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1页
2015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2页
2015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3页
2015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4页
2015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及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化屋小学

姓名:龙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化屋小学:龙丽)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

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

“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

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

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

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

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

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

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

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

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

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

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

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

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

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

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

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

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

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

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

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

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

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

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

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

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

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

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

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

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

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

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回顾反思”

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止匕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

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

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

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

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

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

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

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

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

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

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

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

习的动态。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

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

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

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

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

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

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

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

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

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

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

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

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

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

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

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

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

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

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

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

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

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

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

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

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

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

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

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和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

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

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

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

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

是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握圆的

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

本性质。

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

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

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

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

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

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

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教学进度表:(附后)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简耳1、等式与方程12月28日教

13.1-3.4、问勿

2、等式的性质(一)1师集中,2月

方程29日报名注

册,发教科

3、解方程(一)1

书,3月1日

正式上课。

4、等式的性质(二)1

23.7-3.115、解方程(二)1

6、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1

7、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1

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1

33.14-3.18

9、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1

10、整理与练习1

1、单式折线统计图1

二、折线统

43.21-3.25计图2、复式折线统计图1

蒜苗的生长1

1、因数与倍数1

53.28-4.12、2和5的倍数的特征1

3、3的倍数的特征1

4、质数和合数1清明节:4

三、因数5、分解质因数1

64.5-4.8月4日放

与倍数

6、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假。

7、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

74.11-4.158、整理与练习1

和与积的奇偶性1

1、分数的意义1

四、分数的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

84.18-4.22意义和性

质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1

几分之几

4、真分数和假分数1

5、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

94.25-4.291

分数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

7、分数的基本性质1劳动节:5月

1日放假,5

105.3-5.68、约分1

月2日(星期

9、约分练习1一)补休。

10、通分1

11、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1

115.9-5.13

12、整理与练习1

球的反弹高度1

五、分数的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

加法和减

125.16-5.20法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

1、圆的认识1

2、认识扇形1

3、圆的周长1

135.23-5.27

4、圆的周长的计算的实1

六、圆际应用

5、圆的面积1

6、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1

145.30-6.3

7、整理与练习2

七、解决1、解决问题的策略1端午节:6

问题的策转化月9日至

156.6-6.8

略2、用“转化”的策略解111日放假

决分数问题调休,共3

1、数的世界(一)1天。6月12

日(星期

八、整理日)上班。

与复习2、数的世界(二)1

166.13-6.173、图形与统计1

4、应用广角1

复习迎考考查科目

17-186.20-7.1

检测

语文、数

期末检测学、科学期

197.4-7.9

末教学质

量检测

期末工作

207.11-7.15期末工作总结总结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

教学内容:等式与方程第上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

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

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

一、预习作业

直接写出得数:

5x+4x=8y-y=7x+7x+6x=

7aXa=15x+6x=5b+4b-9b=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

指名学生口答

2、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

造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

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

3、教学例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

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

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4、教学例2,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

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

什么?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

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

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5、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

表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

些?

指出:像5004-2=Xo20-12=x虽然也是方程,

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

边或右边的方法。

三、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

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一中相关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等式与方程

50+50=100x+50>100x+50=150

50<100X+50<200x+x=200

书y55~~~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一)第2课时,第■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

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预习作业

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W708+x

504-2=25x+4<14y-28=355y=40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

(1)指名学生回答预习作业

(2)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和方程有

什么联系?

2、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

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

一个20克的祛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

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祛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

(20=20)

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

一个10克的祛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

衡)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

上一个10克的祛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祛码)

添上一个10克的祛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

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质质量

的关系吗?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

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

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3)出示第1组天平图

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

各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

列出两个等式吗?

板书:x=50x+10=50+1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式两边

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出示第2组天平图

你能用等式表示第2组图中两边物体质量变化

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

50+a=50+a50+a-a=50+a-a

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5)归纳等式性质

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

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现在小组中说一说。

归纳:等式两边同事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

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

书)

(6)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

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

等式的性质(一)

书50=5050+10=50+1050+a=50+a

X+a=50+ax~a~()=50+a-()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⑶课时

教学内容:解方程(一)第上课时,第C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并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理解解方程的简化书写,并在解题时适当运用。

教学重点:根据等式的性质解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复习导入

指出下面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15+y=3436-ca+23>7086-x=57

x4-y=zx<y70-28=425y=4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

的值。

(2)出示例4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吗?(x+10=50)

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汇报方法。

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

表示开始解方程了。

X+10=50

解:x+10-10=50-10……根据等式的性质

X=40……化简等式

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

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可以怎样检验呢?说

说你的方法?

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

想等呢?

学生集体进行检验。

(3)小结

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

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

要注意什么?(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

检验...)

三、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

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学生尝

试解答,汇报交流。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尝试解答,解题核对

3、完成练习一第4题

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可以怎么做?

独立完成填写

X的值正确吗?口头检验

4、完成练习一第5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

质?什么是解方程?

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

板解方程(一)

X+10=50

解:x+10-10=50-10……根据等式的性质

设X=40……化简等式

检验:40+10=50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工课时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二)第上课时,第•单元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

数(除以一个数时。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

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

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

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

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

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

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题图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图,并

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

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

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

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

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二、课堂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习一中相关习题。

等式的性质(二)

书X=202x=20X23x=20X3

3x4-3=604-3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5课时

教学内容:解方程(二)第汉课时,第e单元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简单的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的方程,体验等式的性质。

2、掌握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易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复习导入: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又一个性质,谁还

记得?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6

1.出示例6教学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

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

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

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

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

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一中相关习题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怎

么样?

板解方程(二)

40x=960

解:40x-40=960-40

设x=24

答:试验田的宽是米。

计24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课时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第0课时,第一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分析题目,理解数量关系并列方程求解,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

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

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复习引入

1、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2、解方程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7:

1、出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教师引导:先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

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去年的体重+2.5kg=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kg

3、教师引导:根据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

重,可以怎样列方程。

4、去年的体重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

来表示?

(未知量可以设为X)

5、教师板书: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

X=36-2.5

X=33.5

6、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引导:“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可

以怎么样列方程?又该怎么解?学生自主完成

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

意思?

36-x=2.5

X=36-2.5

X=33.5

7、引导:先检查方程列的的是否正确,再检验

方程的解,看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

8、总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

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

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①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

②要根据题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③求出答案后,还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非洲象的体重X33=蓝鲸的体重

小结:①弄清数量关系

②非洲象的体重未知,所以设非洲象的

体重为Xo

③求出方程再检验。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学生自主思考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校对。

①黑键个数+16=白键个数

②白键个数-16=黑键个数

3、完成练习二第3、4题

学生自主思考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校对

每千瓦时的单价义数量=总价

四、总结

今天蔡们学会了什么?怎样解决简单的列方程

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去年的体重+2.5kg=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一去年的体重=2.5kg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36-x=2.5

书x=36-2.5x=36-2.5

设x=33.5x=33.5

①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

计②要根据题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③求出答案后,还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工课时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第7课时,第一单元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

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

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土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

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形如ax土b=c的方程的解法。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情境导入

出示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谈话导入:西安是

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

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

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8

1、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

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

关系?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

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

小雁塔的高度X2—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X2一大雁塔的高度=22。

2、引导学生观察数量关系式,提问:哪个数量

我们不知道。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

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板书课题)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

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3、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

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

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

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4、学生自主解方程、并校对。

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22+22=64+22

2x=84

x=42

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

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

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①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为X

③列方程并求解,并及时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

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总结:在解这道形如ax±b=c的题目,我们可

以先通过等式的性质求出ax的值,再求解。

2、完成练习二中的相关习题。

四、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

小雁塔的高度X2—22=大雁塔的高度;2x-22=64

小雁塔的高度义一大雁塔的高度。

计2=222x-64=22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a课时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第8课时,第一单元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_6=。的方程的解法,

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提高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难点:合理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复习:

2+3x=1717-3x=ll3x-8=40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北京的颐和园吗?那里有着迷人的

风景,特别是昆明湖的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

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9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

求什么问题?

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

系吗?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集体交流。

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

X号呢?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师: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

示水面面积呢?

引导学生思考,X是陆地面积,水面面积就是

3xo

教师板书:

解: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X公顷,则水面面

积大约有3X公顷。

X+3X=290

4X=290

X=2904-4

X=72.5

3X=217.5

提问:那思考如果设陆地面积是X公顷,怎么

列方程呢

X4-3+X=290

思考:这时候解题遇到了什么问题?设什么为

X比较合适。

小结:在两个有倍数关系的未知量之间,我们

选择设一份量为Xo

3、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①陆地面积+水面面积是否等于290公顷

②水面面积是否为陆地面积的两倍。

4、师: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

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

以列方程来解答。

5、学生独立完成为能够第14页练一练1

6、完成练一练2

学生独立思考等量关系,思考设哪个未知量谁

为X

海洋的面积一陆地的面积=2.1亿平方千米

三、巩固练习

1、解方程

2x+3x=603.6x-2.8x=12100x-x=198

2、完成练习三中相关习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怎样的方程解决问题?在

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小结。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三)

解: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X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3X公顷。

板X+3X=290

书4X=290

X=2904-4

设X=72.5

计3X=217.5

答: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大约有72.5公顷,水面面积大约有217.5公顷。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2课时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第9课时,第一单元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感受解题方法的多

样化。

教学重点:正确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体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基础练习

解方程

18x+2x=605x+6x=12.16.6x-5x=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师:这是一道什么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

引导: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他们的数量关系吗。

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

2、引导: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客车和货车各自

所走的路程与总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指名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

速度和义时间=总路程

3、师:你能根据“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

程=总路程”列出方程并解答嘛?

在等量关系中,哪个数据未知?要知道货车的

路程就要先知道货车的速度,所以可以设货车

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

解:设货车的行驶速度是X千米/小时。

3x+95X3=540

3x+285=540

3x=255

x=85

4、小结:学生思考,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的关键

是什么?

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者画图,可以

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

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先利用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师:相距400千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这道题与例题10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后列出等量关系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2、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以及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5、练习三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说一说是根据那个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

的。

6、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等量关系,并独立完成。

m仝:里/I、幺士

说:说你这二节课的学习收获。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

解:设货车的行驶速度是X千米/小时。

3x+95X3=540

书3x+285=540

设3x=255

x=85

计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小时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10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第10课时,第一单元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意义的理解,熟练地运用等

式的性质解方程,巩固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解题技能的形成,培养数

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

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地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回顾与整理

师:这一单元,你学习力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

1、局里说说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等式有哪些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

要注意什么?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经历哪些步骤?

怎样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指名说说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定义。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汇报交流,针对出现的错误学生之间

互相评价。

(3)说说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第3题

(1)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集体汇报交流

4、完成4-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每一题列出的方程和对应的数

量关系。

(3)教师提问:对于每一题,还有没有其它解

法?

指名回答,其余学生做出评价。

(4)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

哪些?

三、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14题

(1)读题,在表中完成填空。

(2)先独立思考第一个问题,再在小组里交

流。

(3)学生独立完成第2个问题。

(4)学生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然后再在小组

里交流。

2、完成第15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

想法。

(2)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四、评价与反思

1、说说你对评价指标的理解。

2、结合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指名说说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2、课后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或互联网进一步

了解有关方程的知识。

整理与练习

1、方程的意义:

书2、等式与方程的联系和区别:

3、等式的性质:

4、解方程:

计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化屋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龙丽授课人:龙丽全册第H课时

教学内容:单式者先统计图第1课时,第二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

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备注

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师: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

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

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从6岁、7岁、8岁、9岁,,,,不同时间段的

身高情况。

3、出示折线统计图:

为了更方便分析,表中的情况还可以用这

样的统计图来表示。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是

什么统计图吗?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感知:

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是由什么组成的

呢(点、线、标题、日期、单位、横轴、纵轴)

这张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是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