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质量守恒定律》_第1页
人教版九上《质量守恒定律》_第2页
人教版九上《质量守恒定律》_第3页
人教版九上《质量守恒定律》_第4页
人教版九上《质量守恒定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作业设计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组织方式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量的关系;(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4)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作出解释;(5)能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增强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二)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及其规律的基础。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转折点,是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理论基础。化学方程式以及符号的形式科学、简明地表达了物质间的变化规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化学用语,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桥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使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三)学情分析教材在前面几个单元通过对空气、氧气、水等具体物质的学习,从具体物质的反应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写出文字表达式,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做好了支撑。对于守恒的概念,学生并不陌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能量守恒。教材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就已经对元素观做了预设和铺垫。例如,在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中有”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的表述,在第四单元中较系统的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水分子分解的图示或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同时通过对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这些知识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和质量守恒定律是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三课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前提。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缺乏研究手段和原理上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最终认同,即学生对于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应该选择哪些反应、用什么样的反应体系、分析哪些数据、如何推理举证,是不清楚的。关于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配平。由于学生很难分清化学方程式中不同位置数字的含义,在配平方法的熟练应用上存在着障碍,对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三个意义,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没有建立起从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化学符号三重表征看待化学反应的学科思维,对化学方程式中隐含的质量关系存在理解障碍,因此,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是照猫画虎,机械模仿书本格式,缺乏意义上的理解和建构。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将引领学生进一步理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三课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初步从宏观视角和微观粒子视角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知道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并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3)知道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4)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5)体会探索质量守恒定律的学科思维方式。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以化学方程式为中心,首先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并以“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为前提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然后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过程,这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最后再根据知识结构和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如下图单元主题课时主题课时目标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原因;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能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并能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学科表征的方法。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五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原因;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作业:一、基础过关1.下列实验(天平未画出)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1).参考答案:D钟(3).评价设计错选A,不清楚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错选B,不清楚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部分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选C,不清楚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给定的化学反应实验及其装置,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意在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Bgg0g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质量大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1).参考答案:B钟(3).评价设计错选A,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不到位,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选C,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不到位,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选D,不清楚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本题设计四个不同的反应,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让学生知道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学家高温加热该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化物B.氧元素C.水D.氧气(1).参考答案:B钟(3).评价设计错选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氧化物,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到位;错选C,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水,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到位;错选D,对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理解不到位。(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根据氧气的组成和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测评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解答二、能力过关4.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节能减排理念必须深入人心。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以下反应CO2+3H2X+CH3OH实现“碳中和”,X的化学式为()A.CH4B.H2OC.COD.C2H5OH(1).参考答案:B钟(3).评价设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守恒,题目已知的化学反应为CO2+3H2X+CH3OH,反应前后C、H、O三种原子的数目(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本题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及应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守恒进行分析。5.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反应后质量(g)X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生成物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参考答案:C钟(3).评价设计A、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得:18+1+2+32=X+26+2+12,解得X=13,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说法正确;B、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故说法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丁的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了是生成物,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说法不正确。D、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故说法正确。(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CO、CO2和水,说明该物质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但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一定不改变.C.36g水转变成水蒸气后质量仍为36g,此转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参考答案:B钟(3).评价设计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CO、CO2和水,说明该物质含有碳、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正确;B、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但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一定不改变,该选项正确;C、36g水转变成水蒸气后质量仍为36g,此转化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不正确;Dggg因为氢气过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及微观实质的认识。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三、素养提升7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①写出A装置中细沙的作用:,该装置在实验中易造成后果,改进的方法是。②A、B、C三个实验,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D①此实验的现象是;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1).参考答案:(1)①防止炸裂锥形瓶底;橡胶塞弹出;将玻璃棒改为玻璃管并拴上气球;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2)①碳酸钠消失,产生气泡,气球膨胀;②二氧化碳进入气球,导致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时间要求:4-5分钟(3).评价设计1)①白磷燃烧放出热量,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所以A装置中细沙的作用:防止炸裂锥形瓶底,该装置在实验中易造成橡胶塞弹出后果,改进的方法是:将玻璃棒改为玻璃管并拴上气球;②A、B、C三个实验,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否定B、C装置的理由是:B装置: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装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2)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此实验的现象是:碳酸钠消失,产生气泡,气球膨胀;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进入气球,导致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实验测评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测评学生能否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创新改进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并能应用于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初步学会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规范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应用化学方程式规范的表示相关化学反应,初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学科表征的方法。作业:一、基础过关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3Al+O2点燃Al3O2B.2Mg+O2点燃2MgOCHOH↑+O2↑D.C+O2↑点燃CO2↑(1).参考答案:B钟(3).评价设计错选A,对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不清楚;错选C,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认识不透彻;错选D,对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箭头符号的书写不明白。(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2.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时会生成有毒气体Cl2,即NaClO+2HCl═NaCl+Cl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Cl的名称为氯化钠B.该反应常温下就可以进行C.Cl2属于单质D.NaClO中钠、氧、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1:1(1).参考答案:D钟(3).评价设计错选A,化合物的命名不清楚;错选B,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获取反应条件;错选C,不理解单质的概念。(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本题测评学生对化合物的命名、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单质的概念和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等相关知识的考察,难度较小。二、能力过关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Fe2O3+CO高温Fe+CO2(1).参考答案:1)45462)2111钟(3).评价设计配平错误,说明学生对于质量守恒以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NH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N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4、5、4、6.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u(O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NaOH、CuSO4、Na2SO4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1.(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本题检测学生对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的掌握程度,根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3)电解水;4)红磷燃烧。(1).参考答案:1)2KClO32KCl+3O2↑钟(3).评价设计2)2KMnO4△K2MnO4+MnO2+O2↑4)4P+5O2点燃2P2O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学生可能对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等存在问题。(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书写步骤,初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学科表征的方法。三、素养提升5.火力电厂在烟道中用间断添加法,加入石灰石粉末以消除煤炭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并得到副产物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1)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石灰石与二氧化硫反应产生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1).参考答案:1)+42)2CaCO3+2SO2+O2高温2CaSO4+2CO2).时间要求:4-5分钟(3).评价设计1)写错或空白,学生对于氧化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不清楚。2)化学方程式写不出来或写错,说明学生未能很好的读懂题意,综合能力稍弱。(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难度较大6.高温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高温2Fe2O3+8X。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D.该反应中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有变化(1).参考答案:B).时间要求:4-5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不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错选C,不理解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错选D,对于化合价及化合价规则不理解(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本题由一个化学方程式引出,考察了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化合价规则及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等相关知识的考察,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综合能力。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作业:一、基础过关1.在反应3Fe+2O2点燃Fe3O4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参考答案:21:8:29解:在反应3Fe+2O2点燃Fe3O4中,在此反应中铁、氧气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56×3):(16×2):232=21:8:29。).时间要求:1-2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测评学生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内镍氢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H2+2NiO(OH)═2Ni(O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H2属于单质B.NiO(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1:92(1).参考答案:B解:A、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NiO(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2)=1:32,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根显﹣1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2NiO(OH)═2Ni(OH)2,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2:(92×2)=1:9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钟。(3).评价设计错选A,对单质的概念认识不清;错选C,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运用不熟;错选D,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进行分析判断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测评学生对单质的特征、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明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等的运用与计算能力。二、能力过关3.我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内,将水蒸气、尿液、废水等回收起来,再将水电解产生氧气,供宇航员呼吸。现回收到180g水,如果全部电解。1)请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多少克氧气?2)如果用化学式计算电解180g水获得氧气的质量,是否可以?请说明理由。(1).参考答案:1)160g;2)能,因为水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1)解:设可制得氧气质量为x3632180gxx=160g答:可制得氧气质量为160g;2)能,因为水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时间要求:3-4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保持不变,难度系数不大。(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测评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2)测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保持不变,来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4.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1)制取氧气的质量为19.2g。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1).参考答案:1)19.2g;2)49g。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g量为x.2KClO32KCl+3O2↑24596x19.2g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g。).时间要求:3-5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有一定难度,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用于方程式的计算,所以要分析数据的有效性,也就是确定计算所需要的数据.计算过程中化学方程式要正确,使用的数据要准确。(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测评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再根据氧气的质量和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氯酸钾的质量。三、素养提升5.“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制氧剂中其他成分不能生成氧气)1)284g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完全反应,能制取氧气质量多少克?2)超氧化钾还能与人体呼出的CO2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KCOO过“化学氧自救呼吸器”临时供给192g的氧气,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的质量为克。3)小明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①人体呼出气体中和的含量。②。(1).参考答案:96;2)710;3)①水蒸气;二氧化碳;②每次呼吸耗氧量。1)解:设284g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充分反应,能制取氧气的质量4KO2+2H2O═4KOH+3O2↑28496284gxx=96g答:284g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充分反应,能制取氧气的质量为96g;2)设: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的质量为y;4KO2+2H2O═4KOH+3O2↑28480%y6y=710g答: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的质量为710g;3)①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②每次呼吸耗氧量。).时间要求:4-6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难度系数偏大,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测评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能力,计算时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再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解答。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B.100g冰融化得到10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说明这一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镁条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参考答案:D钟(3).评价设计A、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故选项说法错误。B、100g冰融化得到100g水,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C、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的氧气逸出,这一反应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条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是因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2.“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酵(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点燃4CO2+6H2O+2X.物质X的化学式为()A.H2SB.SO2C.S2O4D.SO3(1).参考答案:B钟(3).评价设计反应物中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18个氧原子,生成(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即可正确解答。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B.丙和丁均属于氧化物C种化合物D.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1).参考答案:B钟(3).评价设计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B、由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丙物质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3种化合物,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D错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测评学生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及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后完全转化为CO、CO2和H2O,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烷中碳元素质量是3.6gB.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6g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为4CH4+7O2点燃2CO2+2CO+8H2O(1).参考答案:D钟(3).评价设计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100%)=1.2g,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则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3=3.6g,正确;=16g,正确;C、根据A和B选项的计算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8g:16g=3:10,设化学方程式中甲烷的计量系数x,氧气的计量系数为y,则有16x:32y=3:10,得出x:y=3:5,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写成化学方程式为3CH4+5O2点燃CO2+2CO+6H2O,可得生成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2):44=14:11,正确;D、由选项C中的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为3CH4+5O2点燃CO2+2CO+6H2O,错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A.C+O2点燃CO2↑B.4Fe+3O2点燃2Fe2O3C.H2O2△H2↑+O2↑D.2HgO△2Hg+O2↑(1).参考答案:D钟(3).评价设计错选A,对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箭头符号的书写不明白;错选B,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认识不透彻;错选C,对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书写不清楚。(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测评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6.请你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完成下列各题。1)世博会已有千辆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行,其中部分公交车采用二甲醚(C2H6O)做燃料。其燃烧(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某化合物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中。A.只含有碳元素B.只有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有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