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同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本试题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地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他极力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他还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音尺说”是闻一多最为得意的发现,以至于他在论文的结尾认为“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时期了”。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辞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并把它与我国传统的律诗相比,得出“(律诗)可差得多了”的结论,因为“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在格式上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先生所说的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摘编自李长空《闻一多的“三美”诗论、创作实践及影响》)【材料二】在诗歌形式方面,闻一多与徐志摩有着新月派诗人共同的追求,就是“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现”。他们的诗歌大部分能体现他们所主张的“美”的理论,但是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们的“美”的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表现。徐志摩对新诗的贡献尤其是在音乐美上。他认为音乐是诗的血脉,音乐美的主要内容是诗的“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基于纯真的情感,给每个词赋予生命,回荡着美的旋律,如《再别康桥》首尾两段中,“轻轻的”和“悄悄的”,营造出一种节奏上的特殊感觉。又如《沙扬娜拉》节奏和旋律轻柔舒缓,最后一句不用汉语中的“再见”,而用日语“沙扬娜拉”把它处理成柔和尾音。既显得温柔缠绵,又富有东方式女性风韵。从这些细致的处理中,读者已不难体会到诗人在音调上的煞费苦心。闻一多专于雕塑感的音乐。首先,闻一多强调诗要有“音乐美”乃是借用音乐的术语,要求在一首诗中,每一行的音节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耐听,富有音乐性。其次,闻一多的诗着重音节的总体性的安排,以强烈的节奏来压抑浓缩感情,形成新的艺术境界。如《死水》一诗最为出色。闻一多留美期间,精心研究美术,并达到较高的水平。学画出身的闻一多对色彩之美的敏感远远超过一般诗人。徐志摩的诗也非常讲究辞藻的色彩美。《再别康桥》中“夕阳中的金柳、潭底的彩虹、软泥上的青荇、斑斓的星辉”组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比起闻一多诗歌中的静态美,徐志摩的诗更具有动态美。例如《乡村里的音籁》,“轻盈的小舟、飘动的金柳、初秋的凉风、吹生的水面”将动态而不嘈杂、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闲适、恬静的南国水乡风光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比起闻一多诗歌实实在在的描写,徐志摩诗歌中的画面更有令人想象的余地。在他们的诗歌中,都具有五四时期特有的时代精神——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平等。但是他们诗歌的思想内容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以独具特色的诗闻名于世,他的诗作数量并不算多,但以感情深厚、艺术精美见长。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中“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在《孤雁》中,诗人以“孤雁”作喻,倾吐了离国之后的寂寞与愁苦,表达了对“喝醉了弱者的鲜血,吐出那罪恶的黑烟”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恶。徐志摩是个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者,他有着“爱、自由和美的‘单纯的信仰’”。自开始写诗,诗人就陷入情中而不能自拔。如《为要寻一个明星》可以理解为对理想的追求,但结合当时的情况理解,更像是一首爱情诗,抒发诗人对纯真的爱情的不懈追求。再如《翡冷翠的一夜》借一个女子的口吻诉说着离愁与别绪。(摘编自《浅谈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歌的异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现代诗人在创作时常忽略诗歌的建筑美,闻一多却认为建筑美在“三美”中是最重要的。B.闻一多认为格律是诗人创作的重要武器,不会运用格律的诗人很难算得上是优秀的诗人。C.因受苏东坡对王维评价的启发,闻一多更注重诗画同源,最终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D.《沙扬娜拉》在节奏和旋律上温柔缠绵,比《死水》更富有东方风情,更富有艺术魅力。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2分)A.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作什么诗,诗该怎么作,就怎么作。B.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如同鸟儿的双翅,是不可或缺的。诗歌需要具备足够丰富、鲜活、新颖的形式美,现代诗歌的形式可以是无限多样的。C.闻一多对新诗格式与古典律诗进行对比,认为新诗的格式是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新诗的格式层出不穷,需要新诗作者去创作。D.林庚先生认为,典型诗行的建立,将使新诗形成固定的阵地,从而使诗人摆脱新诗无形式的逆境,有助于内容的涌现,“让亿万诗章因它唱歌”。3.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闻一多和徐志摩的诗歌在表现“美”的方面具有哪些不同之处。(4分)4.下面这首现代诗遵循了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的创作原则,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6分)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够干什么了?”大伯问。“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制好了结婚前的陪送。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干什么用?”我问。“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1949年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围绕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子等生活片段,再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B.“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表达歉意,让“我”感动。C.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的人民生活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D.小说的结尾部分写“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2分)A.小说以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由阜平乡下来的一位农民代表的穿着引发回忆,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的起点接着叙述,结构完整。B.小说中的“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这种笔法不仅使小说具有真实感,还能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我”的情感。C.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出‘女孩子’的鲜明形象,她是乡村女孩的代表,也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D.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血腥,而是描写饶有趣味的日常生活场景,在对话中展开叙事,语言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7.“女孩子”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8.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茹志鹃的《百合花》,因其独特的风格,被归为“诗化小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文体特征的理解。(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列出来()(2分)筑东南A长堤B首起C戏马台D尾属于E城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顾,难道,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的“顾”词义并不相同。B.冠,指的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在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C.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词义相同。D.庐,泛指简陋的房屋,与诸葛亮《诫子书》“悲守穷庐”的“庐”用法相同。11.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他既喜欢贾谊等人的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父母官。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2)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3.概括选文中苏轼的形象特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均描绘了古人热烈的劳动场面,体现了劳动者勤劳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B.两首诗均呈现出轻松、愉快的劳动节奏,洋溢着劳动的欢乐与情趣,彰显了劳动的崇高。C.两首诗都注重描写,第二首还通过比喻将劳动场面和战斗场面关联,想象新奇且富有意味。D.两首诗的语言均有民歌特色,第一首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第二首善用口语、浅白流畅。15.两首诗均善于抓取细节来描写劳动场面,请结合诗句对这一特点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回忆了自己与同学们在青春岁月中携手奋斗、共同探索的时光,展现了他们青春洋溢、激情澎湃的奋斗历程。(2)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3)古人认为猿猴极具灵性。猿类的叫声就常被诗人在诗中借用来抒发悲伤的情感,比如唐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四、作文(4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结合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内容,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中需包含你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可以是对家乡文化符号的描绘,对家乡语言特色的分析,对家乡文化活动的参与和感悟,也可以是对家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详解1.BA.“闻一多却认为建筑美在‘三美’中是最重要的”错,原文是“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C.“因受苏东坡对王维评价的启发”错误,原文是“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二者是并列关系,选项强加因果。D.“比《死水》更富有东方风情,更富有艺术魅力”错,原文是“又如《沙扬娜拉》节奏和旋律轻柔舒缓,最后一句不用汉语中的‘再见’,而用日语‘沙扬娜拉’把它处理成柔和尾音。既显得温柔缠绵,又富有东方式女性风韵”,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2.A材料一的观点是新诗需要格律,A是胡适关于白话诗的主张,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一的观点。3.(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①音乐美:徐追求“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基于纯真的情感,赋予每个词生命,呈现美的旋律;闻专于雕塑感的音乐,要求诗中的每一行的音节数量变化有规律可循、有节奏感,着重音节的总体性安排,以强烈的节奏压抑浓缩感情,形成新的艺术境界。②绘画美:徐注重动态美,画面更有令人想象的余地;闻注重实实在在的描写,画面富有静态美。4.(每点2分,要答出特点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①音乐美:诗歌的音节和韵脚和谐,具有节奏感。如“祸”“火”“破”“默”“魔”“着”等韵脚押韵,具有格律美。②绘画美:诗歌选用富有色彩的词,具有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火”“火山”“花”“青天”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给人一种诗画相通之感。③建筑美:诗歌从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在参差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5.B“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说法错误,原文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由此可见是“我”主动道歉,不是女孩主动向“我”道歉。6.C“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出“女孩子”的鲜明形象”说法错误,文中没有“女孩子”的心理描写。7.(每点2分,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①心直口快、泼辣直爽,从开篇与“我”的对话中可表现出。②淳朴善良、热情慷慨,从看到“我”没有袜子穿,替“我”做袜子等情节可表现出。③心灵手巧,勤劳能干,从她见到新的东西就一定要学等情节可表现出。8.(每点2分,答对3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①淡化情节。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联情节。②虚化人物。文章着意表现“女孩子”的精神面貌,发掘她内在的美好品质。③情感“诗意美”。通过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普通的琐事体现人性美与人情美。9.BD(断对一处1分)10.DA.难道;回头,回头看。句意: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C.句意:适逢苏洵去世。/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D.动词,建庐;名词,房屋。句意:苏轼建庐住在那上面。/悲凉地守着简陋的房屋。11.C“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错误,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而是要求赠予父亲一个官职,于是朝廷追赠“光禄丞”一职给苏轼父亲。12.(1)(苏轼)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既而”,不久;“见”,见解;“是”,这。各1分,大意2分)(2)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诣”,到;“急”,紧迫;“且”,暂且。各1分,大意2分)13.志存高远,好学有才华,身先士卒,关爱百姓(一心为民、尽职尽责、细致周全)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等。(可从才华、政绩、情操等角度,写出3点即可)14.B“两首诗均呈现出轻松、愉快的劳动节奏”表述错误,第二首呈现的是紧张的节奏。15.(每点3分,要指出细节、手法和作用)①《芣苢》选取“采、有、掇、捋、袺、襭”的动作细节,展现出采摘者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传递出劳动者欢快的心情。②《插秧歌》选取“抛”“接”“插”“湿到胛”“低头折腰”的动作、外貌细节,展现出农人插秧的紧张场景,体现出农人吃苦耐劳的品质。16.(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亦可。)17.写作提示:本题要求结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文化生活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这一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体验和思考自己的家乡文化生活,通过文字表达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观察与体验:回忆并描述自己在家乡文化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家乡的文化符号(如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语言特色(方言、俚语、口头禅等)、文化活动(节日庆典、民俗活动、市集庙会等)。感悟与思考:基于观察与体验,分享自己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感受和思考,比如它们如何塑造了家乡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或影响,以及自己在参与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