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50张)_第1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50张)_第2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50张)_第3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50张)_第4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50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背景:(1)西周统治者建立了礼制,提出“_________”思想。(2)东周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3)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_________与法家的_________。敬天保民德治思想法治思想(4)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①《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_____》,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②郑国的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_______。九刑成文法2.内容:(1)儒家的德治思想的表现有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①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②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③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①②③(2)法家的法治思想的表现有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①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②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③韩非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①②③3.评价:(1)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_________,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的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化民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央集权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承秦制,制成《_______》。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九章律2.魏晋时期的法律:特点原因表现律令儒家化汉武帝以后_________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_________儒家思想三纲五常3.唐朝:(2)唐代的礼治:732年,颁行《___________》,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重视_____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大唐开元礼家训·易错点拨以经注律是魏晋时期法律实践的主要方式,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变化。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是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著有《_______》。(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制定《_______》,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_________》。天圣令大明律大清律例2.教化:(1)背景。①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_____。②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和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___________之中。③朱熹的《_____》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理学族规、家训家礼(2)内容。①宋朝以后,儒学人士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撰写的《_________》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②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③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3)特点:乡约具有约束力,并与_____合流。吕氏乡约法律主题一中国古代的法治【唯物史观】◆全面认识以礼入法的意义

1.进步性:

(1)以礼入法建立了封建法律秩序,维护了皇权和封建等级,巩固了封建秩序。

(2)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繁荣。关键能力·素养探究2.局限性:

(1)以礼入法使审理案件、定罪量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主观化。儒家经义内容与精神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实际背离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审判原则”。这样的定罪量刑有失公正客观。

(2)儒法结合重在礼法合一,纳礼入律,深刻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素养特训】1.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选D。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子血缘关系淡化,故B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产体现的是宗族利益,故C表述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分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正确。【备选习题】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解析】选B。“《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属于儒家的经典之作,“上下尊卑”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说明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没有提及判案的随意性,故C错误;儒家经典难以保证司法公正性,故D错误。【历史解释】◆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1.刑为主,诸法合一:中国封建时代颁行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但它包含了有关民法、诉讼法以及行政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结构,且始终以刑法为主,并以统一的刑法手段调整各种法律关系。2.德主刑辅,以礼入刑:多种思想的发展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非常深刻,而其中最重要的沉淀物便是“德主刑辅、以礼入刑”的理论和实践。

3.法有等级,法外特权:封建帝王首先享受法外特权,其次是统治集团的成员,在不危害皇权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享受法外特权。

4.以法治吏,维护统治: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古代社会所说的人治其实就是官治。为了发挥官治的作用,那就需要治官,控制官吏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唐律疏议》书影图片,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A.“天人感应” B.礼法结合C.“三教合一” D.伦理道德【解析】选B。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知,材料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比作昏晓阳秋,相互结合,故B正确;“天人感应”是指天意和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故A排除;“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佛教三者之间的融合,故C排除;伦理道德只是《唐律疏议》强调的一个方面内容,故D排除。【题后点睛】《唐律疏议》的历史地位(1)《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2)对后世历代刑律和亚洲各国的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素养特训】2.《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 (

)A.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B.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C.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D.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的主要原因【解析】选A。由题干中“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可知,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故选A;B、C材料没有体现;D说法不正确,唐朝的繁荣受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备选习题】

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

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

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

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解析】选A。乡约是利用理学思想教化乡民的工具,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宣讲皇帝“圣谕”作为主要内容,这一变化是皇权借助乡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A正确;官方推行乡约,宣讲“圣谕”,虽然反映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管控能力的加强,但据此认为,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则属于对历史现象的过度解释,排除B;南宋后期,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排除C;材料所示变化实际上是儒学士人自发的社会教化被官方化,成为宣扬国家意志的工具,而儒学本身也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所以这一变化实际上有利于促进儒学的传播,排除D。【史料实证】1.获取信息:子产治国理念的转变【情境】(子产临终前对后继者的遗言)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左传·昭公二十年》发现问题:子产临终前舍宽取猛的态度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学业质量水平3)提示:礼崩乐坏,子产为形势所迫,“救世”之需,从为政以德转变为立法从严,严刑峻法。2.论证观点:唐律颁布的重大意义【情境】辽太祖时,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太宗时,治渤海人亦依汉法。道宗时,以国法不可异施,将不合于律令者别存之。此所谓律令,还是唐朝之旧。金当熙宗时,始合女真旧制及隋、唐、辽、宋之法,定《皇统制》。然仍并用古律。章宗泰和时定律,《金史》谓其实在就是《唐律》。元初即用金律。世祖平宋以后,才有所谓《至元新格》《大元通制》等,亦不过将新生的法令事例加以编辑而已。明太祖定《大明律》,又是依准《唐律》的。《清律》又以《明律》为本。——吕思勉《中国通史·刑法》发现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律颁布的历史意义。(学业质量水平4)提示: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素养特训】3.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D.通过立法缓和民族矛盾【解析】选C。清政府确立、完善与行政相关的法规为行政事务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故C正确;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表明不仅是对地方的控制,故A错误;据材料“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可知材料主要涉及行政法,因此不能说明完成整个国家法律法规的构建,故B错误;材料主要涉及行政法规,而不是民族矛盾,故D错误。主题二中国古代的教化【历史解释】◆认识乡约制度的变化、特点和作用

1.变化:

(1)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

(2)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2.特点:

(1)由人民公约,而不是官府命令。

(2)成文法则。中国农村的成训习俗向来是世代相续,口头相传,从没有见之于文字,见之于契约。

(3)以乡为单位而不是以县为单位,从小处着手,易收功效。

(4)自愿加入,民主选举。

(5)以聚会的形式,使乡人相亲相爱,风俗淳朴。3.作用:

(1)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2)有利于发展生产。

(3)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明清时期,苏州家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尤其强调禁戒赌博、诉讼和酒色。这折射出当时苏州(

)A.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传统文化保存良好 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家训重视“禁戒”,故B正确;“社会秩序严重混乱”一般表现为暴力扰乱社会治安,材料无法体现相关现象,排除A;“禁戒赌博、诉讼和酒色”说明传统文化风气多遭破坏,排除C;材料强调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与宗法观念根深蒂固无关,排除D。【题后点睛】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训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注重家法、国法,和睦宗族、乡里,孝顺父母、敬长辈,合乎礼教、正名分,祖宗祭祀、奠祭程序。【素养特训】1.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家礼》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典范。这说明当时 (

)A.理学重规范轻自律 B.理学重礼轻法C.礼制繁琐严苛 D.礼制趋向世俗化【解析】选D。由“士庶接纳”可以推断出礼下庶人,士庶皆用一套礼制程序,体现的是礼制的世俗化趋向,故选D;理学强调的是自律,A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礼但并非轻法,排除B;材料未涉及礼制具体的程序,排除C。【史料实证】1.获取信息:中国古代家训的基本思想【情境】中国古代家训节选(表)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俟馀勖哉明·周怡《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明·姚舜牧《药言》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张英《恒产琐言》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发现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训的基本思想。(学业质量水平2)提示: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重农抑商;重视耕读立业传家。2.论证观点:孔子的治国理念【情境】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