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02(人教版(2019))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02(人教版(2019))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02(人教版(2019))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02(人教版(2019))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02(人教版(2019))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02(人教版(2019))(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三章】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山东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进行月相及太阳高度的观测活动。2024年6月10日(农历五月初五)17时55分,同学们用肉眼在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完成下面小题。1.观察到的日、月同天景象位置示意图是(

)A.B.C.D.2.过15天后,社团成员能够观测到的月相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C【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农历五月初五的月相是上蛾眉月,月相右边明亮,形状为一反写的英文字母“C”,蛾眉月出现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日落时出现在西方或西南方低空。则结合选项中四个图示可知,此时6月10日(农历五月初五)17时55分,同学们观察到的日、月同天景象位置示意图是图A所示,A正确,BCD错误。故选A。2.过15天后,即农历五月二十,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月相为下蛾眉月,社团成员能够观测到的月相是图中的③,C正确,D错误。故选C。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位于山东济南,它是我国首条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下面的太阳能电池能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完成下面小题。3.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有(

)①光照充足②私家车数量多③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④高速公路网密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

)A.地质及水文条件B.气象及水文条件C.气象及气候条件D.地质及气候条件【答案】3.D4.C【解析】3.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的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高速公路网密集,有利于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③④正确;与山东济南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充足,①错误;私家车数量与光伏道路建设无关,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4.光伏发电依靠太阳光照,受天气(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受地质水文条件影响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年8月6日,日本鹿儿岛县樱岛南岳山顶火山口喷发,火山灰柱最大高度达5000米。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及地球圈层物质交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火山灰柱物质主要来源于(

)A.地壳B.上地幔上部C.下地幔D.地核6.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的迁移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答案】5.B6.C【解析】5.结合所学可知,火山灰柱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的喷发,而岩浆的发源地为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此题选B。6.结合右侧图示可推知,水蒸气进入②,①圈为其它圈层提供水,故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为生物圈;④产生无机盐、矿物质等,为岩石圈。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先进入大气圈,通过降水的形式进入水圈和生物圈。最后,通过下渗等进入岩石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年江西赣州发现的一具恐龙标本化石被命名为“腔尾赣地龙”,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9000多万年前。这是今年在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上,第一支被正式命名的中国恐龙(如下图)。这一发现引发了相关爱好者“寻宝”的热潮,有关专家呼吁要加强化石资源保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恐龙生活的地质时期,该地(

)A.生物种类丰富B.陆地面积较小C.地壳非常稳定D.气候寒冷干燥8.研究化石可以(

)A.确定地球年龄B.帮助划分地质年代C.推测地球生物数量D.还原地貌形成过程【答案】7.A8.B【解析】7.距今9000多万年前为中生代,这一地质时期陆地面积空前扩大,B错误;中生代地壳运动剧烈,生物繁盛,气候较为暖湿,A正确,CD错误。故选A。8.化石只能代表某一地质年代,能够反映出这一地质年代生物的种类及生活习性,从而推测地理环境,帮助划分地质年代,B正确;无法确定地球的年龄,A错误;无法推测生物的数量,C错误;化石无法还原古代地貌的形成过程,D错误。故选B。《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葡萄园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9.“天雨新晴,是夜必霜”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①减少B.②增多C.③减少D.④增多10.果农在葡萄园地面铺设鹅卵石的目的是(

)A.增加太阳辐射B.减小地面辐射C.增加大气辐射D.增加昼夜温差【答案】9.C10.D【解析】9.“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③弱,故白天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夜晚温度低,水汽凝结形成霜,C正确;夜晚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而不是减少,A错误;②表示大气接收的地面辐射,④表示散失到宇宙中的地面辐射,②④增多,均不会直接导致霜形成,BD错误。故选C。10.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升温和降温幅度大,铺设鹅卵石可以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葡萄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品质,D正确;铺设鹅卵石不能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错误;白天鹅卵石增温快,可以增加地面辐射,B错误;铺设鹅卵石会影响昼夜温差,夜间大气温度更低,大气辐射会减弱,C错误。故选D。“雾”和“霾”是对流层中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悬浮在空中的温小水滴:“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为减轻“雾霾”影响,2013年以来全国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

)A.氮气B.氧气C.杂质D.水汽12.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幅图中,气温变化特征最有利于驱散“雾霾”的是(

)A.B.C.D.【答案】11.C12.B【解析】11.通过“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可知,“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杂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B图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的一般特点,无异常,没有逆温现象存在,对流运动活跃,空气流通性较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ACD图中存在逆温现象,只是厚度位置有所差异,B正确,ACD错误,故选B。在水平大气分布均匀的甲,乙两地,各选取一个空气柱(图)。两地由于地面受热不均产生空气运动,图中箭头指示其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假设空气柱内气流没有水平位移,则图中气压(

)A.①>②B.②>④C.①=②D.③=④14.实际情况下,空气在近地面和上空某高度产生辐合或辐散,图中气流在(

)A.①处辐散B.②处辐散C.③处辐合D.④处辐散【答案】13.D14.B【解析】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空气柱为下沉气流,①处气压变低,乙气压柱为上升气流,②处气压变高,①<②,AC错误;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②<④,B错误;气流没有发生水平位移,则甲空气柱的重力和乙空气柱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③④两地的气压没有发生变化,③=④,D正确。故选D。14.实际情况下,①为高空低压,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A错误;②为高空高压,水平方向为辐散气流,B正确;③为近地面高压,水平方向为辐散气流,C错误;④为近地面低压,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D错误。故选B。下图为我国某谷地某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及风速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5.据图可知,该谷地描述正确的是(

)A.山风为偏东风 B.谷风为偏西风C.该地段山在谷的西侧 D.该地段山在谷的东侧16.关于该谷地山谷风风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风大于谷风B.谷风大于山风C.正午风速最大D.傍晚风速最小【答案】15.C16.B【解析】1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谷风为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据图可知,夜间该地以偏西风为主,应该是山风。白天以偏东风为主,应为谷风,AB错误;山风为偏西风,谷风为偏东风,说明该地段山在谷的西侧,C正确,D错误。故选C。16.依据上题结论,此地偏西风为山风,偏西风盛行时,风速较小。偏东风为谷风,偏东风盛行时风速较大,说明该地的谷风风速大于山风,A错误,B正确;据图可知傍晚时风速最大,日出前后风速最小,CD错误。故选B。我国西北灌区常采用天然水渠灌溉,当地水渠改良后,水资源损耗明显减少。下图为该灌区内水渠改造前后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直接影响灌区内地下水水面变化的因素是(

)A.径流B.下渗C.光照D.植被18.水渠改良后,可使(

)A.表面水域蒸发增强B.底部土壤质地改善C.槽内水位高度降低D.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答案】17.B18.D【解析】17.据图可知,该天然水渠改造前为泥质挡土,灌渠底部为砂质土层,渠内水流易下渗,导致水渠处的地下水水面偏高;改良后该水渠为水泥一体,渠内水流不易下渗,导致水渠处的地下水水面明显变低。B正确,与径流、光照和植被无关,ACD错误,故选B。18.天然水渠改造后,水渠宽度变窄,水域面积减小,蒸发减弱,A错误。受水渠材质变化影响,下渗减弱,水渠槽内水位高度升高,C错误。水渠底部的土壤质地受成土母质影响,而水渠改造前后均为砂质土壤,没有变化,B错误。水渠内的水资源损耗减少,灌溉面积可能增加,使作物种植面积可能扩大,D正确。故选D。“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技术较成熟的一种方式。下图是潮汐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中发电次数为(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20.下列海区中最有利于建设潮汐发电站的是(

)A.杭州湾B.渤海海峡C.台湾海峡D.南海【答案】19.D20.A【解析】19.读潮汐发电示意图可知,涨潮和落潮均可以分别发电一次,一般一天中涨潮两次和落潮两次,因此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可以发电次数为四次,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0.杭州湾为喇叭口形的海湾,加河水顶托、盛行风助推,形成我国潮位最高的涌潮,使得海水涨落幅度大,蕴藏的潮汐能资源最丰富,A符合题意;与杭州湾相比,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南海相对比较开放,高潮位较低,蕴藏的潮汐能相对较少,排除BCD。故选A。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的厚度。下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4℃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读图可知,渤海海域海冰(

)①沿岸多,中部少②由南向北递减③夜晚多,白天少④冬季多,夏季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若大规模开采海冰,可能使(

)A.华北地区供水稳定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C.近岸海水盐度升高D.沿岸形成较大渔场【答案】21.D22.C【解析】21.因冬季陆地放热降温快,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故海冰资源近海岸多、外海少(中部少),①正确;据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4℃日数分布图可知,总体上日数等值线由南向北递增,但在莱州湾等南部区域,表现为北少南多,②错误;夜晚气温低于白天,夜晚更多,③正确;冬季水温低,渤海结冰,夏季水温高,没有海冰,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大规模开采海冰尤其是近岸地区,融冰期缺少淡水稀释使海水盐度升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C正确,B错误;大规模开采可能造成环境破坏,不利于生物多样性,D错误;渤海结冰期有限,不是每天都结冰,无法给华北提供稳定供水,A错误。故选C。据报道,近年来,北欧波罗的海夏季海藻疯狂繁殖,从卫星上看形成了蔓延数千米的巨大“绿色地毯”。目前,沿海国家正在积极采取对策解决“绿色地毯”问题。下图为“绿色地毯”般的波罗的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近年来,波罗的海夏季海藻疯狂繁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北冰洋冰川融化C.大量泥沙排入海洋D.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24.波罗的海海藻疯狂繁殖带来的危害有(

)①大量海洋生物死亡②阻挡河流入海,形成洪涝灾害③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④海洋生态平衡失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5.治理波罗的海“绿色地毯”的最佳时机是(

)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秋末冬初D.夏末秋初【答案】23.A24.D25.B【解析】23.海水温度高利于海藻生长,波罗的海所处纬度较高,海水温度低,海藻生长慢,材料“近年来,北欧波罗的海夏季海藻疯狂繁殖”,结合所学知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海水温度高,导致海藻疯狂繁殖,A项正确;北冰洋冰川融化会导致海水温度降低,不利于海藻生长,B错误;陆地泥沙主要通过河流携带入海,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入海多,会使得海中营养物质增多,利于藻类生长,但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不会在夏季流量突然增大,导致大量泥沙排入海洋,C错误;海藻大量繁殖会不断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海水缺氧,不利于海洋生物生长,且海藻会释放有毒物质,危害水生动植物,因此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是海藻疯狂繁殖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A。24.海藻疯狂繁殖会隔绝阳光和氧气的交换,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①正确;海藻疯狂繁殖与形成洪涝灾害以及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没有关系,②③错误;由于海藻生长使生物多样性受损,导致海洋生态平衡失调,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5.春末夏初,北半球气温逐渐升高,海藻刚刚繁殖,该时节海藻数量少,清除量小,利于海藻的治理和清理,海藻被清除后,即使夏季气温最高也不会导致海藻大量繁殖,治理效果显著,B正确;夏末秋初经过夏季的生长,此时海藻数量最多,难以清除,治理效果不佳,D错误;冬末春初和秋末冬初海水温度低,不利于海藻生长,海藻问题不严重,AC错误;故选B。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整流罩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护飞船免受气动加热(是指物体与空气或其他气体作高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对物体的传热过程)的影响。下图为飞船升空示意图。(1)指出飞船上升至④位置时所处大气层的温度、密度及大气运动特征。(6分)(2)高层大气局部温度可达1000℃以上,但火箭飞行过程中整流罩在到达高层大气之前就会脱离,请简析原因。(3分)(3)指出飞船升空过程中对广播信号传输影响最大的大气层名称,并说明原因。(5分)【答案】(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以对流运动为主。(2)高层大气大气稀薄,受气动加热影响小(3)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可以反射无线电波。【解析】(1)飞船上升至④位置时还处于对流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尤其大气上冷下热,大气不稳定,以对流运动为主。(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整流罩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护飞船免受气动加热(是指物体与空气或其他气体作高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对物体的传热过程)的影响。而高层大气大气稀薄,受气动加热影响小。(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高层大气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作用。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数百个碧蓝澄澈的湖泊。湖泊和沙漠间形成的“湖陆风”存在季节变化,夏季显著,冬季减弱。图1为巴丹吉林沙漠局部湖泊群;图2为其中某湖附近气象站测得的某日陆面和湖面气温的日变化。(1)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对巴丹吉林沙漠冬季湖陆风弱的原因进行分析,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形成过程先后顺序填入相应的方框中。(8分)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②湖陆风弱③湖陆温差减小④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湖面封冻、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ABCD(2)据图2判断一天中湖风出现的时间段,说明判断理由。(6分)(3)简述湖风对局地小气候产生的影响。(4分)【答案】(1)④③②①(2)11-21时;原因:该时段陆面气温高于湖面;陆面气压低于湖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3)减小温差;增大湿度。【解析】(1)热力环流的过程可归纳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起大气(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冬季湖陆风弱,说明冬季湖泊与陆地的温差小。结合区域知识可知,冬季纳木错所在区域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纳木错湖面封冻、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④),导致湖陆温差减小(③),温差减小,空气垂直运动减弱,近地面湖泊与陆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①),湖陆风弱(②)。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2)风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吹湖风即陆面为低压,湖面高压,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温呈负相关,此时陆面低压则高温,湖面高压则低温,读图2可知,当湖面的温度低于陆面为11时-21时,此时吹湖风。(3)白天吹湖风时,湖泊的比热容大,可以降低白天的温度,减小温差;风从湖面带来水汽,增加了大气的湿度。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大亚湾位于广东省东部红海湾与大鹏湾之间,其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