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宇华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二(上)10月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为人类所好奇,也是一代又一代光学研究者前进的动力。在“追光"路上,在不断探索解答“光是什么”的过程中,与光有关的技术得到发展,日益造福人类。光谱就是“追光"路上的重要发现。红、橙、黄、绿、蓝、靛、紫,17世纪60年代牛顿使用三棱镜,将太阳入射光分成7种颜色,使人类对光的认识从简单的照亮物体的光线,演进为按颜色分散排列的光谱。这一重要发现来自常见的自然现象——雨后的彩虹。彩虹是由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不同角度折射而成。红花绿叶、青山绿水,也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它们身上,反射各种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里,我们才得以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
进而,科学家们记录了可见光范围的光谱图。光谱图是复色光通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进行分光后,依照光的波长(或频率)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图案。通俗地说,不同物体会反射不同颜色的光,所有的颜色都可以在光谱图上找到。通过对光谱图的研究,人们得到了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以及电子的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许多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这些光物理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成为筑起科学大厦的坚强基石。
光并不总是肉眼可见的,比如红外辐射。1800年,天文学家赫歇尔在用水银温度计研究太阳光谱的热效应时,发现红光外面看不到的区域温度升高效果更好,他称这一区域为“黑热痕”。后来,人们把这部分看不到但是能测到热量的光,叫做红外辐射。如今,红外辐射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身边检测体温的设备,大多是通过检测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测温。
电磁波也是在探寻“光是什么"的过程中被发现的。有人认为光是微小的粒子流,也有人认为光是一种波。19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从无线电波到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都是同一本性的电磁波。分成7种颜色的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波长从400纳米到780纳米的很窄的一段电磁波。根据光的电磁波理论,人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现了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信,并最终发明了无线电报。时至今日,工作生活所必备的电话通信、无线网络基础设施,都依托这一理论而来。
现代物理学研究发现,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即光的波粒二象性,这是人类对“光是什么”认识的又一大进步。借助这一理论,科学家从“波"的角度分析电子,找到了电子的波长与其质量和运动动量的关系,进而发明了电子显微镜。经过近百年努力,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高达1埃(0.1纳米)量级,能够直接观察到单个原子,成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不可缺少的利器。当今科学最前沿的光量子通信,也是用光的波动性传播信号。
身处信息社会,光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凸显。半导体器件已经成为网络通信、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等设备的基础元件,在各种各样的半导体器件里,都有与光有关的部分。自从人们发现了光的折射反射、波粒二象性后,固体光谱为半导体发展打开一扇大门。没有固体光谱,就无法制造出晶体管,先进集成电路就无从谈起。光刻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重要工艺,随着器件尺寸、结构、功耗等需求的提升,半导体制造需要波长越来越短的光,当前最先进的半导体光刻工艺用到了极紫外光(EUV)。生活中,通过极快反应速度传感器实现的光学避障,让汽车具备了紧急避险功能,已经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必备要素;而各类半导体红外探测器,则给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装上了“眼睛”。
可以说,与光有关的新技术,既为尖端科技作出了贡献,也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光的作用已经开发殆尽了吗?远远没有。从科学研究角度出发,还有许多光的问题尚无答案,还有新的利用方式有待开掘。光化学、光生物学方面,就有许多未解之谜。尤其是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如果科学家能最终解开这一谜团,那么真正的“人造食物"就能产生,将为人类解决生存问题提供新的答案。
还有一些科学前沿问题,比如光的“克星”——宇宙黑洞。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随着黑洞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发现,比较近的黑洞距离地球大约5000万光年,光进入黑洞后会被吞噬,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是科幻作品里的情形,更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探索课题。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世界科学家经过广泛合作,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观测到黑洞边缘吸积和喷流形成的黑洞口图像,并将其拍成照片。这是人类认识黑洞的第一步,关于光与黑洞的关系,还需要继续探索。
远古时候,火把的光照亮了人类文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获取光的新知、开发光的新用,有待更多“追光者"一同努力,让光的科技应用更好照亮人类生活。
(摘编自沈学础《点亮前沿科技的“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热痕"在文中是指赫歇尔在研究太阳光谱的热效应时发现的看不到但却能测到热效应的光。
B.“眼睛”在文中是指在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上安装的具备探测识别功能的半导体红外探测器。
C.“人造食物"中的“人造”指解开植物光合作用的谜团后,不经过植物光合作用而生产食物的过程。
D.“克星"在文中是指和地球相距遥远、能够吞噬光、让进入其中的光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宇宙黑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不同角度折射形成彩虹:太阳光照射到红花绿叶、青山绿水身上,通过反射,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
B.光谱图是复色光通过色散系统分光后形成的图案,该图案依照光的波长或频率大小将其依次排列,科学家用以记录可见光范围。
C.光是微小的粒子流或是一种波的观点相对于后来的认知尽管不全面,但都是人类在探寻“光是什么”的过程中有价值的观点。
D.不管是依托电磁波理论实现的无线电通信,还是利用光的波动性传播信号的光量子通信,都离不开科学家对光的认识的进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牛顿使用三棱镜将太阳入射光分成7种颜色,人类对光的认识就会停留在一个粗浅的阶段,认为光只是简单的照亮物体的光线。
B.人的身体会产生红外辐射,且红外辐射的强弱会因体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红外辐射的方法来测量人体温度。
C.随着社会发展,光刻技术对光的波长提出了越来越短的要求,极紫外光具有波长最短的特点,所以能用于最先进的半导体光刻工艺。
D.自动驾驶技术得以实现,是因为具有极快反应速度的传感器在汽车上的使用实现了光学避障,使汽车在行驶时具备了紧急避险功能。
4.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本文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5.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科学家们“追光"的过程,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请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农具的眼睛
迟子建
①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②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的,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
③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土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
④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所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睡,窝里絮的草还来自于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
⑤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⑥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了父亲“山村小学校长"的身份,也交代了他“不善于伺候庄稼”的特点,切合“学工学农"的时代背景。
B.文中由“我”喜欢的锄头和镰刀牵引出好几件有趣的事,我们能从中读到作者热爱生活的纯美心灵和乐观积极的态度。
C.文章写了打猪草时在草甸子上赏花的悠然和夕阳下对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的憧憬,展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
D.“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中的“牛马”暗指曾经被当作“牛马"耕地的“姐弟三人”,因此“我"赞赏“猪”的命运。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善用比喻,把锄头比作“清瘦的道士”,锄头的状态和道士身姿相似,锄头形象跃然纸上,新颖、独特、贴切。
B.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句式整散结合,既有大量内涵丰富的散句,又多使用节奏明快的排比句,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本文描写独具特色,用细节描写呈现了“我”打猪草归来时的收获,刻画了一个满载而归、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D.本文以“农具"为线索,围绕“我”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写了“犁杖"镰刀”等多个农具和相关生活,“形散神聚"。
8.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确定关键词为“幽默生动的语言”和“苦中作乐的情怀"。请以第五段为例,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9.本文以“农具的眼睛”为题,却只在开头和结尾写到“农具的眼睛”,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陈轸去楚之秦。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车约。”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轸出,张仪入,问王曰:“陈轸果安之?”王曰:“夫轸,天下之辩士也,孰视寡人曰:‘轸必之楚。’寡人遂无奈何也。寡人因问曰:‘子必之楚也,则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之言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战国策·秦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
B.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
C.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
D.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去楚之秦”与“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两句中的“之”字含义与用法不同。
B.“仪不能与从事"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从事"含义相同。
C.“而明臣之楚与不也”与“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D.“忠尚见弃"与“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四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与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诬告陈轸经常把秦国国情泄露给楚国,秦王因此对陈轸产生了怀疑,并召他来当面探问他的去向。
B.面对秦王的探问,陈轸知道如回答不愿去楚国,非但不能证明清白,反而还会给人以作贼心虚的印象。
C.陈轸向秦王讲述誂客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即使自己有归顺楚国之心,但楚王也会因惧怕秦国而拒绝他。
D.秦王听了陈轸的对答后认为他是杰出的辩士,所说的话有道理,于是消除了疑虑,并好好地对待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
(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五石之瓠》)
14.陈轸是如何消除秦王对自己的怀疑的?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虞美人·题吴江
刘仙伦
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①下,销磨几番今古。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潮正落,日还暮。
十年到此长凝伫。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②。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俄皓月、飞来烟渚。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③。歌欸乃,过江去。
【注】①垂虹亭,江苏吴江长桥上。苏轼自杭州移高密时,曾与张先等在此饮酒。②西晋张翰为吴郡人,秋风吹起时想到家乡的莼羹鲈鲙,辞官归去。③古代神话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客星犯牵牛时,就是有人乘槎至天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虹亭下江流不息,今古多少风云变化,“销磨"二字蕴含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
B.上阕关联与苏轼相关的人事,风景依旧,问坡仙何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追慕之意。
C.天水相连,日暮苍茫,词人伫立其间,深感潮起潮落、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D.本词以唤渡开始,以过江结束,中间融抒情、写景于一炉,构思新巧,情感跌宕。
16.本词下阕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物质生活主导文化思想的境况下,人心浮躁以致精神空虚,以物质衡量个人能力的观念已逐步成为当下许多人奉行的①,国人在并不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以物质而观文化,个人主观崇尚者众,又因无意从客观世界跳出而致精神匮乏,道德迷乱,信仰崩溃。
中国千百年来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时已知世界的影响可谓②,既然历史上的我们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文化,当代的我们又怎可忽视传承这些文化的使命与担当?中华文化的③,就该从我们渐次“活"起来的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铺就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活”所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流传有几千年了。
B.以现代的视角,用很“燃”的方式致力于传播文化理念,这成为不少人努力的方向。
C.这里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一种文思。
D.印度的甘地凭借他伟大的成就,被称为“圣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用物质关照文化并崇尚用自己主观想象判断的人很多,又因为不想脱离客观世界而导致精神方面匮乏残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小题。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性的航天工程,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斥巨资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呢?首先,人类永无止境地探索自然奥秘的本性,促使人类在继陆地、海洋、天空之后,向更新、更广阔的太空迈进;其次,在太空,人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是任何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再次,地球面临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促使科学家关注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并把太空作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所谓太空,也就是外层空间,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在航天技术领域,通常将地表120km以上的区域称为空间或太空。①,人类的航天活动目前主要在太阳系以内的空间进行。太空有着“独家仅有”的宝贝,那就是②。微重力、强辐射、高洁净、高真空环境,丰富的太阳能以及众多星体上的海量矿物资源,比如月壤中的氦-3等等。这些资源在地球上难以获得,但③。利用这些资源,登上太空的航天员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改善生产工艺,还能够得到在地球上难以生产或无法生产的产品,比如太空育种出的新品种水稻等。
21.请用一个因果关系复句概括选文第一段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70个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数字不平等是指在数字化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在数字技术的使用和获取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为大众提供了一视同仁的便利,但也会因“数字不平等"扰乱竞争公平。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科技抹平了差距,不也抹平了发展动力吗?如果不抹平差距,任由裂缝成鸿沟,难道不会引爆不安,使一切静止甚至倒退吗?
学校校刊准备开设“科技与公平”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请你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答案】1.A2.B3.B4.①紧扣“光是什么"的话题,不蔓不枝。②以时间先后为序,脉络清晰。③科学理论和实践运用结合,联系紧密。④聚焦问题,着眼未来,激发探究精神。5.①培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②培养观察能力,重视身边事物带来的科学灵感。③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科学认知能力。④学以致用,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创新发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看不到但却能测到热效应的光”错误。由原文“天文学家赫歇尔在用水银温度计研究太阳光谱的热效应时,发现红光外面看不到的区域温度升高效果更好,他称这一区域为‘黑热痕’"可知,“黑热痕”不是光,而是红光外面看不到但却受到红外辐射而温度升高的区域。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该图案依照光的波长或频率大小将其依次排列,科学家用以记录可见光范围"错误。由原文“科学家们记录了可见光范围的光谱图。光谱图是复色光通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进行分光后,依照光的波长(或频率)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图案”可知,原文信息是科学家记录了光谱图,而这个光谱图是可见光范围的光谱图。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如果……就……"条件关系不成立。没有牛顿的突破,也可能会有其他人的发现,推动人类对光的认知的发展。
C.“波长最短”错误。由原文“光刻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重要工艺,随着器件尺寸、结构、功耗等需求的提升,半导体制造需要波长越来越短的光,当前最先进的半导体光刻工艺用到了极紫外光(EUV)"可知,极紫外光的波长很短,但是得不出“波长最短”的结论。
D.“……是因为……"错误。由原文“生活中,通过极快反应速度传感器实现的光学避障,让汽车具备了紧急避险功能,已经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必备要素”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是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结果,并非只是因为极快反应速度传感器的使用。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结构上的特色的把握能力。
文章开篇提出了“光是什么"这一话题,又说到记录可见光范围的光谱图,肉眼看不到的红外辐射。然后又说到在探寻“光是什么”的过程中被发现的电磁波,接着又说到人类对“光是什么"认识的又一大进步,即光的波粒二象性。接着又说到光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凸显,最后说到和光有关的一些前沿问题。所以,整篇文章紧扣“光是什么”的话题,不蔓不枝。
本文是以时间先后为序进行叙述的,如先写到可见光的光谱图,然后又写到1800年发现的肉眼看不见的红外辐射,接着又写到电磁波理论的被发现,现代物理学研究发现光的波粒二象性,最后又写到深处信息社会,与光有关的新技术的应用。所以,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脉络清晰。
本文在叙述“光是什么"的时候,解释了有关的科学理论,如光谱图、黑热痕、红外辐射等等,同时又说到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各种各样的半导体器件里,都有与光有关的部分;通过极快反应速度传感器实现的光学避障,让汽车具备了紧急避险功能;各类半导体红外探测器,则给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装上了“眼睛”。所以,本文科学理论和实践运用结合,联系紧密。
文章不仅说到“光是什么"这一科学问题的发展以及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文章的结尾更是聚焦一些科学前沿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所以本文聚焦问题,着眼未来,激发探究精神。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为人类所好奇,也是一代又一代光学研究者前进的动力”可知,要培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由原文“17世纪60年代牛顿使用三棱镜,将太阳入射光分成7种颜色,使人类对光的认识从简单的照亮物体的光线,演进为按颜色分散排列的光谱。这一重要发现来自常见的自然现象——雨后的彩虹"可知,要培养观察能力,重视身边事物带来的科学灵感。
由原文“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随着黑洞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发现,比较近的黑洞距离地球大约5000万光年,光进入黑洞后会被吞噬,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是科幻作品里的情形,更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探索课题”可知,要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科学认知能力。
由原文“借助这一理论,科学家从‘波’的角度分析电子,找到了电子的波长与其质量和运动动量的关系,进而发明了电子显微镜"可知,要学以致用,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创新发明。
【答案】6.D7.B8.(1)词语运用灵活生动,既有叠词、拟声词、口语化的词又有书面语;修辞丰富,多句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我家农具的破旧、庄稼的萎靡。幽默诙谐,画面感强,富有生活气息。(2)破旧的农具让我们在劳作时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萎靡的庄稼让自给自足的生活受到影响。但我依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进而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描写劳动生活,表现对农具和那段岁月的热爱,体现“苦中作乐”的情怀。9.(1)文章开头写道,农具的把儿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赋予了普通农具生命活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营造温馨的氛围,由此引出下文“我"对农村劳动生活的回忆。
(2)“农具的眼睛”在行文中已经虚化为“见证者"的作用,“农具像眼睛一样”见证了“我"童年时期在使用农具劳作的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这段生活才是作者真正要叙写的内容。
(3)结尾处借“农具的眼睛”点明文章主题“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与“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形成对比,试图唤醒人们麻木的内心。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赞赏“猪的命运"错,“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这句话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又多使用节奏明快的排比句"错,本文句式的突出特点是长短结合,散句居多,但排比句几乎没有,所以不能说是“多使用节奏明快的排比”。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考生应抓住题干所给的两个关键词“幽默生动的语言"和“苦中作乐的情怀”构思文学短评思路。
(1)词语运用灵活生动。既有叠词“歪歪斜斜"锈迹斑斑”“利利索索"、拟声词“呀呀呀”、口语化的词“邋遢”,又有书面语“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修辞丰富。“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使用比喻,“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我家农具的破旧、庄稼的萎靡。语言幽默诙谐,画面感强,富有生活气息,如“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
(2)由“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可知,破旧的农具让我们在劳作时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萎靡的庄稼让自给自足的生活受到影响;
由“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可知,即便劳作艰辛,但我依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进而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描写劳动生活,表现对农具和那段岁月的热爱,体现“苦中作乐”的情怀。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和标题的作用的能力。
(1)文章开头写道——“农具……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农具的把儿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赋予了普通农具生命活力,营造温馨的氛围;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农村劳动生活的回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我"童年时期在使用农具劳作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趣事,这似乎都是“农具的眼睛”看到的,也就是说,“农具长了眼睛似的”,见证了我童年时,我们家的艰苦而有趣的田间劳作,而我童年劳作的那段生活才是作者真正要叙写的内容,所以,“农具的眼睛”只在首尾出现。
(3)根据“农具……那一双双眼睛……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分析,结尾处借“农具的眼睛”点明文章主题——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由“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可知,与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形成对比,试图唤醒人们麻木的内心。
【答案】10.C11.D12.C13.(1)年长的曾经骂过你,而年轻的却顺从了你,你为什么反倒娶年长的呢?
(2)现在你有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把它作为腰舟而在江湖浮游呢?却担忧它大而没有可以容纳的东西。14.①面对秦王的探问,直接表明要到楚国去;②以楚国的故事,说明人之常情是喜爱忠于自己的人,而拒绝对自己不忠的人;③以誂者择妻相类比,说明如果自己“常以国情输楚”,必然不会被楚国接纳。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卖给别人做仆妾的人,不出里巷就有人要的,一定是好仆妾;被丈夫遗弃的妇女,仍旧嫁在她的乡里的,也一定是好女人。我陈轸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国还要我做什么呢?
“不出里巷”,动宾短语,不断开,排除AB;
“乡里”是“嫁"的地点,不可断开;且“者……也”表判断,“者"字用于上句末尾停顿,后面断开,排除D。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到/助词,用于调整音节。句意:陈轸离开楚国来到秦国。/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
B.正确。均为“做事”之义。句意:我不愿跟这样的人同朝共事。/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
C.正确。帮助/卖给。句意:而且可以表明我是否要帮助楚国。/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D.错误。介词,被/动词,显露。句意:忠心的人还将被人撵走。/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但楚王也会因惧怕秦国而拒绝他"分析错误,原文是“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是为了说明即使自己有归顺楚国之心,但楚王也会因为陈轸不忠于自己的国君而不收留自己。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詈”,辱骂;“和”,顺从;“汝”,你;“取”,通“娶”,迎娶。
(2)“今”,现在;“瓠”,大葫芦;“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根据“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车约"臣愿之楚”可知,秦惠王说愿意尊重陈轸的意见,只要他说出要到哪里。然后,陈轸说愿意去楚国。由此得出:面对秦王的探问,直接表明要到楚国去,态度鲜明。
(2)根据“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可知,陈轸说从前伍子胥尽忠于吴王,天下的国君都想要他做臣子;孝己敬顺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想他做儿子。由此得出:以楚国的故事,说明人都是喜爱忠于自己的人,而拒绝对自己不忠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
(3)根据“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詈之……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可知,陈轸认为如果自己不忠于大王,楚国也不会要我做什么,忠心的人还将被人撵走,不到楚国,还能到哪里去。由此得出:以誂者择妻相类比,说明如果自己“常以国情输楚”,必然不会被楚国接纳。
参考译文:
陈轸离开楚国来到秦国。张仪就对秦惠王说:“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经常把秦国的国情泄露给楚国。我不愿跟这样的人同朝共事,希望大王能把他赶出朝廷。如果他要想重回楚国,希望大王杀掉他。”惠王说:“陈轸怎么敢去楚国呢?"秦惠王召见陈轸并询问他说:“寡人愿意尊重贤卿的意见,只要贤卿说出要到哪里,寡人就为你准备车马。”陈轸回答说:“我愿意去楚国!"惠王说:“张仪认为你必然去楚国,而寡人也知道你将去楚国,何况如果你不去楚国,又将在哪里安身呢?”陈轸说:“如此我离开秦国以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国,以顺从大王和张仪的策略和判断,而且可以表明我是否要帮助楚国。楚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妻子,有人去挑逗他年长的妻子,年长妻子的就骂起来明确拒绝;挑逗年轻的妻子时,她就欣然顺从了。没有多久,这个拥有两个妻子的男人死了,有个客人问挑逗者说:‘在这两个寡妇当中,你是娶那个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挑逗者回答说:‘我娶年长的!’客人问:‘年长的曾经骂过你,而年轻的却服从了你,你为什么反倒娶年长的呢?’挑逗者说:‘当他们做别人妻子时,我希望她们接受我的挑逗;如果做了我的妻子以后,我就喜欢她为了我而骂挑逗她的人。’现在楚王是位贤明君主,而宰相昭阳也是一位贤明的大臣。我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如果经常把国事泄露给楚王,那么楚王必定因为上述的道理不收留我,而昭阳也不愿意跟臣同朝共事。我如果离秦去楚完全可以表明我到楚国去不是要帮助他们。"陈轸走出以后,张仪进来问秦惠王说:“陈轸到底要往哪里去?”惠王说:“那个陈轸真是天下的辩士呢,他仔细地看着我说:‘我陈轸一定要到楚国去。’我实在对他无可奈何。便问他:‘你一定要到楚国去,那么张仪的话果然是真的了!’陈轸说:‘不但张仪这么说,就是路人也都知道。从前伍子胥尽忠于吴王,天下的国君都想要他做臣子;孝己敬顺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想他做儿子。所以,卖给别人做仆妾的人,不出里巷就有人要的,一定是好仆妾;被丈夫遗弃的妇女,仍旧嫁在她的乡里的,也一定是好女人。我陈轸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国还要我做什么呢?忠心的人还将被人撵走,我不到楚国,还能到哪里去呢’?"秦惠王认为陈轸说得很对,便好好地对待他了。
【答案】15.C16.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恨”“怕”,直接点出词人的情感。②用典以蕴含感情。用张翰之典,表达知音难觅、世无同调的怅惘。③借想象传情。招引湘妃、乘槎星汉的想象情境,突出无人作伴的孤寂。④借动作情态及变化流露情感。长久凝伫、歌欸乃而过江,流露出词人从黯然神伤到无奈离去的情感和情感变化。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C.“及时行乐”错误,应该是透露出他的落寞怅惘的心境。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方式的能力。
直抒胸臆:下片过拍之后,即转入对另一人物的怀念:“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三句用张翰归田之典。秋风吹起,他想到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鲙,便辞官归去(见《晋书》卷九十二)。鲙丝莼缕,鲈鱼鲙和莼菜丝。十年到此,无与为伍,像张翰那样淡泊功名、热爱山林的人再也找不到了。“恨”字,憾也,表现他怀人之深切,写出隐居山林、无人作伴的孤寂,隐含世无同调的感慨。三句承上片“销磨"句而来,词意又推进一步,主题至此而明朗。以下笔势腾飞,墨彩淋漓,终于唱出了词章的最高潮:“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
用典抒情:今古人物既然杳无音信,现实中又无人可与为伍,于是他想起了化作湘水之神的虞舜二妃:他轻轻地转动着朱红色的琴弦,弹奏出虞舜的箫韶之乐,想把湘妃引来作伴。箫韶奏罢,湘妃未降,江天还是那样旷远而寂寥。这时皓月当空,薄雾横江,水中的沙洲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显得朦胧而缥缈。云烟飘过,皓月如飞,照临江渚。在薄雾、月色、波光之中,在这个半透明而神秘的夜里,他仿佛也在升腾,飞驰,他觉得自己仿佛传说中那个住在海岛上的人那样,乘着木筏,到达天河。--他怕是真的顺流而上,侵入斗牛之宿,把天河中的蛟龙惹怒了。
想象抒情:七句笔飞墨舞,尤为精彩,把作者孤寂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他高度的技巧。云烟在月边飘流,“飞"字,既从对面写云烟,也从正面写月亮,它将云烟、皓月、洲渚组织成一幅灵气飞动的画面。最后以高歌过江作结,将江流、碧空、群山、皓月、烟渚,连同作者的琴音、浩叹和丰富瑰丽的联想留给读者,让他们去细细回味。总而言之,作者通过临江喊渡,浮想联翩,终于写成了这首词。
17.【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弘、毅、施、庶、壹。
【答案】18.①金科玉律②无远弗届③薪火相传19.B20.①原句富有文言色彩,与前文语言风格较为类似,衔接紧密。②原文中的“精神匮乏,道德迷乱,信仰崩溃”形成排比句式,可以增强语势,强调了前文“从客观世界跳出"对精神方面的巨大负面影响。③原句句式为长短句交错,句式多变,节奏明快,改写后的句子显得生硬。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语境说的是以物质衡量个人能力的观念已逐步成为当下许多人奉行的不能变更的信条,可填写“金科玉律”。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第②空,语境说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可填写“无远弗届"。无远弗届:没有什么远的地方不能达到。
第③空,结合前文“当代的我们又怎可忽视传承这些文化的使命与担当”和后文“从我们渐次‘活’起来的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分析可知,此处是说中华文化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可填写“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活"上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满招损,谦受益”上的引号表示引用。B.“燃"上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文”上的引号表示强调。D.“圣雄"上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1)原句中“以物质而观文化”“人主观崇尚者众"而至”等词语,富有文言色彩,与前文语言风格较为类似,衔接紧密。
(2)原句中“精神匮乏,道德迷乱,信仰崩溃"采用排比手法,增强语势,强调了前者对精神方面的巨大负面影响;而改成“又因为不想脱离客观世界而导致精神方面匮乏残缺”,失去了排比手法,在语势上就没有原句有语势。
(3)原句中“又因无意从客观世界跳出而致精神匮乏"是长句,“以物质而观文化”“个人主观崇尚者众"道德迷乱,信仰崩溃”都是短句,句式为长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课程设计选题
- 职业农民培训课程设计
- 自控课程设计校正装置
- 医院精神药品管理管控规章制度汇编
- 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结合下的沉浸式艺术体验设计
- 2024年美术教案设计(9篇)
- 自由搏击班课程设计
- 2024年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 职高汽修课程设计
- 穿刺技巧课程设计
- 2024-2025学年 数学二年级上册冀教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1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初次申领《南京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手册(电子版)》办事
- 某冶金机械修造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 中国移动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指标体系
- 泰安市生育保险待遇申报表
- 5WHY分析报告模板-改进版
- 移动式虹吸管防汛抢险设备(移动式虹吸抢险泵)
- 鲁教版选修《将军族》原文阅读
- FAF、PAF型电站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一次风机安装和使用维护说明书B本(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