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B.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
D.利用化学可以研制新材料
答案A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治理污染,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A项错误、B项正确;
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C、D项正确。本题应选A。
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是()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术、酿酒
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
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
答案C指南针工作时利用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属于物理知识,A、D项错误;印刷术是中
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印刷术不属于化学工艺,B项错误;烧陶瓷、造纸、冶铁和制火药的
过程中均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是通过化学工艺来完成的,C项正确。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化学科学促进了多门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材料科学上,化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人们利用
化学研制出了多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如图所示,一只可爱的小猫怡然自得地坐在一块放在高
温火焰上的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圆板上,这一事实说明该高分子材料具有:①耐高温;②隔
热;③传热;④吸热性质中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该材料在高温火焰上没有燃烧、没有变形,说明它耐高温;小猫怡然自得地坐在上
面,说明该材料隔热。
2.生产和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下列各个问题不是利用化学知识来
解决的是()
A.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
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C.改进汽车外形,流线型设计可减小阻力
D.研究、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以增加作物产量
答案C新材料的研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所需的农药、化肥的生产都需要利用
化学知识。而汽车外形的流线型设计主要运用了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无关。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2016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期中,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D.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答案B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
B项正确。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4安徽中考,6,★★☆)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C焚烧秸秆产生的大量烟尘会污染空气,不会减少污染物的产生,A错误;加高烟囱
并没有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B错误;步行、骑自行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施用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会对水源、土壤造成污染,D错误。
2.(2013云南昭通中考,[,★☆☆)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B.化学在医药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答案C化学的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但只要合理控制,就不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故C
错误。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1.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各个阶段的重大成
果或发现:①火药;②铜器;③纸;④火的使用;⑤纳米技术;⑥陶添;⑦确立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⑧发现元素周期律;⑨绿色化学。请你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阶段中。
解析古时候,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以此为基础,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一些实
用产品如火药、铜器、纸、陶瓷;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之后发现
了元素周期律;纳米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和现代
技术结合的产物;绿色化学是基于现代化学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新的理念,也
是今后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
2.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面对小明和他的同学收集到的以下几种物品进行
探究。
④煤炭⑤汽油机油⑥食犀
(1)图中物品在制作或形成过程中与化学有关的是(填序号,下同)。
⑵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物品是0
(3)图中可以食用或服用的是。
(4)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①②③④⑤⑥⑵①④⑤(3)②⑥
⑷适量使用味精可使食品更鲜美、用合成纤维做衣服、用合成橡胶做汽车轮胎等(举2例即
可)
解析化学造福人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中举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答案C物质的挥发性、溶解性及密度均属于物理性质;汽油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
合题意。
2.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A.酒精挥发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I.植物光合作用J.发生沙尘暴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O
答案CEGHIABDFJ
解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
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D.木已成舟
答案C“蜡炬成灰”涉及蜡烛的燃烧,包含化学变化;“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
果,“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木已成舟”只是木头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以上变化
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2.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我是紫红B.我在自然界中C.我在常温D.我会生锈
色固体硬度最大下是气体
答案D物质的颜色、状态、硬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铁会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D。
3.下列叙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属于化学性质的有;属于物理变化的
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O
A.汽油燃烧
B.汽油能燃烧
C.汽油是淡黄色的液体
D.汽油能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E.汽油能挥发
F.汽油挥发
G.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漆
H.汽油的密度小
答案C、D、E、HBF、GA
解析此题考查“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判断。一般在叙述中有“能”“可
能”“会”“易”等字词出现时,描述的是性质。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7江苏启东百杏中学第一次月考,10,★☆☆)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
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化学变化
B.属于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C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如果产生的气体与原固体物质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的变
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果产生的气体与原固体物质不属于同一种物质,则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
化,故选G
2.(2016湖北利川长顺初中第一次月考,6,★☆☆)2015年9月20日,我国“长征六号”运载
火箭搭载20颗小卫星发射成功,创“一箭多星”新纪录。此次火箭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以
液氧作氧化剂,以煤油作燃料,具有无毒、无污染的特点。下列叙述属于煤油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煤油易挥发B.煤油易燃烧
C.煤油熔点较高D.煤油有气味
答案B燃烧是化学变化,煤油易燃烧属于其化学性质,选B。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6江苏连云港中考,25,★☆☆)下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燃料燃烧C.橙子榨汁D.品红扩散
答案B冰雪融化、橙子榨汁、品红扩散三种变化中,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燃料燃烧会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2.(2014山东聊城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可燃性
答案D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故A、B、
C都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等,故选Do
3.(2013山东烟台中考,[,★☆☆)“人间仙境,最美烟台"。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中,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莱阳梨榨汁B.蓬莱海市蜃楼
C.张裕葡萄酿酒D.招远沙里淘金
答案C莱阳梨榨汁是将其中的汁液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蓬莱海市
蜃楼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张裕葡萄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招远
沙里淘金是将金子从沙子中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1.(2017海南海口十四中上学期期中)国际卫生组织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
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浪、浓
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⑵化学性质:O
答案(1)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浪、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等;化学性质是需
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唐朝诗人刘禹锡曾有描写淘金女的诗。
其一云“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其二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黄)沙始到金。”
结合上述诗句探究以下问题:
⑴淘金者用筛子或盆将含金的砂石用流水不断震动冲洗从而得到黄金(如图所示),上述过
程利用了黄金的哪些性质?
⑵分析上述淘金过程,判断“沙里淘金”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为什么人们常常选用黄金来制作首饰、货币等物品呢?
答案(1)不溶于水、密度大。
⑵物理变化。
⑶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色泽鲜艳,且属于稀有金属。
解析(1)用水能冲洗掉砂石,而把黄金留下,说明黄金不溶于水,且密度比较大。(2)“沙里
淘金”只是把砂石冲洗掉,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蜡烛,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D蜡烛燃烧时,石蜡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然后石蜡蒸气燃烧,产生黄白色
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B、C选项均正确。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蜡烛,蜡烛能重新燃烧,故D选项错误。
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O
⑵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⑶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
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出现的现象是O
答案⑴小(2)a外焰
⑶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蜡烛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⑵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其次为
内焰,焰心温度最低,故火柴梗的a处最先炭化。(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将一只
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
灰水,振荡后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在下列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空气②人呼出的气体③氧气④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答案A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含量较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氧气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美、德两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
取得的成就。他们开创性的成就使光学显微镜能够窥探纳米世界。下列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
的是()
A.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操作,不需要合作
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D.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
答案B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同时科学探究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2015福建龙岩初中第一次测试,20,★☆☆)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法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答案D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谨、科学的探究过程,实验成功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实
验方法以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偶然的巧合不是实验成功的必然要素,故选Do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基础是()
A.化学实验B,建立假设
C.逻辑推理D.收集证据
答案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
得到的。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实验,故选A。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1.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后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
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氧气
答案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向玻璃上“哈气”后,呼出气体在玻璃上冷
凝成水珠,玻璃变潮湿了更容易擦干净,故选Ao
2.如图所示为某公园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内充有3rr?左右的空气,小朋友可以
漂浮在水中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下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待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
因素是()
A.人体的含水量B.球内二氧化碳含量
C.球内氧气含量D.球内的明暗程度
答案C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所以影响小朋友待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氧气的含量。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未及时盖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洗净再放回原滴瓶
答案C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以防加热时炸裂,A错误;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
上瓶塞,以防试剂被污染或变质,B错误;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用后不用清洗,D错误。
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答案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向试管中滴加溶液
时,应将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
用嘴吹灭。
3.下列操作中,能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组合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利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不漏气应出现的现象是:手握试
管时,右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能回升一段水柱。故选D。
4.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O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O
⑶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是O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答案(1)g(2)d(3)c(4)h
解析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题给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只有试管;量
筒能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在实验室常用酒精灯作加热仪器。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样B.加料C.加热D.熄灭
答案B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A项错误;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应使试管倾斜,
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小心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慢慢直立起来,B项正确;给试管中的固体
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项错误;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D项
错误。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灭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答案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应为其容积的1/4至2/3,A正确;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严
禁用嘴吹灭,B错误;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防引发火灾,C正确;不使用的酒精
灯盖上灯帽能防止酒精挥发,D正确。
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B
两上弹簧夹
下
端
移
液
动
面
相水柱
平
0
答案CA项,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项,长颈漏斗中液面高度不变,说
明锥形瓶内气压不变,装置气密性良好;C项,上下移动左管,如果装置不漏气,两端液面不会
相平;D项,玻璃管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故选C。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7上海浦东新区联考,14,★☆☆)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
⑥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②③⑤⑥D.①③⑤⑥
答案C50mL液体应用烧杯加热,烧杯加热须垫上石棉网,石棉网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2.(2016山东临沂经济开发区期中,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C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拿,A错;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要用酒精灯外焰,液体量不能超
过试管容积的1/3,且手不能握试管夹的短柄,B错;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
灯引燃,D错。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5广东广州中考,11,★☆☆)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量筒可用作中和反应的容器
B.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C.温度计可用于搅拌溶液
D.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答案B量筒只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可作为反应容器使用,故A错误;烧杯不可直接
加热,如需加热,须放置在石棉网上,故B正确;温度计不可用于搅拌溶液,故C错误;熄灭酒精
灯,只可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故D错误。
2.(2015广西南宁中考,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往试管加入固体C.倾倒液体D.加热液体
答案DA中胶头滴管不应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故A错误;B中试管不应垂直,应横放,
故B错误;C中瓶塞没有倒放,试管没有稍稍倾斜,故0错误;D中操作正确。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
质量为()
A.23gB.27.4gC.32.3gD.32.6g
答案B图中烧杯和石去码的位置反了,质量关系应为:硅码的质量二烧杯的质量+游码显示的
质量,即30g二烧杯的质量+2.6g,则烧杯的质量为27.4go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mLo
⑵该同学若要量取44.0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再向量筒中加入
该液体。
⑶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0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
积(填“大于”或“小于”)44.0mLo
答案(1)42.0(2)胶头滴管(3)大于
解析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俯视,
则读数〉所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如果仰视,则读数(所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答案C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C。
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①从空气中可以分离制得氮气,说明空气中含有;
②澄清石灰水长期曝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O
答案①氮气②二氧化碳
解析①从空气中可以分离制得氮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其他成分1%。图中a所占的比
例最大,因此是氮气,故选B。
2.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达州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
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空气质
粒物(TSP)(NO?等)(SOz)量级别
春季884044II
夏季673336II
秋季904654II
冬季986960II
(1)对该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O
⑵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
⑶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o(答一点即可)
⑷可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o(答一点即可)
答案(DTSP(2)冬季(3)取暖燃烧大量的煤炭
(4)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可吸入颗粒物数值最大,故对该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TSPo(2)由表中数据可看出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冬季。(3)冬季需要燃烧化石燃料取暖,使空气
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增多,因此冬季空气质量最差。(4)可从减少排放和
加强吸收净化两个方面考虑,如进一步加强绿化,增设园林广场;建筑工地常洒水;改个体取
暖为集体供暖。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6北京延庆第三协作区期中,?,★☆☆)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为78%的是()
A.氮气B.氧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A"氮78氧21”,因此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为78%的是氮气,故选A。
2.(2015新疆石河子十八中第一次月考,28,★☆☆)一个初中生每分钟大约要吸入7.8L的
氧气,计算:
⑴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多少升的空气?
⑵这些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克?(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答案(1)37.1L(2)48.0g
解析(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因此吸入空气的体积约为7.8L+21%=37.1L;(2)根据
气体的密度公式p=可得,这些空气的质量为37.1LX1.293g/L=48.0g。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6重庆中考B卷,?,★☆☆)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A.B.C.D.
答案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故选A。
2.(2015广东梅州中考,•!,★☆☆)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下列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A.水力发电B.汽车尾气
C.工业扬尘D.焚烧秸秆
答案A雾霾是空气中固体颗粒物增多所致,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固体颗粒物生成。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
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A.木炭B.红磷C.蜡烛D.硫
答案B若使瓶内压强明显减小,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应为固体或液体。红磷
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故选B。
2.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红磷
水一
甲
⑴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用尊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
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
___________________O
⑶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
铁生锈。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
涂抹在集气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O
发热剂-
乙
⑷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
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答案(1)C
⑵一氧化碳(或co)
⑶增大铁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4)第三个实验中集气瓶内氧气消耗得更充分
解析(1)此实验要成功需注意的事项:装置的气密性要好,防止漏气引起误差;为了充分消
耗氧气,燃烧匙中的红磷要足量;点燃红磷后要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防止
气体外逸引起误差;红磷熄灭后要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防止引起误差,故C错误。(2)
随着集气瓶内氧气含量逐渐降低,C在氧气不足时会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COo(3)将发热剂
涂抹在瓶内壁的四周,可以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4)氧气浓度低
于一定程度时,红磷和木炭不再继续燃烧或者生成不充分燃烧的产物,影响实验结果。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氧气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氧气的化学性质()
A.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不活泼,在常温时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在常温和高温下能跟
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要注意:跟“许多物质”而非“所有物质”
发生反应,常温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食品腐败、铁生锈等。
2.在氧气中点燃下列物质:①镁条②木炭③细铁丝④红磷⑤蜡烛。
(1)能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2)生成物在常温下均为气体的是;
⑶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
(4)生成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⑸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6)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⑺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的是O
答案⑴①⑵②⑶④(4)②⑤(5)①④(6)③⑺①③
解析①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燃烧时需
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③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
体,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④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
量的白烟;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和水。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现有下列五种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氧气、氮气。把符合下列题目要求
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写在横线上。
(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2)白色固体:;
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无色无味的气体:o
答案(1)。2(2)P205(3)S02(4)C0z、。2、N2
解析(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化学符号是。2;(2)白色固体是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是
P2O5;(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化学符号是SO?;⑷无色无味的气体有二氧化碳、
氧气、氮气,化学符号分别是CO?、Oz、N2O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7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普通班第一次月考,1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D错误。
2.(2015重庆万州一中第二次阶段测试,•!,★☆☆)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B.铁生锈
C.动植物的呼吸D.水变成水蒸气
答案D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的一种,是化学变化。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4北京中考,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甲烷C.蜡烛D.红磷
答案DA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项,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
焰。C项,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2013辽宁大连中考,54,★★☆)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
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
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到:I、II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
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川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III中铁丝不能燃烧?
⑵分析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答案(1)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
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燃烧的温度。
⑵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
解析(1)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
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燃烧的温度,铁丝不能燃烧;⑵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
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因此铁丝燃烧更剧烈。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
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丝或含
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银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
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
⑴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再没有观察到其他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
原因:«(只答一条)
⑵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O
⑶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丝、细
含碳铁丝、镁条、用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镶子等,你能提出的假设和验
证方法有:
a.假设1:,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假设2:,验证方法是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答案(1)没等到火柴快要燃尽的时候就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或者集气瓶
中氧气不足等)
占燃
⑵铁+氧气二2*四氧化三铁
⑶a.铁丝中含碳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细含碳铁丝和细纯铁丝,用砂纸打磨后,分别在
足量的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b.所有金属丝在纯氧中燃烧都会火星四射取粗细、长短均相同的镁条和细纯铁丝,用砂纸
将金属丝表面打磨后,分别在足量的纯氧中燃烧,观察现象
解析⑴“铁丝”只红热,没燃烧,可能是因为没等火柴快燃尽时就插入集气瓶中,或氧气
不足等。(2)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3)设计实验时为了得出准确可
靠的结论,注意控制变量。如选择粗细、长短均相同的细含碳铁丝和细纯铁丝,分别在足量的
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或者选用粗细、长短均相同的镁条和细纯铁丝,分别在足量的纯
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制取氧气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用高镒酸钾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当不再有氧气产生时,试管内的固体物质
有()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答案C加热高镒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镒酸钾一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加热
二氧化桂,
氯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一加热,氯化钾+氧气,最后的固体物质有三种:镒酸
钾、二氧化镒、氯化钾。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C,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答案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高镒酸钾如空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
B.铁+氧气的四氧化三铁
C.石蜡+氧气良昼二氧化碳+水
n…=八〜二氧化钱”"”
D.过氧化氢------->水+氧气
答案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据此可知A、D属于
分解反应,B属于化合反应,C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C.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答案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B、C项错误;有些反应可以不用催化
剂,D项错误;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A项正确。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翻IL二二三
(1)该同学制备氧气时选用的药品是(限选:他。2溶液、MnOz、KMn(h),生成氧气的文
字表达式为O
⑵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
后,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⑶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
的操作正确的是(填字母)。
A.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4)该同学用增蜗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o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
是o
加热
答案(1)KMnO4高镒酸钾一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2)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3)B
⑷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⑴该发生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因此选择的药品是高镒酸钾;⑵由于夏天
室温很高,用手捂住试管效果不明显,故正确的操作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用酒精灯
给试管微热,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到气泡连
续且均匀冒出时再进行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进一步
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2016重庆一中月考,14,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有如下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
序是()
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
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⑦②③①④⑥⑤
C.③⑦②①④⑤⑥D.③⑦②①④⑤⑥
答案A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连接装置后的步骤可按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故
选A。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4福建福州中考,4,★☆☆)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
确的是()
A.装药品B.制备C.收集D.验满
答案0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试管应倾斜,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
然后将试管直立,A错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倒
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另外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B错误;氧气
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氧气验满时须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D错误。
2.(2014上海中考改编,50,★★☆)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②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镒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应选用装置
(填编号)。
实验室还可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镒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O
③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填编号)o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二氧化铉,
答案①试管锥形瓶②C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③bacb
解析①仪器I是试管,仪器II是锥形瓶。②C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
和滴加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二氧化镒
加热一氯化钾+氧气。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首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再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
水面放置,因此正确顺序是bac°E装置是多功能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长进短出,因此
气体从b端通入。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的名称。a是
⑵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
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⑶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若要收
集较纯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⑷①实验室也可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镒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o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0的优点是
②也可以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用来o
答案(1)酒精灯
(2)用水润湿
⑶AF
(4)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镒》水+氧气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②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解析(2)连接仪器时用水将玻璃管口润湿,便于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中。(3)用高镒酸
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用装置A;要收集到较纯的氧气应选用装置F,用装置D收集
可能使氧气中混有其他气体。(4)①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由水分子构成
B.构成物质的粒子间没有间隔
0.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D.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答案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A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间有一定的间隔,B错误;分子和原
子都在不断运动,0错误;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错误。
2.下列微观粒子示意图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能用来表示3个氧分子的是
()
窗8
A
答案A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A可表示3个氧分
子;B、C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D表示原子。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固体碘受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邮电大学《美术鉴赏与批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理工大学《木材工业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品牌形象专项设计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证券从业资格证券投资顾问胜任能力考试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真题1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车辆环境感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辽宁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数据科学的语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抽水蓄能辅助洞室施工方案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7 Searching
- 护理核心制度及重点环节-PPT课件
- 夹套管现场施工方法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形近字组词参考
- 第三章走向混沌的道路
-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 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资标准表及套改表2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2021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PPT课件
- 常见导管的固定与维护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