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字可编辑》陕西省宝鸡市中考化学基础100选择题狂练
本试卷精选100道选择题
1.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
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64D.96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8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o
A+3B=2C+2D
283x
14g48g
列比例式得:28:14g=3x:48g
解得x=32
故选B。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倍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D.用明研净水--明矶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铭可防锈,利用的隔绝氧气和水的原理,而不是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选项说
法错误;
B、众人拾柴火焰高,含义是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燃烧越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用明矶净水,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近年来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铺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钙和箱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4
C.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7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钙和错的“金”字旁可知,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原子序数=117,故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7,不是中子数,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
写,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
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另外,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
数。
4.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氧化铁呈红棕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铁,
铁呈黑色,故A正确;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CO,以防铁重新被氧化,故B错误;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D、可利
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点睛:铁工业上属于黑色金属,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铁,呈黑色。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是我们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而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且放出热量,故B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且都能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白烟与白雾的区别,白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而白雾指的是小液滴。
6.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
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向滤渣中加入稀盐
酸无气体放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也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答案】D
【解析】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故将铁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后铁
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反应完后与硝酸铜反应,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
固体中一定没有铁,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故A错误;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故B错误;
C、只要有铁发生了置换反应,就一定有硫酸亚铁生成,故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
当铁的量不能将硝酸银置换完,溶液就有硝酸银,故错误;
D、只要有铁发生了置换反应,就一定有硫酸亚铁生成,硝酸银和硝酸铜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不完全反
应,故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正确。故选D。
7.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答案】B
【解析】
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
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
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
防止气体有毒或刺激性,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凑到瓶口用鼻子闻,图中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用
灯帽盖,不能用嘴吹,用嘴吹易引发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
点睛: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
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
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B.b=6%C.c=17%D.d=8%
【答案】A
【解析】
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
乙丁丙。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70%T4%=56%;B、乙由减少
T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
+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故选A。
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蜡烛熔化C.煤的干储D.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干冰升华变为气体二氧化碳,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的干储,煤在真空条件下分解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利用风力发电B.增加绿化面积C.节约用水用电D.直接排放废气
【答案】D
【解析】A、风能属清洁能源,正确;B、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正确;C、节约用水用电可保
护水资源和环境,正确;D、直接排放废气会造成空气污染,错误。故选D。
11.化学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
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D.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小苏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但是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
B.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
选项正确;
C.油锅起火盖锅盖可以隔绝氧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
D.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小苏打,因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选项正确。
故选Ao
12.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
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遍云
嘴。落好口
;•氧原子1
甲乙丙丁碳原子1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纳米纤维
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
傕化剂
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B、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
质的质量比为(2x3):(12+16x2)=3:22,故B不正确;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丁均为
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
有机物,故正确.答案:D.
13.下列有关元素、微粒以及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so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
B.C1与C1-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可以相互转化;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
D.O2>OH>Na+、Mg?+的电子数相同,但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
学性质相同,故错误;
B、C1与C「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正确;
D、O2\OH>Na+、Mg?+的电子数相同,但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o
14.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020.03.020
反应后质量/g10.0X3.029.0
A.表中x=17
B.该反应中乙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中丙一定起催化作用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10g-2g=8g;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
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29g-20g=9g,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可知,x=2.0+20.0+3.0+20-10.0-3.0-29.0=3,乙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
=20g-3g=17go
【详解】
A、表中x=3,故A错误;
B、该反应中乙反应物,分解产生甲和丁,乙不可能是单质,故B错误;
C、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邈:要=1:1,故D正确。故选D。
89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
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15.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氯化钠和碳酸钙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C.氧化镁和氯化氢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答案】A
【解析】
A、氯化钠和碳酸钙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都属于盐类化合物,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OH-构成的,属于碱,而硝酸钾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故B错误;
C、氯化氢是属于酸,而氧化镁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氢氧化钙是由金属阳离子和OH-构成的,属于碱,而氧化钙是金属元素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
D错误.
故选A
16.Fe比Cu活泼。下列实验,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将Fe片和Cu片分别置于同质的稀硫酸之中
B.将Fe置于CuSO4溶液之中
C.将Cu置于FeSO4溶液之中
D.将Fe片和Cu片分别置于相同质量的AgNCh溶液之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将Cu片、Fe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能反应,铜不能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故正确,不
符合题意;
B、将Fe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铁能将铜能置换出来,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故正确,不符合
题意;
C、将Cu片分别放入FeSCh溶液中,Cu与FeSCh溶液不反应,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Fe>Cu,故正
确,不符合题意;
D、将Fe片和Cu片分别置于相同质量的AgNO3溶液之中,铁和铜都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得到Fe>Ag,
Cu>Ag,但不能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要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采用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
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以下实验,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压缩空气过程中只是气体体积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加热砂糖过程中有碳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的锈蚀过程中有氧化铁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粉尘爆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8.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配制硝酸镀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D.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配制溶液时用水、酒精等都可以作溶剂,例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故错误;B、硝酸核溶
于水要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会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稀释浓硫酸时,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则水
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操作错误,故
错误;D、将10g食盐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xl00%=9.1%W10%。故
10g+100g
选B。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的溶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
热现象
19.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酚酥试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使石蕊
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红色,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C、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
合题意;
D、无色的酚配试液遇稀盐酸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
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合金和塑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碳酸钙可以用于制作补钙剂
C.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溶解作用
D.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中含钙元素,可以用于制作补钙剂;故选项正确;
C、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D、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住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效果;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2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尿素和氯化钱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抽丝灼烧,闻气味
C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常见离子的检验和物质鉴别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氯化镂属于钱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能,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
到实验目的;B、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
抽丝灼烧,闻气味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碳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
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能达到
实验目的;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
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点睛】
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
的杂质。
22.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杀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C.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
选项错误;
B、由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知,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故
选项正确;
C、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出现泡沫较少的硬水,故选
项错误;
D、工业污水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出现泡沫较少的硬水。
2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品红扩敢
B.粮食酿酒
C.矿石粉碎
D.水的蒸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品红扩散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是糖类经过反应生成了乙醇,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
C、矿石粉碎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水的蒸发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关键看有无新物质的生成,若有新物质生成则为化学变化,若无新物质生成,则为物
理变化。
24.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
【答案】A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生成
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
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
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5.为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且不易倒伏,下列化肥中最适宜的是
A.Ca3(PO4)2B.(NH4)2SO4
C.KNOjD.NH4H2P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氮肥的功能是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功能是使农作物生长根茎健壮,增强抗倒伏。所以应
该施用含钾、氮的复合肥。故选Co
26.我国的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矩成灰泪始干”:说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B.“釜底抽薪”:利用清除可燃物的方法灭火
C.“热胀冷缩”:说明原子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D.“满架蔷薇一院香”: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过程中没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釜底抽薪”所包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从而灭火,故正确;
C、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这种间隔在温度高时变大,在温度低时缩小,故
错误;
D、”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
薇花香,故解释正确。
故选:Co
27.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不同于其他的是
A.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C.用泥土烧制陶器
D.在蚊虫叮咬处涂肥皂水消肿止痒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食醋中的醋酸会和水垢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镁、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属于化学变
化;
B、用活性炭除去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泥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泥土转化为了陶瓷,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肥皂水显碱性,会和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发生化学反应,消肿止痒,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8.往含有FeSCh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
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只有Cu
B.滤渣中一定有Zn
C.滤渣中一定有Cu、Fe、Zn
D.滤渣中一定有Cu、Fe
【答案】D
【解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投
入一些锌粉,锌粉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完全后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故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
因此,滤渣中一定有Cu、Fe,可能含有Zn。
故选:D„
【点睛】
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29.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金刚石、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都属于碳的不同单质
B.乙烯(X)的燃烧反应为X+3CH点燃2H2O+2CO),则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
C.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CO,CO2则属于无机物
D.C6H6(苯)和C2H2(乙快)中C、H原子个数比相同,但元素质量比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石墨、金刚石、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
同,A正确;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O:6,反应后H:4,O;
6,C:2,故X的化学式为C2H4,B正确;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除外,c正确;C6H6(苯)和C2H2(乙烘)中C、H原子个数比相同均为1:1,碳
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12x6:6=12:1,12x2:2=12:1,元素的质量比相等,D错误。故选D。
考点:碳及碳的化合物
30.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碱性土壤中,适宜种植的是
植物胡萝卜土豆西红柿枸杞
适宜的pH范围5・0~6.04.8~5.46.0~7.08.5~9.5
A.胡萝卜
B.土豆
C.西红柿
D.枸杞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胡萝卜的适宜的pH范围是5.0~6.0,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故错误;
B、土豆的适宜的pH范围是4.8~5.4,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故错误;
C、西红柿的适宜的pH范围是6.0~7.0,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故错误;
D、枸杞的适宜的pH范围是8.5~9.5,适宜生长在碱性土壤,故正确。故选D。
【点睛】
pH=7,显中性;pH大于7显碱性;pH小于7显酸性。
31.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观: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朝一日科学家能把水变成石油
B.微粒观:过氧化氢(H2O2)是由H2分子和02分子构成的
C.守恒观:100mL的水和100n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为200mL
D.分类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酸变红是由于都含有OIF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石油中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所以水无法变成石油,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HMh)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属于碱,溶液都都含有OW,都能使酚儆变红,选项正确,故选D。
32.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一碳磔尸
o—低原子
。一氧原子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4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与甲烷反应生成C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
生成物是一种,属化合反应,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B正
确;物质反应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反应的质量比=44:16=11:4,C正确;由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可知三种物质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2,D错误。故选D。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33.下列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之初,要不时地移动试管
B.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时,先在软质塑料瓶内加水,后通入二氧化碳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
D.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CO2:先通过灼热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之初,要先给试管预热,不时地移动试管,待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符
合题意;
B、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时,应先通入二氧化碳,后加水,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压强变小,软质
塑料瓶会变瘪,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pH值时,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再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试纸润湿,会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D、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再通入灼热的氧
化铜,固体由黑变红,说明有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34.天津港化学危险品的爆炸使许多人谈化学色变,但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化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化学为人
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C.化学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应该限制其发展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研究和
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故A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同时化工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但这些问题是
利用化学知识可控的,故B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不应该限制其发展,故C认识错误,符合题意;
D、化学分支有生物化学学科,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D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中,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工业炼铁,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选C。
36.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水垢
【答案】C
【解析】
A、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B、用稀硫酸清除铁锈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利用稀硫酸能和铁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D、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故选项错误.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
种性质决定的.
3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原子,其
中每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
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
C、反应后的一个分子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A原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
成的,个数比是1:3:2,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A.
38.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
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
的一门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如何制取该物质,怎样使其服务于社会,如何做才能不污染环境,保护好
我们的环境,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化石燃料污染环境很严重,所以化学在研究开发一些新能源,制取一些
新材料。生命过程探索也是离不开我们化学研制出的物质。故选D。
39.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化合反应
基本
分解反应
反应《
置换反应
类型
I及分解反应
A.化学反应分类B.物质分类C.地壳中元素含量D.金属的化学性质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
D、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故错误。故选A。
4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答案】C
【解析】
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A、冰块是固态的水,混合以后还是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故A说法错误;
B、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
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故C正确;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D解释错误。
故选C。
41.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
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
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B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
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
免压破容器;故D正确;
故选D。
42.下面是我国几位著名的化学家。其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
家是
A.张青莲B.侯德榜C.孙师白D.张允湘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化学史上对制碱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是侯德榜,他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
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故选B。
43.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确;
B、由于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能闻到酒香,故B正确;
C、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故C正确;
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D不正确。故选D。
4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是化学常用的有效方法。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表面易形成一层
致密的氧化膜,铝制品比铁制品更不容易锈蚀,故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
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C、Na\Mg?,、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最外层电子数为
8的均为稳定结构,例如覆氨原子等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故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
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D正确。
点睛: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铝不易生锈。
45.下列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活性炭净化水
C.风力发电D.钢铁生锈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海水晒盐,主要是利用蒸发水分的方法得到海盐,无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净化水,主要是利用吸附的方法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无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
题意;
C、风力发电,无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铁锈,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以及相关解释或结论都合理的是
现象解释或结论
A.燃着的小木条在空气中持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空气中含有氧气,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
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生成的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
放出热量
D.向盛有少量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试管外壁有热感生石灰与水反应要吸热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燃着的小木条在空气中持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是因为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中氧
气含量,A选项解释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B选项实验现象记
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
气含量有关,C选项结论合理,符合题意;
D、向盛有少量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试管外壁有热感,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D选项结论
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47.某种含氟(F)牙膏中有一种化学药物的化学式为Na2FPO3,已知F为-1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
为
A.+5B.+3C.+1D.-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化合物NazFPCh中P元素化合价为n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X2+
(-1)+n+(-2)X3=0,解之得n=+5;
故选A.
48.常温下,往盛有一定量液体甲的烧杯中逐渐加人固体乙并充分搅拌。如图所示中横坐标工表示固体乙
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甲乙y
A稀盐酸氧化铜溶液的质量
B水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C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质的质量
D硝酸银溶液铜粉溶质的质量
°X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2HC1=CUC12+H2O,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逐渐增大,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B、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液质量=氢氧化钠质量+水质量,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质量逐渐增大,饱和后
溶液的质量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
灰加饱和石灰水中,由于水的消耗,溶质不断减小,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溶质增大,但比原来的溶质
质量小,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D、硝酸银溶液与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u=Cu(NO3)2+2Ag,根据化
学方程式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能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完全反应后
溶液质量不变,图像与事实相符。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
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49.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对苯二胺的
化学式为C6H8N2。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B.该物质含有三种非金属
C.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该物质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对苯二胺由对苯二胺分子构成,每个对苯二胺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组成,不符
合题意;
B、该物质含有碳、氢、氮三种非金属元素,不是非金属,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X6):8:(14X2)=18:2:7,不符合题意;
D、由“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可推测出该物质能被皮肤少量吸收,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
八人函»-壬田主目八好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
化合物中兀素的质量分数=------------------------xliOnnOo%/;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义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50.从下列图片中不熊获取的信息是()
苯分子图象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NaQ晶体模型水受热蒸发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苯分子图像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表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故不符合题意;
B、水受热蒸发前后相比,加热后扩散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明显增加,可说明受热能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故不符合题意;
C、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表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可以进行移动,但却不能说明原子的内部构成,
能看到电子,或者原子核才能说明内部结构,故符合题意;
D、食盐晶体模型图片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而苯分子图像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可表示物质
由分子构成,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片则可以表示物质由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解析】
【详解】
A、烧杯中的玻璃导管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正确。
B、过滤实验,需要玻璃棒引流;故选项错误。
C、酒精灯禁止对燃;故选项错误。
D、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左物右码;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5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
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
图有3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C、镁带“金”字旁,
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53.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需区别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闻气味
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红磷与白磷取少量放在空气中同时加热
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没有气味,闻气味可区分,选项正确;
B、空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区分,选项正确;
C、取少量放在空气中同时加热,白磷的着火点低,先燃烧,红磷着火点高,后燃烧,能区别开,选项正
确;
D、氮气与二氧化碳都不可燃、不助燃,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区分,选项错误。故选D。
54.下列情况中: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植物的光合作用④动物呼吸作用⑤汽车尾气的
排放。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
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光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物业运营管理合同2篇
- 2024年度石材购销合同的争议解决机构
- 2024年期土建施工劳务合作合同样本一
- 2024年油茶种植产业协会会员间的合作协议
- 2024年度重庆驾驶员服务期与薪酬福利合同3篇
- 2024年度新能源项目三方入股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年二零二四年度汽车贷款电子签章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信息技术行业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采购协议3篇
- 2024全新智能化机房搬迁与数据中心迁移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版:政府机关临时工雇佣协议3篇
- 咯血病人做介入手术后的护理
- 境外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 《压力平衡式旋塞阀》课件
-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年度报告
- 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技巧
- 内科学糖尿病教案
- 《高尿酸血症》课件
- 微量泵的操作及报警处置课件查房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 1《平行与垂直》练习
- 市政设施养护面年度计划表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