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智能灌溉系统方案_第1页
农业行业智能灌溉系统方案_第2页
农业行业智能灌溉系统方案_第3页
农业行业智能灌溉系统方案_第4页
农业行业智能灌溉系统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行业智能灌溉系统方案TOC\o"1-2"\h\u7497第一章智能灌溉系统概述 358151.1智能灌溉系统定义 3275661.2智能灌溉系统发展历程 385041.3智能灌溉系统重要性 315034第二章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4311012.1设计原则 4118542.1.1安全性原则 4173472.1.2实用性原则 446352.1.3可靠性原则 4152592.1.4经济性原则 4326312.1.5环保性原则 4145912.2系统目标 4272642.2.1提高灌溉效率 5131522.2.2节省人力成本 565402.2.3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5229962.2.4优化农业生产管理 5248342.2.5实现可持续发展 5210092.3技术指标 538532.3.1系统稳定性 5316992.3.2数据传输准确性 535232.3.3系统兼容性 5176302.3.4系统响应速度 5142672.3.5系统扩展性 514790第三章系统架构与组成 5312763.1系统总体架构 587253.2硬件系统设计 6309733.3软件系统设计 610892第四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7195774.1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7303584.1.1传感器选型 7280354.1.2数据采集模块架构 7312684.2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7195764.2.1通信协议选择 7183114.2.2数据传输模块架构 8123294.3数据处理与存储 864074.3.1数据处理 896134.3.2数据存储 823624第五章灌溉策略与算法 8199985.1灌溉策略制定 8301395.2算法设计与应用 925545.3灌溉决策支持系统 925769第六章自动控制系统 1092856.1自动控制原理 10298616.2控制系统设计 1070056.2.1硬件设计 10203156.2.2软件设计 10112276.3控制系统实施 116687第七章系统集成与优化 11154827.1系统集成方法 11257657.1.1系统集成概述 11313237.1.2系统集成方法 1168587.2系统优化策略 12123477.2.1水资源优化配置 12310647.2.2系统参数优化 12308787.2.3系统通信优化 12179577.3系统功能评价 12107417.3.1评价指标 12199737.3.2评价方法 135447第八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3326078.1系统运行管理 13130378.1.1运行管理目标 13282698.1.2运行管理内容 13303028.2系统维护策略 13144428.2.1预防性维护 1323318.2.2应急性维护 1495298.3系统故障处理 14282198.3.1故障分类 1490418.3.2故障处理流程 14233428.3.3故障处理措施 1422508第九章智能灌溉系统应用案例 14142469.1典型应用案例介绍 1435319.1.1项目背景 1414889.1.2系统组成 15243419.1.3系统应用 15156769.2应用效果分析 1569289.2.1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15138669.2.2农作物产量增加 15119779.2.3农业劳动力成本降低 15286939.2.4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16204599.3应用前景展望 165547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62542410.1项目实施步骤 162909110.1.1前期准备 16948910.1.2技术研发 162534910.1.3系统安装与调试 16156710.1.4人员培训与指导 16534110.1.5运营与维护 17504110.2项目管理与监督 17728910.2.1组织管理 17794210.2.2质量控制 173138910.2.3进度控制 172055610.2.4预算管理 17802110.3系统推广策略与建议 172602710.3.1政策引导 171978310.3.2技术推广 171018310.3.3市场营销 172476310.3.4合作伙伴关系 171003910.3.5持续优化 18第一章智能灌溉系统概述1.1智能灌溉系统定义智能灌溉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灌溉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作物需水量等因素,智能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实现对农田灌溉的精细化、高效化管理,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1.2智能灌溉系统发展历程智能灌溉系统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灌溉阶段:这一阶段的灌溉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和传统方法,如提水灌溉、自流灌溉等,灌溉效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2)半自动化灌溉阶段:农业科技的发展,灌溉系统逐渐引入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如电磁阀、时间控制器等,实现了灌溉的半自动化管理。(3)智能化灌溉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灌溉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1.3智能灌溉系统重要性智能灌溉系统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灌溉效率: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因素,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有效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2)优化农业生产:智能灌溉系统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保护生态环境:智能灌溉系统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降低劳动强度:智能灌溉系统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5)促进农业现代化:智能灌溉系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第二章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2.1设计原则2.1.1安全性原则在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系统需保证在各种环境下稳定运行,避免因系统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农业生产。同时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1.2实用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以实际农业生产场景为出发点,保证系统功能完善、操作简便。同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农业设备和管理系统无缝对接。2.1.3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需注重硬件设备的选型和软件开发的可靠性。硬件设备应选用高品质、高稳定性的产品,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软件开发应遵循严格的测试和审核流程,降低系统故障率。2.1.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以减轻用户的经济负担。同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便于未来升级和扩展。2.1.5环保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选用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材料,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2.2系统目标2.2.1提高灌溉效率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降低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2.2.2节省人力成本系统自动控制灌溉过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力成本。2.2.3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精准灌溉,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水分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2.4优化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和分析灌溉数据,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优化农业生产管理。2.2.5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智能灌溉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2.3技术指标2.3.1系统稳定性系统运行稳定,故障率低,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2.3.2数据传输准确性系统数据传输准确,无误差,保证灌溉控制指令的正确执行。2.3.3系统兼容性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农业设备和管理系统无缝对接。2.3.4系统响应速度系统响应速度快,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灌溉状态。2.3.5系统扩展性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便于未来升级和扩展。第三章系统架构与组成3.1系统总体架构本节主要介绍农业行业智能灌溉系统的总体架构,该系统旨在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灌溉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执行器负责根据环境参数控制灌溉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将感知层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整合。(2)传输层: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负责将感知层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有线通信模块则用于连接各个设备,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3)应用层: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灌溉策略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感知层传输的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为灌溉策略提供依据;灌溉策略模块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用户交互模块则实现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监控和操作。3.2硬件系统设计硬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传感器模块:选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环境参数。(2)执行器模块:选用电磁阀、水泵等执行器,根据环境参数和灌溉策略控制灌溉设备。(3)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选用微控制器或嵌入式系统,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4)无线通信模块:选用WiFi、LoRa、NBIoT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5)电源模块: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源、电池电源等。(6)其他辅助模块:如GPS定位模块、时钟模块等,为系统提供时间和位置信息。3.3软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负责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滤波、数据融合等。(2)灌溉策略程序:根据环境参数和预设的灌溉策略,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3)数据传输程序:实现感知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安全、高效地传输至应用层。(4)数据处理与分析程序:对传输层传输的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为灌溉策略提供依据。(5)用户交互程序:实现与用户的信息交互,包括数据展示、操作指令接收等。(6)系统监控与维护程序: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进行故障处理。(7)其他辅助程序:如日志管理、参数配置、系统升级等,为系统运行提供支持。第四章数据采集与传输4.1数据采集模块设计数据采集是智能灌溉系统的核心环节之一。本节将详细介绍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4.1.1传感器选型传感器是数据采集模块的关键组件,其选型需考虑测量精度、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等因素。针对农业行业智能灌溉系统,我们选择了以下传感器:(1)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2)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温度,为作物生长提供参考。(3)光照传感器:用于监测光照强度,为作物光合作用提供数据支持。(4)风速传感器:用于监测风速,为灌溉系统防风设计提供数据。4.1.2数据采集模块架构数据采集模块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个节点负责采集相应区域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风速等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中心节点。4.2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数据传输模块是智能灌溉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本节将介绍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4.2.1通信协议选择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本系统采用了ZigBee通信协议。ZigBee协议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低复杂度、短距离通信等特点,适用于农业环境下的数据传输。4.2.2数据传输模块架构数据传输模块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传感器节点: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ZigBee协议发送至中心节点。(2)中心节点: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4.3数据处理与存储数据处理与存储是智能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详细介绍数据处理与存储的设计。4.3.1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和数据挖掘等环节。(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无效数据、异常数据等。(2)数据整合:将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农业环境信息。(3)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农业环境信息,为灌溉决策提供支持。4.3.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库系统需具备以下特点:(1)高可靠性: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丢失。(2)高可扩展性:支持大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3)高并发性: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通过以上设计,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农业环境数据,并进行有效传输和处理,为灌溉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灌溉策略与算法5.1灌溉策略制定灌溉策略是智能灌溉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根据作物需求、土壤特性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灌溉策略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数据:通过气象站、土壤水分传感器、作物生长监测等设备,实时收集作物生长环境的相关数据。(2)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作物生长周期、土壤水分状况、气象条件等,为灌溉策略提供依据。(3)制定策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具体的灌溉策略。主要包括灌溉次数、灌溉量、灌溉时间等。(4)调整策略:在灌溉过程中,根据实时数据反馈,对灌溉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保证灌溉效果。5.2算法设计与应用算法是智能灌溉系统实现自动灌溉的关键技术。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灌溉算法及其应用:(1)基于土壤水分的灌溉算法:根据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数据,当土壤水分低于设定阈值时,启动灌溉系统进行灌溉。(2)基于作物系数的灌溉算法:根据作物系数、土壤水分、气象条件等因素,计算作物需水量,制定灌溉方案。(3)基于模糊推理的灌溉算法:通过模糊推理方法,对作物生长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建模,实现灌溉决策。(4)基于神经网络的灌溉算法:利用神经网络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作物需水量的预测模型,指导灌溉。5.3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灌溉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灌溉策略和算法,为用户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灌溉决策支持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如下:(1)数据管理:对灌溉系统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查询等。(2)灌溉决策:根据灌溉策略和算法,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灌溉决策,包括灌溉次数、灌溉量、灌溉时间等。(3)预警提示:当土壤水分、气象条件等参数达到临界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提醒用户采取相应措施。(4)历史数据查询:用户可查询历史灌溉数据,分析灌溉效果,为优化灌溉策略提供依据。(5)远程监控与控制:用户可通过互联网远程监控灌溉系统运行状态,实时调整灌溉方案。(6)智能报告:系统自动灌溉报告,包括灌溉次数、灌溉量、灌溉时间等,方便用户了解灌溉情况。第六章自动控制系统6.1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智能灌溉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和土壤状况,根据预设的灌溉策略,自动调节灌溉系统的运行,以达到节水和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自动控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信息采集: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以及作物生长状况。(2)信息处理: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准确的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数据。(3)控制策略:根据预设的灌溉策略,结合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数据,自动调节灌溉系统的运行。(4)执行机构:根据控制策略,驱动电磁阀、泵等执行机构,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控制。6.2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6.2.1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部分。(1)传感器:选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传感器。(2)控制器:采用高功能的微处理器,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3)执行机构:选用电磁阀、泵等执行机构,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控制。6.2.2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策略和通信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准确的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数据。(3)控制策略模块:根据预设的灌溉策略,结合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数据,控制指令。(4)通信模块:实现控制器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以便对灌溉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调试。6.3控制系统实施控制系统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备安装: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灌溉系统现场。(2)参数配置:根据实际需求,对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设备的参数进行配置。(3)系统调试:对灌溉系统进行现场调试,验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运行维护:对灌溉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通过以上步骤,实现智能灌溉系统的自动控制,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节能的灌溉方案。第七章系统集成与优化7.1系统集成方法7.1.1系统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是指将智能灌溉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设备、组件和功能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协调、高效运作的系统。系统集成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系统功能的关键环节。7.1.2系统集成方法(1)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如传感器模块、控制器模块、执行器模块、通信模块等。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便于集成与维护。(2)标准化接口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采用标准化接口技术,保证各子系统、设备、组件之间的互联互通。标准化接口有助于简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兼容性。(3)分布式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系统中的任务分散到各个节点,实现系统的并行处理。分布式架构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4)智能化集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系统进行智能化集成,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自适应调节和协同工作,提高系统整体功能。7.2系统优化策略7.2.1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对灌溉区域内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策略如下:(1)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和气象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2)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7.2.2系统参数优化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提高系统功能。具体策略如下:(1)优化传感器布局,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调整控制器参数,实现灌溉系统的自适应调节。(3)优化执行器参数,提高执行器的响应速度和精度。7.2.3系统通信优化采用以下策略,提高系统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距离。(2)采用冗余通信链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3)优化通信协议,降低通信延时,提高通信效率。7.3系统功能评价7.3.1评价指标系统功能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灌溉水利用效率:衡量灌溉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2)系统稳定性:评估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响应速度:评价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4)系统兼容性:评估系统与其他设备和平台的兼容程度。7.3.2评价方法采用以下方法对系统功能进行评价:(1)定量评价:通过收集系统运行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系统功能进行定量评估。(2)定性评价:结合专家经验和现场观察,对系统功能进行定性描述。(3)综合评价: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系统功能。第八章系统运行与维护8.1系统运行管理8.1.1运行管理目标智能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旨在保证系统稳定、高效、可靠地运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运行管理应遵循以下目标:(1)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2)实现灌溉自动化,提高灌溉效率;(3)节约水资源,减少能源消耗;(4)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8.1.2运行管理内容(1)系统监控: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包括灌溉设备、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运行情况;(2)数据采集与处理:收集系统运行数据,分析灌溉需求,为决策提供依据;(3)灌溉策略制定: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参数,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4)人员培训与考核:培训操作人员,提高操作技能,定期进行考核;(5)信息反馈与改进:及时反馈系统运行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改进。8.2系统维护策略8.2.1预防性维护(1)定期检查:对系统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更换易损件:定期更换易损件,降低故障率;(3)软件升级:及时更新系统软件,提高系统稳定性。8.2.2应急性维护(1)快速响应:对系统故障进行快速响应,及时解决问题;(2)备件储备:储备关键备件,保证故障时能迅速更换;(3)故障分析: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8.3系统故障处理8.3.1故障分类(1)硬件故障: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故障;(2)软件故障:包括系统软件、应用程序等故障;(3)通信故障:包括有线、无线通信设备故障。8.3.2故障处理流程(1)故障发觉:通过系统监控、用户反馈等途径发觉故障;(2)故障确认:对故障进行确认,判断故障类型;(3)故障分析: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解决方案;(4)故障处理:实施故障处理,排除故障;(5)故障记录:记录故障处理过程,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8.3.3故障处理措施(1)硬件故障:针对具体故障部位,采取更换、维修等处理措施;(2)软件故障:通过更新软件、恢复系统等操作,排除软件故障;(3)通信故障:检查通信设备,修复故障,保证通信畅通。第九章智能灌溉系统应用案例9.1典型应用案例介绍9.1.1项目背景我国某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农业用水需求量大。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该地区决定引入智能灌溉系统,对农田进行科学灌溉。项目实施面积为1000亩,涉及多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9.1.2系统组成该项目采用的智能灌溉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传感器: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变化和水位情况。(2)执行器:主要包括电磁阀、泵等,用于控制灌溉系统的开关和灌溉流量。(3)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或智能终端,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预设的灌溉策略,自动控制执行器进行灌溉。9.1.3系统应用智能灌溉系统在该地区农田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实时监测:系统自动采集土壤湿度、气象和水位数据,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2)智能决策: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和作物需水量,智能计算灌溉时间和灌溉量。(3)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根据智能决策结果,自动控制执行器进行灌溉。(4)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自动记录灌溉数据,为后续灌溉策略调整提供依据。9.2应用效果分析9.2.1水资源利用率提高通过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农田灌溉实现了精确控制,减少了无效灌溉和水分浪费,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9.2.2农作物产量增加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和作物需水量进行精确灌溉,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9.2.3农业劳动力成本降低智能灌溉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灌溉,减少了人工灌溉的工作量,降低了农业劳动力成本。9.2.4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智能灌溉系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9.3应用前景展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智能灌溉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智能灌溉系统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功能更加完善:集成更多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更全面的监测和控制。(2)智能化程度更高:采用更先进的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更精确的灌溉决策。(3)兼容性更强:与其他农业管理系统(如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无缝对接,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面智能化。(4)适用范围更广: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