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洛阳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贵州省东部的思南石林(如下图所示),面积约4.9平方千米,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其在4亿年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迄今发现的发育类型最齐全、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生态保持最佳、最具观赏性和科考性的连片客斯特石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思南石林主体岩石()A.占地壳质量比重大 B.坚硬致密不易破碎C.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常分布于地壳内部2.石林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A.浅海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固结成岩——浅海堆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固结成岩D.地壳抬升——固结成岩——外力侵蚀——变质作用3.石林各岩块表面条纹密度不一,说明其()A.岩石形成时间不同 B.岩石硬度存在差异C.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D.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答案】1.C2.A3.B【解析】【1题详解】思南石林主体岩石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地壳质量比重大的是岩浆岩;未喷发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坚硬致密不易破碎,常分布于地壳内部,A、B、D错误;沉积岩大多形成于海洋之中,亿万年前,浩瀚的海洋中生存着众多的生物,随着生命的消逝,其遗骸与岩石碎屑物质、泥沙等沉积下来,在固结成岩作用之下,经过几千上百万年形成沉积岩,其中多化石分布,C正确。故本题选C。【2题详解】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多形成于海洋之中,亿万年前,浩瀚的海洋中生存着众多的生物,随着生命的消逝,其遗骸与岩石碎屑物质、泥沙等沉积下来,在固结成岩作用之下,经过几千上百万年形成沉积岩,其中多化石分布。随着海陆变迁,地壳抬升中,沉积岩出露地表,受外力作用,最终形成喀斯特地貌,石林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本题选A。【3题详解】石林各岩块表面条纹密度不一,说明受流水侵蚀的能力不同,石林的岩块属于沉积岩,由于沉积的年度不同,岩石的硬度也存在差异,B符合题意;岩石形成时间不同、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都不是形成石林各岩块表面条纹密度不一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本题选B。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物理风化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下图为倒石堆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组成倒石堆的岩屑()A.磨圆度好 B.棱角明显 C.粒径均一 D.易溶于水5.倒石堆地貌()①坡度上缓下陡②颗粒上小下大③地表便于耕作④岩性较为单一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倒石堆常出现在我国的()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答案】4.B5.D6.A【解析】【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物理风化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理风化作用是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如热力作用、冻融作用等。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也称为冰劈作用。冻融作用显著,岩体易崩解破碎,堆积形成倒石堆;热力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岩石反复膨胀和收缩,使岩石崩解的作用。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其表层和内部因受热不均而产生膨胀或收缩的程度不同,长期作用的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堆积形成倒石堆。综上所述,物理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倒石堆的堆积物颗粒应是大小混杂,无分选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的,B对AC错;组成倒石堆的岩屑成分不明,不能判断其是否易溶于水,D错。故选B。【5题详解】读图分析可推测,倒石堆地貌中岩壁坡度大,岩壁下坡度较小,①错误;且大颗粒岩屑较重,滚动动能较大,可以滚到倒石堆边缘;小颗粒岩屑较轻,留在倒石堆上部,②正确;倒石堆地貌地表构成:岩壁和岩屑,且碎屑物质都呈棱角分明的形状,所以地表不便于耕作,③错误;倒石堆由岩壁物质崩塌而成,其岩性与基岩一致,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D对,排除ABC。故选D。【6题详解】结合材料及第1题,倒石堆常出现在风化作用显著的地区,如我国的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与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东南丘陵比,青藏高原为我国的高寒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明显,A对,排除BCD。故选A。同一水平面的地壳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受力发生弯曲变形,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地区()A.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 B.甲处岩石形成早于断层C.沉积岩中可能富含油气 D.岩层②较①形成时间晚8.a处地形形成的原因是()A.地壳断裂凹陷 B.岩体破碎侵蚀 C.地表搬运堆积 D.地壳挤压抬升【答案】7.C8.B【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A错;甲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没有被断层错断,说明断层形成时间早于甲处花岗岩,B错;油气为生物能转化而成,沉积物中可能有古生物,故沉积岩中可能富含油气,C对;岩层①②呈层理构造,为沉积岩,岩层②位于①下部,说明岩层②较①形成时间早,D错。故选C。【8题详解】读图可知,a处较周边地势低,为谷地。a处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岩体受张力作用而破碎,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B正确;a处没有断裂线,故没有发生壳断裂凹陷,A错;堆积作用不会形成凹地,C错误;地壳挤压抬升形成凸地而非谷地,D错误。故选B。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由地下水汇集出露地表形成,趵突泉对区域众多溪流、泉水具有补给作用。趵突泉北侧为岩石致密的辉长岩(岩浆岩),南侧分布有石灰岩。完成下面小题。9.推测趵突泉所在地区()A.地表水下渗难 B.地势北高南低 C.地表径流较少 D.裂隙岩溶发育10.北侧辉长岩对趵突泉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引流地下水 B.加快地下水下渗 C.补给地下水 D.阻碍地下水流动【答案】9.D10.D【解析】【9题详解】趵突泉由地下水汇集出露地表形成,裂隙岩溶发育有利于区域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水,D正确,A错误;石灰岩易被水溶蚀,地下水沿石灰岩裂隙流向低处汇集,遇不透水岩石阻挡而出露形成泉水,故趵突泉所在地区地势南高北低,B错误;趵突泉周边溪流、泉水众多,地表径流较多,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辉长岩是一种岩浆岩,岩浆岩具有坚硬的岩石,不易被侵蚀,在地壳运动过程中,辉长岩隆起形成山地,辉长岩阻挡了地下水的流动,使地下水在此处汇集,最终形成溶洞,溶洞内的地下水在辉长岩的顶部汇集最终溢出地面形成溶洞附近的泉水,D正确;引流地下水,无法使地下水出露形成趵突泉,A错误;辉长岩岩石致密下渗少,且岩石不能补给地下水,BC错误。故选D。天山北坡位于我国新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水资源管理压力大。天山北坡地下水储量的年内变化特征是自然补给和人为耗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季节变化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共同调节。下图为1990~2020年天山北坡多年平均地下水储量和降水量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1990~2020年,天山北坡多年平均地下水储量峰值较降水峰值出现早,表明()A.降水对地下水补给存在滞后性 B.降水是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水源C.降水对地下水的调节作用有限 D.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持续时间长12.1990~2020年6~10月,天山北坡多年平均地下水储量持续下降,与其关联性最小的是()A.土壤板结加剧 B.大气降水的补给减少C.地面蒸发量大 D.季节性积雪消融殆尽【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春季气温回升,天山北坡融雪量逐渐增大,加之降水增多,使得地下水储量在6月达到峰值,其早于降水峰值的出现时间7月,表明大气降水对天山北坡地下水储量的调节作用有限,C正确;读图可知,若降水对地下水补给存在滞后性,地下水储量峰值应晚于降水峰值,与题干信息不符,A错误;天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冰雪融水应是天山北坡地下水储量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补给时间长短对地下水储量峰值影响不大,BD。故选C。【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天山北坡地下水储量的年内变化特征是自然补给和人为耗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季节变化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共同调节”。读图可知,7月大气降水达到峰值后持续减少,但灌溉需水量依然维持较高水平,且地面蒸发也达到一年中最大,有限的降水无法满足灌溉需求,需要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导致地下水储量持续下降,BC不符合题意;6月之后,山区的季节性积雪已消融殆尽,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减少,D不符合题意;土壤板结对天山北坡地下水储量变化影响小,A符合题意。故选A。下图为世界部分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甲、乙、丙、丁四处海域水温最低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4.丙洋流()A.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 B.形成只与气压带移动有关C.提高较低纬度的海水温度 D.会使污染物向高纬度扩散【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丙两处纬度较低,且位于副热带海域,所以海域水温较高,AC错误;乙、丁两处都有寒流经过,但乙处纬度更高,且丁北部受到暖流影响,水温相对较高,所以最低的是乙处,B正确,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读图可知,丙洋流为本格拉寒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A正确;本格拉寒流常年自南向北流动,其形成与西风漂流和东南信风有关,B错误;寒流较流经海域水温低,会降低较低纬度海水温度,C错误;丙洋流位于南半球,自南向北流,使污染物向较低纬度扩散,D错误。故选A。在正常情况下海水温度常年保持稳定,但在有些年份,大洋局部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发生异常变化,导致海一气热量输送发生变化。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值(单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海域海水温度()A.东部水温低于西部 B.甲处水温最低 C.总体自北向南降低 D.均低于1℃16.与正常年份相比,图示海域海——气热量输送发生时()A.全球水体总量减少 B.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减小C.秘鲁寒流势力增强 D.印度尼西亚出现严重旱灾【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解】图示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东部有寒流经过,水温较西部低,A对;甲处水温降幅最大,而不是海域水温最低处,B错。图中等值线为表层水温距平值,即与常年平均水温的差值,而不是表示表层海水温度,CD错;故选A。【16题详解】图示区域海水温度异常降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秘鲁寒流势力增强,C对;太平洋东、西部海水温差增大,大气环流增强,印度尼西亚降水量增加,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BD错;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水温总体偏低,海水蒸发减少,海一气热量输送减弱,区域水量可能会减少,但全球水体总量不变,A错。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大约2亿年前,南美大陆西岸板块开始剧烈运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其南段被称为巴塔哥尼亚山脉(如下图所示),巴塔哥尼亚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7000万年前,该地区还爆发过大规模火山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1)阐述巴塔哥尼亚山脉“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2)从板块运动角度预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海拔变化并说出判断依据。(3)巴塔哥尼亚高原交通网稀疏,试分析原因。【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亚山脉;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侵入地壳内部裂隙,冷凝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上覆岩层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冰川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山体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2)海拔变化:继续升高。判断依据: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且板块运动一直很活跃(火山活动一直持续至今),巴塔哥尼亚地区处于地壳相对抬升隆起区,所以该地区海拔会继续升高。(3)高原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修建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地质构造复杂,火山、地震频发,对交通线及维修人员危害大:荒漠、戈壁广布,人烟稀少,对交通运输需求小等。【解析】【小问1详解】巴塔哥尼亚山脉‘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巴塔哥尼亚山脉的形成,另一个是山上“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的形成。山地的形成可以用板块构造原理来解释,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亚山脉;根据材料“巴塔哥尼亚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分析,在板块交界处还要进一步考虑岩浆活动侵入地壳内部冷凝形成花岗岩的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最终花岗岩体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崩解破碎,渐渐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巴塔哥尼亚山脉沿海岸线呈南北方向延伸,山脉中火山、山峰众多。读材料“7000万年前,该地区还爆发过大规模火山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可知,巴塔哥尼亚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由于该地处于板块的消亡地带,板块仍在持续碰撞挤压,火山活动依然旺盛,很多火山仍在喷发,故推测山脉仍处在持续的隆升状态,海拔还会继续升高。【小问3详解】由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巴塔哥尼亚高原是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抬升形成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火山等活动,且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地表坡度较大,修建交通线路的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施工人员和工程本身的安全难以保障;高原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气候干旱,属于大陆性气候,为荒漠和戈壁景观,人口分布稀疏,交通运输的需求小,没有必要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兴建交通网。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受青藏高原隆升差异的影响,整体地势呈西高东低的格局。清水江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总体自西向东流,其上游河流下切速度大于下游,部分河段不断发生推移。下图为清水江下游某地河段剖面示意图,阶地沉积物多由基岩产生,T1阶地形成晚于T2阶地,施洞镇分布在宽广的T1阶地上。(1)分析清水江上游河流下切速度大于下游的原因。(2)说明图中施洞镇所在的T1阶地只有砾石层分布的成因。(3)判断未来图示河岸线推移方向,并说明理由。【答案】(1)上游地势起伏较下游大,河流向下侵蚀显著;上游地壳抬升速度大于下游,河流落差大,下切侵蚀强;上游受地壳运动影响剧烈,地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河流侵蚀等。(2)形成时间晚,受流水等外力作用磨蚀小,颗粒物粒径较大,以砾石层为主;人类活动影响大,表层砂粒沉积物损失殆尽;坡面径流易将粒径小的砂粒冲走,只有砾石层出露等。(3)推移方向:不断向北推移。理由:南部阶地为河流凸岸,北部阶地为河流凹岸,河流不断向北部侵蚀,导致北岸基岩消失,故河岸线不断向北推移。【解析】【小问1详解】云贵高原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与清水江下游相比,清水江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比例高,河流向下侵蚀的动力更强,所以下切速度更快;受青藏高原隆升差异影响,上游地壳抬升速度大于下游,地壳抬升会使河流的落差增大,下切侵蚀能力更强,下切速度也就更快;上游受地壳运动影响剧烈,地表岩石疏松、破碎,破碎的岩石更容易被河流侵蚀搬运,河流下切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较小,从而下切速度较快。而下游地壳运动相对较弱,岩石相对完整,河流下切的阻力相对较大,下切速度较慢。【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T1阶地形成晚于T2阶地”可知,T1阶地形成时间较晚。在阶地形成后,会受到流水等外力作用的影响。由于形成时间短,受到的流水磨蚀等外力作用相对较小,颗粒物粒径较大,所以以砾石层为主。施洞镇分布在T1阶地上,人类活动频繁。人类的建设活动、农业生产等可能会破坏阶地的表层结构,将表层的砂粒等细小颗粒搬运走,导致砂粒沉积物损失殆尽,使得只剩下砾石层出露。在降水等因素影响下,坡面径流会对阶地产生冲刷作用。坡面径流的流速相对较快,易将粒径小的砂粒冲走,而砾石由于粒径较大,难以被坡面径流搬运,从而只有砾石层出露。【小问3详解】推移方向:不断向北推移。理由:根据河流地貌原理,在弯曲河道处,凹岸和凸岸的水流速度和侵蚀、堆积状况不同。南部阶地为河流凸岸,水流速度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北部阶地为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不断向北部侵蚀,导致北岸基岩消失,河岸线不断向北推移。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当两种或几种不同性质的海水或洋流交汇时,在交汇处形成狭窄过渡带水域,这便是海洋锋,海洋锋处海水垂直扰动频繁,在水平方向海水交换较少。大西洋北部多海洋锋现象,且夏秋季尤为明显。下图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RMX20004000安装维护手册可编辑范本
- 2022年矿山财务工作总结
- 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模拟459
- 中国总蛋白测定试剂盒(双缩脲法)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学习素材政企产品与运营练习试题
- 培训干部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 急救知识宣传大使难点解析
- 干完活验收合同模板
- 工厂采购猪肉合同模板
- 寄养小孩合同范例
-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案例
-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 医院消防安全工作考评与奖惩制度
- 区块链技术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 雪人(无字)-儿童故事绘本
- 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检查表
- 《火灾发展及危害》课件
- 《车路协同技术》课件
- 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病历全
- LT9800对讲机说明书学习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