堂训练课后反思: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使用煤、是有等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情节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引入: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但是,有些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便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展示目标:(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139——P145的内容,思考:煤的燃烧有什么危害?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有什么危害?乙醇作为一种新能源有何优点?燃烧的方程式?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何优点?有何不足?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氢气?列举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要求: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好的回答上述问题。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检测题:1.资料显示,冬天空气中的SO2增多,这是为什么?有何危害?应采取什么措施?2.有人说“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使用乙醇汽油有什么好处?3.电解水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都可以得到氢气,如果将氢气作为燃料广泛使用,你认为用这两种方法制氢气切实可行吗?为什么?4.列举你所知道的能源,你认为还能开发那些新能源?五、后教第1题:生:煤燃烧会产生SO2,冬天,居民燃煤增多,排放的SO2增多;生:会形成酸雨(追问:酸雨有何危害?)师:演示酸雨的危害或者看光盘生:尽量少使用煤作燃料或煤脱硫处理后在燃烧,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第2题:错解原因:不增多乙醇汽油的组成;不能区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节约石油资源,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