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及其意义理解他人的途径理解他人行为的深层动机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第二章社会认知-1善于阅读“人”的人
上大学时,我有一个朋友叫斯蒂文,他本人又矮又胖,却能接二连三地与漂亮女生约会。对此,我和其他朋友十分纳闷。一天,我帮了斯蒂文一个大忙后趁机问他与异性交往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我只追求肯定会喜欢我的人。”当我要他解释如何知道谁喜欢他时,他说:“通过他们看我的方式:眼睛睁得大大的那种,这意味着:我有兴趣。”当晚,斯蒂文带我参加学校派对,一进门厅,他四处观看,然后说“你看那位金发姑娘,他可能对我有兴趣,还有那边那位┄┄”,果然,那位金发姑娘冲他微笑,斯蒂文回报以友好的微笑,并径直走过去与她攀谈,在聚会尚未结束时,他们就一起离开了┄┄。第二章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
人们试图了解和理解他人的过程。第二章社会认知-1
人们总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企图努力勾勒出他人所具有的标志性特点,即他是什么样的人?通过他在具体情境下的言行表现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在将来或其他情境下他还会有怎样的表现?社会知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章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的途径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第二章社会认知-1非言语沟通
研究表明,通常有5种基本通道时刻传达着人们内在状态的信息,它们是: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动作与姿势触摸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第二章社会认知-1脸是灵魂之像
人类的感受和情绪经常反映在脸上,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面部表情阅读、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第二章社会认知-1关于面部表情真实性的研究面部表情并不完全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性,其准确含义受到文化和情境背景的影响,但与口语相比,它们通常需要很少的翻译。人类的情绪是复杂的,常以复合的发生发生,因此,人类的表情也是丰富,有的表情的内涵也是复杂的。第二章社会认知-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中包含着大量的情绪与情感信息,我们经常通过别人的目光来了解他们的情感。第二章社会认知-1注视与瞪视注视:表示喜欢和友好,反之,如果别人避免与我们做目光接触,往往意味着对方不喜欢我们或者意味着对方对自己不够自信。瞪视:不顾接受者的反映而持续地注视他人。瞪视经常被理解为愤怒和敌意。第二章社会认知-1被人瞪视时应该怎么办?第二章社会认知-1身体动作回忆令自己愤怒的事件的发生过程回忆一件令自己兴奋的事件的发生过程第二章社会认知-1身体语言大量的动作、尤其是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所做的动作往往表明内心情绪的唤起水平。一般说来,这些动作的频率越大,唤起或紧张水平越高。对他人表现出较大幅度的动作时,其内涵也是十分明确的。第二章社会认知-1
很多身体动作和姿势有时能够提供关于他人情绪或表面特质的重要信息。第二章社会认知-1握手传达的信息握手传达的信息取决于对象的性别、身份;接触的性质;握手的环境等因素。握手能够揭示握手者的人格特点,诸如内外向性、宜人性、认真性、经验的开放性和表达性。第二章社会认知-1一般说:如果触摸适当,被触摸者往往会作出积极的反映。在那些通过握手表示迎接或辞别的文化中,与人紧紧地握手是有价值的品质。第二章社会认知-1谎言的非言语线索微表情各信息表达通道的不一致说话的非言语表现目光面部表情第二章社会认知-1微表情
瞬间闪现的面部表情。这种表情在一个情绪唤起事件时内心状态的当下表现,是很难控制的。第二章社会认知-1各信息表达通道的一致性
说谎的人很难同时控制所有的信息表达通道。第二章社会认知-1说话非言语表达
人在说谎时的语调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升高,语气也不过肯定。第二章社会认知-1说谎者的目光
说谎者很容易眨眼、瞳孔变大;与人目光接触水平较低或超乎寻常地高。第二章社会认知-1通过仔细观察这些非言语线索,我们就可以识别对方通过言语表达的信息的准确与否。识别谎言的成功不是绝对的,但用心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就会让说谎者的欺骗变得更加困难。第二章社会认知-1归因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的原因的过程。确定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而了解他人稳定特质和性格倾向的过程。第二章社会认知-1归因的意义使人们对事物有预见性;使人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有一个相对固定、前后一致的看法;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世界。第二章社会认知-1主要内容归因理论归因的基本原则归因的种类影响归因的因素归因中的错误倾向归因理论的应用第二章社会认知-1归因理论对应推断理论(Jones;Davis)因果归因理论(Kelley)控制点理论(J.B.Rotter
)
三维归因理论(B.Weiner
)第二章社会认知-1对应推断理论人们如何以他人行为为基础判断其稳定性格特征的理论。第二章社会认知-1推断的依据自由选择的行为产生独特的非共同效果的行为具有低社会赞许的行为第二章社会认知-1非共同效果由某种特殊原因而不是任何其他明显原因所引起的效果。第二章社会认知-1因果归因理论
人们在解答他人为何如此行为时通常关注的信息: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第二章社会认知-1一致性
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甚至是行为与当事人一致的程度;第二章社会认知-1一贯性
在不同场合对同一给定刺激以相同方式反映的一贯程度。第二章社会认知-1区别性
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事件以相同方式反应的程度。第二章社会认知-1侍者与顾客调情其他侍者也与这位顾客调情(一致性高)在其他场合这位侍者也与这位顾客调情(一贯性高)这个侍者不与其他顾客调情(区别性高)侍者的行为被归因于外因(顾客的魅力)第二章社会认知-1侍者与顾客调情其他侍者不与这位顾客调情(一致性低)在其他场合这位侍者也与这位顾客调情(一贯性高)这位侍者也与其他顾客调情(区别性低)侍者的行为被归因于内部原因(侍者善于调情)第二章社会认知-1一般规律人们最可能在一致性和区别性都低而一贯性很高的条件下把他人的行为归于内部原因;人们最可能在一致性、一贯性和区别性都比较高时,把他人的行为归于外部原因;人们最可能在一致性低但一贯性和区别性都高时,把他人的行为归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原因。第二章社会认知-1控制点理论(J.B.Rotter)
由于人们所理解的控制点的位置不同,因而他们对于事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不同。第二章社会认知-1外控归因
认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后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多大作用。相信凡事操之在人,将成功归因于机遇幸运,将失败归因于受人阻难,这种人放弃自己对生活后果的责任,控制点位于个人之外,被称为外控性归因。第二章社会认知-1内控归因
相信凡事操之在己,个人生活中多数事件的后果取决于自己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因而也坚信自己对于事情的发展及其后果的控制。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疏忽,这种自愿承担责任的归因即内控性归因。
第二章社会认知-1
三维归因理论(B.Weiner)
将归因的对象分为内、外控和主体对影响行为因素的可控性三个纬度,并同时概括出了人们常见归因的六个方面。第二章社会认知-1能力:评估自己应付此项工作有无足够能力;努力:个人反省此次工作是否尽了最大努力;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感受工作任务的难度;运气∶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好坏有关;身心状况:凭个人感觉工作时的心情及身体状况;别人反应:在工作当时及以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第二章社会认知-1归因别与归因事项特征的关系归因别归因事项特征稳定性因素来源能控制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能控制不能控制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反应﹡﹡﹡第二章社会认知-1规律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对以后的行为仍不会有很强的动机;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自我的能力,对以后的行为仍不会有很强的动机;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自我不够努力,对以后的行为会有很强的动机。第二章社会认知-1
归因的基本原则
不变原则
折扣原则
协变原则
第二章社会认知-1不变原则
人们在对某种行为归因时,通常都使用不变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
某原因存在,结果一定出现不同条件某原因不出现结果也不出现第二章社会认知-1
折扣原则
“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则某一原因在引起某一特定效应上的作用也就被折扣了”当某一结果的出现是由一种以上的原因引起的,将其归因于某一特定的原因是就需谨慎。第二章社会认知-1协变原则
人们归因时会像科学家一样在所有信息中寻求规律,寻求决定一定效应是否会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人们通常是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纬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的。三个纬度分别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与背景。第二章社会认知-1归因的种类本性归因情境归因综合归因
第二章社会认知-1本性归因
如果将行为的原因归于诸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能力、努力等个人所具有的特征,就叫做本性归因。第二章社会认知-1
情境归因
如果将行为的原因归于诸如机遇、他人的影响、活动的难度、特异性及其他各种非人为的背景因素,就叫做情境归因。第二章社会认知-1综合归因
如果同时将行为或事件的原因归于内外两个方面,则称为综合归因。第二章社会认知-1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观察位置自我价值保护第二章社会认知-1社会视角
随着人们在归因事件上的社会视角不同,人们对事件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变化。第二章社会认知-1社会视角对归因的影响
(R.E.Nistett)解释内容喜欢女朋友的原因选择专业的原因女友(外部)个人(内部)专业(外部)个人(内部)自己的行为朋友的行为4.612.042.702.571.521.830.431.70第二章社会认知-1观察位置
相对于同一个事件的物理空间差异,也会导致人们对事物有不同看法。第二章社会认知-1空间位置对归因的作用观察者位置行动者
甲乙面对行动者甲中间面对行动者乙20.2515.5417.5116.7512.0020.75第二章社会认知-1自我保护价值
人们归因过程中,对于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第二章社会认知-1不同条件下自我保护倾向归因对自己对别人成功失败成功失败内在的(技术、努力)外在的(运气、难度)内外之差8.130.563.543.004.254.746.003.38+3.88-4.18-2.46-0.38第二章社会认知-1归因错误对应偏见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自我保护偏见第二章社会认知-1对应偏见即使存在显著的情景原因,也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为个体的性格特征,亦即“他就是那样的人”。对应偏见是人们普遍的归因倾向,当观察别人的行动时,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对方的行动本身而非其行为发生的背景因素。第二章社会认知-1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情境因素,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原因的倾向。第二章社会认知-1自我保护偏见
将肯定的结果归因于内部原因,将否定的结果归因于外部原因的倾向。第二章社会认知-1归因理论的应用归因和抑郁归因和偏见第二章社会认知-1抑郁者的归因模式
归因于归因于肯定的结果否定的结果外部、暂时的原因内部、持久的原因第二章社会认知-1
抑郁者的归因模式具有自我攻击性,他们更容易在生活中放弃自己的努力与追求。第二章社会认知-1通常应有的归因模式
归因于归因于肯定的结果否定的结果内部、持久的原因外部、暂时的原因第二章社会认知-1归因和偏见
抱怨的社会代价:
很多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将这否定性的结果归因于偏见时,旁观者往往会认为当事人是一个好抱怨者而对之形成了不好的印象。第二章社会认知-1请要不做一个好抱怨的人!第二章社会认知-1印象形成与管理印象形成印象管理第二章社会认知-1印象形成关于中心特质与边缘特质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第二章社会认知-1关于中心特质与边缘特质的研究聪明-技术好-勤奋-热情-果断-老练-谨慎聪明-技术好-勤奋-冷漠-果断-老练-谨慎第二章社会认知-1
人们在对他人形成第一印象时,往往是以相互联系的方式将知觉到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整体。其中,对象的某些中心特质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章社会认知-1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人印象的形成过程信息的选择关于印象的模型第二章社会认知-1对他人印象的形成过程优先选择自己认为最有用的信息;记住各种信息以便形成持久的印象;知觉者的特性对第一印象的形成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交通安全国旗下精彩讲话稿范文(5篇)
- 感谢老师学生演讲稿
- 小孩百日宴父母感谢致辞6篇
- 公众平台相关知识
- 银星养脑片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瘀阻脑络证的临床研究
- 国家知识产权政策
- 电厂锅炉补给水和凝结水处理工艺设计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模拟试卷421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光储一体化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水下机器人航迹跟踪及容错控制方法研究
- 2022版艺术新课标解读心得(课件)小学美术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知识培训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Profinet(S523-FANUC)发那科通讯设置
- 第三章-自然语言的处理(共152张课件)
- 医学教程 常见化疗药物归纳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 六年级口算训练每日100道
- 高一生物生物必修一全册考试题带答题纸答案
-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3 《国家行政机关》说课稿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