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郴州亚星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
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邑万
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
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
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
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
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
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勿L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B.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喜欢,高兴
C.今行而无信信:信用
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秦将王翦破赵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D.进兵北略地
6.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秦王购之金千斤
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旦
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
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己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
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
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日: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驾,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
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划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
2.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句子是()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③相如引车避匿④蔺相如固止之
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将相和”中,舍人的一番话从侧面烘托了蔺相如能忍能让的性格,突出了他心
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
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本是宦官头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
人”,表现出一种不平衡的心理。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
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第3题: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4分)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
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结合以上文句,谈谈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不知句读的要从师,有疑问解不开的却不从师
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
他,都带着粮食,如影子似的跟着他
C.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译: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白白的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岁汉朝的)信义表现
在哪里呢?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译:张衡下车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喑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
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第5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
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洪饥
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
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
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
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稽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
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
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
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
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
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
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清罢,
倪岳代涛,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
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己,又上吏部职
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
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
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
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
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
载。
C.振巩昌、临跳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
刻。
5.以下各组名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稿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
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
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
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
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第6题: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
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
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瀛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
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
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
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
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
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
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0.本文作者是朝文学家。(1分)
1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硕师名人()援疑质理
()
皆被绮绣()负箧曳屣
()
1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作者一生手不释卷,堪称以
学为乐的楷模,文中哪些文字表现出他这样的精神?(2分)
13.本文是送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作者要详写自己的求学经历?(2分)
14.为什么作者对那些穿着华服、配戴珍贵饰物的同学能“略无羡艳意”?在物质极大
丰富的今天,作者的精神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第7题:
第8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T1题。(9分,每小题3分)
褚瑜字温理,九岁而孤,为叔父骡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
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尚淫靡。陈天嘉
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迁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陈宣宗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
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景历进玲,帝曰:“甚善,卿言与朕意
同。”乃除山阴令。县人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价锁次的等,具状启台,宣帝手敕慰劳,并遣使助价搜括,所出军人八百余户。时舍
人曹义达为宣帝所宠,县人陈信家富,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玲乃遣使执显
文,鞭之一百,于是吏人股栗。信后因义达诺玲,竟坐免官。均在任岁余,守禄俸而
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或以圻非百里才,曰:“吾委输
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踏。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
从政,吾未服也。”时人以为信然。皇太子知圻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
都。后累迁御史中丞。
价刚毅有胆决,善骑射。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卒于官,皇太子亲制志铭,
以表惟旧。所制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世。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有令誉令:美好
B、乃除山阴令除:免除官职
C、竟坐免官坐:因……获罪
D、不堪自致致:奉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因寄所托
B、乃除山阴令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为叔父骡骑从事中郎随所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皇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褚玲在山阴惩治了有财势的不法之民,依法征兵役、劳役,并严惩了与皇帝
宠臣曹义达有密切关系的富民,使曹义达被免官。
B.褚圻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声誉。成人后能广泛地学习,文章写得典雅充实,不
崇尚过分的华丽。后升任中书侍郎。
C.由于山阴有很多依仗财势的不法之徒,他们贿赂勾结官吏做不法之事,蔡景
历向陈宣宗推荐褚玲任山阴县令。
D.褚玲为官极清廉。因遭到非议,他如实申述自己能按标准办理政事而不谋取
私利。后为御史中丞,受到人们称赞。
1L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3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圻搜括,所出军民八百馀户。(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7题。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隋末,署庞玉
行军兵曹。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
大亮,引与语。遂定交。
高祖入关,走亮自归,授土门令。方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
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击盗,所至辄平。贞观初,出凉州都督。时
突厥亡,帝进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
五品者赢百员。又置降胡河南。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
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磺口赈其饥。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臣以为诸
藩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簿臣。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
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晦,此中国利
也。”帝纳其计。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
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帝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每番直,常
假寐。帝劳曰:“公在,我得酣卧。”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时弼为
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
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
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年,卒,年五十九。将敛,家无
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天子、贵族可含珠玉
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省:xing,探视,问候
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绥:安抚
C.劝垦田,岁大熟劝:鼓励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
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组是()(3分)
①为剑南道巡省大使②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③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④每番直,常假寐⑤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⑥家无珠玉为含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亮知恩图报。显贵时,总想着如何报答曾免他一死的张弼,甚至想把自
己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受到皇上的称赞。
B.大亮忠心奉主。每次轮到他值班,只是坐着打吨,太宗慰劳他时说:“有
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
C.大亮有文武才略。他曾上书皇上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使边地的
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D.大亮为官清廉。去世后,为他穿衣入棺时,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
里,只能在棺中放普通之物了。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5分)
(2)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5分)
第1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护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
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
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
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
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锁扃之。崔因题诗于
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
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
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
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
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
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
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
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倚小桃斜柯伫立斜柯:横枝
B.嗣后绝不复至嗣后:此后
C.崔亦感恸,请入哭之感恸:感动
D.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适人:嫁人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女子美貌多情”的一组是()
①有女子自门隙窥之
②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③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④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⑤须臾开目,半日复活
⑥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年清明节,崔护至郊外,无意中发现一座花木掩映、清静优雅的庭院,意欲上前
讨水,不料开门的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端出一杯清水给他解渴,并落落大方地望着
他。
B.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去找那姑娘。虽然依旧是桃红柳绿,但大门紧闭,不见日思夜
想的姑娘。面对明媚春光和灼灼桃花,崔护的的心情无限惆怅,于是他在左门题写了
一首诗,两人的爱情就是由这首诗确立的。
C.在小说的最后,也许是他们的真情感动了上苍,奇迹真的发生了。崔护竟将女子哭
活过来,姑娘睁开美丽的双眼,恍如隔世般哀怨地望着崔护。二人悲喜交加,一对有
情人终成眷属。
D.这个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耐人寻味的爱情,是要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有
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情才能寻获的,愿天下有情人,牢牢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情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
第11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日:
“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
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衿牛①,生子而大,卖
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
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治),安有取人之
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
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
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一—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①惇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4.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臣名之(命名)B.公诚愚矣(诚恳)
C.臣故畜将牛(养)D.管仲正衿再拜曰(使……正,或:
整理好)
5.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6.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3分)()
A.夷吾之过B.卖之而买驹
C.为愚公之谷D.狱讼之不正
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3分)
翻译:
(2)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4分)
翻译: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
【甲】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弊在赂秦也。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
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
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
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
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
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T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乙】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迎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
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
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
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
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成卒叫,函谷
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
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n.下列各项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义不赂秦
A.顺流而东也B.楚人一炬
C.箕踞而遨D.族秦者,秦也,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其为惑也终不解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齐人勿附于秦多于南亩之农夫
13.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固一世之雄也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4.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第③段从“不赂者”的角度,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分论点。
文章先分别剖析了韩、楚、魏三国灭亡的自身原因,继而运用了假设推理,有力
地论证了坚持用武力抵抗侵略者,才能救亡图存的道理。
B.乙文第①段"……多于……”这组排比句,兼用了夸张的修辞,不但使行文表
现出雄浑的气势,而且把秦统治者的奢侈铺张和百姓生存的穷困艰难进行了强烈
的比照,为下文引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作了较好
的铺垫。
C.由乙文的第②段可知,乙文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和秦一样,均是由于统治
者“不爱其人”;如果“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这一观点和甲文作者的
观点相同。可见,民心的向背直接关联着国家的兴亡。
D.甲乙两文均借古讽今,甲文借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的故事,来讽谏唐敬宗穷奢极
欲,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荒废朝政的行为。乙文借秦朝统治者亡国的史实,讽
谏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做法。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
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
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
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
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
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
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
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
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搦之曰:“老夫尚
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
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
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
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睡马,发
自寿阳淡,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
骁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
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
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
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搦(hui):挥手呵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
志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驻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3分)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③袭采石,守者皆醉,
擒遂取之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⑤闻擒将至,众惧而溃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
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
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
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
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陈人欲战,蛮奴掘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5分)
⑵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5分)
第14题: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8〜12题。(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甲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
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嵯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
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缰衣戛然长鸣掠
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跪趾,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
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
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
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B.洗盏更酌重新
C.履塌岩,披蒙茸拨开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一毫而莫取予乃摄衣而上
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
“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
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
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2分)
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缰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第15题:
第16题: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每题3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
24.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5.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2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马之千里者B.学于余
C.不拘于时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7.下面句子对课文《师说》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
有积极意义。
B.作者将那些童子之师和“传其道解其惑者”形成对比,认为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
气。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师这一现象,给予了强烈的责备
和讽刺。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
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第17题:
第18题:文言文阅言(1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下列居中加点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余有叹焉。/焉用亡郑以陪。
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为击破沛公军。
C•沛公起如厕。/纵一苇之所如。
D•乃令张良留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
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
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
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
⑵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第19题: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
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
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
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
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武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
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
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B.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固:本来
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D.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益:更加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分)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分)
第20题:阅读文言文,完成18-23题。(17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
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欤!(韩愈《师说》)
1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无贵无贱无:没有
B.犹且从师而问焉犹且:尚且、还
C.其皆出于此乎其:通“岂”,难道。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是,就是
19.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
亦远矣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1.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
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
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
责备和讽刺。
22.”其皆出于此乎”中“此”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
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第21题:课内语段阅读(12分,选择题每题3分)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共其乏困四海之大,有几人
欤
B.敛赞财以送其行.拜送书于庭
C.得间奔真州独五人之嗷嗷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0.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既东封郑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乃使其从者衣褐⑤
夜,缱而出⑥卒廷见相如⑦大王必欲急臣⑧蔺相如前曰⑨乐盘游
A.①②⑦/③⑤/④⑥⑧/⑨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②⑨/④⑧/③⑤⑥/⑦D.①/②⑦⑨/③④⑥/⑤⑧
21.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同类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何以知之D.死生,昼夜事也
22.下列句子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总结中如何进行S分析计划
- 高效协作的实践指南计划
- 2024-2025学年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28.1 锐角三角函数(1)(含答案)-
- 促进发展小班幼儿的成长计划
- 抛射剂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医药中间体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音响设备采购招标合同三篇
- 《故宫博物院教用》课件
- 车间配置窗帘报告范文
- 修身养性、赢在职场有效课件情商与影响力
- 绘本小狐狸卖空气
- 媒体创意经济:玩转互联网时代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实验室安全准入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华东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素养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中考二次函数应用题(含答案)
- 画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2025届新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剑指CET-4:大学生英语能力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瓷砖订购合同协议书模板
- 保安项目人员替换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