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
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
一.单选题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A.W詹姆斯
B.H艾宾浩斯
C.W-冯特
D.D.S-弗洛伊德
答案:C
解析:考察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相关知识,1879年冯特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学实验宗,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答案: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
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
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机能主义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行
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说
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
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因此,这一学派的观点,在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的争论中,是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
A.知觉B.
思维萌芽
C思维
D意识
答案:B
解析:灵长类动物,像猩猩、猴子,大脑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它们不仅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而且还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实验证明,灵长类动物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心理发展还不能说到了思维的阶段,只能说到了思维萌芽的阶
段。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A.感受器
B.神经系统
C.反射弧
D.神经细胞
答案:B
解析: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
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由
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A.小脑B.脑干
网状结构C.丘
脑
D.下丘脑
答案:B
解析:在整个脑干上分布着一个灰色的、像渔网一样的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其神经纤维弥
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的
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7.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脑干
C.上丘脑
D.小脑
答案:A
解析: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颜叶
C.枕叶
D.顶叶
答案:D
解析: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
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颗叶
C.枕叶
D.顶叶
答案:B
解析:颗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颗上回和题中回。故答案选B。
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A.小脑
B.间脑
C.大脑
D.脑干
答案:D
解析: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
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答案:C
解析:除嗅觉器官以外,其他感觉器官来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
因此,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12.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A.植物神经系统
B.运动神经系统
C.中间神经系统
D.感觉神经系统
答案:A
解析: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
的现象,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最典型的是
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
14.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决定的。
A.频率
B.波形
C.强度
D.音调
答案:B
解析: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B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
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白炽灯泡是橙黄色的,但是,在白炽灯照射下的白纸看起来还是
臼色的,这是颜色的恒常性。
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
比C,感觉
后像D.联
觉答案:
D
解析:看到红色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
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
是频率()
A.0—20000赫兹
B.0—4000赫
兹C.16—20000
赫兹D.1000—
5000赫兹
答案:C
解析: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比
•1C
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
A.恒常性
B整体
性
C.A选择
性D理解
性答案:
B
解析: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它已经把对这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结合在一起了。这说明知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
A.正后像
B.互补现象
C.负后像
D彩色对
比答案:
C
解析:感觉后像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这种后像叫正后像,如看到的灯光是亮的,灯灭以
后留下的视觉形象还是亮的灯;如果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一个暗的灯泡的形象,背景却是
亮的,这时,后像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这种后像叫负后像。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
补色,如红色的负后像是绿色,黄色的负后像是蓝色。
20.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A.运动知觉
B.时间知觉
C.似动知觉
D.方位知觉
答案:B
解析:时间直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21.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
A.双极细胞
B.边缘细胞
C.杆体细胞
D.锥体细胞
答案:D
解析:锥体细胞的细胞体呈圆锥状,中间粗两端细,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窝及其附近,接受
强光的刺激,在强光下起作用,所以叫明视觉器官。锥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这是
明视觉。
22.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
觉具有()
A.整体性B.
选择性C.理
解性D.恒常
性答案:B
解析:人们就要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
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知觉的这
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2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A.锥体细胞
B.双极细胞
C.杆体细胞口
D.水平细胞
答案:C
解析:杆体细胞的细胞体呈杆状,像根棍,上下一样粗,集中在视网膜的边缘及其附近,对弱
光敏感,所以叫暗视觉器官。杆体细胞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
廓,这是暗视觉。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色觉有缺陷的人一般不能说出物体的颜色B.色
觉有缺陷的人是靠饱和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C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原因造成的D.红绿色盲
的人看不到光谱上的黄和蓝
答案:C解析: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
造成的。
25.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
A.形象的编码
B.抽象的编码
C.视觉的编码
D.听觉的编码
答案:D
解析:在短时记忆里,对语言文字记的是它们的声音,即听觉的记忆。
26.由于表象具有(),所以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
A.概括性B.片
断不稳定性C.
可操作性D.直
观形象性答
案:C
解析: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是可以被操作的,就像一个物体可以在手里被摆弄一样。表象的形
象可以在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表象的这种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正是表象的可操作性
使表象可以成为想象的素材。
27.遗忘的进程通常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
线
D.U型曲
线答案:
B
解析:艾宾浩斯获得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成果,其中一项成果便是查明了遗忘的进程。他在识记
后不同的时间间隔,检查被试者的记忆保存量,结果发现,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
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两天以后保存量的变化就不大了。
28.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和()
A.固化
B.迁移
C.干扰
D.定势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前者说明,时间是决定记忆保存
的一个原因,识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痕迹越来越淡薄,最终导致了遗忘。后者
是说新进人记忆系统的信息,和已经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相互干扰,使其强度减弱,因而导致
遗忘。
29.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
A.记忆过程的标准B.图象记
忆和声象记忆的标准C.思维
过程的标准D.三个记忆系统
的标准答案:D
解析: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的方式的不同,把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就是三个记忆系统。
30.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秒
A.1
B.2
C.4
D.5
答案:A
解析: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秒以内的记忆叫瞬时记忆。
31.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
A.前摄抑制
B.前干扰
C.倒摄抑制
D.后干扰
答案:A
解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
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作用。
32.短时记忆的容量项目一般为()
A.5-9个
B.3-7个
C.7-11
个D.9-
124
答案:A
解析:瞬时记忆的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土2个单位。一般说的记忆的广度就是
指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因为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就记忆的种类或数量来说都是无限的。
33.记忆过程有()
A.五个基本环节
B.四个基本环节
C.三个基本环节
D.两个基本环节
答案:C
解析: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三个环节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
3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
A.不能被意识到的B.一种内隐
信息C.能被意识到的D.一种
主观臆造
答案:C解析:瞬时记忆记的是事物的形象,当意识到识记的项目,或者说对识记的项目加
以识别的时候,识记的项目就进入人到短时记忆了。故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
的。
35.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
A语言记
忆B.意义
记忆C.语
义记忆D.
内隐记忆
答案:C
解析:语义记忆,又叫语词-i罗根记忆,即对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36.保持曲线来源()
A.马持B.
艾宾浩斯
C.华生D.
詹姆士答
案:B
解析:艾宾浩斯以保存量为纵坐标,画了•条说明遗忘进程的曲线。
37.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感觉属信息的()
A.输入和登记
B储存C.编
码和选择D.
提取答案:
A
解析:感觉是信息的输入和登记的过程。
38.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
B.定势
C.态度
D.动机
答案:B
解析: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
备就叫定势。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这种定势会影响到
后边从事的感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
39.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
A,s语B.
内部言语
C.语言D.
符号系统
答案:A
解析:正常成人的思维活动和相互间的思想交流,都要借助语言才能实现,思维离不开语言。
但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
运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过程既包括说话,也包括听懂别人讲的话。
40.布洛卡中枢即()
A.听觉性言语中枢
B视觉住言福中
枢C.运动性言语
中枢D.市写性言
语中枢答案:C
解析:布洛卡区是主管说话机能的,叫运动性言语中枢。
41.大脑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是()
A.言语听觉中枢
B.视觉性言语中枢
C.言语运动中枢
D.书写性言语中枢
答案:C
解析:布洛卡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该区为言语运动中枢。
42.大脑皮质的颍上回是()
A.言语听觉中枢
B.视觉性言语中枢
C.言语运动中枢
D.书写性言语中枢
答案:A
解析:1874年,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顶叶、枕叶、颗叶交会处的颈上回受到损伤,
会影响到患者的言语听觉,这一中枢叫听觉性言语中枢。因为是威尔尼克发现的,所以又叫
威
尔尼克中枢。
43.威尔尼克中枢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
A.接受性失语症
B.失读症
C表达性失语
定D.失写症答
案:A
解析: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的患者,他的听觉器官还是正常的,所以仍能听到声音,但却
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这种言语缺陷叫接受性失语症。
44.颗上回受到损伤的人可能出现()
A接受性失语
症B.失读症C.
表达性失语症
D.失写症答
案:A
解析:颗上回为威尔尼克区,该区受到损伤会出现接受性失语症。
45.大脑皮层中角回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
A.失读症B.表
达性失语症C.
失写症D.接受
性失语症答
案:A
解析:位于顶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叫视觉性言语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
的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种言语缺陷叫失读症。
46.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脑区受到严重损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
A.失写症B.接
受性失语症C.
失读症D.表达
性失语症答
案:A
解析: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是主管书写功能的,叫书写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
伤的患者,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这种言语缺陷叫失写症。
47.想象是()
A.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B.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C.人脑对
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D.人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答案:A解析:想象则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它创造出来了新的形象,具有创造性,属于
思维的范
畴。
48.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成为()
A.发散思维
B.逻辑思维
C.辐合思维
D.和危总维
答案:C
解析: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又叫求同思维。例如,利用公
式解题,按照说明书把购买的电子产品的各种性能调试出来,都是辐合思维。
49.“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说的是知觉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答案:D
解析: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
性叫知觉的理解性.会看时带有自己的知觉理解。
50.看见“月晕”后经常“刮风”,即得出“月晕而风”的结论.这表明思维具有()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答案:C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人通过思维还能预见到尚未发生的事件,例如,天文学家可以根
据天体运行的规律,预报什么时候要发生月食或日食,而且还能预报出精确的时间;气象台能
够根据气象资料,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手段,推算出近期的天气变化,做出天气预报。
51.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被称为()
A.意识
B.注意
C.认识
D.知觉
答案:A
解析: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察或者说是觉知,意识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
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所以,意识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感知、思维、情感和欲望,
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52.分心指()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注意动摇
D.注意分散
答案:D
解析: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
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53.注意属于()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心理状态
答案:D
解析: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
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
54.梦出现在()
A.快速眼动期
B.深度睡眠阶段
C.睡眠锭阶段
D.△波阶段答
案:A
解析: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眼动仪会监测出眼球出现了快速的运动,而眼球的.上下左右
的颤动是清醒状态的表现,睡眠中出现了眼球的颤动,说明大脑的活动比一般的睡眠时期加
剧了。如果在眼动活跃的睡眠阶段叫醒睡眠者,他通常都会报告说自己正在做梦,这就给我们
检测做梦,研究做梦提供了手段。
55.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称为()
A.注意转移
B.分心C.
注意分配
D.注意集中
答案:B
解析: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
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56.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对象范围一般是()
A.4-8个
B.4-6个
C.3-7个
D.5-9个
答案:D解析:注意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简单的任务下,注意
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项目。
57.根据睡眠中脑电波的变化,可以格睡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A.6
B.3
C.5
D.4
答案:D解析: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脑电波的频
率较低,波幅较小。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叫睡眠
锭。第三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8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第四阶
段的脑电波大多呈现为8波。
58.个体根据任务的要求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指向并集中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注意()
A.分散
B.分配
C.动摇
D.转移
答案:D
解析: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59.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尊重他人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生长性需要
C.社会需要
D.缺失性需要
答案:D
解析:尊重他人属于缺失性需要。
60.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A.爱好
B.诱因
C.需要
D内驱
力答
案:B
解桁.•添田里的能目初有和休市向任天力挫能避拒苴种熏质的外薪生社
61.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B.
生长性需要C.
成就需要D.自
我价值需要答
案:B
解析: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
62.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称()
A.内驱力
B.诱因
C.情绪
D.兴趣
答案:A
解析: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叫驱力,
这是生理性动机。
63.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
A感
觉B.
需要
C气
质D.
性格
答率.R解桁.孙和臬在零35的其础卜
64.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B.
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C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答案:A
解析:按情绪的状态,也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而不问情绪的性
质是喜悦还是悲伤,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故答案选A。
65.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
A.应激
B.情感
C.激情
D心
境
D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做心情。心境并不是对某
事件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件,让所遇到的各种事件都具有当时心境
的性质。故答案诜D。
66.心理过程包括()。
A.能力、气质和性格B.认
识、情感和意志C.知、情、
意和能力D.感知觉、记忆、
思维和动机答案:B
解析: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是心理过程,每个人都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认识着外界事物,
反映着这些事物和自己的关系,体验着各种感情,支配着自己的活动。
67.情绪和情感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功能。
A.适应
B.信号
C.组织
D.动机
答案:B
解析: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绪和情感都有外部的表现,即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如微笑表示友好,点头表示同意。
68.有爱就有恨,有喜就有悲,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性。
A.两极对立
B.不可调和
C.相互关联
D.物极必反
答案:A
解析:情绪和情感在每一维度上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也就是说,每一种情绪和
情感的变化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例如,有喜悦就有悲伤,
有爱就有恨,有紧张就有轻松,有激动就有平静,它们都构成了情绪和情感对立的两极。
69.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以把情绪分为()=
A.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B.生物情绪和社会情绪
C.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D.情绪状态和高级情感
答案:A
解析: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不学而会的,又叫原始情绪。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70.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焦虑
答案:C
解析: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能够引起应激
反应的事物叫应激源,它对个体来说是一种能引起高度紧张、具有巨大压力的刺激物,是个体
必须适应和应对的环境要求。应激源既有躯体性的,如高温或低温、强烈的噪声、辐射或疾
病,也有心理社会性的,如重大的生活事件、难以适应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以及工作中的
应激事件等。
71.与易受暗示性和武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坚韧性
B.果断性
D.自觉性
答案:D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
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72.“优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对人有影响的是()
A.激情
B压
力C
应激
D心
境
答案:D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做心
情。心境并不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件,让所遇到的各
种事件都具有当时心境的性质。该题目描述了心境。
73随波逐流,易受暗示的人,其意志品质缺乏()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答案:A
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
活动目的的品质。具有自觉性品质的人,是在对行动的目的深刻认识的基础,采取决定的,
他不随波逐流,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能独立地判断,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74.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所产生的失语症叫()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D.失
写症答案:C
解析:位于顶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叫视觉性言语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
的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种言语缺陷叫失读症。
7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常数关系
B.对数关系
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
答案:D
解析: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
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
76.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A.感觉细胞和联络细胞
B.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C双极细胞和节细胞
D.中央细胞和边得细胞
答案:B
解析: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即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这两种神经细胞的形状、
在视网膜上的分布以及功能都不一样。
77.神经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A.脊髓和脑B.外周神经系统和
中枢神经系统
C.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口
D.外周神经系统、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
答案:B
解析: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联系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了外周
神经系统,或叫周围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又是由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组成的。
78.在遇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所体验到的动机冲突属于()
A.双趋式冲突B.
双避式冲突C.趋
避式冲突D.双重
趋避式冲突答
案:A
解析:双趋式冲突:是面临两种同样强烈的愿望而只能选择某一种时的动机冲突。(两种吸
引人的工作,只能择其一)。
79.格式塔心理学主张()
A.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B.心理
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C.心理学的任
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D.从整体上
来研究心理现象
答案:D解析: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
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
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
心理学。80.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
的机能作用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
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D.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答案:A解析:机能主义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
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
门纯科学,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
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8L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B.信息的输入、编码、
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中C.心理活动的生理基
础和脑的机制D.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答案:C解析: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或者说,生理心
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它的研究包括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
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
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82.神经元的是由什么组成的()
A.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
B.细胞体、树突和轴突C.细
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
突起
答案:B解析: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
突组成。
83.自主神经由什么组成的()
A躯体神经和植物神经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C.31对脊神
经D.脊髓和
延脑答案:B
解析: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84.罗杰斯佩里通过哪项实验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A.割裂脑
B经典条件反
射C.操作条件
反射D.工具条
件反射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这一实验结
果进一步证明,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
思维功能占优势。
85.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
A.视觉和听觉B.外部感觉
和内部感觉C.运动觉、平
衡觉和机体觉
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答案:B解析:按照感觉刺激的来源将感觉分为外部刺激和内
部刺激。
8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
A.绝对感觉阅限
B.感受性C.感
觉阅限D.最小
可觉差答案:
B
解析: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故答案选B。
87.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
A.运动性言语中枢
B.听觉性言语中枢
C.视觉性言语中枢
D.书写性言语中枢
答案:A
解析:I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行言语中枢。
88.听觉的感受器是()
A.潜艇器官
B.听神经C.
科蒂氏器官
D.三个半规管和耳石
答案:C
解析: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即听觉的感受器。
89.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限升高的现象叫()
A.听觉适应
B.声音掩蔽
C.听觉对比
D.听觉疲劳
答案:B
解析: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叫声音的掩蔽。
90.生理零度是指()
A.皮肤表面的温度
B.37°
C.36.5°C
D.正常的体温
答案:A
解析: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
91.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
A.引不起内脏感觉B.引起
不太强的内脏感觉C.引起
节律性的内脏感觉D.引起
忽强忽弱的内脏感觉答
案:A
解析: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92.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
A.对光适应
B.感觉后像
C.对暗适应
D.感觉对比
答案:B
解析: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
93.联觉是指()
A.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B.外界刺激
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C.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
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D.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
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答案:D
解析: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做联觉。
94.生物节律给人提供了判断时间的信息,所以,这种节律也可叫()
A.生活节律
B.作息规律
C.生物钟
D.生物反馈
答案:C
解析:生物节律给人提供了判断时间的信息,所以,这种节律也可叫生物钟。
95.记忆是()
A.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C.
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D.对
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答案:
A
解析: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96.一幅图画,把白色当作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个花瓶,把黑色当作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两
个
对着的人脸,这说明知觉有()
A.整体性
n1生七卜斗
C.恒常性
D.理解性
答案:B
解析:作为知觉对象的物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原来是知觉对象的物体可能
会变成知觉的背景;原来是知觉背景的物体又可能变成知觉的对象。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可
以互相转换的。你可以把中间这个图的白色当成知觉的对象,黑色当成背景,这时你看到的是
一个花瓶;如果把黑色当成知觉的对象,白色当成背景,那么,你看到的则是两个对着的人
脸。这都是因为你所选择的知觉对象变化了的缘故。
97.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A.幻想B.
无意想象
C梦D.有
意想象答
案:A
解析: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
98.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认识
B.注意
C.意志
D.想象
答案:B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99.在同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这是()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动摇
答案:C
解析:在同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
100.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
A.激情
B.表征
C应激
D表情
答案:D
解析: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
二.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知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B.意志是需要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行为
C.人格可以通过心理过程得到表现
D.情感属于心理过程
答案:ACD解析:意志是心理过程而
并不是行为。
2.心理过程包括()
A.意志过程
B.认知过程
C.行为过程
D.情感过程
答案:ABD
解析: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是心理过程。
3.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
B.传递信息
C.放大信息
D.缩小信息
答案:AB
解析:神经元具有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4.脑干包括()
A.丘脑B.
延脑C.脑
桥D.中脑
答案:BCD
解析:脑干包括延脑、脑桥、中脑三个部分。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耳对1000~4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B.人耳对16~20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C.
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波的听觉
D.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低频声波的听觉
答案:AC
解析:人耳对1000~4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
波的听觉。故答案选AC。
6.关于色盲,正确的说法是()
A.色盲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B.女性色盲比男性色盲多C.色盲
患者一般也能“辨认”颜色
D男性色盲比女性色盲多
答案:ACD解析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且色盲中女性色盲的人数仅仅是男
性色盲人数的十分之一。
7.关于时间知觉,正确的说法是()
A.视觉比触觉估计时间的准确度高
B.听觉比触觉估计时间的准确度高
C.生物钟是人们估计时间的重要依据
D.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影响时间知觉
答案:BCD
解析:视觉、触觉与听觉来估计时间,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人本身会有生物钟来估计时间,且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影响时间知觉。
8.错觉的性质包括()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B.错觉所产生的歪
曲带有固定的倾向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
因,错觉是可以克服的D.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
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答案:ABD
解析: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9.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
A.同时对比现象
B.相继对比现象
C.彩色对比现象
D.感觉适应现象
答案:AC
解析: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种对比属于彩色对比,两种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又
属于同时对比。
10.下列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A.痛觉反映一个人意志力强弱
B.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C.
痛觉反映了一个人的灵敏程度
D.痛觉比较容易适应
答案:ACD解析:痛觉对机体却具有保护性的作用。痛觉的产生告诉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
了伤害,发生了病变,给我们一个信号,让我们加以保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以
适应。人们之间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别。
11.由于不同的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错觉包括()。
A.线条长短的错觉
B.视听错觉
C.面积大小的错觉
D.形重错觉答
案:BD
解析:由于不同的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错觉包括视听错觉和形重错觉。
12.人估计时间的依据包括()。
A.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B.各种计时工具C.生理
活动的同期性变化D.各
种客观规律答案:ABC
解析:人估计时间的依据包括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各种计时工具和生理活动的同期性变
化。
13.声波的特性包括()
A.响度B.
音色C.
波形D.
频率答
案:CD
解析:声波的特性包括波形、振幅和频率。
14彩色的特性包括()
A.饱和度
B.明度C.
照度D.色
调答案:
ABD
解析: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种特性。
15.声音的性质包括()
A.饱和度
B.音调C.
音色D.
频率答
案:BC
解析: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
16.听觉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这些主要受声波的振幅、波形和频率等物理学特
性影响。下四匹配中错误的包括()o
A.响度一振幅
B.音色一波形
C.音色一频率
D.响度一频率
答案:CD解析: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17.关于痛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A.最难适应的感觉B.
只属于外部感觉C.只
属于内部感觉D.具有
机体保护的作用答
案:AD
解析: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痛觉的产生告诉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了伤害,
发生了病变,给我们一个信号,让我们加以保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以适应。人
们之间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怕疼,有的人不怕疼,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
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
18.遗忘是指()
A.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B.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
C.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
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答
案:BC
解析: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遗
忘是记忆的反面,记住了就是没有遗忘,遗忘了就是没有记住。
19.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
A.自然衰退
B.编码错误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答案:ACD
解析: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20.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包括()o
A.语义B.感觉
后象C.语音D.
刺激物的形象
答案:BD
解析:瞬时记忆存在感觉后象和刺激物的形象两种编码方式。
21.记忆是()。
A.改变信息和知识经验的储存方式的过程
B.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C.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
D.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答案:BC
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
应。
22.表象的作用包括()。
A.积累性知识
B.从感知向思维过度的桥梁
C.为想象提供素材
D.创造性形象答
案:BC
解析: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并为想象
提供素材。
23.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
A.信息错构
B.信息干扰
C.自然衰退
D.意识抑制
答案:BC
解析: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24.思维最主要的特征包括()
A.间接性
B.可操作性
C.概括性
D.抽象性
答案:AC
解析: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故答案选AC。
25.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答案:ABC
解析:据思维的形态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6.关于概念,正确的说法包括()。
A.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B.
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C.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D.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答案:ABC
解析: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
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27.关于概念,正确的说法包括()o
A.个体掌握概念的层次反映其思维发展水平
B.人工概念是人为制造的概念
C.概念的内涵越深,外延越窄
D.概念的内涵越浅,外延越窄
答案:ABC
解析:个体掌握概念的层次反映其思维发展水平,概念的内涵越深,外延越窄。人工概念是
人为制造的概念。
2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原因包括()
A.迁移作用B.
原型启发作用
C.定势作用D.
动机作用答
案:ABC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原因包括迁移作用、原型启发作用和定势作用。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B.言
语是一种心理现象C.言语是
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D.言语
要信助语言来实现答案:
ABD
机械: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
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耍信助语言来实现。
30.言语的特点包括()
A.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B.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C.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D.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案:ABC
解析: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31.“一题多解”是()
A.逻辑思维
B.求异思维
C.发散思维
D.辐合思维
答案:BC
及误些: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当需要解决的问
题不止一个答案的时候,当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现成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借鉴,没有过去的经
验可以参考的时候,就要进行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可见,发散思维
是更具创造性的思维。
32.关于定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B.有时会促进问题解决
C.有时会干扰问题决绝
D.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答案:ABC
解析: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人们在解决
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定虽然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
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呆板。当定势阻碍问题解决时,应暂时停
下来,休息一下,或进行一些别的工作,过一会儿,定势会自然消除。
33.关于意识,正确的说法包括()
A.是人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B.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C.
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
D.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答
案:ABCD
解析: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
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同时也是在觉醒状态下的知觉。
34.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A.必须其中有非常熟练的
B.必须都是非常熟练的
C.不能有内在的联系D.
必须有内在的联系答
案:AD
解析: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
了自动化的程度。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
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
35.容易引起无意识注意的刺激包括()
A.强度大的刺激
B.突然出现的刺激
C.固定不变的物体
D.新颖的刺激答
案:ABD
解析: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
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36.注意的特点包括()
A.指向性
B.目的性
C.集中性
D.持久性
答案:AC
解析: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37.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A.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B.动机和效果一定是一致的C.动机
是人活动的内部动力D.不同的活动
可以由相同的动机引起答案:ACD
解析: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活动的内部动力。相同的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活
动行为。
38.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免于恐惧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成长性需要
C.安全需要
D.缺失性需要
答案:CD
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免于恐惧的需要属于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又属于缺失性
需要。
39.性的需要属于()«
A.自然需要
B.生物需要
C.社会需要
D.获得性需要
答案:AB
解析:性的需要属于自然需要和生物需要。
40.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包括()。
A.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越晚
B.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越晚
C.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
D.层次越高的需要力量越强
答案:AC
接谀: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但层次越低的需要所具有
的力量越强。
41.以下正确的说法包括()。
A.任何动物的自然需要是一样的
B.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C.交
往的需要属于获得性需要D.物质和需要和
精神需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答案:BCD
解析: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不同动物的自然需要是不相同的。交往的需要属
于获得性需要,且物质和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42.兴趣的品质包括()。
A.倾向性B.
广阔性C.持
久性D.效
能答案:
ABCD
解析:兴趣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和效能四个品质。
43.需要()
A.是有机体的内部不平衡状态B.是人
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C.表现
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D.是
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答
案:AC
解析: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44.影响动机产生的因素包括()。
A.内驱力
B.诱因C.
内归因D.
情绪答
案:ABD
解析: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
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叫驱力,这是生理性动机。动机也可以由外部环境条件引起。能引起
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积极的情绪会推动人去设法获得
某种对象,消极的情绪会促使人远离某个对象,所以情绪也有动机的作用。
45意志的品质有()
A.自觉性
B.目的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答案:ACD
解析: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及自制性四种品质。
46.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
A.散步吹口哨
B.背诵古文
C.摇头晃脑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
D.小学生登山
答案:BD
解析:意志活动是有意识、有楠盛i会心理学单元作业
一.单选题
1.根据霍境德尚观包撒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A.社镯脑麟阶段
B.哲居耨辨阶段
C.缢嬲触阶段
D.斯郴『段
答案g1集:ABC
解析解根据菌瞬麻僦必糊嫡娱翩媵曲前阚碱珈蔺粽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
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对密薨脑的你角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
A.不丽通颜完全保持
价恸施的漏示同情D.
进行嫩敏制和引导
答知决脑皮层
解腌黄■:「整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
和弓璃析:大脑的外层称为大脑灰质,又称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
3.U唠仅檐建用房牛免生伴援给的是()
A….行泊赛喊型水B.强光照
处端隘承播C.看见酸
D-函的镰口水D.一朝被蛇
答检,牛年怕井绳答案:AB
鬻哪麒精就鬣箕,奶去函
的
神纳瞬仁第'与星'旗案的:固定的神经联系。
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
描述和分析。
A观察
B.城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
C幡疗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B.能够引起
D砺声强度感觉的刺激强度叫适宜刺激C.能够忍受
答额圳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D.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刺
血懒I懿翱跳犍厥聊踵掷腌。删纶初。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
和行船加则娜橄播潘酚檄瞬敏避虚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
度叫上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
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A.情绪状态
B.过去的经验
C.个性特征
D.所处的情境
答案:D
解析: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
情境,f指函数关系。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
赖的因素群。
6.社会行为是由()引起,并对社会严重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答案:A
解析: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
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
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故答案选A。
7.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
A.行为B.
函数关系
C.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
答案:D
解布;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o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
情境,f指函数关系。故答案选C。
8.麦独孤用()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A.认知过程
B.学习C.
社会影响
D.本能答
案:D
解析:麦独孤用本能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故答案选D。
9.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A.心理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
答案:B
解析: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主
义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故答案选B。
10.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
A.存在主义
B.自我实现
C.人的尊严
D.观察学习
答案:D
解析:社会学习论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
细节;二是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三是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的分析。而人本主义强调关注人本身。故答案
选D。
11.性别表示男女在()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答案:B
解析:性别指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指的就是性别的差异。故答案选B。
12.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
A.反思自我
B.客我C.
社会自我
D.镜我答
案:D
解析: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米德认为,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
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故答案选D。
13.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的观点
A.C«罗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温
答案:A
解施罗杰斯(C.Rogers)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
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故答案选A。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种子合同范本
- 农业委托种植合同范本
- 体育新城租房合同范本
- 剩余瓷砖售卖合同范本
- 人工包给劳务公司合同范本
- 协助出口退税合同范本
- 农资经营聘用合同范本
- 3人共同合作合同范本
- lng承运合同范本
- 医保专员劳动合同范本
- 中小学领导班子包级包组包班制度
- 汽车挂靠经营合同协议书模板
- 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瑞幸对赌协议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4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版
- 健康保险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