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程标准: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机械生产

时空坐标农业生产现代化:从粗放到集约,从人工到自动,从个体到产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现代社会:机械化从粗放到集约,从人工到自动,从个体到产业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现代农业的出现:(一)背景:

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投资在各州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各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二)发展过程: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建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机器生产推动者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革命后20世纪中叶20世纪下半叶良种推广、化肥应用;设施农业进展;规模经营。(三)表现1、农业机械化前提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批量生产特点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美国:以大型为主;

法国:以中型为主;

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影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业生产从人工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美国大型农机法国中型农机日本小型农机时间国家新品种产量1930年美国玉米由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

1941年墨西哥小麦从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

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00—650干克2014年中国“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2019年中国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1046.3千克高效化肥的应用诺尔贝和平奖诺曼·布劳格与其培育的墨西哥矮杆小麦2、育种技术的突破(三)表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重大贡献

袁隆平(1930.9.7—2021.5.22),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

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

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

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制冷技术既保证了食品质量,也减少了食品损耗。——摘编自李秀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延长了农产品的使用期(四)农业现代化的意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品供应,为消除世界性饥饿作贡献解放了人力,促进农业人口转移;推动土地资源开发,使农业生产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改变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养殖业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畜牧业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二、现代养殖、畜牧业的出现:大型奶牛场捕鱼与远洋渔场现代化养鸡场项目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具动力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生产技术直接经验现代科技生产目的自给自足商品化使用肥料天然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作物品种农家原有品种人工培育品种经营模式个体小农为主,粗放经营为主大型农场、养殖场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物质循环内循环,农产品初步加工外循环,农产品加工非常深入,产业链延长,贸工农一体化生产转变意义①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②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重大贡献;③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④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⑤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的更新;⑥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机械化产业化集约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一、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地窖、陶器存储余粮(一)原始社会:隋代含嘉仓遗址粮仓储备技术改进(二)古代社会陶器地窖(三)现代社会机械通风储粮、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四)发展趋势:

①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②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③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谷物冷却机现代粮仓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一)古代社会:腌制与风干、自然冰(二)现代社会:①食品冷冻技术不断进步;②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③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腌制法风干法冰箱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冷链物流(三)影响:

提升生活品质,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状态,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为稳定民心,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政府着手恢复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储备设施,出台一系列政策。基本上形成了以甲字粮(国家统一管理的特种粮食储备,主要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动用权属国务院)、战备粮、周转粮、农村集体储备粮四部分为主的粮食储备体系。1978年以来,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粮食价格稳中有降,农民甚至出现“卖粮难”现象。为此,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粮库,完善配备先进的储粮设备。从2000年开始,分别设立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进行垂直管理。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摘编自金梅、刘洋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新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社会性的储备体系国家重视统一管理种类齐全具有阶段性形成体系与改革开放相适应影响:

①适应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事业发展的需要;

②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粮食等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粮仓仓容紧张和仓储水平落后的局面;

③积累了一整套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经验;

④对扩大国内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⑤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概括新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影响:消除饥饿与食物安全一、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爱德华·萨乌马(曾经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1984年提出)《饥饿的非洲》(1992年非洲苏丹)(一)粮食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生产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进步

联合国粮农组织(二)应对措施

世界: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中国:1996年颁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粮食自给方针;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美国在全球转基因种子和农药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约占全球三分之一。美国的科迪华、孟先都(后续被拜耳收购)的种子份额占全球的36%,是全球前两大种子巨头。同时,在2020年全球农药市场中,拜耳、科迪华占比分别为20%、11%,先正达占比24%。——高瑞东《从美国粮食霸权到全球粮食危机》粮食安全的意义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放松。”——习近平《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是稳定时局的利器。粮食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粮食安全有利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民生。粮食是战争的必需品。粮食安全能够及时供应军队,保障国家安全。(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1、原因:现代农业的负面影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2、应对措施

中国: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食品安全认证标志“‘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指示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的意义:(1)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重视的重要问题。(2)保证食品安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3)消除饥饿能够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由此,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经济建设。课堂小结: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畜牧业的现代化渔业的现代化粮仓储备: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和智能化食品保存:冷冻食品工业、冷链物流产业粮食安全:粮农组织的行动计划、国家政策食品安全:国家重视,立法规范,严格监管2000年,袁隆平的超级稻研究达到了百亩片平均亩产700千克以上的目际,此后,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800千克、900千克和1000千克的奋斗目标,使中国起级稻研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反映了我国()A.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B.科技水平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C.水稻新品种在各地大面积推广 D.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A

1850年,美国引进的谷仓技术无需大量人力,收割机使几个人就能收获大量庄稼。1862年,林肯颁布了《宅地法》,人们通过极便宜的价格得到大片土地。随后40年里有5亿公顷土地加入农场行业。这说明美国农场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

A.《宅地法》维护农场主的利益

B.工业革命助力粮食规模生产

C.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日益壮大

D.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生产力B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最理想的收割时间是麦穗成熟的前一天和当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南、山东草帽辫(原料是麦秆,即小麦生产的手工副产品)产区的农民常常会宁愿少收小麦而提前四五天收割以获得编草帽辫用的优质麦秆。这种现象反映出(

)A.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

B.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北方农业日趋衰落A

有学者指出,食品生产日渐集约化,食品加工业越来越配合耐久性消费品产业所设立的模式,供给变得机械化,配销经过重组,用餐时间随着工作模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该学者意在说明()A.全球化转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B.食品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C.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生产方式

D.城市化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C

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墨西哥农业生产逐渐转向高粱和大豆等饲料作物的种植,以满足家畜饲养的需求。比如,在维拉克鲁斯州、墨西哥州以及杜兰戈州曾经种植玉米和菜豆的土地都被用来发展畜牧业。1974年,墨西哥不再是农产品的出口国,而成为农产品的绝对进口国,玉米和小麦等基本农产品都需要进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