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鸿门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鸿门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鸿门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鸿门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鸿门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鸿门宴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C)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B.张良入谢 谢:辞谢C.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其次次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怪【解析】C项,再,两次。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张良出,要项伯【解析】A项,“距”通“拒”;B项,“蚤”通“早”;D项“要”通“邀”。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头发上指 B.吾得兄事之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解析】A、B、D中加点字都是名词作状语,C项“从”是使动用法。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A.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 B.沛公居山东时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财物无所取【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特别,极。B项,古义: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C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C.沛公安在 D.大王来何操【解析】A项,被动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6.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B.则与(之)一生彘肩C.则与(之)斗卮酒 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解析】此句“为”是认为,“大王不取也”是它的宾语,故不能加“之”。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鸿门宴》中说明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大行不顾细谨__,__大礼不辞小让__。(2)《鸿门宴》中比方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出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逼或攻击的句子是:__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其意常在沛公也__。(3)《鸿门宴》中形容己方处于危急境地的句子是:__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我为鱼肉__,__何辞为__?(4)《鸿门宴》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__杀人如不能举__,__刑人如恐不胜__。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边关思乡,闺中怀人,融失意生离情,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离与合的生命境遇。材料:今与昔家与国悲与喜诉惆怅写团聚忆流年思往昔抒壮志绘蓝图年华消逝保家卫国他乡漂泊建功立业仕途失意家乡团聚答:__年华消逝,仕途失意,忆流年思往昔,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今与昔的生命境遇。他乡漂泊,家乡团聚,诉惆怅写团聚,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悲与喜的生命境遇。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抒壮志绘蓝图,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家与国的生命境遇。__【解析】从示例来看,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连续两个动词性短语,一个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连动句,还有一个是具有完整主谓宾的句子。从句式来看,“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的生命境遇”是一个固定句式,须要填充的是“生命境遇”前的定语。从语意上,一、二句是讲解并描述历代文人骚客生命境遇的具体表现,第三句是对这些表现的分类概括。然后分类进行仿写即可。二、拓展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洛阳东宫大殿城室。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淮阳王余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七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中元年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十月,租长陵田。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节选自《太史公自序》)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B.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C.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遗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D.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解析】本题中“诛”为动词,宾语为晁错,要在“错”后断开,故解除A和C;最终“赦”的宾语为“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而“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为定语后置句,因此中间不断开,解除B。整句话的翻译为:天子因为这件事处死了晁错,派袁盎谕告七国,七国仍不停止进军,向西围攻梁国。于是,皇帝派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率兵歼灭了他们。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国败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蓺等参与叛乱的人。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黄帝等。B.和亲,即“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姻。C.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用于皇帝高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等。D.甲子,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而成,居六十纪年循环首位。【解析】A项,“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黄帝等”是错误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景帝排行中间,福运加身。生母窦太后得宠后,前一个王后去世,生母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景帝方得以继承帝位。B.景帝宽厚薄省,善待臣民。即位元年五月,就下诏减去一半田租;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庙时,也诏令群臣不必为此上朝拜贺。C.景帝施政惠民,宽待官人。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天下百姓每户一百钱;放出宫女,让她们回家。D.景帝节俭用度,重视农业。粮食歉收时,诏令全国节约用粮,削减驻京的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把长陵旁边官田租给农夫。【解析】A项,“生母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是错误的。原文中说到“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意思是孝文皇帝在代国时,前一个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死了,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译文:__诏令内史和各郡不能用粮食喂马,(违者将其马匹)没收归入官府。规定囚徒和奴隶穿粗糙的七緵布衣,禁止用马舂米。__(2)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译文:__京城(朝廷)军队讨伐,七国服罪,天下安静,太平稳定殷实富足。__【解析】(1)“食”,为动词,喂食;“衣”,穿;“马”,名词作状语,用马。(2)“师”,军队;“伏辜”,服罪;“翕然”,安静。13.结合全文内容、写法和司马迁经验,你认为司马迁对景帝持何看法?请简要说明。答:__[示例](1)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确定的。(2)《孝景本纪》行文简略,不太符合人物传记具体刻画的写法,说明景帝重量不重。(3)本文行文省俭,在于司马迁对景帝之子武帝心存戒惧,生怕言多语失,招致祸害。(4)表面上指责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事实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__【解析】《孝景》本纪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和发展。如“除禁锢”的宽松政策、“省列侯遣之国”等节俭措施,以及遗诏中“出宫人归其家”的善举等。尤其对景帝坚决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和激励农业生产、稳定局势等做了确定记录。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确定的。本文为人物传记,人物传记要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做精细的刻画,但本文作为一篇帝王传记,篇幅不长,行文简略,说明景帝在作者心目中的重量不重。司马迁是在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当政期间给汉景帝做的人物传记,司马迁用笔俭省,也是对汉武帝心存戒惧,生怕言多语失,招致祸害。作者在文章最终一段进行总结时提到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是实行慢慢减弱的方法,表面上指责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事实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参考译文】孝景皇帝是孝文皇帝的排行中间的儿子,母亲是窦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国时,前一个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死了,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五月,减免一半的田租。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庙,吩咐大臣们不要上朝拜贺。匈奴进入代地,与匈奴定约和亲。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一颗光线很长的星出现在西方。天火烧毁了洛阳东宫大殿和城楼。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反叛,出兵向西进发。天子因为这件事处死了晁错,派袁盎谕告七国,七国仍不停止进军,向西围攻梁国。于是,皇帝派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派兵歼灭了他们。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国败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蓺等参与叛乱的人。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王,皇子刘胜为中山王。迁徙济北王刘志为菑川王,淮阳王刘余为鲁王,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齐王刘将庐、燕王刘嘉都死了。七年十一月的最终一天,发生了日食。春天,赦免修筑阳陵的刑徒。二十九日,立胶东王为皇太子,皇太子的名叫彻。中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大赦天下,赐予百姓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取消禁锢的规定。后二年正月,一天发生了三次地震。郅将军出击匈奴,允许百姓团聚宴饮五天。吩咐内史和各郡不得用粮食喂马,(否则)要把马匹收归官府;让罪犯和奴隶穿极其粗劣的衣服,禁止用马舂米。因为这一年收成不好,禁止天下百姓不到一年就把当年收获的粮食提前吃完。削减在京城的列侯数量,派遣他们前往自己的封国。十月,出租长陵四周的耕地。后三年十月,发生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亮有五天出现红色。十二月的最终一天,打雷了。太阳呈现紫色。五大行星倒转运行,在太微垣区域。月亮横穿天廷。正月十七日,皇太子实行冠礼。二十七日,孝景皇帝去世。遗诏赐予诸侯王以下至百姓中作为父亲后嗣的每人爵位一级,天下百姓每户一百钱。放出宫女,让他们回到自己家里,免除赋役,不再参与任何杂徭。太子即位,这就是孝武皇帝。太史公说:汉兴以来,孝文皇帝广施恩德,天下百姓怀恩而安,到了孝景皇帝,不再忧虑异姓诸侯王;然后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是实行慢慢减弱的方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议,(被孝武帝接受,)诸侯王的势力才衰弱下来,最终国家得到了安定。(由此来看,)安危的关键,莫非不是运用谋略吗?(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诸侯骄纵放纵,吴王首先作乱,京城(朝廷)军队讨伐,七国服罪,天下安静,太平稳定殷实富足。著《孝景本纪》。(节选自《太史公自序》)阅读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来宾,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出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大吏,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生怕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来宾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来宾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来宾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来宾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来宾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来宾为大农僦人/多逋负/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来宾为大农僦人多/逋负/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来宾为大农僦人/多逋负/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来宾为大农僦人多/逋负/【解析】B、C项,“四夷”意思为“各地少数民族”,作“招”的宾语,承前省略主语“汉”,意思是“(汉朝)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解除B、C两项;D项,“多”意思是“许多,甚多”,修饰“逋负”,强调亏欠钱款之多,依据句意中间不能断开,解除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C.九卿,古代中心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其次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解析】A项,“……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说法错误,洗沐,释义为沐浴,借指休假。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文中指休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郑庄行侠仗义,宠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来宾交往,乐此不疲。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特别仰慕德高望重的人,生怕见不到;对来宾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C.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来宾,因而死后家无余财。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敬重对方。【解析】C项,因果关系不当,郑庄死后家无余财主要由于家道中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出名之士也。译文:__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著名的人。__(2)始翟公为廷尉,来宾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译文:__起初翟公担当廷尉时,来宾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__###【解析】(1)“薄”,小,低微;“大父”,祖父;“行”,辈分;“天下出名之士也”,推断句,是天下著名的人。(2)“始”,起初;“为”,担当;“阗”,充溢;“废”,被废,指被免官;“罗”,罗网。5.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答:__[示例]①郑庄在朝常常附和听从皇上的看法,不敢表明自己的看法。②郑庄举人不当。他保举的来宾,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__【解析】本题题目是“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不虚美,不隐恶”是对于史学家的评价,赞扬史学作者注意史德,实事求是,不拘于儒家教义的约束,对史实总是细加考证,秉笔直书,不妄加赞美,也不隐其恶行。题目是要求学生指出文章不掩饰传主郑庄缺点、过错具体体现有哪些。通读文章,筛选出文章中记述传主郑庄缺点、过错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依据文章中“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概括出郑庄不敢表明自己的看法;依据“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来宾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概括出郑庄举荐不力。【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播到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慰问各位老友,迎送宾朋,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时常担忧不能访遍好友。郑庄宠爱道家学说,仰慕德高望重的人似乎生怕见不到他们一样。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著名的人。武帝即位后,郑庄渐渐升迁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的争论,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身居高位时,告诫属下官吏说:“客人到来,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子待客之礼,以自己的名贵身份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置办家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赠给各位门客,而他所赠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津津乐道,时常认为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似乎生怕损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报告皇上,生怕延误。因此,崤山以东广阔地区的士人一样赞扬他。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恳求给五天时间打算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恳求打算行装的时间?”但是郑庄在朝中常常附和听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表明自己的是非主见。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许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来宾,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暂代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汲黯当时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居家时品德也高洁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来宾日趋没落。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原因,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之多。太史公说:靠着汲黯、郑庄的贤能,有权势时来宾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下邽的翟公曾说过,起初翟公担当廷尉时,来宾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他再担当廷尉后,来宾们又想前往,翟公就在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庄也有这样的遭受,可悲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软,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日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久之,释之卒。(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解析】“先帝庙器”是“盗”的宾语,所以在“乃盗”后不应断开,解除A项;“属”,同“嘱”,动词,“廷尉者”指人,做“属”的宾语,所以在“吾属”后不能断开,因此解除D项;“吾属廷尉者”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欲致之族”的主语也是“吾”,所以在“者”后应当断开,可解除B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B.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D.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解析】A项,“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错误,从“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中“廷尉,天下之平也”可以看出,张释之掌管法律,并且文本中也没有地方提到张释之带过兵,故可解除A项。廷尉,掌管刑狱,为最高司法机构长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张释之富有才能,勇于进谏。袁盎知道他的才能,加以举荐;后来张释之进言秦汉之事,果真受到汉文帝的赏识。B.张释之不惧权贵,刚直不阿。太子和梁王驾车入朝时违反了规定,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C.张释之铁面无私,坚守原则。对于冲撞皇帝案和玉环失窃案,张释之都没有逢迎皇帝的心愿,而是坚持依法判处。D.张释之恭谨谦抑,礼贤下士。王生在朝堂上有意让张释之给他系袜带,张释之丝毫不以为意,跪下身子帮他系上。【解析】B项,“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错误,“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意思是: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挡住了他们,不许他们进宫。随即给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和梁王犯了“不尊敬”的罪过。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责问孝文帝,孝文帝摘下了帽子向太后认错说:“都怪我对儿子们管教不严。”于是薄太后就派人传出皇上的吩咐,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子和梁王这才进了宫。从中可以看出是张释之弹劾在前,然后皇帝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后派人传出皇上的吩咐。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译文:__张释之在散朝之后,趁机上前向汉文帝进言一些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情,并且谈论了秦朝灭亡汉朝兴起的缘由,始终谈了好半天。__(2)张廷尉方今日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译文:__张廷尉现在是天下的名臣,我姑且有意羞辱他,让他给我跪着系袜带,是想借助这件事来让世人敬重他。__【解析】(1)既:已经之意;因:趁机;便宜:便利合适之意;所以:……的缘由。(2)方今:现在;聊:姑且,牵强之意;以:凭借,借助,省略了代词“之”,应为“以之”,借助这件事;重:敬重之意。10.张释之的法治思想对于今日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答:__[示例](1)任何人都必需遵遵守法律律,法律面前人人同等。(2)执法要严格,要按法律的规定判罚,尺度要统一。(3)执法要公正,不能有所倾斜。(4)弃“人治”取“法治”。__【解析】(1)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张释之认为法律面前,皇帝和百姓应共同遵守,体现了任何人都必需遵遵守法律律,法律面前人人同等的法治思想。(2)“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意思是:“依据法令理应这么判决,假如您确定要特殊重判,那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了。现在您既然把他交给我这个廷尉,廷尉,是为整个天下持平的呀,假如我一旦有所倾斜,那整个天下的执法者可就会随意或轻或重,那时百姓们岂不会无所适从?”从中可以看出张释之认为执法要公正,不能有所倾斜的法治思想。(3)太子刘启和梁孝王刘武两兄弟同车入朝,在经过司马门时不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挡住了他们,不许他们进宫。随即给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和梁王犯了“不尊敬”的罪过。说明白张释之执法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判罚的法治思想。(4)后来又有人盗窃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这人被捉后,文帝特别生气,把他交给张释之审理。张释之依照盗窃宗庙衣物家什的法律作了判处,文帝责怪张释之说“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也就是责怪张释之未能依据自己的要求来处理,而张释之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