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确定都接触过一
些运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
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
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教
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
挚友。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1
学问与技能
了解诗词的有关学问,结合说明疏通诗句,初步
把握句面意思。
过程与方法
以敏捷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制造浓郁
的学诗的气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尝诗词的意境。
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
语言美。
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
内容。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探讨、点拨法。
学生
自读诗歌,查阅资料,了解及写作背景。
老师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2课时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绚烂的明
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
它们有的充溢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
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
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
要细致学习和努力驾驭确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日,
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悟古人融情于景表
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
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
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制造性,往往以旧
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
有的抒写个人远大的志向,气概宏伟,慷慨悲壮。代
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
上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
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
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喜闻乐见的
作品。
lo朗读。请同学们细致读两遍,读准字音,留
意停顿。
2.理解诗句大意。
(1)对比说明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相互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
遍,语言要美丽。
《观沧海》
1.简介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
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
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
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安静,
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美的诗篇。诗作融入自己昂扬奋
勉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绽开诗的线索、统领全
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五句都是观海所见。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句中有干脆写到人吗?
主要交代了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
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的勃勃英姿。
4.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显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写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
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
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
山岛屹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朝
气勃发。
5.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能说出这一景象吗?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
是写虚景,即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
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似乎从海里升起又落
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
沧海之中。借助奇妙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丽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6.最终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
容无关。
7.小结:
这首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美景
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志向。感
情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解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
息时,写的一首充溢怜悯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
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
京兆长安人。他是的挚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
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
2.细读品尝: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
有飘舞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
路之艰难,不写哀思之语,而哀思之意已现,流露出
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愿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
两句抒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
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
饱含了深切的怜悯和关切。
3.明月原来是没有情感的,为什么还要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原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怜悯心的知心人。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
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芜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
现出诗人和挚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净光明,而且也
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情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
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猛烈、更深厚的
情感。
4.归纳主旨。
诗人通过对暮春季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
友人的深切怜悯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5.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赐予抽象
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以
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
不幸遭受的深切怜悯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
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1.《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
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
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
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
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殊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
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
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行乃至美
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在这首诗中,景和情紧密结
合。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干脆表露,而是把它隐藏在对
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
抒情。
2o《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诗人用〃杨
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
对王昌龄被贬的怜悯和哀思。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猛烈,更深厚。
观沧海
曹操
时间:秋
远眺地点:碣石山
J水澹澹洪波
近观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想象日月星汉仿佛在海中运行出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情景交融写景叙事:点时令一一飘舞之感过五溪
一一迁谪之远抒发感情:表达牵挂,情深意长
请齐背前两首诗,巩固以上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
还品尝了李白诗中的深情厚意,今日我们再学习两首
古诗,一起去体会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
人。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
后任洛阳尉。现存诗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
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
酌》等。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
《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
篱乐府》。
1.初读《次北固山下》
(1)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这首
诗意境美丽,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
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
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2.听读诗歌,给《天净沙秋思》划分节奏,留
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3.学生配乐朗读。
《次北固山下》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
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老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
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
愁,又写出放眼山川的宽敞和博大的胸襟。
2。假如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
有体现?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
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颔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赞扬这两句诗
气概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
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
岸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
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时风顺且和,这
样一艘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
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一帆风顺的时候。
4.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究竟蕴含着
怎样的哲理呢?
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
天际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当残夜
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
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
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忙不行待,这怎不叫
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
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
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准确,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
乐观、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气。
5.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覆
盖在一层淡淡的思乡的愁绪中。诗人离家已久,尚不
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传递家书了。
《天净沙秋思》
1.四人为一组,探讨以下问题,老师适当点拨,
共同明确: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
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
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
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
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
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显明的特性,
又使原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覆盖下,
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小令的最终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
〃夕阳西下”点明白特定的时间,也照应了前文的
“昏〃字,属于写景铺垫。“断肠人在天际〃点出了主子
公,直抒天际游子之悲,属于卒章显志。此句为全篇
的主旨。
(3)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独在荒芜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
太阳下山了,难过的人正在天际漂泊,还没有找到投
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
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际极度悲
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
漂泊到这里?他原委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
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4)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怎样的情思?其〃情景
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际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
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
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
色调,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
表现无形,使人感到详细生动。
2.探究: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
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
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
协调。第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
树木,乌鸦的哀鸣,“枯藤〃、“老树〃、“昏鸦〃,呈现
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是一片灰黑色,给人的感觉是毫无
生气、暮气沉沉,就如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这渲染
出一种萧瑟荒芜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
之意。第三句写古道荒芜,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
涉而累瘦了,再次凸现了无家可归的哀怨与迷惘;从
侧面反映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孤独的心情;一个〃古〃
字,把游子的个人凄苦推及古今,足以引起读者的丰
富联想和共鸣。其次句描绘出一幅温情脉脉、幽雅安
静的画面。“小桥〃是沟通障碍的建筑物,在情感上也
意味着沟通;“流水〃是澄澈纯净的,蕴含着丰富的活
力;〃人家〃是温馨的场所,是产生欢歌笑语的地方。
这里写他人有家而我独无,更添一份思乡之情;与一、
三句形成显明的对比,更加引发游子的恋家思亲之情。
倘如诗的其他几句是正面写游子之思之悲,那么其次
句则是从反面来写,更添悲愁,可算是“以乐景写哀情〃,
“一倍增其哀〃了!
1.《次北固山下》
(1)内容前后照应。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
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
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如〃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
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
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
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
已经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这句
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
假如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这样的小
景是难得出现的。
2O《天净沙秋思》
(1)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得力于成功地运用
衬托技法。将很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
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
衬托: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
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勾画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
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
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
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
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
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
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
这正是相互衬托的妙用。
(2)景色与情思相融。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际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
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运用传统的
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
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
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调,与无形的
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
使人感到详细生动。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淡淡乡思愁绪首联点题颔联船上所见:
“平〃〃阔〃〃正〃“悬〃颈联写景时令(残夜)尾联归雁
传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绘景(断肠)人(在天际)一一写人言简意丰多
方衬托情景交融秋原黄昏行旅图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娴熟驾驭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驾驭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
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方、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
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
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
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诗歌奇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
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
忙,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
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
词内容详细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方手法。上片用云边
孤雁,水上浮萍的比方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
马去,月遂舟行的比方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
用部分代表全体,详细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
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
茂密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记、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
名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
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
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
体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
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
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橘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橘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
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橘橹代战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详细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
物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
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
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
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显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
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
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
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
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
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
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奇妙,在云间连榻,在
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3
一、诗歌常识
(一)古诗的分类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
(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
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
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
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
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
“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
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
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
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
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
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
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
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学问
①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
者的主要区分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
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
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分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
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
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
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
必需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分。音节、格律一
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和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
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
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
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
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
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和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分: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
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
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需有词牌,但不
确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
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
了的意思)。
⑥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
乐演奏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
数定特别加衬字;较多运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
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
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
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
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需
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究竟;结尾处多用〃煞〃,
用多少遍没有规定。
⑦元杂剧
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
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
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
(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
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
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
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
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
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
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
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o
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
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
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
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
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
妇女的称卜儿。
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安静悠闲的自然风光
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
的心情,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
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斗争为题材。代表
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
崔顾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概
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溢豪情壮志,给人一种乐观
向上的力气。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
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
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宛转缠绵,情调或轻
松活泼,或深厚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
遭受、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
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三、中国古代诗人作品
(一)春秋时代
I.《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
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
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
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
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
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西
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
深厚的楚国地方色调,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
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
的代名词。
(二)两汉
3.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
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
璧〃。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4.曹操,“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
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
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5.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
“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白
马篇》《七步诗》《洛神赋》。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饮酒》等。
7.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
《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
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四)唐
8.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
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
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出名。他
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9.王之涣,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
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
诗派。
10.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
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
晓》等。
11.王昌龄,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
为《出塞》《从军行》,善边塞诗。
1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
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相思》《观猎》《辆川
闲居赠裴秀才迪》,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3.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
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
等。
14.李白,字太白,别名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与杜甫并称〃李杜〃。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望天门山》《秋浦歌》等,属浪漫主义
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韩愈赞扬说:“李杜文
章在,光焰万丈长。〃
1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拾遗、
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主要作品为《兵
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新
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
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17.岑参,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18.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
运动的主要提倡者,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
《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
歌》《琵琶行》等,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
19.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其作品想象奇妙,用词奇丽,
有浪漫主义色调,风格独特。被称为〃诗鬼〃。
24.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
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
淮》《秋夕》等。
20.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主要作品为《锦瑟》《无题》等。诗多以爱情为题材,
缠绵秀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21.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
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
等。
(五)宋
22.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主要作品为《苏
幕遮》《渔家傲》等,属豪放派。
23.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
田。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2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唐宋
八大家〃之一,宋代最宏大的文人。开创了豪放词派。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2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
《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
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6.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
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
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中国古代最
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2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
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鱼儿》《永
遇乐》《清平乐》等。继承并进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
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28.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为《白
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六)元
29.关汉卿,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
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宏大
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窦娥冤》《救
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30.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
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
O
31.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
一。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等,元散曲中成就最高的之一。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识记、作品;
2、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绚烂明珠,它们有
的充溢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千百
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从今日起先,我们将接连学习
课本中的四首古诗,它们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
登山望海,赏花观鸟,咏春悲秋。我们学习这些诗歌
时候要留意多朗读,朗读时要读准字音和节奏,现在
先学习第一首《观沧海》
二、检查预习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
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
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
《观沧海》、《龟虽寿》等。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
诗。(四言绝句)
三、简介(将课本下面说明有的划起来)
四、写作背景(PPT呈现)
这首诗作于汉献帝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
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
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
下了这首诗。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
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族和袁绍残部,消退了后
患,假如再以优势兵力去歼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
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五、诗歌朗读(朗读指导)
1、听录音,把生字词标记注音,留意朗读的节
奏、情感的变更。
2、生字词注音之后,全班齐读。
六、疏通文意,说明关键字词
1、沧:苍苍茫茫,这里指广袤辽远,看不见边
际的大海;
2、临:到达;
3、碣石山:地名,在今日的河北昌黎;
4、何:程度副词,多么;
5、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6、竦峙:高耸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7、秋风萧瑟: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
萧瑟: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让生回答,全班齐读)
译文:
向东来到碣石山,并来欣赏这广袤无垠的大海。
海水起伏摇荡,山岛高高挺立。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丰美茂密。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似乎在海涛中运行。
银河星光绚丽,似乎是在海涛中闪耀发亮。
真是好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的感受吧。
(全班齐读译文)
七、诗歌品析
1、全诗围绕哪个字绽开来写的?第一句主要写
了哪些内容?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都由〃观〃
字绽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句主要写了“观海的地点和目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景的?
哪些是想象?
明确:全诗共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观海地点
和目的,直陈其事,“观〃字统领全篇。
其次层:(水何......涌起):描写了大海的景象和
山岛景象。——实景
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
角度有什么不同?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一总写全景,大海
和山岛的景象;
(2)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
丰茂〃一派生气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句“山岛竦峙〃
绽开的;
(3)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
上景象的变更,惊涛拍岸。
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
其里”,借助奇妙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
体现了的气概。一一虚景。是想象出来的。最终两句〃幸
甚至哉,歌以咏志〃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
内容无关。
八、诗意理解,写作特点
1、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奇妙的
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美景象,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
业的远大志向。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九、复习总结
《次北固山下》
教学用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沧海》让我们感受到了曹操的豪迈情怀,现
在我们一起去体会另一位诗人的浓浓乡思。
二、预读检查
《全唐诗》、王湾、唐、五、律
三、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
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岸,被这里
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
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
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四、听录音朗读(留意节奏)
(齐读全诗)
五、诗句详解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
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敞,顺风行船一
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
早春,旧年未过,新年已到。
家信已经传达到了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帮
我将家信捎回家乡。
(逐步引导生翻译,全班齐读原诗和译文)
六、思索回答问题
1、诗中描写了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表现出什
么特点?
2、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是怎样的?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七、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乐观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进展的
普遍规律
八、主旨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
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5
1、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的思想感情。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意境。
2课时。
综合新授课。
讲读一探讨。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际
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
二、三分钟演讲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老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志向。
四、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
中的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
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渐渐扩充军事力气。建安
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
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
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
成功。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
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
《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
己的政治志向,气魄宏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
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
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
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
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美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
析,再由老师归纳。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
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
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
雄浑的气概,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
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美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
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五、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王湾,洛阳人,
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4、题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
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家住
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岸,被这里开阔秀丽
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5、总结:
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
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
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
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
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悬〃
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敞;〃风正〃,帆
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
一语作铺垫。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
红日从东边江面上缓缓升起,带来了暖和的气息;江
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
人感慨系之!
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奇妙的江南景色可
欣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
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
传递家书了。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
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
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6、当堂背诵。
其次课时
一、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
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见〃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显明,语言通
俗,清爽,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
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宠爱和传
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
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数一数二的。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
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
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
析,再由老师归纳。
小结: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
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
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
春的轮廓。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
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颂;燕是春的信使,已起先衔
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朝气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
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
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
片万紫千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
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沉醉在这奇
妙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学习《西江月》
1、作家作品简介: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辛弃疾(11
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
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与抗金义军,不久
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
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
其词抒写力图复原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
“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2、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
岭,在江西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全自动变焦照相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变频器柜体系统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
- 202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湖北省荆门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一套
- 儿童乐园装修合同
- 2025年度安全培训与操作规范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员工劳动合同终止及生活困难补助协议
- 2025陕西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度房屋赠与及物业管理权转移合同
-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和启示
- 固体废弃物管理培训
- 硬件工程师职业生涯规划
-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探析案例:以科大讯飞为例13000字(论文)】
- 提升管理层领导力的酒店管理培训课程
-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的中期报告
- 绝对干货!国有企业总经理办公会决策事项及总经理职责清单
- 高教社2023马工程国际私法学教学课件u15
- 2022年春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 2-变电站安全工器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