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广西南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广西南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广西南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广西南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段考历史部分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23.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一个猿人头盖骨,经测定,这类猿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这类猿人我们称之为()A.元谋人B.北京人C.沂源猿人D.山顶洞人24.考古发掘是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具有()特征A.先进丰富B.稳定发展C.多元一体D.民族交融25.每年清明黄帝公祭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都有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参加。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文字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传位于禹26.相传在黄帝时期,伶伦制作音律,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骨笛、蚕丝和丝织品等。由此可知()A.传说近乎神话,完全不可信B.考古发现证实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C.传说是真实的历史D.考古发现证实了黄帝的传说都是真实的27.《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28.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史称“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换算成世纪年代可表述为()A.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B.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C.公元前10世纪50年代D.公元11世纪40年代29.“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30.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竟问“鼎之小大轻重”,挑战周王权威。该事件反映了()A.周王室的衰微B.诸侯提倡“尊王攘夷”C.礼乐制度建立D.鼎的铸造技术提高31.2023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现象级出圈,淄博有齐国故都之称。在这里,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32.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3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年度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写入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高发展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B.骨耜C.铁制农具D.楼车3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称赞水利工程是()A.郑园渠B.邗沟C.灵渠D.都江堰35.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A.学而不厌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不耻下问36.“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A.《论语》B.《孟子》C.《道德经》D.《韩非子》37.甲骨文“王”字,像斧头,用以专称拥有镇压、宰杀权的最高统治者:“服”旁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右上部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按住一个人头令其服从。这说明甲骨文()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B.对汉字形成影响深远C.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D.有助于了解当时政治38.《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A.临床医学B.顺应自然C.经验传承D.高超医术39.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聚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同时也保存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史料()A.《诗经》B.《离骚》C.《论语》D.《墨子》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分)40.(14分)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发现古人化石和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从材料一中图A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依据图B中的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山顶洞人在工具制作方面掌握了哪些新的技能?(3分)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右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七千年前的奇迹》(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他们”生活在哪个流域?种植什么农作物?房屋属于什么类型?(4分)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饲养什么家畜?(4分)材料四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在这里普遍出土了孔石斧、弧背石、夹砂红陶双耳罐、带嘴平底盂、腰檐陶釜和横条陶烧火架等磨制器具,还发现骨镞、骨鱼鳔、陶网坠等渔猎工具。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以及牛、鹿、猪、狗等动物遗骸。——《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学刊》(4)根据材料四,以生产工具为标志,指出马家浜文化遗址反映史前社会的哪一时代?请说明理由(注意史论结合)。(3分)41.(14分)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中华文明的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1)迄今为止,人们搜集和整理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史料(如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物)、口述史料(如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图像史料等类别。请将以上史料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填写序号,4分)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陶寺古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域和外城组成。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关的玉器……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器、石磐、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城内还出上了小件青铜器和带刻画符号的陶壶……(2)根据材料一说出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归纳这些考古发现能够共同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材料三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材料三中“诸子百家”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诸子百家”形成的特点。(4分)(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2分)42.(11分)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社团以“国家更迭、制度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国家更迭】(1)请你完成夏、商、西周的更迭表。(4分)朝代建立时间开国之君亡国之君都城夏朝A禹桀阳城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B纣亳(殷)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CDABCD【制度创新】材料一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shào)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2)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下“周公旦”“召公奭”等人必须承担什么义务?(3分)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摘编自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3)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4分)【感悟启迪】(4)结合所学知识,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2024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23.B24.C25.C26.B27.D28.B29.A30.A31.A32.A33.C34.D35.B36.C37.D38.B39.A40.(1)(2分)依据:化石。技能: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2)(4分)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流域:长江流域;农作物:水稻;房屋:干栏式建筑(3)原始居民:半坡居民农作物:粟、黍家畜:猪、狗(4)(3分)时代:新石器时代理由: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了孔石斧、弧背石、夹砂红陶双耳罐、带嘴平底盂、腰檐陶釜和横条陶烧火架等磨制器具,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41.(1)(4分)文献史料:③;实物史料:②④口述史料:①(2)(4分)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玉器等。历史信息:体现了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反映财产私有;说明早期国家出现。(3)(4分)名称:百家争鸣。特点:注重实际;让统治者采纳他们主张;接收门徒形成学派。(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