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_第1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_第2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_第3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_第4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TOC\o"1-2"\h\u24667第一章:概述 3112821.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定义 364131.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意义 3136721.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331585第二章:规划编制 4188232.1前期调研与分析 4274752.2规划目标与原则 4235222.3管廊布局规划 4226032.4管廊设计与建设标准 518685第三章:工程设计 552643.1工程设计原则 5108953.1.1符合规划要求 5187843.1.2保证功能完善 5106743.1.3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 5299153.1.4保证施工安全 5101643.2结构设计 520753.2.1结构布局 567223.2.2结构材料 5120773.2.3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576763.2.4结构耐久性 6229923.3设施设计 668473.3.1管线布局 648953.3.2通风与照明 6284533.3.3排水与防水 6265133.3.4通信与监控 612833.4安全防护设计 6214933.4.1防火设计 6325053.4.2防爆设计 6197953.4.3防水设计 6284853.4.4防腐设计 6125083.4.5防震设计 619072第四章:建设管理 692934.1工程招投标 674034.1.1招投标概述 6292964.1.2招投标程序 7326284.1.3招投标监管 732334.2工程监理 7290874.2.1监理概述 7249614.2.2监理职责 7102294.3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7312944.3.1质量管理 768214.3.2安全管理 769354.4工程进度与投资控制 8159984.4.1进度控制 8186934.4.2投资控制 825196第五章:管线布局 8260355.1管线分类与特性 8158965.2管线布局原则 8235955.3管线布局设计 9251875.4管线预留与接口设计 927608第六章:交通组织 97176.1交通需求分析 9196786.2交通组织设计 1018056.3交通设施布局 10327146.4交通导流与疏散 103680第七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11276917.1环境保护原则 1167447.2环境影响评价 11196067.3节能措施 1113397.4环境监测与治理 117199第八章:智能化管理 12184758.1智能化管理需求 1262268.2智能化系统设计 12306338.3智能化设备配置 13174528.4智能化管理策略 1320798第九章:运维管理 13316549.1运维管理组织 13192699.1.1组织架构 13258079.1.2职责划分 14246229.2运维管理制度 14129409.2.1管理制度体系 14227079.2.2制度实施与监督 1436969.3运维服务与保障 14135219.3.1服务内容 14272199.3.2服务保障措施 1444939.4运维成本控制 14162669.4.1成本控制原则 1465999.4.2成本控制措施 1512522第十章:政策法规与标准 151705610.1相关政策法规 152817110.1.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52260910.1.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152697110.2管廊建设标准 151800910.2.1设计标准 151638210.2.2施工标准 15778210.3管廊管理标准 162703010.3.1管理体系 161522610.3.2安全生产 161418310.4政策法规与标准的执行与监督 16282010.4.1政策法规的执行 16958410.4.2标准的执行 16513710.4.3监督管理 16第一章:概述1.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定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空间,按照一定规划布局,将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布置在同一廊道内,实现管线综合管理、维护和运行的设施。综合管廊具有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减少重复投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降低城市建设成本等优点。1.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意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的主要意义:(1)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通过合理规划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缓解城市地面空间的压力。(2)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综合管廊将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布置,有利于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城市运行效率。(3)降低城市建设成本。综合管廊可以减少重复投资,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4)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综合管廊有助于减少管线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环境质量。(5)保障城市安全。综合管廊有利于加强对市政管线的监控与维护,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1.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摸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在一些大城市进行摸索和实践,如北京、上海等城市。(2)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阶段,综合管廊建设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和经济特区。(3)全面推广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各地纷纷启动综合管廊建设,逐步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有序开发。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继续深化规划与设计,加强建设与管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二章:规划编制2.1前期调研与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与分析工作是基础且关键。需对城市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气候特点、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等进行全面的调研。应深入分析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需求等社会经济要素。还需对国内外综合管廊的建设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前期调研与分析旨在为后续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管廊规划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相匹配。2.2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目标应立足于城市发展战略,明确地下综合管廊的服务范围、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等。规划原则需遵循以下几方面:一是安全性原则,保证管廊建设和运营安全;二是经济合理性原则,考虑投资效益和运行成本;三是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四是人性化原则,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2.3管廊布局规划管廊布局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交通网络,合理划分管廊分区,明确各分区的主干管廊、次干管廊和支管廊。主干管廊应沿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布置,次干管廊和支管廊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在布局规划中,还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管廊与地表建筑、地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相互影响;二是管廊与城市排水、供电、通信等地下管线的协调;三是管廊的施工和运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4管廊设计与建设标准管廊设计与建设标准是保证管廊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设计标准应包括:管廊的结构设计、管线布局、通风照明、安全防护等方面。建设标准则涉及:施工工艺、材料设备、质量检测、验收程序等。在制定管廊设计与建设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满足各类管线的技术要求;二是保障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三是考虑长远发展,预留一定的扩容空间;四是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第三章:工程设计3.1工程设计原则3.1.1符合规划要求工程设计应严格遵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关规划要求,保证工程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3.1.2保证功能完善工程设计需充分考虑各种市政管线的需求,保证综合管廊具备完善的管线容纳、运行和维护功能。3.1.3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在设计中应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3.1.4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过程安全。3.2结构设计3.2.1结构布局结构设计应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提高空间使用效率。3.2.2结构材料选用适合地下综合管廊的优质结构材料,提高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3.2.3结构强度与稳定性保证结构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要求,避免因设计不当导致的工程。3.2.4结构耐久性充分考虑地下环境对结构的影响,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3.3设施设计3.3.1管线布局设施设计应合理布局管线,保证各管线正常运行、维护方便,避免相互干扰。3.3.2通风与照明考虑地下综合管廊的通风与照明需求,保证内部环境舒适、安全。3.3.3排水与防水设计合理的排水与防水系统,防止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积水,保证工程安全。3.3.4通信与监控设置完善的通信与监控系统,实现对管廊内部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3.4安全防护设计3.4.1防火设计根据相关规范,合理设置防火分区、消防设施,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需要。3.4.2防爆设计充分考虑地下综合管廊的防爆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爆炸的风险。3.4.3防水设计针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特殊环境,设计有效的防水措施,防止地下水的渗透。3.4.4防腐设计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内的管线材料,采用防腐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3.4.5防震设计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第四章:建设管理4.1工程招投标4.1.1招投标概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首先需遵循严格的招投标程序。招投标是指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实力和信誉的承包商承担工程建设的活动。招投标过程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等环节。4.1.2招投标程序(1)招标:根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特点,编制招标文件,明确工程规模、设计要求、投标条件等。(2)投标: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包括资质证书、工程报价、施工方案等。(3)开标:在规定时间内公开进行,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4)评标: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综合评价。(5)定标:根据评标结果,确定中标单位。4.1.3招投标监管为保证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部门应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4.2工程监理4.2.1监理概述工程监理是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的活动。监理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承担监理职责。4.2.2监理职责(1)对施工方案、施工图纸进行审查,保证符合设计要求。(2)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符合规定。(3)对工程变更、工程签证进行审核,保证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内。(4)对工程验收、移交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4.3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4.3.1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职责。(2)严格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3)对工程验收、移交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要求。4.3.2安全管理(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职责。(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安全发生。(3)对安全进行调查处理,总结教训,防止类似再次发生。4.4工程进度与投资控制4.4.1进度控制(1)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保证工程按期完成。(2)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施工计划。(3)加强与各参建单位的沟通协调,保证工程顺利进行。4.4.2投资控制(1)严格预算管理,控制工程投资。(2)对工程变更、工程签证进行审核,保证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内。(3)加强合同管理,保证合同履行到位。(4)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核,保证投资合理。第五章:管线布局5.1管线分类与特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管线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类型。各类管线具有以下特性:(1)给水管线:负责输送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具有较大的输水量和较高的水压要求。(2)排水管线:负责收集和排放城市生活污水、雨水等,具有一定的输送流量和自净能力。(3)电力管线:负责输送电能,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4)通信管线:负责传输数据、语音等信息,对信号质量、传输速度和抗干扰能力有较高要求。(5)燃气管线:负责输送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对安全防护要求较高。5.2管线布局原则管线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原则:保证各类管线安全可靠,避免相互干扰,降低风险。(2)经济原则:合理规划管线布局,降低管廊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3)环保原则:减少管线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地下水资源,降低噪声污染。(4)美观原则:管线布局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提升城市形象。(5)可扩展原则:考虑未来城市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空间,便于管线扩容和升级。5.3管线布局设计管线布局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管线走向:根据城市规划和地形地貌,确定管线走向,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2)管线间距:合理设置管线间距,避免相互干扰,便于施工和维护。(3)管线布置:根据各类管线的特性,合理布置在管廊内部,保证安全、经济、美观。(4)管线预留:考虑未来城市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空间和接口,便于管线扩容和升级。5.4管线预留与接口设计管线预留与接口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预留空间:根据管线类型和直径,合理预留空间,保证管线安装和维修方便。(2)接口设计:设计统一的接口标准,便于各类管线接入和更换。(3)预留接口位置:根据管线布局,合理设置预留接口位置,避免对周边环境和设施产生影响。(4)预留接口数量:根据未来管线发展需求,预留足够数量的接口,满足扩容和升级需求。第六章:交通组织6.1交通需求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组织设计必须基于对交通需求的深入分析。需对管廊周边区域的交通流量、交通结构、交通特性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流量、流向和出行特征。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城市发展方向及用地规划,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2)周边路网结构、交通设施现状及规划,分析其对交通需求的影响。(3)公共交通系统布局,评估公共交通对交通需求的影响。(4)城市交通政策及管理措施,如限行、拥堵收费等。6.2交通组织设计基于交通需求分析,进行以下交通组织设计:(1)确定管廊内交通流线,合理划分行车道、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2)设计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保证交通流线清晰、顺畅。(3)设置交通信号系统,实现交通流的有序控制。(4)考虑交叉口、出入口等特殊区域的交通组织设计,提高通行效率。(5)预留一定的交通设施用地,为未来交通需求变化提供适应能力。6.3交通设施布局交通设施布局是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具体布局原则:(1)按照交通流线布局交通设施,保证交通流线的连贯性。(2)合理设置交通监控设备,实现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3)配置充足的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流有序行驶。(4)设置必要的交通防护设施,如隔离带、护栏等。(5)考虑公共交通设施布局,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6.4交通导流与疏散交通导流与疏散是保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交通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具体措施:(1)在管廊入口处设置交通导流设施,引导车辆、行人按照规定路线行驶。(2)在管廊内部设置交通导流岛、导向箭头等设施,提高交通流线的清晰度。(3)在交叉口、出入口等关键节点设置交通信号灯,实现交通流的有序导流。(4)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迅速疏散交通流。(5)加强交通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维护交通秩序。第七章:环境保护与节能7.1环境保护原则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环境保护原则:(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管廊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2)充分考虑区域环境特点,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4)强化环保法规和标准的执行,保证管廊建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7.2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前,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等的影响。(2)分析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源及其排放特征。(3)预测项目对周边环境质量的改变,评估环境风险。(4)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7.3节能措施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采取以下节能措施:(1)优化管廊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稳定性,减少能源消耗。(2)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能耗。(3)合理布局管线,提高管线输送效率,降低输送能耗。(4)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能源消耗。(5)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4环境监测与治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管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保证环境安全。(2)针对监测数据,及时发觉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扬尘、噪音等污染源。(4)提高管廊运营管理水平,保证设施正常运行,降低环境风险。(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第八章:智能化管理8.1智能化管理需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管理需求也日益复杂。智能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管廊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证管廊安全稳定运行。以下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管理的主要需求:(1)实时监控:对管廊内的环境、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管廊安全运行。(2)预警与报警:对管廊内可能出现的故障、安全隐患等进行预警与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数据采集与分析:收集管廊内的各项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决策提供依据。(4)自动化控制:实现对管廊内设备的自动控制,降低人工干预,提高运行效率。(5)远程管理与维护: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管廊的实时监控与维护,降低运维成本。8.2智能化系统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将各个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系统运行效率。(2)实用性:根据管廊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3)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4)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1)监控系统:实现对管廊内环境、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2)预警与报警系统:对管廊内可能出现的故障、安全隐患等进行预警与报警。(3)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收集管廊内的各项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决策提供依据。(4)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管廊内设备的自动控制。(5)远程管理与维护系统: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管廊的实时监控与维护。8.3智能化设备配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设备配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传感器:用于监测管廊内环境、设备状态的各类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2)控制器:实现对管廊内设备的自动控制,如变频器、PLC等。(3)通信设备:用于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如光纤、无线通信设备等。(4)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处理管廊内的数据,提供决策支持。(5)客户端:用于远程监控与维护,如计算机、手机等。8.4智能化管理策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通过实时监控,保证管廊内环境、设备、运行状态的安全稳定。(2)实施预警与报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安全隐患等进行预警与报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管廊运维提供科学依据。(4)自动化控制与优化: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降低人工干预,提高运行效率。(5)远程管理与维护: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管廊的实时监控与维护,降低运维成本。第九章:运维管理9.1运维管理组织9.1.1组织架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组织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管廊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组织架构应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9.1.2职责划分(1)决策层:负责制定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决策。(2)管理层:负责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3)执行层:负责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现场巡检、设备维修、应急处理等。9.2运维管理制度9.2.1管理制度体系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方面:(1)运维管理手册:明确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目标、任务、流程和要求。(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综合管廊运维过程中的安全。(3)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4)人员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培训、考核和激励措施。9.2.2制度实施与监督(1)制定详细的制度执行计划,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2)建立监督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9.3运维服务与保障9.3.1服务内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服务主要包括:(1)设备维护: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综合管廊内的设备。(2)环境监测:对综合管廊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安全运行。(3)应急处理:对综合管廊内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9.3.2服务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的运维服务网络,保证服务及时、高效。(2)强化人员培训,提高运维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3)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手续,提高服务质量。9.4运维成本控制9.4.1成本控制原则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成本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运维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2)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9.4.2成本控制措施(1)制定合理的运维预算,控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开支。(2)实施设备精细化管理,降低设备维修成本。(3)优化人员配置,提高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4)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第十章:政策法规与标准10.1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