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周礼》载有“师氏”之官“告王以善道”,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据此可知,先秦时期()A.儒家提倡君民应平等共治 B.礼乐制度开始瓦解C.有了限制君权的制度设计 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天生民而立之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存在劝诫君王不可以行恶行的官吏,春秋时期也有观点认为,上天拥立君王的目的是为了教化百姓,而不是个人私利,这两则史料都反映了先秦时期对君权膨胀的一种监督和约束,C项正确;题干内容仅是述及要为君主、诸侯、卿大夫设置辅佐,以避免其行事过度,并没有述及他们之间的平等和共治的关系,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开始瓦解,传统的分封等级秩序开始解体,排除B项;分封制走向崩溃强调的是分封等级秩序完全被打破,而材料讲的是先秦时期有了限制君权的制度设计,排除D项。故选C项。2.秦汉时期铁器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就收割农具而言,有蛭、爪镰、搯刀、捻刀等,而斧、锛等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的手工工具也屡见不鲜。这体现出秦汉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C.农业领域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D.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起土、收割农具都有多种,手工工具也有利于垦荒,这促进了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即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而且本题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未体现牛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地位的巩固主要需要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等,材料仅体现出铁农具种类的增多,无法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巩固,排除B项;本题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未体现多种经营模式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3.317年,司马睿即晋王位,初到江东时,“吴人不附”“士庶莫有至者”。王导建议司马容礼遇吴郡名士顾荣和出身官宦世家的纪瞻,并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从此,“百姓归心焉……君臣之礼始定”。这说明了()A.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 B.士族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C.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门第出身逐渐成为选官标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司马睿初到江东并没有得到臣民归附,在争取到世家大族顾荣、纪瞻的支持后,才得以“百姓归心,君臣之礼始定”,体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强大的政治影响和号召力,皇族必须借助士族势力才能实现有效统治,B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的结论,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与材料“并争取到他们的支持”“百姓归心焉……君臣之礼始定”相冲突,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下门第出身逐渐成为选官标准。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的标准,排除D项。故选B项。4.《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首领都督,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此举()A.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B.促进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为唐末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平定诸藩后唐太宗在西域设置都督府,都督世袭,可见唐代的羁縻政策带有因俗而治的特点,任用当地首领,赋役虽不纳入中央,但在都督府上设立都护府统领之。都护府并不属于羁縻系统,它是凌驾于羁縻系统体制上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的中央直属系统,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了内地与边疆一体化的进程,D项正确;羁縻政策是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牵制,有利于中央集权而非冲击,排除A项;行政效率的提高涉及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架构和具体操作,和材料中的羁縻政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藩镇割据势力指的是地方武将专权威胁中央,唐末藩镇割据与中唐以来中央集权弱化、地方势力膨胀等密切相关,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宋朝规定,每年十月入冬后,天下各州县须“差官检视内外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登记在册,每人一日“给米豆一升,小儿半之”,每三天发放一次,从本年十一月初一开始,至来年三月的最后一天停止。这一规定()A.增强了民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 B.构建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C.从长远上解决了灾民生计问题 D.加强了宋朝社会基层的治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活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增强了民众对政权的认同。题干中宋朝在冬春季节救助“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以体现宋朝关爱民众相合,A项正确;“完善的”不妥,宋朝“每人一日‘给米豆一升,小儿半之’”只是基本救助而言,排除B项;“从长远上”不合逻辑,根本解决在于发展生产力,解决其就业问题,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述的是社会救济而不是对社会基层的治理,排除D项。故选A项。6.明万历之前,南京民间“机户”一般就几张织机,全城民营织机仅千余张,工匠不足千人,这一局面从万历九年(1581年)开始改变,到清乾嘉年间,全城拥有数百张织机的“机户”比比皆是,织机数“十万余计”,工匠数以万计。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土地兼并现象持续严重 B.工商皆本观念的普及C.税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 D.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581年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等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税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C项正确;土地兼并使大量自耕农破产,自耕农破产后有一部分仍然留在本乡土中佃耕地主的土地或给地主作佣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或流徙他乡,或卖身为奴,或转为手工业或工商业者,因此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但这种思想并未在明清之际得到普及,排除B项;到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明清时期仍然是自然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为形成于清朝前期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庄票的流通反映了A.政府需加强对金融业的管控 B.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C.庄票代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民间资本推动货币政策调整【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庄票的分类和职能可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B正确;庄票流通利于商业发展,而且其本身是有序发展,并未扰乱当时市场秩序,排除A;C不符合史实,庄票只是凭证,不能取代白银的货币地位,排除;题干未涉及货币政策调整,排除D。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保管制度,将关税分为值百抽五的旧税与新增的额外关税两项,前者照旧存入汇丰银行偿付外债、赔款,后者则存入中央银行。1932年,国民政府彻底取消两种税款的分别,将全部关税存入中央银行。关税保管权的变更A.使国民政府逐步实现关税自主 B.一定程度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C.扩大中央银行的行政管理职能 D.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答案】B【解析】关税保管权的变革使国民政府获得了对于关税的支配权,这些税收可以由国民政府支配使用,从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B项正确;国民政府主要是获得了关税的保管权,但税率的制定上并没有实现自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关税保管权的变更,不是在扩大中央银行的职能,排除C项;此时刚刚进入局部抗战时期,全面抗日战争尚未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9.1993年我国出台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5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对公务员法进行了修订。这些举措()A.说明了党管干部不断走向制度化 B.促进了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C.避免了贪污腐败现象滋生和恶化 D.保证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制定及修订,使公务员制度进一步法制化,促进了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党管干部,涉及的是法律对公务员制度的规范,排除A项;避免了贪污腐败现象滋生和恶化,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保证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叙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这次会议()A.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成功推动了朝鲜问题解决C.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 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时空是195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及所学可知,1955年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周恩来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有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C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亚非会议的内容没有涉及朝鲜问题,排除B项;印度支那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据此推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交通工具发展与使用C.人口增长推动城市扩张 D.郊区环境优美污染较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隐含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的距离拉大也不成问题,这必然是依靠迅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内燃机车),这也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项正确;向郊区搬迁并不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排除A项;人口增长的确可以推动城市扩张,但材料没有反映人口增长的信息,排除C项;郊区环境优美污染较少是搬迁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2年8月开始,某平台陆续发布一系列“科技视频”:糖水加香精合成的蜂蜜、没有肉的淀粉肠、明胶片混合糖浆制成燕窝等一系列视频。发布者此举意在说明()A.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B.产品农药残留污染问题较严重C.化学工业进步显著 D.食品监管水平与能力有待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食品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者要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而视频中的内容很明显违反了相关法律,说明作者带有批判性,认为食品监管的水平和能力均有待提高,D项正确;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药残留问题,排除B项;化学工业进步显著,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美国刑事诉讼中有著名的“米兰达规则”:“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作为你的呈堂证供;你有权在受审时请一位律师;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你指定律师。”该规则旨在()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公民权利 C.遵循民主程序 D.提高破案速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由材料可知,美国刑事诉讼中有著名的“米兰达规则”:“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作为你的呈堂证供;你有权在受审时请一位律师;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你指定律师”可知,该规则旨在维护公民权利,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米兰达规则”旨在维护公民权利,而财产权只是公民权利之一,不能全面准确概括材料内容,排除A项;遵循民主程序是手段,不是目标,排除C项;“米兰达规则”旨在维护公民权利,而不是强调破案速度,排除D项。故选B项。14.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订协议,宣布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并且保障其国土安全,而作为回报,沙特必须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国这一做法()A.巩固了美元的经济地位 B.有效应对了西欧和日本的挑战C.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加深了美国和沙特之间的冲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4年的美国和沙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霸权受到打击。美国将美元与石油绑定,正是为了巩固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霸权地位,巩固美元的经济地位,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西欧和日本,不能得出有效应对了西欧和日本的挑战,排除B项;此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瓦解的原因是美国自身实力的下降,排除C项;美国与沙特签订协议属于双边协商、各取所需的互利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是部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年份统计表。西方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其主要意图是()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年份统计表国家英国德国瑞典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工商保险1897187119011930健康保险191118831891—养老保险1908188919131935失业保险1911192719341935家庭补贴194519541947—A.提高人民生活的保障 B.减小经济危机的冲击C.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D.弱化社会主义的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中期,主要西方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适应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C项正确;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这并非是该制度建立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但这也不是该制度建立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逐渐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没能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6.1571年,西班牙开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见图)。中国的丝绸运送到菲律宾,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送到阿卡普尔科交换白银。大帆船贸易最初的20年间,平均每年约150吨白银运到东方。这一贸易带来的影响是()A.江南地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B.西班牙完全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6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开通,丝绸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江南地区纺织业领域雇佣关系的出现,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A项正确;西班牙并未完全垄断对中国的贸易,选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2分。17.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五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区自治缺乏。1985年开始,我国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1999年,民政部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2004年10月,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2010年开始实施《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摘编自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朱汉国《当代中国社会史》材料二美国是最早开展社区组织工作的西方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从国家层面出发,有《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是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通常包含董事会、执行总裁、正式员工和志愿者。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美国的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在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和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摘编自杨浩勃《美国社区管理模式对深圳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社区管理的异同。(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基层管理带来的共同启示。【答案】(1)特点:社区从无到有;社区治理从试点到全面展开;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社区功能由政务型向服务型转变;社区建设逐渐法制化、规范化;社区内涵从借鉴西方概念到具有中国特色。(答出三个方面即可。可从有无、过程、内容、方式、功能等角度进行概况作答,若仅列出史实,无总结角度或概括性语言不得分)(2)相同点:依法管理;有非营利组织参与;体现民主色彩。(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不同点:中国社区起步晚,美国较早;中国社区组织有一定有行政色彩,美国社区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产生;中国居民主要通过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参与社区事务,美国主要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参与社区管理。(3)启示:重视顶层设计;重视立法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动员多种力量参与基层管理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围绕中美城市管理的要点,言之成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特点:材料一中提到“20世纪五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区自治缺乏。1985年开始,我国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明确体现了我国社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根据材料一“1999年,民政部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2004年10月,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从确定实验区到全面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体现了从试点到全面展开的过程。根据材料一最初我国社区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导,随着发展,“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表明社区管理逐渐走向多元参与。从材料中“2004年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以及后来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内容,可以看出社区功能从以政务为主逐渐向服务型转变。根据材料一“2010年开始实施《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体现了社区建设在不断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根据材料一1985年我国引入“社区”概念,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美国。相同点:材料一中提到我国社区发展中有相关规则的实施,材料二中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都体现了依法管理社区。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社区有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等新兴组织参与,美国“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美国的各个社区”,都表明非营利组织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作用。根据材料可得,中国社区“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美国社区组织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也体现了民主色彩。不同点:材料中明确提到我国1985年才引入社区概念,而美国是最早开展社区组织工作的西方国家之一。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社区发展中政府起到主导作用,社区组织有一定行政色彩;美国社区组织是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是自下而上的方式。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社区居民通过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参与,而美国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参与社区管理,可得出中国居民主要通过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参与社区事务,美国主要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参与社区管理。【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美两国在社区管理中都有政府的参与和推动,美国政府制定各种法律制度,中国民政部主导社区建设实验等,都体现了重视顶层设计对社区管理的重要性;美国有一系列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中国也有《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等,说明立法保障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基础;中国社区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缺乏到随着城市化发展不断调整管理模式,美国社区管理也在不断适应社会变化,这启示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整基层管理方式;中美社区管理中都有非营利组织、居民、志愿者等多种力量的参与,这表明动员多种力量参与基层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国家治理关系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东西方各国因国情不同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措施。——改编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上图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影响国家治理的因素,结合相关史实(中国史、世界史均可),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结构完整,包含论题、史实论证、总结提升)【答案】示例一:观点:政治制度与法律教化影响西方国家治理。论述:政治制度方面,西方古代希腊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机构,开创了集体管理的新模式和民主的运作方式,提高了古雅典的社会治理能力。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强调主权在民和权力制约与平衡,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西方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在法律教化方面,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西方近代形成了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重视“公法”和“私法”的建设,肯定宪法的核心地位,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依据。综上所述,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教化,推动了国家治理水平提升,我们应当加强制度的创新和法律的完善。示例二:观点:政治制度与经济政策影响古代中国国家治理。论述:商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宗法制等早期管理制度,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宗法社会国家,等级秩序和家国同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的显著特点,加强了先秦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元朝行省制等演变,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政治格局逐渐确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更加成熟。历代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和赋税制度上不断创新发展,编户齐民、三长制、租庸调制、一条鞭法等制度的推行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极大地增强了古代政权的国家治理能力,成就了数个盛世王朝,使古代中国创造出辉煌的农耕文明,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可见,政治制度与经济政策体现了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智慧,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延续奠定了历史基础,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示例三:观点: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典范,推动了社会的全面繁荣。论述:政治方面,三省六部制在唐朝趋于完善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其中政事堂的设立实现了宰相合署办公和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发展标志着中央行政体系的成熟,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唐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文化上实行佛、道、儒三教并行且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设置羁縻府州等怀柔为主的政策,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外交往上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唐朝同时开放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综上所述,唐朝的鼎盛离不开治理模式的创新,我们应当强化制度创新的研究,助推国家的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近现代的中国与世界。首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围绕“国家治理”自拟论题可得出:示例一:观点:政治制度与法律教化影响西方国家治理。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雅典、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及法律角度概括即可。具体来说,政治制度方面,西方古代希腊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机构,开创了集体管理的新模式和民主的运作方式,提高了古雅典的社会治理能力。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强调主权在民和权力制约与平衡,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西方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在法律教化方面,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西方近代形成了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重视“公法”和“私法”的建设,肯定宪法的核心地位,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依据。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综上所述,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教化,推动了国家治理水平提升,我们应当加强制度的创新和法律的完善。此外,还可以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拟定论题:政治制度与经济政策影响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及社会治理角度进行概括即可。具体来说,商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宗法制等早期管理制度,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宗法社会国家,等级秩序和家国同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的显著特点,加强了先秦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元朝行省制等演变,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政治格局逐渐确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更加成熟。历代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和赋税制度上不断创新发展,编户齐民、三长制、租庸调制、一条鞭法等制度的推行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极大地增强了古代政权的国家治理能力,成就了数个盛世王朝,使古代中国创造出辉煌的农耕文明,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政治制度与经济政策体现了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智慧,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延续奠定了历史基础,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可以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典范,推动了社会的全面繁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政策、外交等方面展开论述。具体来说,政治方面,三省六部制在唐朝趋于完善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其中政事堂的设立实现了宰相合署办公和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发展标志着中央行政体系的成熟,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唐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文化上实行佛、道、儒三教并行且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设置羁縻府州等怀柔为主的政策,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外交往上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唐朝同时开放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唐朝的鼎盛离不开治理模式的创新,我们应当强化制度创新的研究,助推国家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时,医疗资源贫乏,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1949年11月,卫生部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之后,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摘编自李玉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卫生事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原因和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就当前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原因: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传染性疾病影响人民的生活健康;党和政府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关注人民生活;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需要。意义: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疾病的传播,减少了人口死亡,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增强了人民卫生健康意识;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以后疫情防控提供借鉴。(2)建议:增强公众的卫生意识;不断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卫生法制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促进公共卫生的相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原因:据材料“新中国成立时,医疗资源贫乏,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传染性疾病影响人民的生活健康;据材料“1949年11月,卫生部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可知,党和政府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关注人民生活;据材料“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并结合可知,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需要。意义:据材料“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可知,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疾病的传播,减少了人口死亡,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据材料“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可知,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据材料“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并结合所学可知,增强了人民卫生健康意识;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可知,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材料“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以后疫情防控提供借鉴。【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建议:据材料“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并结合所学可知,增强公众的卫生意识;据材料“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可知,不断健全卫生服务体系;结合所学可知,深入推进卫生法制建设;据材料“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结合所学可知,促进公共卫生的相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美国学者斯金纳尔估计,1843年,中国超过2000人的城镇有1653个,城镇人口为2072万,在总人口40500万中占5.1%;1843~1894年,中国城镇人口从2072万增至2351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5.1%增至6%。1894~1949年,城镇人口从2351万增至5765万,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由6%增至10.6%。从世界范围来看,1875年印度的城市化率,仅比中国高出约3个百分点,但1951年印度的城市化率达到17.6%,比中国1949年的城市化率高出7个百分点。——摘编自蔡云辉《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材料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3个发展到9369个,城镇人口达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摘编自《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现代中国城市化变化的整体趋势,并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