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歹!J词语,突然,玉屑,俗话,

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预备: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

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

让我们一起看看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

的心情的.

2.谁能简洁地介绍一下本文的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同学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代

闻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学校,抗战爆发后参与革命.这篇文章

写于1962年.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患病严峻自然灾难的时期.当

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患病到了严峻的困难.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好

收成呀!1962年冬天,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

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

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同学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沟通自学效果.

1.把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

2.把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r6ng,在毛茸茸中读rdng.指又短又密又软的毛发.

甸:本音读d6n.在沉甸甸中读dian.

突然:突然,突然.

凛冽喇骨的寒冷.

安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洁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

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雪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2

⑴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一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情感及的表达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快,还能给农夫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共

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

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3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化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⑴同学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⑵同学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温和得犹如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突然变冷.

从突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殊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

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

呼地刮着.

⑶老师小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一一风一一

雪.

⑷谁情愿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同学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⑴根据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2)同学汇报.

同学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⑶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头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

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4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非常安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间或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压断说明积雪许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⑷老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

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一一鹅毛般的雪花,,颜色一一地上白了,而且写了

声音一一簌簌地不断往下落,,间或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因此,这部分

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3.雪后:

⑴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景色壮美

⑵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同学自学.

(4)争论后沟通.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

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粉装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

成了白色,特别壮美.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

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5

这句话用了比方,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

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非常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摆,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早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

虹.

这里写出了两种颜色: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阳光和雪花相互

辉映所产生的瑰丽颜色.

⑸老师小结: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

到了一幅漂亮的雪景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欢快.孩子

在堆雪人,掷雪球,欢快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快.)

4.看到场大雪,联想到了什么

(瑞雪兆丰年.)

5.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依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句划

在书中,再作沟通.

6.同学汇报.

同学甲:瑞雪兆丰年指的是这场雪下得正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

丰收年.

同学乙: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

促进庄稼的生长.

同学丙:农夫们也有着丰富的阅历.有阅历的农夫都知道积雪可以

爱护麦苗平安过冬.

7.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同学甲:表达出对雪的宠爱和赞美.

同学乙:表现了的满腹喜悦.由于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连年

的自然灾难使人们企盼着丰收.看到这场瑞雪,人们必定联想到来年的

丰收,所以人们的心情万分感动,欣喜.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8.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的表达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无比宠爱这场瑞雪,

把这种感情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了

出来.)

2.你认为文章的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儿

3.围绕重点,学习的表达方法.

⑴有序:按时间的挨次,按下雪的过程写.

⑵有物:从写景到写人,再联想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⑶有情:为雪景而欢快,为来年的丰收而喜悦.

四,综合训练,进展技能.

1.看录相资料,再次领会雪的漂亮壮丽.

2.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部分练习朗读.

3.把自己最喜爱的句子积累在《采蜜集》本上.

五,作业

1.读课文.

7

2.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附:板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篇2

之五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漂亮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

的喜悦心情。

3、领悟雪景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

情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设计说明】树立"同学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观,教学设

计着眼于发挥同学主动参加课堂的意识,培育自主探究学习的力量,

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实现“学问与力量、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教学流程

本文建议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依据"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总体把握整体感知,学

习生字词,理清层次,熟识内容。

其次课时:精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等特点以及的联想,

领悟喜悦的心情,总结全文,拓展延长。

8

㈠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课件播放山村雪景动画。

2、谈话导题:同学们,观赏了这雪景,你喜爱吗?想说些什么?

作家峻青也很喜爱雪,他写的“第一场雪"可美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说明】爱好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唤起同学剧

烈的奇怪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㈡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同学依据"预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老师巡察指导。

【设计说明】用同学喜爱的方式读,让同学有更多的自主性,在

整体感知的过程中伸展其灵性和共性。

㈢合作沟通,资源共享。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初读,你读懂了什么?

同学自由发言,各抒已见。老师重点引导同学理清写作挨次、这

场雪的特点以及的心情等。

2、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请提出来。

【设计说明】同学在预习及整体感知后,通过生生互动,碰撞出

才智的火花。同学人人参加,说的内容更为广泛。让同学质疑,更能

使同学说得兴致勃勃。

㈣重抓特点,读中领悟。

1、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雪大""景美"的?怎

样体会出来的?

2、重点练读第3、4、5自然段。

9

首先,让同学选自己最喜爱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设计说明】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

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评读等形式,让同

学领悟抓住特点写景抒情的方法。

㈤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首先,引导同学从雪大、景美、人欢以及的联想等方面去体会。

其次,抓重点词句读一读,以更深体会喜悦的心情。

2、老师叙述时代背景。

3、请同学结合背景资料,再读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的心情。

【设计说明】阅读是同学的共性化行为。通过"读一一思一一议一一

读〃,层层递进,让同学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体会无比喜悦的心

情。

(六)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设计说明】选择喜爱的部分背诵,这是对同学的敬重。熟读成

诵,有助于激发阅读爱好,积累语言,培育语感,提高理解和观赏力

量。

三、拓展延长

1、课前搜集雪景图片、雪的诗文以及雪的作用的等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抄写喜爱的句子,背诵喜爱的部分。

10

②用你喜爱的词语写句子,可以写一句或两句,也可以写一段

话。

③有爱好的同学可以连续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

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设计说明】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注意语文实践,同学的

思路宽了,思维活了,想象的翅膀绽开了,鲜活的共性凸现出来了,

这才是新课程追求的境界。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篇3

之四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把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力

量的培育。

2.留意雪中和雪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并体会怎样借写景抒发了

自己的喜悦之情。

3.学习有条理地记叙下大雪的情景,并抓住景物特点以及绽开联

想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

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本文难点是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

的。

11

三、教学难点:

本文难点是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四、课时支配:两课时。

五、同学活动设计

1.依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等谚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学习在描写景物中表达心情的方法。

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漂亮及的联想,体会喜悦的心

情,有感情地朗读。

4.同学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读过课文,说一说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对所说的“瑞雪兆丰年"你又有什么感受?你最喜爱课文的哪一部分

内容?为什么?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学习生字,留意字首、字形、正音。

凛(l!n)冽(Ii8)彤(t$ng)云骤(zho))然粉妆(zhulng)玉

砌簌(s)玉屑(xi8)

(2)理解词语。

12

凛冽:刺骨的寒冷。

彤云;密布的阴云。

玉屑:玉石的粉末。本课用来比方雪末儿。

粉妆玉砌:用白粉装饰,玉石砌成,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妆,装饰。

瑞雪兆丰年:准时的好雪预示着丰收年。瑞,吉利的意思。

(3)读课文,你最喜爱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在书中

勾画出你喜爱的句子,记录疑难问题。

(4)沟通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5)同学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同学自悟。

(1)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一场大

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欢乐。我们今日学习课文《第一场雪》,

看看是怎样描写入冬的第一场雪,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和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是峻青,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正是我国患病严峻自

然灾难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遇到了临时的困难。人们多

么希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

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这篇散文。

三、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1)按你的想法,假如要写“第一场雪"应抓住哪些特点写?写"第

13

一场雪〃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的?与你的想法有哪些相同和哪些不同?

(鼓舞同学大胆发言)

(2)谈论。

(3)小结:由于是"第一场雪、所以抓天气突然变冷这个特点

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第一场雪进行了联想谈论。

4.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练习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前后桌争论

或小组争论)(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其次段(第3自然段)写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第6、7自然段)写的联想。

5.老师点拨、突破难点。

(1)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最能体现的喜悦之情?用笔在书中勾

划出重点词句。

(课文的第三段描写了雪后的景象,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

物,从静态到动态,运用比方和象声词、叠词等,有声音有颜色,有

诗情有画意,布满了宠爱和赞美之情。)

四、直入重点段学习。

①指名朗读第三段。

②分小组谈论。

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雪大、雪景美、

人欢快)

14

③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是怎样描写的?("山川、河流、树木、

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

界。”"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雪后的柳树是"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

的银条儿",松树、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后,

"树枝轻轻地摇摆,银条和雪球儿籁籁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

风飘扬,映着早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玉屑"是什

么?这里指什么?"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是什么样的景象。来

描写雪后的壮美自然景象,还抓住人物的活动来写雪后的景象:"一

群群孩子……",以此来表达大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由景物到人物,

由静态到动态描绘雪后的景象。)

④出示幻灯片,看图并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第一场雪后的壮美景

象,同学可边看图边说,老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⑤练读课文。(要求读出宠爱之情)

⑥提出不懂的词语和问题。(同学回答、老师补充)

(3)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学习其余几个段落。

①讲读第一段。

②朗读第一段后,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并在书中

勾划出来。

前些天温和得犹如阳春三月。

前天天气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突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15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挨次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

明,特点突出。

③师生对读,师可读前部分,生读后部分,也可调换读一读。

6.学习其次段。

(1)指名朗读其次段,思索:下雪时怎样按先后挨次记叙了下

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开头,,〃伴着小雪”。

"不久〃"鹅毛般的雪花〃。

"一会儿""地上白了"。

"夜里”"压断枯枝"。

(2)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就是抓住以上事物的特点写得很

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

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间或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

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其次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①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瑞雪兆丰年")"瑞""兆"你是怎么理解的?"瑞雪兆丰年"你又

是怎么理解的?(准时的好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②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先让同学动手在书上画出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16

(科学依据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从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

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生长来说明;一方面从老农的阅历-积雪可以爱护

麦苗平安过冬来说明。)

③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布满喜悦的思想感情)

(4)下雪后,同学们最喜爱做什么嬉戏?你们的心情怎样?课

文怎样写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快的叫喊声")

那欢快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

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了“人欢〃。)

(5)朗读全文。

二、总结、扩展

1.依据板书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同学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

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无比宠爱这场瑞

雪,这种感情既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

表达出来。)

3.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4.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学习写法

(1)有序:按时间挨次,按下雪过程写。

17

(2)有物:从雪景写到人,再联想到来年小麦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快,为来年丰收而喜悦。

5.综合训练,进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据对本课的学习,说说你观看到的雪前、雪中、雪后是

怎样的景象。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

以及绽开联想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参考资料

这篇阅读课文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图》,

本文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正是我国患病严峻自然灾难时期,

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遇到了临时困难,人们是多么希望能有一个

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雪,联

想至广瑞雪兆丰收〃,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描绘了胶

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叙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表达了的喜

悦心情。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篇4

之二

佚名

18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把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一、二段内容。

重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难点:理解一、二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雪景图。(单击课题)

二.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1.边听边想。

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单击课前预习一一内容理解

栏一一问题3)

2.生争论后,师总结。(单击答案)

四.自同学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吓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状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单击课前预习一一字词学习栏)

19

2.争论分段。

(1)、读课文,了解文章叙述的挨次,争论分段依据。

(2)、单击课前预习一一内容理解一一问题工(生争论回答,师

总结)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

前些天一一温和得犹如阳春三月。

前天一一气象台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一一天气突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一一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一一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挨次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

明,特点突出。

七.讲读其次段。

1.朗读其次段。

2.下雪时,怎样按先后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

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单击课前预习一一内容理解一一问题4)

这段也是按时间进展挨次写的,用看到的和听到的把下雪的状况

写出来了,有形、有声、有色。

八.布置作业。

20

1.写字词。

2.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目的要求:

1.深化体会文章中心。

2.学习写作方法。

重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难点: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其次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谈论。

(1)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雪大、雪

美、人欢)

(2)"嘀!〃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写雪大?进一步理解词语

"罩""粉妆玉砌"。

(3)为什么柳树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

树上的雪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缘由后,指出这里

写的是静景。

21

(4)一阵风吹来,树上的精致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树枝轻轻

地摇摆'‘到"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这里写的是动景。

(5)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快

的叫喊声")

(6)"那欢快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欢〃)

(7)概括段意。

三.讲读第四段。

1.读读想想,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瑞雪兆丰年")"瑞""兆"

是什么意思?"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

2."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3.对第一场雪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把这种思想感情表

达出来的?(单击课前预习一一内容理解栏一一问题2)

4.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单击课前预习一一内容理解一一问题5)

5.概括段意。

6.小结。

"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叫谚语。谚

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劳动阅历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总结,

含有科学道理。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预见到来年小麦将

会丰收,表达了对这场大雪布满了喜悦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2

五.总结谈话。

1.复述全文内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第一场雪雪景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喜爱自然,和预见到小

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3.学习写作方法。

(1)文章叙述挨次:课文按事情进展的挨次写。大的按雪前、

雪中、雪后的挨次写,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进展的挨次写。后

两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挨次写。

(2)抓住特点:寒流来时各个阶段的特点特别清晰,雪后落叶

的柳树和不落叶的松柏不同的特点表现的特别精确。

(3)景中含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之情通过详细语言表现出来,

把"寒冷〃写得很美,透过美显示爱,以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练习。(单击巩固练习一一字义解释一一词语推断栏)

七.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四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前:冷---云----风

第一场雪中:大片大片一会儿就白了

后:雪大景美人欢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篇5

之六

23

佚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天的漂亮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

理。

2.学习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同学了解下雪前气候变化和雪天景色特点,并懂得"瑞雪兆

丰年”的道理。

2.学习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气变化和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特点

进行记叙、描写,并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

的喜悦心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描写下雪时和雪后景色的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凛冽〃、"彤云密布〃、"粉妆玉砌〃、

“毛茸茸"、"谚语〃等词语的意思。

24

(二)按时间挨次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课文《林海》,学完后,你理解了什

么?(通过自己细致的观看,抓住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在描写景

物的过程中绽开合理的想象,景物描写和联想结合起来,并运用抒情、

谈论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今日我们来学习作家峻青写的一篇文章《第一场雪》。这篇文章

是从峻青写的《瑞雪图》中节选的,它既写了实在的景物,又有自己

的联想,语言文字特别美丽。

(二)简洁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1962年。1960年至1962年,正是我国患病自然灾难

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到了临时的困难。人们是多么希

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

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这篇散文。

文章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叙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

表达了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共同来观赏课文。

(三)听课文录音。留意本文的写作挨次。

(四)检查预习状况。

1.检查生字、词。

(1)"彤云〃,指什么云?(下雪前密布的阴云。)

(2)"谚语",什么叫谚语?本课的谚语是哪句话?(在群众中

25

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洁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谚语是"冬

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瑞雪兆丰年〃中"兆"是什么意思?

(预先显示。)

(4)什么是"俗话"?(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话。这种话简练而

形象,大多是劳动人民制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阅历和愿望。"瑞

雪兆丰年”就是一句俗话。)

(5)"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用白粉装扮,用玉石砌成,形

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6)"簌"与"籁〃,进行读音、字形、字义的比较。

2.填写课后练习第一题。(下雪前一一下雪〈中〉一一下雪〈后〉

---联想)。

(五)默读课文。分小组谈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引导同学将内容相近的自然段归纳在一起,按文章脉胳将内容

分为两部分:下第一场雪的经过及联想;也可以按时间挨次分为四段:

下雪前玲下雪时玲下雪后玲下雪的好处。)

(六)指三名同学,分别朗读雪前、雪中、雪后这部分课文,其

他同学边听边想,是按什么挨次写景的?(按时间挨次写的。)画出

课文中表示时间及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有了明显变化的词语。(可

用投影仪显示)

前些天一一阳春三月昨天一早一一突然变冷

中午一一凛冽寒风下午一一呼呼地刮

26

黄昏一一鹅毛大雪

开头伴着小雨不久大片雪花

一会一一地面白了夜里一一压断枯枝

今晨一一天放晴了

小结:这样写,既显示了由晴到阴、由暖到冷、由雨到雪气候的

突然变化,又明显地可以看出是按时间挨次来描写第一场雪的。文章

的层次清晰。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层次。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了解雪天的漂亮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二)学习通过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雪中、雪后的漂亮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二)体会的喜悦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彤云凛冽寒流棉被粉妆玉砌

飘落谚语安静瑞雪兆丰年

27

(二)让同学再一次听课文录音。留意对"雪中〃、"雪后〃景色的

描写。

(三)争论、沟通。

1.自己读"雪中”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雪花在空中飘舞的样子

和外形的词语。(写雪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是"大片大片”的,是从

空中"飘落”下来的。)画出描写雪花"声”的词、句。(写夜里下雪,雪

花是"簌簌地"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间或咯吱一声响。")

2.读"雪后”的美景。

(1)"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什么意思?(用白粉

装饰,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

形容。)

(2)是怎样描写无风时和有风时的雪景的?("落光了叶子的柳

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

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这是雪后无风时的雪景。有风时则是“树

枝轻轻地摇摆,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

飘扬,映着早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3)说说你觉得这样描写雪后的景色美吗?为什么?(这样描

写雪后的景色很美。写无风时,白雪落在"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变

成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落在"冬夏常青"的松柏上;则

变成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多美的景象。写有风时,“银

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都变成了“玉屑似的〃"雪末儿",在阳

光下,显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雪后的美

28

景。)

(四)同学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引导同学,细细地体会是怎

样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例如下面的句子:

"嘀!好大的雪啊!〃写出惊喜的心情。

"山川、河流……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表达了喜悦、赞美这

第一场大雪的思想感情。……)

小结:从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

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五)齐读其次部分课文。

1.“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是什么意思?("瑞雪",是指吉利、

应时的好雪。"兆",预示。"瑞雪兆丰年”是说这场雪下得很好,很是

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从三个方

面说明它的科学道理:(1)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2)

雪水能供应庄稼生长需要的水分;(3)厚雪能爱护庄稼过冬。)

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

枕着馒头睡。〃)

3.课文最终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最终说:"我想,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准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这一句收拢

全文。进一步表达了对雪的宠爱、赞美之情。)

小结:通过的联想,又一次表现了对第一场雪的喜悦心情。

(六)总结本文中心思想。(本文叙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

29

理,表达了的喜悦心情。)

(七)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篇6

之三

执教者西新桥学校史铭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第一场雪”景的美。

2、引导同学在读中感悟,能说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沟通学习成语:(时间为五分钟)

1、首先是我们沟通学习成语的时间,这几天,我们沟通的成语

是与"雪”有关的,谁第一个来?

2、同学沟通学习成语。(请两名同学)

3、其余同学的搜集的成语在小小组内沟通。

二、读题,初悟课文中心。

1、同学们,刚才我们沟通了与雪有关的成语,今日老师和大家

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雪景的文章,题目是一一《第一场雪》(点击课

件)。

30

2、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3、你感觉读得好吗?你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

4、真好,你把雪的美以及人们对这第一场雪的期盼都读出来了,

好,现在我们就按刚才同学说的这种感情,再一次把这个课题读好。

(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一个人去读一读这篇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边读边想:《第一场雪》给了你怎

样的感觉?

2、同学汇报沟通。

四、再读课文,读好课文。

1、过渡句:笔下的第一场雪感觉是这么突然,昨天还是阳春三

月,今日就下起来了;这第一场雪感觉又是这么的准时,想到明年会

有一个好收成,我们心中也是无比喜悦。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也深

深感受到给同学们留下感受最深的是这第一场雪的美景,主要集中在

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们对这三小节的朗

读,把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自由选择读

书的方式,个人读,或者小小组协作读。

2、同学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开头读书。

3、谁来读,你读得最棒的是哪一段。

第四小节:(1)同学个人朗读。

(2)小组协作朗读。(分两组)

31

(3)师:多美啊!我们看看这雪后的美景去!看的时候可以交

头接耳、指手画脚,动起来!(播放录像)

(4)师:假如这段雪景再和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结合起来就

更好了,请同学们来当当"配音员",留意配音员要与画面协调,先试

试再来!

(5)同学们尝试着配上录像朗读。(分两组)

(6)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全

体起立,可以再加上些动作。

第三节;(1)同学个人朗读。(分两人)

(2)小组协作朗读。(一组)

(3)师:每当我看到雪花飘舞,雪花洗礼着这个世界的时候,

《雪绒花》的旋律会在我的脑子里回荡。这曲子那抒情的旋律,精确

地表现出下雪时的美妙。"雪绒花,雪绒花,小而白,洁而亮,仿佛

对着我微笑”这首曲子同学们在音乐课上刚学过!下面,就让我们在

大雪飘飘时,去体验一下,雪绒花飘落在我们的手中、发梢时的感觉

吧!(师播放录像)

(4)齐读。

第五节:(1)同学朗读。(两人或两组)

(2)你们喜爱堆雪人、掷雪球吗?我们赶快全部加入到这队伍

来,齐读。

4、总结:《第一场雪》这篇文章就像一幅幅画卷向我们绽开,有

“夜雪图"、有"瑞雪图〃、"戏雪图"、"丰收图"。让我们把课文的第3。

32

4。5小节齐读一遍,把你们的全部感受都通过读表现出来!

五、引导同学自我感悟。

1、大家刚才已经跟随峻青去领会了他所看到的那一场雪,感受

到了很多。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很多种心情的东西,在每个人眼中

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眼中的雪是怎样的呢?可以再到课

文中与再次细细沟通;也可以想想自己阅读过的有关雪的诗歌,散文;

或者回忆一下自己看雪的情景……(请同学们在小小组内先沟通一下

自己的感受。)

2、同学来沟通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很多同学与的感受是相通的,那么课后请你选择你喜爱的课文段

落去背一背,假如你的感受不同于,课后可以把你眼中的雪它写下来,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沟通。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篇7

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突然、玉屑、

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预备:

33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

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日我们一起学习课

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

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谁能简洁地介绍一下本文的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同学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

代闻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学校,抗战爆发后参与革命。这

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患病严峻自然灾难的

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患病到了严峻的困难。人们多么希望

能有一个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

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

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同学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沟通自学效果。

34

1.把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

2.把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r6ng〃,在"毛茸茸"中读"r6ng〃。指又短又密又软的

毛发。

甸:本音读"dGn"。在"沉甸甸〃中读"di台n”。

突然:突然,突然。

凛冽:刺骨的寒冷。

安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洁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

的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

雪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35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情感及的表达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快,还能给农夫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

共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

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化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1)同学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2)同学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温和得犹如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突然变冷。

从"突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殊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

36

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

呼呼地刮着。

(3)老师小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一一

风——雪。

(4)谁情愿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同学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1)根据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

报。

(2)同学汇报。

同学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3)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头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

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非常安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

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间或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压断’说明积雪许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4)老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

37

细致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一一"鹅毛般的雪花,〃,颜色一一“地上白

了〃,而且写了声音一一"簌簌地不断往下落,",间或压断枯枝"咯吱

一声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3.雪后: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景色

壮美

(2)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

的语句,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同学自学。

(4)争论后沟通。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

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粉装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

界变成了白色,特别壮美。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

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这句话用了比方,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

枝叶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非常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摆,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

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早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

色的彩虹。

38

这里写出了两种颜色: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阳光和雪花相

互辉映所产生的瑰丽颜色。

(5)老师小结: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

我们看到了一幅漂亮的雪景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

了欢快。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快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

欢快。)

4.看到场大雪,联想到了什么?

("瑞雪兆丰年”。)

5.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依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

句划在书中,再作沟通。

6.同学汇报。

同学甲:"瑞雪兆丰年〃指的是这场雪下得正是时候,预示着来年

是个丰收年。

同学乙: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

以促进庄稼的生长。

同学丙:农夫们也有着丰富的阅历。有阅历的农夫都知道积雪可

以爱护麦苗平安过冬。

7.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甲:表达出对雪的宠爱和赞美。

同学乙:表现了的满腹喜悦。由于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连

年的自然灾难使人们企盼着丰收。看到这场瑞雪,人们必定联想到来

年的丰收,所以人们的心情万分感动、欣喜。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39

8.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的表达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无比宠爱这场瑞

雪,把这种感情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

表达了出来。)

2.你认为文章的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儿?

3.围绕重点,学习的表达方法。

(1)有序:按时间的挨次,按下雪的过程写。

(2)有物:从写景到写人,再联想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快,为来年的丰收而喜悦。

四、综合训练,进展技能。

1.看录相资料,再次领会雪的漂亮壮丽。

2.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部分练习朗读。

3.把自己最喜爱的句子积累在《采蜜集》本上。

五、作业

1.读课文。

2.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附:板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篇8

教学要求:

40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和雪后的漂亮景象,体会的喜悦之

情。

2、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

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写作挨次,知道课文是怎样详细地写雪

火。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场雪》,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

道了雪前、雪中的景象,那么雪后的景象如何呢?这节课我们连续学

习课文,板书:雪后。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呈现画面。

读了这一段,你的眼前消失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感到雪后的景

色怎样?

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都觉得雪后的景色很美,板书:景美

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品尝出这种美的?

刚才,大家把表现雪后景美的词语都做了分析,理解和体会得很

好。

这段中除了写雪景美,还写了什么?(雪大)板书:雪大

你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出示:呵!好大的雪!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指名读,齐读。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场雪很大。

41

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点,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童话般的洁白世界,

大家想不想观赏一下这晶莹的世界,学校语文教案《《第一场雪》公

开课教案》。

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随着的描写,再到粉妆玉

砌的世界中去尽情地游览一番吧!

在这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玩得最兴奋,你们看,一群孩子

来了(课件)

孩子们玩得怎么样?

文中是怎么写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五段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很兴奋。

出示:"那欢快的叫声……”这是什么写法。

或许是一阵风把树枝上的雪吹落下来,或许是孩子们掷的雪球把

雪打落下来,而把它写成“孩子们的叫喊声把雪震落下来''这就突出了

孩子们欢快心情的高涨。

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心情怎样?

的确,这场雪给人们带来了欢快,板书:人欢

刚才我们学习了四、五自然段,知道了是从雪之大、雪之美、人

之欢这三个方面来写雪后的景象的,齐读四、五段。

孩子们在雪地里只是自由拘束嬉戏玩耍,而见到这场大雪联想到

了什么?指名读6、7两段。

板书:联想

42

联想到了什么?板书:瑞雪兆丰年

什么叫"瑞雪兆丰年”,瑞雪是什么意思,"兆"呢?

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1、杀死害虫2、供应水份3、爱护过冬)

文中有一句谚语也说明白这个道理,你能找出来吗?

什么是谚语,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你还知道哪些谚语?

同学们,看到雪景美,心里布满喜悦,板书:喜悦,想到来年的

丰收,心里更加兴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兴奋吗?你们听了老师介

绍的时代背景后就能体会到了。

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1962正是我国患病自然灾难时期,

三年间,粮棉欠收,国民经济特别困难,在这期间,人们多么希望能

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在胶东半岛看到了这第一场雪,心

里无比喜悦,这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难,走出逆境的第一个信号,

见到了这第一场雪,想到了光明前景,布满了战胜自然灾难的信念和

盼望,所以也就倍加宠爱这第一场雪。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这种喜

悦之情。

齐读全文。

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感受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后的

景真美,满眼银装素裹,处处粉妆玉砌,雪中的人更乐,大人乐,孩

子乐,最喜不过农夫伯伯,同学们有机会肯定要去北国领会一下那"千

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奇妙风光。

43

《第一场雪》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