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37个重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05光学五类重点实验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37个重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05光学五类重点实验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37个重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05光学五类重点实验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物理37个重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05光学五类重点实验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物理37个重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05光学五类重点实验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05光学五类重点试验中考问题学问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试验本试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10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4.用光的直线传播可说明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学问点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试验本试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假如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视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3.假如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觉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志向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缘由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7.多次变更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保证明验结论具有普遍性。8.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问点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在中考试题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试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2.操作步骤:试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详细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6.假如在试验中发觉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确定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须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视察像。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9.试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10.玻璃板为什么须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精确确定像的位置。11.试验方法:等效替代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试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开偶然性。13.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1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学问点4:光的折射规律试验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试验数据分析;2.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和变更关系;3.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4.试验拓展:全反射现象。学问点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本试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试验操作:试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试验时发觉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2.假如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旧是一个完整的像,但亮度较暗。3.若在试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缘由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f)②烛焰在焦点上(u=f)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4.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呈在光屏中心,应当将光屏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5.试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详细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不考虑放大镜6.对规律的进一步相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跟着物体跑(谁远谁大)。【答案】【对点练习】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觉地面上有很多大小、形态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形态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立刻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形态:a.与树叶形态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态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依据所学学问,可确定猜想a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2)为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张带孔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孔,视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态。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来证明“光斑形态与树叶间空隙形态有关”,应选用_____卡片。在探究“光斑形态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试验探究,发觉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形态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____(选填“牢靠”或“不行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态。(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态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态有关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1)不合理(2)丙不行靠如图所示(3)C【解析】(1)猜想a是光斑是树叶的影子,因为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

(2)①依据限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态与树叶间空隙形态(即孔的形态)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变更孔的形态,视察光斑的形态,所以符合这一条件的是乙卡片;

②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试验探究,而甲卡片孔的形态相同,孔的大小变更,依据限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态与树叶间空隙形态(即孔的形态)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变更孔的形态,所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行靠.

③依据限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态与树叶间空隙形态(即孔的形态)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孔的形态不同,所以设计的带孔的卡片如图:

(3)在光屏与小孔的距离相同的条件下,假如孔较小,通过孔形成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态与孔的形态无关;

假如孔太大,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缘由,则光斑形态与孔的形态有关;在孔的形态确定的条件下,假如光屏与小孔的距离较近,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缘由,则光斑形态与孔的形态有关;假如光屏与小孔的距离较远时,通过孔形成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态与孔的形态无关;由上可知:A、B、D正确.【例题2】(2024甘肃天水)“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试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试验前,应将纸板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视察到反射光束沿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随意角度,发觉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白:;(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选填字母符号)。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纸板拦住C.在纸板前方(5)试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缘由是。【答案】(1)垂直;顺;(2)一次试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5)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解析】(1)白色纸板ACDB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2)因为一次试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变更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试验。(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随意角度,发觉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5)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刚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点评】试验题是中考中必不行少的题目,要加强试验教学,引导学生从试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概括实力。【对点练习】如图所示为探讨光的反射规律的试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时,三次试验得到的数据填在如下表格中。试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60060025005003300300(1)依据试验数据表格的分析,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3)假如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觉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表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把纸板B向后(或向前)弯折,视察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解析】(1)依据试验数据表格的分析,每次试验能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就是当把纸板B向后(或向前)弯折,视察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要出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要不出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3)假如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觉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表明白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例题3】(2024山东聊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和进行试验:(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缘由是玻璃板能成像,面且______(只填字母代号)。A.透过玻璃板可以望见后面的蜡烛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楚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2)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须要选用两根外形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3)除图中供应的器材外,试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_____;(4)在找寻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故有蜡烛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视察。【答案】(1)A(2)相同(3)刻度尺(4)A【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试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我们选用透亮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试验,因为可以透过玻璃板视察后面的蜡烛,故应选A。(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中,选用两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试验中,我们须要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试验中还须要刻度尺。(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只能在物体的一侧通过玻璃板观测到,所以在找寻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故有蜡烛A的一侧视察。【对点练习】(2024•吉林模拟)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装置.(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试验的目的是;(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试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试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cm.【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12.【解析】(1)用透亮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试验时采纳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依据平面镜的呈现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12cm.【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常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娴熟驾驭,并学会敏捷运用.(1)探究平面镜成像试验中,要用透亮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楚,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试验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例题4】(2024桂林模拟)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试验中。

(1)为了看清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甲试验小组实行向水中注入几滴牛奶的方法,请分析这样做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试验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确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三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通过试验探讨光从水中射人空气中的现象,如图是他依据试验现象画的光路图,变更入射角的大小,他发觉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确定程度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见解析。【解析】(1)在光进入水中的传播路径上,射向牛奶小颗粒的光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人就可以借助这个光看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2)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③以同样的入射角斜射入水和玻璃中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较小;④当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0°(3)折射光线沿水面射出或没有折射光线,只有返回水中的反射光线。【对点练习】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试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试验中发觉,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试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3°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依据上述试验中的发觉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试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反射;折射;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2)是;五次试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亮介质做此试验.【解析】(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更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2)评价:存在不足,应当换用其他透亮介质再做此试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例题5】(2024四川南充)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1)安装并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整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适明的纸板拦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觉光屏上原本清楚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楚,说明老师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答案】(1)同一高度(2)5(3)缩小照相机(4)能(5)近视【解析】(1)为了使凸透镜成像到光屏中心,安装器材时,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两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结合甲图,当物距为10cm时,像距也为10cm,则焦距为5cm。(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物距在两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这一工作原理相符的是照相机。(4)凸透镜成实像时,全部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拦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拦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5)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变清楚,说明白物理老师的眼镜具有发散光的作用,因此是凹透镜,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对点练习】试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时:所运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楚的像。若得到清楚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上图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觉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当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楚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选填“增大”或“减小”)。(3)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缘由是光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答案】(1)Ⅱ;变大;(2)远离;减小;(3)反射。【解析】(1)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得到清楚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依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大小变大;(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自己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像远离凸透镜,所以应当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3)从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此时她所持的凸透镜镜面当成了反射面,即当做了凸面镜,此时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是依据光的反射来成像的。【点拨】(1)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推断像的移动方向,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3)凸面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是依据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1.(2024黑龙江龙东农垦森工)(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试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试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试验现象说明。在甲图中假如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在直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试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缘由是,便于探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答案】(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光的反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过光线。【解析】(1)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沿ON向后折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NOF面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因此这个现象说明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假如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觉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说,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用完全相同的物体代替,这种试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这说明蜡烛A′就是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又因为两支蜡烛大小相同,试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可知,这两个距离是相同的,这表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在试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可以视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024湖北武汉)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直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__________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直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亮的白纸,则从C处确定能看到的是____(填“蜡烛B”、“蜡烛A的像”、“蜡烛B的像”或“蜡烛A的像和蜡烛B”);(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这块玻璃,并穿过玻璃进入空气中。请在图乙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要求标出法线)()【答案】(1)平面镜(2)蜡烛A的像(3)【解析】(1)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由于玻璃的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将玻璃板直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蜡烛A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达到人的眼睛内,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由蜡烛A的像发出的,故在C确定能望见蜡烛A的像。(3)过O点做法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再过点做法线,光线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3.(2024湖南常德)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直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登记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试验。(1)试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2)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直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3)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不能虚(3)不变【解析】(1)玻璃板是透亮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2)光屏能够承接到的像是实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直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不变。4.(2024苏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试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若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能/不能)呈现出像;(3)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更状况是。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更状况是。【答案】(1)垂直;大小;(2)不能;(3)不变;先变大后变小。【解析】(1)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试验时玻璃板应当垂直放置;依据试验要求,选择两棋子的规格是完全相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看出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更状况是不变。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更状况是先变大后变小。5.(2024山西模拟)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试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试验次数123456入射角60°50°40°30°20°0°反射角60°50°40°60°20°0°(1)试验时,将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随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2)某同学的试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次试验的,缘由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的夹角当成反射角。【答案】(1)垂直;同一平面内;(2)4;平面镜。【解析】(1)试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随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依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某同学的试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4次试验的,缘由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6.(2024岳阳模拟)下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试验装置。(1)在试验中用透亮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亮的特点,便于。(2)在直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试验时,小芳同学应在(填“M”或“N”)侧视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视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缘由是。(5)经过三次试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试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当进行的操作是:。【答案】⑴确定像的位置;⑵像和物大小相等;⑶M(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推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解析】(1)在试验中用透亮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亮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的大小).(2)在直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3)试验时,小芳同学应在M侧视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视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缘由是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5)经过三次试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试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当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推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说出其一即可)。7.(2024海南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