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
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铝原子的核内有13质子
C.Na和Mg?+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解析:C
【解析】
【详解】
A、被、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
B、铝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3,所以质子数是13,故正确;
C、Na和Mg?+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Na核外电子数是11,Mg"的核外电子数是10,故错误;
D、Na、Mg、Al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故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B.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不会因为溶液倒出一半,而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减
少,错误;
B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该温度下得到的是饱和溶液,错误;
C项,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
D项,稀溶液、浓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
3.下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
解
度P
25
g
0tlt2
温度七
A.P点表示tJC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JC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JC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解析:D
【解析】
A、P点表示tJ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后,c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不大,
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错误;
D、tJC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tJC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正确。故选
Do
4.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O氢原子
+8f(^BO+W
®碳原子
甲乙丙丁・氧原子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B.丙中C、H、0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g,故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一定条件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02+3C'、(M+H。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
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5.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油前一定要验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解析:C
【解析】A、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只说明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
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错误;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
氧气与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错误;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
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上前一定要验纯,正确;D、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错误。故选C。
6.近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镉污染的大米,食用后对人体有害.下列有关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镉的原子序数是48B.镉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镉的元素符号是Cd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时112.4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镉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8,故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镉,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镉的元素符号是Cd,故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故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
的能力.
7.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A.血浆7.35-7.45B.胆汁7.1-7.3
C.胃液0.9-1.5D.胰液7.5-8.0
解析:C
【解析】pH>7溶液呈碱性,pHV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其中呈酸性的是胃液。故选C。
8.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过滤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是错误的叙述,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的物质,不能去除可
溶性的物质;B.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错误的叙述,为防止水体污染合理使用化
肥和农药;C.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是错误的叙述,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电解
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考点:水的净化、水污染的防治、电解水的实验
9.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
A.172B.108C.70D.27
解析:D
【解析】
【详解】
在反应3X+4Y=2Z中,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和Y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X2-32X3)+4=27。
故选D。
10.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序号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或方法
AFe粉(Cu)CuS04溶液
BNaCl(沙子)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过量稀盐酸
CNa2S04溶液(Na2C03)
D除去KC1溶液中少量CuCk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过滤
A.AB.BC.CD.D
解析:B
【解析】
序号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或方法
CuS04溶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是除去铜,而
AFe粉(Cu)
是生成了铜,故A错误;
BNaCl(沙子)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沙子不溶于水,故B正确;
过量稀盐酸与Na2c。3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C
CNaSO溶液(NaC0)
2423错误;
滴加NaOH溶液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D除去KC1溶液中少量CuCk
至不再生成沉淀,过滤,增添了氯化钠,故D错误。
点睛:除杂原则⑴杂质尽量除净,⑵在除去一种杂质的同时不应增添新的杂质,⑶在除去杂质的同时,
非杂物质不应过多消耗,但质量可以增加。
11.在公共场所,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①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B.②中超滤膜的作用是过滤
C.③中紫外灯照射,消毒杀菌D.上述操作获得的直饮水为纯净物
解析:D
【解析】
【详解】
A、①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水中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超滤膜的作用是过滤,不符合题意;
C、紫外灯照射可以对水进行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D、经吸附、过滤、消毒后只是除掉了水中的部分杂质,不是纯水,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12.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O”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反应前反应后
A.是化合反应B.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解析:A
【解析】
A、据图可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生成的是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反应后的单质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故B错误;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据图可知,由白色圆圈构成的分子反应后有剩余,故只有两个分子参加了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
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四种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A.NH4C1B.NH4NO3C.NH4HCO3D.(NH4)2SO4
解析:B
【解析】
【详解】
14
A、氯化铉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一,°uuX100%"26.2%
14+4+35.5
14x2
B、硝酸铉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一°”°义100%=35%
14x2+4+16x3
14
C、碳酸氢铉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一u〃°义100%工17.8%
14+5+12+16x3
14x2
D、硫酸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xlOO%«21.2%
14x2+8+32+16x4
故选:Bo
14.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钛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
周期表中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解析: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原子序数为25,故A正确;B、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C、原子核
内质子数为25,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
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15.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JC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J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解析:B
【解析】
【详解】
A、tJC时,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
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
B、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质量
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l:3,正确;
C、将t「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JC,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JC时B的溶解
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
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6.只用Ca、C、0、Cl、H五种元素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填空:
(1)各写出一个化学式:
①氧化物;②酸!③碱;
④盐________o
(2)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解析:(1)①CaO②HC1③Ca(0H)z④CaClz(合理即可)
(2)①2HzO2Hzt+02t@CaC03+2HCl===CaCl2+H20+C02f
【解析】
试题分析:①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题目中的元素,氧
化物可为氧化钙、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等。②酸是由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的。根据题目中的元
素,酸可为盐酸、碳酸。③碱是指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根据题目中的元素,碱可为
氢氧化钙。④盐是指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根据题目中的元素,盐可为氯化钙、碳酸钙
等。
(2)①水可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zO2H"+0";
②碳酸钙可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aC%+
2HCl===CaCl2+HQ+CO2t
考点: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7.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需要用科学方法处理。如:
(1)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肿疼痛。为了测定R物质的性
质,有同学首先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酚配溶液,溶液变成_______色,然后继续往锥形
瓶中逐滴加入R溶液并振荡,当加到一定量时溶液的颜色全部褪去。由此可以推断,R是一种
性的物质,要消除肿痛,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o
A食用醋B食用油C稀氨水或肥皂水D氢氧化钠溶液E稀的石灰水溶液
(2)家用热水壶(铝制)长时间使用后内壁会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z和CaCOs。用盐酸可以除去水
垢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好盐酸的用量和操作方法,否则水壶会穿孔。说明穿孔的原理写出有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红酸C过量的盐酸可与铝反应,使铝器溶解Mg(0H)2+2HCl=MgCl2+2H20,CaCO3+
2HCl=CaCl2+H20+C02t,2A1+6HC1=2A1C13+3H2t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酥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钙
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详解】
(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酰溶液变红色,故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酚醐溶液,溶液
变成红色,然后继续往锥形瓶中逐滴加入R溶液并振荡,当加到一定量时溶液的颜色全部褪去。
A、食用醋显酸性,不能消除红肿,故A不正确;
B、食用油是有机物,不能和R物质反应,故B不正确;
C、稀氨水或肥皂水,显弱碱性,能和R物质中和,能消除红肿,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显强碱性,具有酸性,不能用于消除红肿,故D不正确;
E、稀的石灰水溶液,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能消除红肿,故E不正确;故选C。
(2)家用热水壶(铝制)长时间使用后内壁会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z和CaCOs。用盐酸可以除去水
垢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好盐酸的用量和操作方法,否则水壶会穿孔。说明穿孔的原理过量的盐酸可与铝
反应,使铝器溶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T,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1+6HC1=2A1C13+3H2个。
18.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同学们兴趣的重要手段,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镁粉铁粉镁粉
43。•溶液CuSO.溶液CuS。-溶液
甲乙丙
图2
(1)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
先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金属活动性的实验,如图2所示:
a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
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
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解析:(1)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a、Mg+CuS04==MgS04+Cub、丙Mg>Fe>Cuc、铜铁(或CuFe)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要低,故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
乓球碎片先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a、试管丙中是将镁粉降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S04==MgS04+Cu
b、经讨论后,甲实验可证明镁的活动性强于铁,乙实验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故该方案可以优化,
丙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Fe>Cu
c、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含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即至少含有铁,
而铜是肯定存在,因为在两试管溶液倒在一起之前,就已经生成了铜,故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铁(或
CuFe)
考点:燃烧条件的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19.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用金属的有关知识填空。
(1)锂电池可作为无人机的动力,其工作原理是:FePOi+LiJ*LiFePOi.在LiFePOi中锂元素显+1
价,磷元素显+5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2)钛(Ti)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已知
Ti2(SOD2溶于水溶液呈紫色。Ti202(紫黑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溶于硫酸,生成Ti?(SOD2.可观
察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计算用lOOO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
石,理论上能冶炼出铁的质量为to
(1)黄铜片(铜锌合金)与铜片互相刻划时,(如图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涉及的化学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o
二号宏-纯铜
A
解析:+2紫黑色的固体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Ti202+2H2S01=Ti2(S01)2+2H20
2C0+Fe202量暹2Fe+2C02560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大黄铜片Zn+
H2S0i===ZnS0i+H21
【解析】
(1)在LiFePOi中锂元素显+1价,磷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
+x+(+5)+(_2)Xl=0j则x=+2;
(2)Ti202(紫黑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与硫酸反应生成Tiz(SOD2和水,观察到紫黑色固体溶解,溶液
A
由无色变成紫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2+2H2soi=Ti2(SOx)2+2H20;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是:ZCO+FezOz高温2Fe+成0z由质
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不变,1000tX80%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即为炼出铁的质量,160t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000tX80%X——迎丑——=560t;
56x2+16x3
(1)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5)黄铜中的锌会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黄铜片,
化学方程式为:Zn+H2soi=ZnS0i+H21»
20.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
(1)饮用硬度或酸碱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可通过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在实验
室里常用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2)如图为某种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
操作中的=消毒处理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消毒处理后的某无色透明水样
中含有钾盐,证明此水样为混合物简单的方法是(写出操作、现象)
一级处理去除水中大块悬浮物、砂粒
污水f宣j
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二级处理:去除水中有机物
消毒处理后
排入水体―
二次落淀池活性污泥池
I,■焚烧发电
污泥处理H腐熟作肥料
发―制沼气
(3)极少部分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解离而得到H+和Off,H+易与水分子形成水合氢离子(HsO+),
与水分子相比,下列对水合氢离子描述不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A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解析:加热煮沸pH试纸过滤化学此水样加热蒸发,出现白色固体AD
【解析】
【详解】
(1)在生活中是通过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通过蒸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在实验室里常用pH试纸
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2)如图为某种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
操作中的过滤;消毒处理属于化学变化。纯净的水加热蒸发变为水蒸气,而含有钾盐的水,加热蒸发会
出现白色固体。
(3)A水合氢离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仍为-2,化合价不变,此选项错误;
B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而一个水合氢离子由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微
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此选项正确;
C微粒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所以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此选项正确;
+
D『易与水分子形成水合氢离子(H30)时,微粒的电子数不变,此选项错误。故选AD。
三、推断题
21.向AgNOs、Cu(N03)2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出的固体
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无气泡产生,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填化学式);若滤液为蓝色,则滤
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2+
解析:Zn(N03)2Zn\Cu
【解析】
【详解】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向AgNOs、Cu(NO3)2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锌先和硝酸
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完全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无气泡产生,说明了锌完全参加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为Zn(NO3)2;
若滤液为蓝色,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完全参加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Zn2\
Cu2+»
2
故填:Zn(N03)2;Zn\Cu,
四、实验题
22.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图下字母):
(1)写出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氢气,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3)G图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填“a”或"b”)端进入。
A
=
解析:2KMnO4K2MnO4+MnO2+O2tBZn+H2S04=ZnS04+H2ta
【解析】
【详解】
(1)高镒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qK2Mn04
+M11O2+O2t;
(2)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B,故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氢气,实验室往往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zSOFZnSOa+Hzf。
(3)用G图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被赶到上方空间而
易从b端排出,则氧气从a端进入,故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a端进入。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判断万用瓶的进气端。
五、科学探究题
23.过氧化钙(CaOD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栽培等,实验室有一瓶放置
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CaOi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1和6也能与CO】反应得到CaCOs和6.过氧化氢溶液具
有漂白性。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可能是CaOi、Ca(OH)卜CaCOs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
①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后,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X,并将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生成的
②
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室温下,取①中上层清液,用试纸测定
③pH约为11
溶液的pH
[得出结论]
(1)由实验1、1可知,白色固体中肯定有;
(1)实验1中所加试剂X可以是(填字母序号)。
A稀硫酸B稀盐酸C稀硝酸D水
(3)根据实验3(填“能”或者“不能”)判断原固体样品中含有Ca(OH)।理由是o
[反思交流]
(4)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填化学式),原因是o
(5)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装置甲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
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开始测氧气浓度。滴入几滴酚酰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
红后慢慢褪色。610秒时,将气球内二氧化镒加入三颈烧瓶中,瓶内氧气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乙。
氧气传感器
盛有二氧化
硫的气球
乙
①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
②滴入酚酰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
③写出BC段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0
解析:过氧化钙、碳酸钙BC不能原固体样品中含有的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C03过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过氧化钙均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过氧化钙与水接触时,首先生成够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钙,没有生成氧气过氧
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1^01=1^0+01f
【解析】
【详解】
(1)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口插
入带火星的木条,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该白色固体中含有过氧化钙;碳酸钙能和酸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而过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不能,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X,并将产生的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该固体中含有碳
酸钙,试剂X为酸的溶液;
(1)因为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
一步发生,所以试剂X不能用稀硫酸,水不与碳酸钙反应,也不能用水;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故选
BC;
(3)室温下,取①中上层清液,用试纸测定溶液的pH,测得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但是不能
证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因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
(4)CaOi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1和01,也能与CO】反应得到CaCOs和0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二
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碳酸钙;
(5)①过氧化钙与水接触时,首先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钙,没有生成氧气,所以AB段氧气浓度几乎
不变;
②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酸试液变红色,但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所以实验中观察到
滴入酚配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
③在没有加入催化剂时,过氧化氢也会慢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所以BC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HIO!=1HIO+OIt,
【点睛】
科普阅读题的的解题关键是要在准确、细致的读题,将题中给的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
六、计算题
24.若要生产含杂质4%的生铁100t,需要含氧化铁6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要求写出
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解析:228.6t
【解析】
试题分析:含杂质物质的计算要把混合物的质量转化为纯物质的质量,即纯物质质量=含杂质物质质量X
纯度,再把纯物质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最后再把计算出的纯物质质量转换为含杂质物质的质
量。
[解]设:需要向炼铁高炉中投入这种铁矿石的质量为x
Fe203+3C0-~.2Fe+3C02
160112
60%x(1-4%)X100t
160112
60%x(1-4%)x100t
x="228.6"t
答:需要向炼铁高炉中投入这种铁矿石的质量为228.6t。
考点:含杂质的物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七、流程题
25.碳酸锂作为锂的基础锂盐,广泛用于玻璃制造和陶瓷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也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
原料。碳酸锂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工业上以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是Li4、含有AI2O3、SiOz等杂
质)为原料制取碳酸锂的硫酸法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精矿T
,
热
酸
磨
浸
提
(1)锂辉石热酸浸提前要进行“研磨”,其目的是
(2)“水浸”中加入CaCOs的作用之一是为了调节pH=5,让溶液中的A产变成Al(0H)3沉淀出来,要确
定溶液的pH值为5,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其操作方法是
(3)“沉锂”中加入的Na£03溶液是饱和溶液,其作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洗涤”中使用热水,原因是,证明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5)为了探究热酸浸提的最佳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锂元素浸出率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矿酸比硫酸浓度(%)MgSOa用量(g)温度(℃)锂元素浸出率(%)
11:1900.0010070.34
21:1980.0010073.89
31:1980.0015078.24
41:3980.0020085.53
51:3981.2525090.26
61:3982.5025095.88
①本实验中,编号为两组实验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浸出率的影响
②根据上表数据,MgSO,用量对锂元素浸出率的影响是
③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相当数量的硫酸和纯碱变成了价值较低的NazSO,等物质,从而造成了生产成本的
提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除了尽可能减少硫酸的配量外,降低能源消耗也是一个方面,因此,可以继
续设计实验,以探究出最佳锂元素浸提工艺条件,下列设计合理的是(填字母)
A矿酸比1:2,硫酸浓度98,MgSO,用量0.00,温度150C
B矿酸比1:2,硫酸浓度98,MgSOa用量1.25,温度200℃
C矿酸比1:2,硫酸浓度98,蛇$04用量2.50,温度200℃
D矿酸比1:2,硫酸浓度98,1^$04用量2.50,温度250℃
解析:增大矿物与酸的接触面积,加快热酸浸提的速率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用干燥玻璃
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出pH提高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LizSOi转化为
Li2C03Li2S04+Na2C03==Na2S04+Li2C031碳酸锂在热水中溶解度很小,避免了洗涤过程中碳酸锂的损
耗取少量洗涤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滴入氯化钢溶液,若无明显现象,
则已洗涤干净2和3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MgSO,的用量,锂元素的浸出率提高CD
【解析】
【详解】
(1)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加快热酸浸提的速率;
(2)用pH试纸来测定,其操作方法是: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用干燥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
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出pH;
(3)加入Na2cO3溶液是饱和溶液可以提供浓度大的溶液,可以使LizSO」转化为Li2c。3;硫酸锂和碳酸钠
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锂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2S04+Na£03=Na2S(VLi2cOsI;
(4)碳酸锂在热水中溶解度很小,避免了洗涤过程中碳酸锂的损耗;由此可知,用热水的原因是:碳酸
锂在热水中溶解度很小,避免了洗涤过程中碳酸锂的损耗;可以验证洗涤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不含硫酸根离子即可,方法为:取少量洗涤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滴入氯化
领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
(5)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可知,编号为2和3除了温度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样,即2和3两组实验能
说明温度对锂元素浸出率的影响;
②根据上表数据可知:MgSO,用量对锂元素浸出率的影响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MgSO,的用量,锂元
素的浸出率提高,即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MgSO,的用量,锂元素的浸出率提高;
③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除了尽可能减少硫酸的配量外,降低能源消耗也
是一个方面,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酸矿比和温度,比较锂元素的浸出率,可知方法合理的是CD。
八、综合题
26.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填序号);
令1@
A.电缆B.电热壶C.金属丝D.金属乐器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sOD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果用2000t含FesO^O%的磁铁矿,理论上能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to
(3)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
(4)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40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o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I:硫酸镁溶液和锌粉混合
实验H:硫酸亚铁溶液与锌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和II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银白色固体
明显增多,原因是(用方程式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
结果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填写序号)。
①Mg"②Mg,Zn2+@Mg\Fe3+@Zn2\Fe"⑤Mg,Zn2\Fe2+
解析:B4C0+Fe304-3Fe+4C021206.94A1+3O2=2A12O3MgH2+2H20=Mg(OH)2+H2t
FeS04+Zn=ZnS04+Fe②⑤
【解析】
【详解】
(1)
A、金属制成电缆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不符合题意;
B、电热水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符合题意;
C、金属丝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故不符合题意;
D、金属乐器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耐腐性和特殊光泽,故不符合题意;故填B;
(2)一氧化碳还原FesO,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48+FeQ,高温3Fe+48,;
设生成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4CO+Fe3O4置遢3Fe+4cO?
232168
2000tx80%96%x
232:168=(2000tX80%):96%x
解得x^l206.9t,故填1206.9t;
(3)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里层的铝继续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
4A1+3O2=2A12O3;
(4)由题意可知氢化镁(MgH2)与40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MgH2+2HzO=Mg
(OH)2+H2t;
(5)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比镁弱,锌粉和硫酸镁溶液混合后不反应,锌粉剩余,但实验H中的锌和硫
酸亚铁反应,能置换出铁,当实验结束后混合废液出现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锌和硫酸亚铁继续反
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方程式故填FeS04+Zn=ZnS04+Fe;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
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滤液中一定含有未参加反应的镁离子,反应生成的锌离子,
可能含有剩余的亚铁离子,即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Mg/Zr?+或Mg"、Z^、Fe2+,故填
②⑤。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
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镀态氮肥
B.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将某无色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0,证明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A.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做态氮肥,是正确的叙述;
B.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是错误的叙述,可能是氢气和
二氧化硫等气体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D.将
某无色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0,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溶液;故选择A
考点:化学原理
2.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B.碳酸氢镀、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氢气、氯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完整答案【一套】
- 2025年生产经营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打印
- 2025年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考点精练】
- 2025租赁土地种植蔬菜合同
- 2025年依据劳动合同规定合法解雇员工
- 2025宁夏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垃圾前端收转装备项目建议书
- 2025科技公司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劳动合同与保密协议
- 2025贷款服务合同金融合同模板
- 短引线保护引出线保护以及T区保护
- 完美公司玛丽艳美的观念
- 浙摄影版(2020)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课件)
- 第七讲-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副本
- 校园安全常识测试题卷
- 建筑用玻璃ccc标准
-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眼科门诊病历
- 彝文《指路经》课件
-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课件
-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