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备考指津课标要求知识体系素养解读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1.综合思维:结合相关案例,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说明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2.人地协调观:通过对比,说明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正确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层级一“必备知识”梳理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1]______、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大气(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3]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实现途径:水循环、[2]_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物质循环。(2)三大循环简图。生物循环能量交换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项目生产功能稳定功能内容自然环境具有[4]

的功能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7]________、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举例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5]________。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6]________,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营养盐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8]________相互作用的削减,部分实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意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调节海—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功能≠各个要素功能之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要具有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1.要素特点(1)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9]__________。(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10]__________的。2.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11]________。演化统一

组合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整体响应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其他要素发生[12]____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2.响应特点(1)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13]______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14]______。连锁变化快速增强层级二“关键能力”突破知识点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命题探究](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3)题。离河岸距离/米群落属性影响因子群落结构群落盖度/%海拔/米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克·厘米-3)土壤电导率/(毫西门子·厘米-1)50乔—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乔—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乔—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乔—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乔—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乔—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乔—草45.009127.781.400.501

100乔—草40.339163.061.580.661

250乔—草34.339152.321.621.98(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BAB【思维过程】

先上升后降低先升高后降低

负相关先升高后降低下降地下

草本植物[核心归纳]1.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项目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

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项目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能力运用]考向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2023年新课标全国甲卷)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第1~3题。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2.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3.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CD

B解析:第1题,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不能形成地貌的基本格局;图中植被较为茂密,风沙作用比较微弱。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引起地下水位不同,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导致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生长草甸植被;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引起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第3题,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则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随着地势抬升,土壤中的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的比例下降。考向2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023年湖南高考地理)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

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如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第4~6题。4.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昼夜长短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D.食物数量5.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A.东北坡B.西北坡

C.东南坡D.西南坡6.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①食物储备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A

D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可推知,冬季非洲冰鼠需要通过晒太阳调节体温,冬季11:00到13:00气温高,太阳辐射量多,此时非洲冰鼠多晒太阳可以补充自身所需的热量,C项正确。第5题,据材料可知,当地经度为29°14'E,北京的经度约为120°E,计算可得,当北京时间为15:00时,当地时间约为9:00,是当地的上午。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当地地方时9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的天空,山地的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项正确。第6题,据材料可知,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①错误;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会增多,并不会减少,②错误;同理,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会增多,③正确;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正确。D项正确。知识点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命题探究](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如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③湖盆区构造沉降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AD【思维过程】

曲折上升出露萎缩

上升降低减小增加[核心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抓住各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分析相互关系,如青藏高原的“高寒”,西北地区的“干旱”。以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为例。(2)分析某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引起“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如图反映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区域产生的影响。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图反映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力运用]考向1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2021年新课标全国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第1~3题。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DB

D解析:第1题,苔原带植被适宜生长在冷湿环境中,全球气温升高,亚欧大陆苔原带南缘会自南向北退缩,面积缩小,D项正确。第2题,亚欧大陆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呈东西向延伸,说明亚欧大陆北部东西向自然环境差异较小。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东西差异小,B项正确。第3题,冰期时苔原带自北向南扩展,遇到山地时会经过基带向山上扩展,但如果基带气温偏高,则地面的苔原带无法扩展到山上,所以即便是山上气温低、具备苔原植被生长的条件,山上也不会形成苔原带,D项正确。考向2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2023年安徽淮南模拟)北川河流域位于黄河上游半干旱区,蒸发(腾)总量较大。20世纪80年代至今,流域内年降水量相对平稳,大规模人工造林使流域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在无其他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流域年蒸发(腾)总量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第4~6题。4.大规模造林前,该流域(

)A.气温年较差比较小

B.植物年蒸腾量较大C.降水年内变化较小

D.土壤年蒸发量较大5.在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的过程中,该流域(

)A.河流径流年内波动变大

B.土壤含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变快

D.地下水水位下降6.大规模造林后,该流域蒸发(腾)总量变小的主要原因是植被(

)①遮阳降温②减小风速③吸尘固沙④保持水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B

A解析:第4题,大规模造林前,该流域蒸发(腾)总量大,而植物稀少,植物蒸腾量小,因此土壤年蒸发量较大,D项正确。第5题,在植被阻滞作用下,地表径流速度减慢,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多,地下水水位上升,B项正确。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规模造林后,树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林下地表温度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减弱,①正确;大规模造林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林木起到削减风速的作用,减小风速,也减少了水分的蒸发,②正确;流域蒸发(腾)总量的变化与吸尘固沙作用关系不大,③错误;流域蒸发(腾)总量变小与保持水土无关,④错误。A项正确。层级三“核心素养”养成答题模板必“抓”④

生物多样性类主观题[思维建模]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项目答题术语生存空间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气候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项目答题术语环境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天敌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人类活动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项目答题术语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好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人类活动①水质下降,污染加重;②过度捕捞3.独特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1)缺少与外界交流:与大陆脱离的海岛、半岛等,地形较封闭的地区。(2)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3)历史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4)水热条件等自然环境相对较为优越,垂直差异明显,物种多样。[应用体验](2022年四川成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北极熊常在较低纬度陆地与较高纬度海区之间南北迁徙。海冰是北极熊在海上觅食、繁殖、休憩的主要场所。海豹主要以鱼类为食,冬季需将冰层凿出冰洞以保障呼吸。北极熊主要以海豹为食,冬季是北极熊在海上捕食的黄金期。夏季海冰大量消退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