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从改革之初的迷茫与颓废,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摘编自陆士桢、蔡康鑫《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与政策因应》)材料二:“精神内耗”又称“心理内耗”,主要指在自我精神世界中,两个观点不同的“小人”,相互争吵、拉扯、冲撞,导致心理资源被过度消耗而出现精神倦怠,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自我攻击和纠结犹豫中。在学习工作方面,表现为对既定的成功精英阶层有追求执念,行动上却担心失败而踌躇不前;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情绪极度敏感导致容易放大小矛盾,却又为避免与他人冲突而选择主动讨好;此外,还表现为纠结过去生活的遗憾,担心未知的未来等。精神内耗并不是当代青年群体独有的情绪基调,任何年代的青年在完成目标、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相似的心理感受。如果能正确地加以引导,就能将“绊脚石”转化为“垫脚石”。应以理性认识还原青年多样性和复数性行动。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数性行动为每个人生活赋予了多种样式和可能,使社会呈现多元丰富的特征。机械化的工作模式,使人们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悄然丧失。因此,与形式主义的“996”相比,青年更应该主动打破“自我异化”思维定式,还原“活动的生命”原本的幸福与惬意。青年应该化身时间管理大师,主动忙碌,主动设定目标、划分阶段、掌握节奏、按部就班地全身心投入;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利用网络在碎片化时间为学习赋能、提升自我。这不仅是高效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最佳方法,也是适应职场生存法则的能力显示。青年精神内耗在很大程度上与网络社会“贩卖焦虑”有关。不少网红捕捉青年在面对社会压力时产生的各种心理纠结之后,在网络上以“摆烂”“卖惨”的方式,试图引起粉丝情感共鸣,其间还夹杂着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渗透,让青年在“娱乐一切”的氛围中消解崇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有效甄选机制,甄选不同领域的“正能量”网红,利用算法技术精准投放到不同的青年圈层,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形式发挥其价值引领示范作用,从而自觉抵制甚至消除“负能量”信息的影响。要消除网络“贩卖焦虑”对青年的影响,除了解决信息发送首端的问题,还应该强化信息传播过程的督查,做好舆论审查与监管,建立多元参与的互联网监督治理机制。功利社会驱使下工具理性的日渐膨胀,不仅导致价值理性难以发挥引领青年精神世界的作用,也致使缺乏价值引领的工具理性畸形化发展。因此,用兼具真善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青年精神世界以实现自身治愈,可谓意义重大。(摘编自王乐乐、李伟《纠结与治愈:青年精神内耗的表征、根源与应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迷茫到今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一过程体现了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B.作者认为,对“躺平”“佛系”现象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是缓解内心压力、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C.如果青年能够有效规划、利用时间,就可能高效地平衡工作与生活,适应职场生存法则。D.不少网红在网络上以“摆烂”“卖惨”的方式贩卖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青年的精神内耗。2.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集体情绪”表现的一项是()A.脱贫攻坚目标确定后,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珍惜时代机遇、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尽责、在尽责中成长。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离不开、回不去、又卷不进的矛盾困境之下,青年人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与“佛系”。C.“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D.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次次重大突破,青年们普遍感受到自豪与振奋,为国家的科技实力感到骄傲,还有不少青年立志投身航天事业。3.如果你的同学总是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的遗憾,担心未来。下列最适合用来劝勉他的诗句是()A.“须信百年都似梦,莫嗟万事不如人。”(潘阆《樽前勉兄长》)B.“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C.“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D.“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4.要突破“精神内耗”的集体情绪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精神内耗”的破解之道。【答案】1.B2.C3.D4.①建立有效甄选机制,甄选“正能量”网红,发挥其价值引领示范作用;做好舆论审查与监管,建立多元参与的互联网监督治理机制;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青年精神世界以实现自身治愈。【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错。结合材料一第3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可知,原文只是说“佛系”“躺平”是缓解内心压力的途径,并没有说其是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概念的理解能力。结合材料一第4段“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可知,群体情绪是针对某一突发或历史事件的瞬时爆发出的情感,集体情绪是持续时间长的整体心理。A.脱贫攻坚不是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维持时间长,属于集体情绪。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持续时间长,是一个世代的整体心理,属于集体情绪。C.“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播出是某一突发事件,瞬时间感动无数人,属于群体情绪。D.中国的航天事业维持时间长,不是某一突发或历史事件,属于集体情绪。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劝勉同学不要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担心未来,即劝勉他要把握现在。A.劝人不要和他人比较,要看淡得失,不适合。B.人生是既定的,何必成天叹息哀愁,带有强烈的“宿命感”,不适合。C.比喻老有所为,暮年尚能发光发热,并非劝勉青年,不适合。D.劝谏人不要纠结过去的人事,应该抓住当下的美好时光,适合。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题干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要注意筛选社会方面的破解之道。①结合第5段“不少网红捕捉青年在面对社会压力时产生的各种心理纠结之后,在网络上以‘摆烂’‘卖惨’的方式……让青年在‘娱乐一切’的氛围中消解崇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有效甄选机制,甄选不同领域的‘正能量’网红……发挥其价值引领示范作用”和第6段“还应该强化信息传播过程的督查,做好舆论审查与监管,建立多元参与的互联网监督治理机制”可概括出:既要建立有效甄选机制,甄选正能量网红,以其正能量价值引领青年进步;又要强化督查,做好审查监管,建立多元参与的监督机制。②结合第7段“功利社会驱使下工具理性的日渐膨胀,不仅导致价值理性难以发挥引领青年精神世界的作用,也致使缺乏价值引领的工具理性畸形化发展……用兼具真善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青年精神世界以实现自身治愈”可概括出: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涵养青年的精神世界,来实现青年自身的治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竹林的故事废名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我们以后就借了割菜来逗她玩笑。我们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问她,她笑而不答,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们从此就呼她三姑娘。从名字看来,三姑娘应该还有姊妹或兄弟,然而我们除掉她的爸爸同妈妈,实在没有看见别的谁。一天我们的先生不在家,我们大家聚在门口掷瓦片,老程家的捏着香纸从我们的面前过去,不一刻又望见她转来,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近我们:“先生!替我看看这签。”我们围着念菩萨的绝句,问道:“你求的是什么呢?”她对我们诉一大串,我们才知道她的阿三头上本来还有两个姑娘,而现在只要让她有这一个,不再三朝两病的就好了。茅屋顶上正在冒烟,老程由街转头,叱咤一声,躲在园里吃菜的猪飞奔的跑,——三姑娘也就出来了,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留到端午扎艾蒿,别糟蹋了!”妈妈这样答应着,随即把酒壶伸到灶孔烫。三姑娘到房里去了一会又出来,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家里只有这一个,老是归三姑娘照管——踮着脚送在桌上;然而老程终于还是要亲自朝中间挪一挪,然后又取出壶来。“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实在用不着下酒的菜,对着三姑娘慢慢的喝了。然而那也并非是长久的情形。母女都是那样勤敏,家事的兴旺,正如这块小天地,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老程的死却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漠起来,只有鹞鹰在屋头上打圈子,妈妈呼喊女儿道,“去,去看坦里放的鸡娃!”三姑娘才走到竹林那边,知道这里睡的是爸爸了。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灯光下照见了三姑娘,拿一束稻草,一菜篮适才饭后同妈妈在园里割回的白菜,坐下板凳三棵捆成一把。“妈妈,这比以前大得多了!两棵怕就有一斤。”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所以听了敲在城里响在城外的锣鼓,都能够在记忆中画出是怎样的情境来。“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忖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的这样猜。三姑娘实在是站起来了,一二三四的点着把数,然后又一把把的摆在菜篮,以便于明天一大早挑上街去卖。见了三姑娘活泼泼的肩上一担菜,一定要奇怪。人一见了三姑娘挑菜,就只有三姑娘同三姑娘的菜,其余的什么也不记得,因为耽误了一刻,三姑娘的菜就买不到手;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比别人的甜了。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式,不过这也不能够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这时青椒出世还不久,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鲜青椒煮鲜鱼,是再好吃没有的。三姑娘在用秤称,我们都高兴的了不得,有的说买鲫鱼,有的说鲫鱼还不及鳊鱼。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妈妈在家里等吃饭。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赶跑了。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1924年10月(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流、竹林、茅屋、菜园渲染出远离尘世喧嚣、安宁静谧理想世界,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创设了典型环境。B.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我”是三姑娘命运变化的见证人,“我”的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也有利于抒发情感。C.“青草铺平了一切”暗示老程去世了许久,但作者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在淡淡的勾勒中,展现了哀而不伤的审美心理。D.小说以竹林为背景,真实地记录了三姑娘从童年到结婚的几个生活片段,作品风格平淡朴实,充满田园风格。6.结合卖青椒的场景,简要分析三姑娘的形象特点。7.废名曾经说过:“我分明地受到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案】5.D6.在卖青椒的场景中,通过对三姑娘的动作描写,体现了三姑娘做事干练,为人善良,大方爽快的性格。7.①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废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惜墨如金,擅长留白。②田园风景轻描淡勾,不多点染,平平写来,隐隐含着风情。③语言淡雅,追求意境美。【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真实地记录了三姑娘从童年到结婚的几个生活片段”错误,文中是小说,选取了三姑娘的几个片段来写,但并不是完全真实地记录她的生活。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能力。文中的“我们”本来只是买四量青椒,于是想用一顿饭再换一两青椒,虽然三姑娘嘴上说不出东西,但实际上已经把青椒放进去了,从“不提防”“抓”“掷”等动词都体现了三姑娘动作的麻利,不斤斤计较以及大方爽快的性格。【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文章语言简洁凝练,并且逐句之间空白多,如文中最后“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惜字如金,并没有解释为何“接不来”,擅于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小说以竹林为背景,以三姑娘一家的生活经历为标志展开,充满田园风格,如“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这样的环境描写平淡朴实,隐隐含着田园风情。本文不是单纯的用叙述性的语言讲故事,而是诗化了语境,散文般的故事叙述,如文中“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式,不过这也不能够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这种叙述方式充盈了小说的意境,使小说的意境更深远。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壮愍刘公①未显时,凡三与贼遇。始为常州无锡县尉有枭贼刘铁枪者起浙西转扰诸郡。捕盗官不能制。公一日沾醉夜归,适报铁枪入境。遂乘酒赴之,与贼接战,手杀铁枪及其徒五人,余悉散走。部使者上其功,改大理评事。后知果州南充县,丁先太师忧,解官东还,道出兴州境上,遇群贼奄至,掠其行李,发之,惟文书百余帙,布数匹。贼魁詈其徒曰:“此穷官人,何足劫?”公时在后,闻变驰至,瞋目叱之,贼众披靡。俄发三矢,辄毙三人,余遂遁去。雍帅寇莱公表其事,诏迁官知泸川,后移倅汝阴。过安陆,遇故人留饮,家属先行,复遇盗劫。倒囊,得一银扣剑,洎一䃋石腰带,持去。后贼败于齐安,狱具,法归赃于主,有司以闻。时陕西转运使员缺,执政方以公进拟,真宗曰:“是人为郡守,而止有一䃋石腰带,廉可知也。”遂除公。(选自秦观《淮海集》)材料二: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②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若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疏》)【注】①壮愍刘公:刘平,字士衡,北宋官员,谥号壮愍。②横贷:超越法律而得到宽恕。8.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始为常州无锡县尉A有枭贼B刘铁枪者C起浙西D转扰E诸郡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绶、解褐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B.除,文中意为“授予官职”,与“除臣洗马”(《陈情表》)中的“除”意思相同。C.劝,文中意为“勉励”,与“勖尔植”(《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勖”意思相同。D.疏,奏文的一种,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文书,始创于汉代。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平还未显达时,曾醉酒夜归,亲手制服枭贼刘铁枪,部使上报刘平功劳,改任大理评事。B.刘平解官东归时,出了兴州境,突遇群贼,刘平瞪大眼睛大声责骂贼人,于是贼人溃逃离去。C.太宗对那些贪赃受贿之人十分严格。他要求对这些人可以释放回去,但不能恢复官职。D.包拯恳求皇上今后处理贪赃枉法的官员时,不应该轻易宽恕,应当遵照条例执行。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贼败于齐安,狱具,法归赃于主,有司以闻。(2)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12.请梳理材料二中包拯上疏的具体思路。【答案】8.ACD9.A10.B11.(1)后来贼人在齐安败落,罪案已定,依照法律归还赃物给主人,有关官吏将此事禀告朝廷。(2)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有的犯人超越法律的许可而得到宽赦从而保住了性命,有的犯人受到他人的恩德消除了自己的罪名。12.(1)分析当下现状:贪污成风,严刑峻法形同空文。(2)援引历史实例:西汉时不仅严惩贪官,并严禁其子孙为官;宋太祖惩治贪官严明。(3)提出解决办法:对待因贪赃触犯法律的官员时,不轻易宽恕他们,应该依照条例执行。【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最初担任常州无锡县尉时,有名叫刘铁枪的凶悍盗贼,在浙西开始作乱,转而骚扰附近的郡县。动词“为”加官职“常州无锡县尉”,动宾结构,省略主语,独立成句,所以A断开;名词“枭贼”和名词“刘铁枪”是修饰被修饰关系,中间不断,所以B不断;“者”字是表停顿的助词,后边断开,所以C断开;动词“起”和名词“浙西”为动宾短语,独立成句,所以D断开;动词“转扰”和名词“诸郡”为动宾短语,独立成句,所以E不断开。故选AC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说法错误,“解官”是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B.正确。“除”,第二个,也是“授予官职”。句意:授予刘平陕西转运使的官职。/授予我洗马一职。C.正确。“劝”,第二个,也是“勉励”。句意: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勉励你们种植。D.正确。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B.“刘平瞪大眼睛大声责骂贼人,于是贼人溃逃离去”错误。依据材料一“瞋目叱之,贼众披靡。俄发三矢,辄毙三人。余遂遁去”可知,刘平瞪大眼睛大声责骂贼人,众贼人后退。顷刻发箭三支,就击毙三个贼人,其余盗贼逃跑离去。并不是贼人直接溃逃离去。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狱”,罪案;“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有司”,有关官吏。(2)“洎”,等到;“或”,有的犯人;“横贷”,超越法律的许可而得到宽赦;“衅”,罪名。【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1)分析当下现状:依据原文“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可知,如今国家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每天都有,即使有处罚严厉的法律,却如同一纸空文,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贪污成风,严刑峻法。(2)援引历史实例:依据原文“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可知,列举了两汉和太宗皇帝法律严明的实例。两汉时,因为贪赃而导致犯罪的人,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太宗时,他责罚贪污、残害百姓的人,慎重地对待官爵礼制。(3)提出解决办法:依据原文“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可知,主张对待因贪赃触犯法律的官员时,不轻易宽恕他们,应该依照条例执行;即便遇到大赦,也不再录用他们当官等。参考译文:材料一:刘平还没有显达的时候,总共三次与贼人相遇。最初担任常州无锡县尉时,有名叫刘铁枪的凶悍盗贼,在浙西开始作乱,转而骚扰附近的郡县。负责捉捕盗贼的官员不能制止他。有一天到刘公喝醉酒夜归,恰逢手下人报告说刘铁枪进入郡县内,于是乘酒奔赴现场,和贼人交接作战,亲手杀了刘铁枪和他的部下,余下的贼人都溃散逃走。御使官上报了刘公的功劳,改任刘公大理评事。之后担任果州南充县县令,遭逢太师去世,解除官职向东回家乡,从兴州境上走出来,突然遇到一群贼人,贼人掠夺了刘平的行李,打开只发现一百多帙书籍,几匹布。贼人对着部下大骂道:“这是个穷人,哪里值得抢劫呢?”刘平当时在后面,听闻事变骑马快速赶到,瞪大眼睛大声责骂贼人,众贼人后退。顷刻发箭三支,就击毙三个贼人,其余盗贼逃跑离去。雍帅寇莱公表书上奏了刘平的事迹,皇上下诏升迁刘平为泸川知州,后来改任汝阴副职。路过安陆的时候,遇到老朋友留下饮酒,刘平的家人先行离开,刘平又遇到盗贼抢劫。倒出口袋中的东西,得到一把银扣剑,和一条䃋石腰带,贼人拿着离开。后来贼人在齐安败落,罪案已定,依照法律归还赃物给主人,有关官吏将此事禀告朝廷。当时陕西转运使官职缺位,掌管政事的官员上奏呈报刘平,以备采用,宋真宗说:“这个人担任郡守,却只有一条䃋石腰带,他的廉洁可以看出来了啊。”于是授予刘平陕西转运使的官职。材料二:我听说:廉洁的官员是百姓的表率,贪官污吏是百姓的祸害。如今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每天都有。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有的犯人超越法律的许可而得到宽赦从而保住了性命,有的犯人受到他人的恩德消除了自己的罪名;即使有处罚严厉的法律,却如同一纸空文,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导致犯罪的人,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太宗时,曾经有几个臣子犯罪,都被发配到少府监去服劳役,等到应该宽免他们的时候,太宗皇帝对近臣说:“这些人犯的是贪赃受贿罪,只可以释放他们回去,听其自便,但绝不能恢复他们的官位。”他责罚贪污、残害百姓的人,慎重地对待官爵礼制,就是如此严格。这些都是前朝好的法令制度,所以应该遵照执行。我想恳求(皇上您)今后对待因贪赃触犯法律的官员时,不轻易宽恕他们,应该依照条例执行,即便遇到大赦,也不再录用他们当官,有些犯罪较轻的人,也只授给他们副使上佐之类的官职。只有这样,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应该畏惧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郊独步王禹偁襟袖飘飘晚吹轻,孤吟何必共人行。绿杨系马寻芳径,春草随人上古城。不愤黄鹂夸巧舌,多惭戴胜①劝归耕。凭高朗咏沉湘赋,自许吾生似贾生。【注】戴胜:鸟名。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了轻柔的晚风,“飘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沉浸于春风里的闲适之情。B.“寻芳径”中的“寻”表明专程踏访,与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有异曲同工之处。C.面对巧舌黄鹂,诗人并不生气;听到鸟儿劝归耕的鸣叫声,诗人生出了惭愧之情。D.这首诗歌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议论,体现了七言律诗在行文上的特点。14.此诗作于作者贬官闲居之时,作者是如何排遣内心的贬谪之痛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3.C14.①独步郊外,沉醉春光心情愉悦,在大自然的景色中排遣自己内心的贬官之痛。②孤吟朗咏,诵读屈原的辞赋,自许贾谊,借二人缓解和疗愈自己的贬官之痛。【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面对巧舌黄鹂,诗人并不生气”错。结合“不愤黄鹂夸巧舌,多惭戴胜劝归耕”可知,这里的“黄鹂”爱“夸巧舌”,作者用其来喻指官场上的那些巧言令色之徒,“不愤”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不愤”并非是不生气,而是不平、不满和不服气。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概括信息要点的能力。①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独自漫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首联两句,勾勒出诗人自己独步郊外,襟袖飘飘,孤身吟咏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颔联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郊野画面,“寻芳径”暗示诗人在追求自然之美;颈联两句,作者借眼前“黄鹂”和“戴胜”鸟儿,表达了对于官场巧言令色之徒的不满和对古代隐士归耕田园的欣赏。综上可以看出,诗人寻找并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来排遣内心被贬之痛。在春郊独行中,诗人既有孤高自赏的情趣,也有超然世外的理想追求,内心的被贬之痛也得到了舒缓。②诗歌最后“凭高朗咏沉湘赋,自许吾生似贾生”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怀、理想与古代文人相提并论。诗人站在高处朗诵吟咏屈原的词赋,自许自己的一生与贾谊相仿,屈原和贾谊都是以清高脱俗著称,词人以他们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高洁人格和卓越文学造诣的坚定追求,内心的被贬之痛也得到了舒缓。(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2)《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细节便把行路的艰难、内心的惶恐刻画出来了。(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闲适悠然,实则透露出诗人日中无聊,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答案】(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4分)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从去年年初的淄博“赶烤”到岁末的“尔滨冰雪文化”,不少城市积极“圈粉”。①______?这是因为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短视频流量时代,旅游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红城市”的成功“出圈”,既需要城市抓住数字机遇主动作为,②______,展现以文托底的城市精神特质。因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深刻把握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时代价值,提炼并创新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是文旅名城品牌塑造的“生命力”。【答案】①这些城市究竟是如何红起来的②更需要厚植文化底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空后问号表明此处是问句,根据前句“不少城市积极‘圈粉’”和后句“这是因为……旅游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可知,此处问句是在设问淄博和哈尔滨等城市积极“圈粉”并火起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故可填“这些城市究竟是如何红起来的”。②处,根据前文“‘网红城市’的成功‘出圈’,既需要城市抓住数字机遇主动作为”可知,此处是在说网红城市成功出圈还需要做的事情,结合后文“以文托底……深刻把握城市的历史文脉……提炼并创新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是文旅名城品牌塑造的‘生命力’”可知,除了抓住数字机遇外,更需要注重城市文化,把握历史文脉,厚植文化底蕴,故可填“更需要厚植文化底蕴”。(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元代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中,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更因其罕见的题材和精美的工艺成为稀世珍宝。元青花瓷出土和传世文物数量极少,带有人物故事图案的更是①。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自屈原的《离骚》开始,古人常以花草嘉木比附君子之德。对“四爱”的推崇,正是对君子人格的弘扬。有趣的是,元代景德镇画工们即使有本可依,也并不会完全被画本“格套”所束缚,往往会进行一些②的改造。在陶瓷画工的阐释下,“四爱图”中的人物形神兼备,中锋勾勒出的线条单纯灵动,侧锋随意点染形成的青花韵致,令人感受到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盎然古意。17.根据上下文,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18.左图为湖北省博物馆所藏梅瓶的细节“王羲之爱兰”图,其中王羲之袒胸露肩;右图为武汉博物馆所藏梅瓶的细节“王羲之爱兰”图,王羲之则衣冠端正。请你探究不同设计的原因。【答案】17.①屈指可数②别出心裁18.左图的王羲之袒胸露肩,较为符合魏晋名士的放达形象;右图的王羲之则衣冠端正,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士儒雅形象的追求。【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更是”表明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的递进,根据前文“数量极少”“带有人物故事图案的更”可知,此处是在说带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元青花瓷出土和传世文物数量更少,故可填“屈指可数”。“屈指可数”意思是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②处,所填成语是“改造”的定语,根据前文“即使有本可依,也不会完全被话本‘格套’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