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6分)1.(6分)中华文化崇尚“和”,交往处世离不开“和”。为了充分汲取“和”的思想智慧,初二年级计划以“和谐相处,携手同行”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讲解“和”之内涵“和”字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最初字形写为从龠禾声的“龢”字。《说文解字》解释说【甲】:“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也就是说,“和”的本义是从三孔定音编管内吹奏出来的标准乐曲,用以调和各种音响。可见,“和”字原本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后来才逐步引申到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协调统一关系。“和”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时期,后来又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①(积淀/沉积)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和”的理想境界。“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②(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1)对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和”应读为“hè”B.“溯”应读为“sù”C.“源远流长”应写为“渊源流长”D.“维系”应写为“唯系”(2)根据文段内容,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沉积②不可或缺B.①沉积②相辅相成C.①积淀②不可或缺D.①积淀②相辅相成(3)两位同学正在讨论讲解稿中【甲】【乙】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请你判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后面是转述《说文解字》里的内容。B.【乙】处冒号使用得当,因为这里就是直接引用费孝通先生的原话。2.(4分)任务二:准备宣传材料(1)宣传组的同学想将“以和为贵”书写在活动海报上来突出主题。请你在以下两幅书法作品中做一选择,并结合书体特点说明理由。【甲】【乙】选择。理由是:。(2)年级邀请专家来做讲座,主题为“以和为贵——人际交往的智慧”,讲座现场要布置展板,以下是展板的备选标题。你发现其中不适用的一项是A.和为成事之根本,和为人间之至情。B.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心同德最可嘉。C.合作共赢促成长,以和为贵创未来。D.与鸟儿同游青山,与花儿共赏蓝天。3.(6分)任务三:撰写演讲文稿十四五岁的学生血气方刚,争胜心强,容易意气用事,引发矛盾。你准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发表演讲,呼吁大家和睦相处,友善待人。请你完善演讲稿中的两段文字。①我们要将“以和为贵”视为青春的必修课。须知,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因而,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时,应该听从“和”的召唤,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因冷战而相对无言时,应当让“和”来解开心结,真心诚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善的微笑。②“和”是阳光,可以融化敌对的坚冰;_______,_______;“和”是针线,可以缝补生活的裂痕;“和”是桥梁,可以跨越人际的沟壑!(1)为使演讲内容更有说服力,你想要在第①段的方框内补充一段话,用以佐证“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并与后文表达相连贯。下面备选内容中最适宜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东吴大都督周瑜赤壁之战大破曹军,名扬天下。他虽是杰出的将帅之才,却心胸狭窄,容不下才能高于自己的诸葛亮,几次设法加害均未得逞。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不甘抑郁而亡,年仅36岁。B.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曾与师父梅兰芳唱过“对台戏”。打对台之前,程砚秋特地到梅府去请求谅解,梅兰芳很大度地对他说:“放心去演。”结果两人的演出都场场爆满,不但令观众大饱耳福,还促进了京剧的发展,传为梨园佳话。(2)你想在第②段写出四个并列的比喻句,形成排比句式,来增强演讲的语气。请在横线上把语句补充完整。任务四:分享活动感受(3)实践活动即将结束之际,同学们在一起畅谈“和谐相处,携手同行”这一主题活动对自己的启示。下面表达欠妥的一项是A.同学之间互让互助、彼此包容,人际间的矛盾才能消除乃至减少。B.和谐的班级氛围,是促进我们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C.当你抱着真诚与善意与同学相处时,他的心灵之窗才会向你开启。D.和同学们携手同行,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太自我。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4.(6分)默写。(1)蒹葭苍苍,。(《诗经•蒹葭》)(2),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3)诗人常用鲜明的对比来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石壕吏》“,”两句中,官吏的蛮横逼迫和老妇的悲苦回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人同情;《卖炭翁》里的“,”两句,则让我们看到主人公的贫寒状况和他内心活动之间的矛盾,为之动容。5.(7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身为寒士的诗人饱受秋风秋雨之苦:有①时的愁难无力,有眼望群童抱茅而去时的②,有③时的彻夜无眠。(2)这首诗与《春夜喜雨》都因雨生情,虽一忧一喜,体现的却是诗人同样的情怀。请结合两首诗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注:此诗作于761年春天,杜甫定居成都第二年。两年来,诗人亲自耕作,与农民交往密切,深知春雨最解冬旱之苦。6.(8分)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缘溪行斗折蛇行行将就木B.与外人间隔独与老翁别事与愿违C.问今是何世是谓大同自以为是D.寻向所志寻病终不同寻常(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翻译: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渔人心里顿时豁亮起来,疑虑全消。理解:渔人出于好奇走进了狭窄的山洞,结果发现洞的尽头是个村庄,所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乙】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翻译:桃花源里的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理解:渔人意外闯入桃花源,桃花源里的百姓拿出好酒好饭来招待他,可见村中人真诚友善,热情好客。(3)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②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③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注:①式:同“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②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③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桃花源记》和材料中所叙之事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从“①,②”等语句可以看出,桃源中的人们过着③的生活,而陶渊明身处的现实环境却与之相反,战乱频仍、污浊黑暗。材料中,在墓地哀哭的妇人已因虎患痛失三位亲人,却仍然居于山中不肯离开,其原因正如孔子所说:“④。”三、名著阅读(5分)7.(5分)读书要有所关注,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疑问等关注点出发,选择阅读内容,做好摘抄笔记。请从《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著作中任选其一,结合阅读经历,谈谈你的体会。(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8.(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核心业务中。人工智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领域,涵盖芯片、算法、平台、应用等各个层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人工智能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至2026年,_______。未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持续看好,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发展潜力仍可进一步挖掘。2022﹣2026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图12022﹣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图2材料二2023年5月20日至31日,第29届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本届科技周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聚焦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展示了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芯片、量子等十几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显现出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力量。在人工智能展区,一辆载有货物的白色小车正在自行配送订单。这辆白色小车名为“小魔驼2.0”,是毫末智行公司自研的第二代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可以适应全天候24小时配送需求,并根据指定路线实现从A点到B点的全路径无人配送。这只是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北京已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安防、教育等领域,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作为科创资源密集的高地,北京正朝向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领头羊的目标不断迈进。材料三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目前正处于产业大突破前的技术冲刺和应用摸索时期。在这个阶段,能够推动技术突破和创造性应用的高端人才对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赢得更多全球顶尖人才的“芳心”,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创新中心,北京出台了签证便利化等一系列面向国际人才的新政,旨在吸引全球一流的科学家及其研发团队来京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2020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北京拥有全国近一半的人工智能高层次学者,核心产业人才总规模超过4万,已经成为国内甚至全球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中心。(1)根据图1和图2提供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空间将会非常广阔,发展潜力大。B.第29届北京科技周主要展出了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产品。C.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新政,旨在吸引人工智能高端人才。(3)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北京推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9.(11分)阅读《将月光包进粽叶》,完成问题。将月光包进粽叶①南风酥软,布谷啼清。新麦收打晾晒入仓后,秸秆的清香还未走远,粽叶的气息就翩然而至。②端午节,该是世界上最芬芳的节日吧。有屈子诗赋里萱草的暗香,有黄酒别具风味的醇香,还有来自乡野的菖蒲和艾蒿,在门楣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但萦绕在我记忆里的,却是芦叶在盈盈水间散发的缕缕清香。那每一瓣青绿,都宛若一叶扁舟,为我载来流淌在母亲粽针尾孔里的粼粼月光。③家乡的五月,槐花、栀子的清芬弥散开来,蟒蛇河畔的芦苇在馨风中忘情地拔节,不知不觉就绵延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青纱帐。端午节来临前,母亲总要拎着竹篮到河边采芦叶。我和弟弟妹妹跟在母亲身后,欢快地穿行在芦苇丛中。【甲】身前身后的芦苇结成阵围拢过来,遮天蔽日的绿色让人恍若进了翡翠宫,就连空气也仿佛能拧出绿色的汁液来。我们一边唱着、笑着、嬉闹着,一边帮助母亲拣那最宽、最绿、最嫩的芦叶打来,扎成一个个细长的捆子,准备回家包粽子用。茂密的芦苇丛里,歌声、欢呼声和采粽叶的声音不时起伏,惊起一群群水鸟,扑棱棱飞向瓦蓝瓦蓝的天空。④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把晒干的芦叶洗净了,放在清水里煮。听得水咕嘟咕嘟地响了,看见冒出袅袅的热气了,芦叶的味道便弥漫开来。那一屋子清沥沥的香气,闻着就像心上盖了床让太阳晒得酥香的小花被,角角落落都是温暖的味道。【乙】煮过的芦叶经历了水与火的浴炼,变成了青褐色,浑身上下也多了一股子韧劲,仿佛一根根系扎乡情的绸带。⑤当一弯新月挂上树梢之时,母亲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她将三四片芦叶连水抿在一起,折叠成三角形、斧头形或哑铃形,然后灌进泡胀了的糯米、肉丁、大枣、红豆、花生仁之类的食材,末了用粽针将芦叶完缝合榫地收口。⑥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弟弟妹妹尚未睁眼,便依稀听到厨房里传来母亲拉风箱的声音。起床来到灶前,只见火焰还在轻舔着大铁锅的锅底,芦叶的清香却早已混合着粽子的糯香,在鼻息间轻漾开去,濡染了整个院子。我们就在这抵挡不住的粽香里耐心等着,走过来,走过去,左瞧瞧,右瞅瞅……⑦今夜,又到月影朦胧时分,我坐在老家的榆木桌前陪母亲包粽子。满头银霜的母亲颤抖着双手,把月光与憧憬一起包进粽叶,宛似这些年来无数次为我捆扎出门远行时的包袱。我捋着粽叶的脉络,像是要细数出年轮的翻转,一丝丝失落涌上心头。芦叶依旧,可当年那穿行在芦苇丛中的身影、洒落在芦苇荡里的笑声却怎么也觅不到了。只有这一枚枚粽叶,如同一只只竹筏,载着母爱和乡情撑过岁月的河流,年年为我送来飘香的祝福。⑧怀着一汪漂泊的心事,我帮母亲将芦叶尾穿进粽针孔。此刻,我蓦然悟出,这世间粽子的味道,只有在故乡,只有在母亲的手里,才会最香……(取材于孙成栋的文章)(1)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两个人生阶段里对端午节粽香的感受,用笔一详一略。童年阶段的叙述详细,写了母亲带着作者和弟弟妹妹一起①、回家洗煮芦叶、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当时作者的心情是②的、充满期待的;而成年阶段则只写了陪母亲包粽子的片段,此刻作者的心情是③的,因为④。(2)在第③④段画线语句中任选其一,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将月光包进粽叶”的理解。五、作文(40分)10.(40分)按要求写一篇文章。柳宗元路遇小石潭,渔人偶入桃花源,阅读中随文字寻胜探幽,实践中任活力纵情飞扬……无论你开启一段怎样的行程,只要有所收获,就是不虚此行。请以“不虚此行”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11.门,是一个出入口,门里门外可能迥然不同。关闭的大门未必紧锁,虚掩的门后未必是通途。门像一道关卡,考验着我们的胆识和智慧。请以“这里有扇门”为开头作文。可写实,可想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运用(共16分)1.(6分)中华文化崇尚“和”,交往处世离不开“和”。为了充分汲取“和”的思想智慧,初二年级计划以“和谐相处,携手同行”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讲解“和”之内涵“和”字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最初字形写为从龠禾声的“龢”字。《说文解字》解释说【甲】:“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也就是说,“和”的本义是从三孔定音编管内吹奏出来的标准乐曲,用以调和各种音响。可见,“和”字原本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后来才逐步引申到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协调统一关系。“和”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时期,后来又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①(积淀/沉积)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和”的理想境界。“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②(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1)对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A.“和”应读为“hè”B.“溯”应读为“sù”C.“源远流长”应写为“渊源流长”D.“维系”应写为“唯系”(2)根据文段内容,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A.①沉积②不可或缺B.①沉积②相辅相成C.①积淀②不可或缺D.①积淀②相辅相成(3)两位同学正在讨论讲解稿中【甲】【乙】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请你判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甲】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后面是转述《说文解字》里的内容。B.【乙】处冒号使用得当,因为这里就是直接引用费孝通先生的原话。【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有误,“调和”中的“和”读作“hé”。B.正确。C.有误,“源远流长”写法正确。D.有误,“维系”写法正确。故选:B。(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沉积: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积聚的现象。积淀:积累沉淀。根据“基本精神”的提示,选“积淀”恰当。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根据“引领作用”的提示,选“不可或缺”恰当。故选:C。(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A.有误,【甲】处的“说”提示下文,应该用冒号。B.正确。故选:B。【解答】答案:(1)B(2)C(3)B2.(4分)任务二:准备宣传材料(1)宣传组的同学想将“以和为贵”书写在活动海报上来突出主题。请你在以下两幅书法作品中做一选择,并结合书体特点说明理由。【甲】【乙】选择甲。理由是:甲为行书,流畅活泼,笔划、各字之间配合协调,能够很好地体现“和”的思想。(2)年级邀请专家来做讲座,主题为“以和为贵——人际交往的智慧”,讲座现场要布置展板,以下是展板的备选标题。你发现其中不适用的一项是DA.和为成事之根本,和为人间之至情。B.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心同德最可嘉。C.合作共赢促成长,以和为贵创未来。D.与鸟儿同游青山,与花儿共赏蓝天。【分析】(1)本题考查字体欣赏。结合字体特点来分析。甲是行书,运笔流畅,配合协调,体现了“和”的思想;乙是隶书,典雅古朴的特点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契合。(2)本题考查拟写标语。ABC.符合,都能体现人际交往中“和”的思想。D.不符合,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故选:D。【解答】答案:(1)示例一:甲。甲为行书,流畅活泼,笔划、各字之间配合协调,能够很好地体现“和”的思想。示例二:乙。乙为隶书,书体古朴,能够体现“和”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特点。(2)D3.(6分)任务三:撰写演讲文稿十四五岁的学生血气方刚,争胜心强,容易意气用事,引发矛盾。你准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发表演讲,呼吁大家和睦相处,友善待人。请你完善演讲稿中的两段文字。①我们要将“以和为贵”视为青春的必修课。须知,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因而,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时,应该听从“和”的召唤,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因冷战而相对无言时,应当让“和”来解开心结,真心诚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善的微笑。②“和”是阳光,可以融化敌对的坚冰;_______,_______;“和”是针线,可以缝补生活的裂痕;“和”是桥梁,可以跨越人际的沟壑!(1)为使演讲内容更有说服力,你想要在第①段的方框内补充一段话,用以佐证“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并与后文表达相连贯。下面备选内容中最适宜的一项是BA.《三国演义》中,东吴大都督周瑜赤壁之战大破曹军,名扬天下。他虽是杰出的将帅之才,却心胸狭窄,容不下才能高于自己的诸葛亮,几次设法加害均未得逞。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不甘抑郁而亡,年仅36岁。B.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曾与师父梅兰芳唱过“对台戏”。打对台之前,程砚秋特地到梅府去请求谅解,梅兰芳很大度地对他说:“放心去演。”结果两人的演出都场场爆满,不但令观众大饱耳福,还促进了京剧的发展,传为梨园佳话。(2)你想在第②段写出四个并列的比喻句,形成排比句式,来增强演讲的语气。请在横线上把语句补充完整。任务四:分享活动感受(3)实践活动即将结束之际,同学们在一起畅谈“和谐相处,携手同行”这一主题活动对自己的启示。下面表达欠妥的一项是AA.同学之间互让互助、彼此包容,人际间的矛盾才能消除乃至减少。B.和谐的班级氛围,是促进我们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C.当你抱着真诚与善意与同学相处时,他的心灵之窗才会向你开启。D.和同学们携手同行,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太自我。【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连贯。A.选项内容意在说明周瑜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不能提现“以和为贵”的主旨。B.选项内容通过程砚秋、梅兰芳师徒和睦,成就梨园佳话来表现“以和为贵”,符合语境。故选:B。(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根据语境,用“‘和’是……,可以……”这样的句式来写,比喻恰当即可。(3)本题考查语言得体。A.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同学之间互让互助、彼此包容,人际间的矛盾才能减少乃至消除。BCD.正确。故选:A。【解答】答案:(1)B(2)示例:“和”是春风,可以吹散误解的阴云。(3)A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4.(6分)默写。(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3)诗人常用鲜明的对比来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官吏的蛮横逼迫和老妇的悲苦回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人同情;《卖炭翁》里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则让我们看到主人公的贫寒状况和他内心活动之间的矛盾,为之动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白露为霜(2)凄神寒骨(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重点字:贱)5.(7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身为寒士的诗人饱受秋风秋雨之苦:有①突遭狂风破屋时的愁难无力,有眼望群童抱茅而去时的②焦急无奈,有③难忍雨夜屋漏时的彻夜无眠。(2)这首诗与《春夜喜雨》都因雨生情,虽一忧一喜,体现的却是诗人同样的情怀。请结合两首诗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注:此诗作于761年春天,杜甫定居成都第二年。两年来,诗人亲自耕作,与农民交往密切,深知春雨最解冬旱之苦。【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春夜喜雨》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写出了诗人突遭狂风破屋时的愁难无力。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写出了诗人眼望群童抱茅而去时的焦急无奈。③“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了诗人难忍雨夜屋漏时的彻夜无眠。(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本诗写雨的句子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由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春夜喜雨》中,诗人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描写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雨夜的景象,热情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体现出杜甫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情怀。答案:(1)①突遭狂风破屋②焦急无奈③难忍雨夜屋漏(2)《春夜喜雨》中的春雨适时而下,缓解旱情。作者称春雨为“好雨”,难掩喜悦之情,是因为想到风调雨顺预兆着好年成,老百姓的生计有着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绝的夜雨,令人痛苦难眠。作者为自己草屋破漏而生忧之时,更想到天下众多受冻无依的寒士。所以两首诗中的喜悦和悲愁都不仅是个人忧乐,都体现出杜甫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情怀。译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春夜喜雨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6.(8分)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BA.缘溪行斗折蛇行行将就木B.与外人间隔独与老翁别事与愿违C.问今是何世是谓大同自以为是D.寻向所志寻病终不同寻常(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乙【甲】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翻译: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渔人心里顿时豁亮起来,疑虑全消。理解:渔人出于好奇走进了狭窄的山洞,结果发现洞的尽头是个村庄,所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乙】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翻译:桃花源里的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理解:渔人意外闯入桃花源,桃花源里的百姓拿出好酒好饭来招待他,可见村中人真诚友善,热情好客。(3)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②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③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注:①式:同“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②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③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桃花源记》和材料中所叙之事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从“①土地平旷,②屋舍俨然”等语句可以看出,桃源中的人们过着③宁静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而陶渊明身处的现实环境却与之相反,战乱频仍、污浊黑暗。材料中,在墓地哀哭的妇人已因虎患痛失三位亲人,却仍然居于山中不肯离开,其原因正如孔子所说:“④苛政猛于虎也。”【分析】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材料: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走/爬行/将要。B.和。C.表判断/这/对的。D.寻找/不久/平常。故选:B。(2)本题考查翻译。甲有误,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乙正确。故选:乙。(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①②结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句可知,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可以看出,桃源中的人们过着③宁静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④结合“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句可知,材料中,在墓地哀哭的妇人已因虎患痛失三位亲人,却仍然居于山中不肯离开,其原因正如孔子所说“苛政猛于虎也”。答案:(1)B(2)乙(3)答案示例:①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或:“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③宁静和谐、安居乐业④苛政猛于虎也三、名著阅读(5分)7.(5分)读书要有所关注,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疑问等关注点出发,选择阅读内容,做好摘抄笔记。请从《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著作中任选其一,结合阅读经历,谈谈你的体会。(100字左右)【分析】《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这本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题干要求从两本名著中,选择其中的一本,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是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的。可以就自己的兴趣、问题、目的等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进行阅读。示例:阅读《经典常谈》时,我对先秦的帝王将相或历史故事有探究兴趣,就先读了《<史记><汉书>第九》,读完收获很多;在阅读过程中,又激发起对先秦古诗的好奇心,于是就去看了《<诗经>第四》。依此类推,这样,读一章,带动另一章,如同滚雪球,逐步扩大阅读范围,有滋有味地读几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我从人物与情节的角度,梳理保尔•柯察金的革命道路,思考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遭遇过哪些挫折,获得过哪些帮助,做了哪些思考,每一个人生阶段哪些因素对他有关键性作用,并进一步思考“我”的一生该如何度过。答案:示例一:阅读《经典常谈》我发现朱自清先生的写作目的是带我们“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首先认真读完了书里有关《史记》《汉书》《战国策》的篇目,并在此基础上阅读了《史记》中的部分“列传”,感觉受益匪浅。示例二: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我很关注保尔是怎样百炼成钢的。通过摘抄,我梳理了保尔成长的不同时期面对困难的表现,和保尔一起经历着他的精神成长,读懂了他钢铁般坚定的意志是如何炼成的。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8.(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核心业务中。人工智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领域,涵盖芯片、算法、平台、应用等各个层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人工智能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至2026年,_______。未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持续看好,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发展潜力仍可进一步挖掘。2022﹣2026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图12022﹣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图2材料二2023年5月20日至31日,第29届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本届科技周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聚焦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展示了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芯片、量子等十几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显现出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力量。在人工智能展区,一辆载有货物的白色小车正在自行配送订单。这辆白色小车名为“小魔驼2.0”,是毫末智行公司自研的第二代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可以适应全天候24小时配送需求,并根据指定路线实现从A点到B点的全路径无人配送。这只是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北京已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安防、教育等领域,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作为科创资源密集的高地,北京正朝向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领头羊的目标不断迈进。材料三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目前正处于产业大突破前的技术冲刺和应用摸索时期。在这个阶段,能够推动技术突破和创造性应用的高端人才对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赢得更多全球顶尖人才的“芳心”,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创新中心,北京出台了签证便利化等一系列面向国际人才的新政,旨在吸引全球一流的科学家及其研发团队来京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2020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北京拥有全国近一半的人工智能高层次学者,核心产业人才总规模超过4万,已经成为国内甚至全球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中心。(1)根据图1和图2提供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A.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空间将会非常广阔,发展潜力大。B.第29届北京科技周主要展出了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产品。C.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新政,旨在吸引人工智能高端人才。(3)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北京推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本文是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图文转换,第二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第三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解答】(1)由图一“2022﹣2026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中柱状图每年增高可知,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逐年扩大;由图二“2022﹣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中柱状图每年增.高可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逐年扩大。(2)ACD.正确;B.有误,结合材料二“聚焦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展示了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芯片、量子等十几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显现出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力量”的内容可知,并不是主要展出了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产品。故选:B。(3)结合材料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持续看好,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发展潜力仍可进以步挖掘”可概括为:人工智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结合材料二“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北京已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安防、教育等领域,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作为科创资源密集的高地,北京正朝向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领头羊的目标不断迈进”可概括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科创资源密集,科创力量强大;结合材料三“为了赢得更多全球顶尖人才的‘芳心’,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创新中心,北京出台了签证便利化等一系列面向国际人才的新政,旨在吸引全球一流的科学家及其研发团队来京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可概括为:高端人才云集,有利于推动技术突破和创造性应用。答案:(1)示例:全球和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逐年扩大。(2)B(3)示例:人工智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科创资源密集,科创力量强大;高端人才云集,有利于推动技术突破和创造性应用。9.(11分)阅读《将月光包进粽叶》,完成问题。将月光包进粽叶①南风酥软,布谷啼清。新麦收打晾晒入仓后,秸秆的清香还未走远,粽叶的气息就翩然而至。②端午节,该是世界上最芬芳的节日吧。有屈子诗赋里萱草的暗香,有黄酒别具风味的醇香,还有来自乡野的菖蒲和艾蒿,在门楣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但萦绕在我记忆里的,却是芦叶在盈盈水间散发的缕缕清香。那每一瓣青绿,都宛若一叶扁舟,为我载来流淌在母亲粽针尾孔里的粼粼月光。③家乡的五月,槐花、栀子的清芬弥散开来,蟒蛇河畔的芦苇在馨风中忘情地拔节,不知不觉就绵延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青纱帐。端午节来临前,母亲总要拎着竹篮到河边采芦叶。我和弟弟妹妹跟在母亲身后,欢快地穿行在芦苇丛中。【甲】身前身后的芦苇结成阵围拢过来,遮天蔽日的绿色让人恍若进了翡翠宫,就连空气也仿佛能拧出绿色的汁液来。我们一边唱着、笑着、嬉闹着,一边帮助母亲拣那最宽、最绿、最嫩的芦叶打来,扎成一个个细长的捆子,准备回家包粽子用。茂密的芦苇丛里,歌声、欢呼声和采粽叶的声音不时起伏,惊起一群群水鸟,扑棱棱飞向瓦蓝瓦蓝的天空。④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把晒干的芦叶洗净了,放在清水里煮。听得水咕嘟咕嘟地响了,看见冒出袅袅的热气了,芦叶的味道便弥漫开来。那一屋子清沥沥的香气,闻着就像心上盖了床让太阳晒得酥香的小花被,角角落落都是温暖的味道。【乙】煮过的芦叶经历了水与火的浴炼,变成了青褐色,浑身上下也多了一股子韧劲,仿佛一根根系扎乡情的绸带。⑤当一弯新月挂上树梢之时,母亲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她将三四片芦叶连水抿在一起,折叠成三角形、斧头形或哑铃形,然后灌进泡胀了的糯米、肉丁、大枣、红豆、花生仁之类的食材,末了用粽针将芦叶完缝合榫地收口。⑥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弟弟妹妹尚未睁眼,便依稀听到厨房里传来母亲拉风箱的声音。起床来到灶前,只见火焰还在轻舔着大铁锅的锅底,芦叶的清香却早已混合着粽子的糯香,在鼻息间轻漾开去,濡染了整个院子。我们就在这抵挡不住的粽香里耐心等着,走过来,走过去,左瞧瞧,右瞅瞅……⑦今夜,又到月影朦胧时分,我坐在老家的榆木桌前陪母亲包粽子。满头银霜的母亲颤抖着双手,把月光与憧憬一起包进粽叶,宛似这些年来无数次为我捆扎出门远行时的包袱。我捋着粽叶的脉络,像是要细数出年轮的翻转,一丝丝失落涌上心头。芦叶依旧,可当年那穿行在芦苇丛中的身影、洒落在芦苇荡里的笑声却怎么也觅不到了。只有这一枚枚粽叶,如同一只只竹筏,载着母爱和乡情撑过岁月的河流,年年为我送来飘香的祝福。⑧怀着一汪漂泊的心事,我帮母亲将芦叶尾穿进粽针孔。此刻,我蓦然悟出,这世间粽子的味道,只有在故乡,只有在母亲的手里,才会最香……(取材于孙成栋的文章)(1)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两个人生阶段里对端午节粽香的感受,用笔一详一略。童年阶段的叙述详细,写了母亲带着作者和弟弟妹妹一起①到河边采芦叶、回家洗煮芦叶、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当时作者的心情是②欢快(愉悦、高兴)的、充满期待的;而成年阶段则只写了陪母亲包粽子的片段,此刻作者的心情是③失落、惆怅的,因为④思念故乡(或:怀念童年、感念母爱等)。(2)在第③④段画线语句中任选其一,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将月光包进粽叶”的理解。【分析】本文由端午节淡淡的芦叶清香,而引发作者的回忆。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与母亲一起去采芦叶、洗煮芦叶、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成年阶段则只写了陪母亲包粽子的片段,此刻作者的心情是失落、惆怅,表达作者对故乡思念之情,对童年怀念之情,对母爱的感念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依据③段“端午节来临前,母亲总要拎着竹篮到河边采芦叶。我和弟弟妹妹跟在母亲身后,欢快地穿行在芦苇丛中”可知,①处填:到河边采芦叶;文章④⑤⑥段写母亲洗煮芦叶、包粽子、煮粽子,依据“闻着就像心上盖了床让太阳晒得酥香的小花被,角角落落都是温暖的味道”“芦叶的清香却早已混合着粽子的糯香,在鼻息间轻漾开去,濡染了整个院子。我们就在这抵挡不住的粽香里耐心等着,走过来,走过去,左瞧瞧,右瞅瞅”等句子可知,“我们”的等待是愉快的,所以②处填:欢快(愉悦、高兴)、期待的;依据⑦段“今夜,又到月影朦胧时分,我坐在老家的榆木桌前陪母亲包粽子。满头银霜的母亲颤抖着双手,把月光与憧憬一起包进粽叶,宛似这些年来无数次为我捆扎出门远行时的包袱。我捋着粽叶的脉络,像是要细数出年轮的翻转,一丝丝失落涌上心头”可知,③处填:失落、惆怅;依据⑧段“怀着一汪漂泊的心事,我帮母亲将芦叶尾穿进粽针孔。此刻,我蓦然悟出,这世间粽子的味道,只有在故乡,只有在母亲的手里,才会最香”可知,④处填:思念故乡(或:怀念童年、感念母爱等)。(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甲】句中将结成阵围拢过来的芦苇说成是“翡翠宫”,又用“连空气也仿佛能拧出绿色的汁液”来描写芦苇的绿,突出芦苇色彩浓烈,生动地描写出了芦苇生长茂盛的特点,衬托出童年时我们采摘芦叶时的愉悦心情。【乙】句将煮过的芦叶比作系扎乡情的绸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叶煮过之后的色泽、质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依恋。(3)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题目“将月光包进粽叶”指作者童年阶段陪母亲在端午节月影下包粽子的场景,写出作者童年时充满欢乐和期盼;也指作者成年阶段陪母亲在端午节月影下包粽子的场景,成年后离家日久,母亲也逐渐老去,往日踪迹难寻的失落、惆怅;两次写月光下母亲亲手“将月光包进粽叶”,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和对母爱的感念。答案:(1)①到河边采芦叶②欢快(愉悦、高兴)③失落、惆怅④思念故乡(或:怀念童年、感念母爱等)(2)示例一:甲句中“翡翠宫”“连空气也仿佛能拧出绿色的汁液”这些生动的描写,都突出了芦苇生长茂盛、色彩浓烈的特点,衬托出童年时我们采摘芦叶时的愉悦心情。示例二:乙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煮过的芦叶比作系扎乡情的绸带,不但形象地写出了芦叶煮过之后的色泽、质感,更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依恋。(3)示例:题目串起了作者陪母亲在端午节月影下包粽子的两个场景。童年时充满欢乐和期盼;成年后离家日久,母亲也逐渐老去,往日踪迹难寻,令人怅惘。月光下母亲亲手包的粽子里,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和对母爱的感念。五、作文(40分)10.(40分)按要求写一篇文章。柳宗元路遇小石潭,渔人偶入桃花源,阅读中随文字寻胜探幽,实践中任活力纵情飞扬……无论你开启一段怎样的行程,只要有所收获,就是不虚此行。请以“不虚此行”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不虚此行”意思是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因此,本文适合写到某个地点去做某事,可能先没有抱什么希望,但去了之后感觉收获颇多,最终发出感慨:不虚此行。比如,学校组织去参观当地的科技馆、博物馆等,自己对这方面没什么兴趣,本来不打算去,但老师说这是集体活动,希望每位同学都积极参加。于是自己也就去了。参观完后感觉到获益匪浅,不虚此行。再如,节假日父母准备带我去乡下看望长辈,而我想在家看书做作业。在父母的劝说下,自己极不情愿地去了。一路上欣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