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操作规程_第1页
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操作规程_第2页
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操作规程_第3页
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操作规程_第4页
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操作规程TOC\o"1-2"\h\u457第一章概述 4123541.1自动化汽车生产线简介 4104591.1.1冲压车间:负责将金属板材冲压成汽车零部件的基本形状。 4285311.1.2焊装车间:将冲压后的零部件焊接成车身框架。 454271.1.3涂装车间:对车身进行防腐、装饰处理,提高汽车的外观质量。 4223501.1.4总装车间:将车身、发动机、变速器等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汽车。 4223011.1.5自动检测线:对生产过程中的汽车进行质量检测,保证产品符合标准。 494051.2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4139251.2.1保证生产安全 4114561.2.2提高生产效率 4140571.2.3保证产品质量 5172001.2.4促进员工培训 517321.2.5便于生产管理 52240第二章设备准备与调试 5191622.1设备检查与维护 5250392.1.1检查内容 594272.1.2维护措施 594862.2设备调试与校准 5260452.2.1调试内容 5184332.2.2调试方法 6150862.3设备运行前的安全检查 6166162.3.1安全检查内容 6202002.3.2安全检查要求 620628第三章车身焊接 6261723.1车身焊接工艺流程 6154063.1.1预处理 62053.1.2装配 7322573.1.3焊接顺序 725273.1.4焊接方法 7281003.1.5焊接参数 7137743.1.6焊接质量控制 792023.2焊接设备操作规范 7251973.2.1设备启动 7146483.2.2设备调试 7141633.2.3设备操作 7189453.2.4设备维护 7280683.3焊接质量检测 8101483.3.1检测标准 889863.3.2检测方法 8112033.3.3检测频率 8313213.3.4检测记录 82006第四章车身涂装 868634.1涂装工艺流程 8312374.1.1预处理 8298744.1.2底漆涂装 8229594.1.3中涂涂装 845734.1.4面漆涂装 9167254.2涂装设备操作规范 9170454.2.1静电喷涂设备 922494.2.2烘干设备 9116514.2.3打磨设备 965974.3涂装质量检测 9175044.3.1涂层厚度检测 9149404.3.2涂层附着力检测 9274344.3.3涂层光泽度检测 910034.3.4涂层缺陷检测 1019931第五章车身装配 10128995.1装配工艺流程 102465.1.1预处理阶段:车身焊接完成后,进行预处理,包括打磨、除锈、清洁等,以保证车身表面光滑、干净。 1059325.1.2装配顺序:按照车身零部件的装配顺序,先安装前大灯、前保险杠、水箱格栅等前端零部件,然后安装发动机盖、车门、车顶等主要零部件,最后安装后保险杠、尾灯等后端零部件。 10111155.1.3装配方法:采用手工装配和自动化设备装配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装配精度和质量。 1051145.1.4装配要求:零部件装配应严格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保证零部件的配合精度和牢固度。 10114195.2装配设备操作规范 10259155.2.1设备准备:在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1019285.2.2设备操作:操作设备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平稳、安全。 102675.2.3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工作,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10257145.2.4设备故障处理:发觉设备故障时,及时报告并按照故障处理流程进行维修,保证生产进度不受影响。 10140445.3装配质量检测 10175205.3.1检测方法:采用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方法,对车身装配质量进行全面检测。 10238495.3.2检测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车身装配质量检测标准。 1078845.3.3检测频率:对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工序进行100%检测,对一般零部件和一般工序进行抽样检测。 1015185.3.4检测记录: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117709第六章动力系统安装 11142686.1动力系统安装工艺流程 1190946.1.1准备阶段 11226966.1.2安装阶段 11103576.1.3调试阶段 1185436.2动力系统设备操作规范 1171336.2.1操作前的准备 11251236.2.2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1321946.2.3操作后的收尾工作 12288066.3动力系统安装质量检测 12216366.3.1检测内容 1230966.3.2检测方法 12126416.3.3检测标准 1214692第七章电子设备安装 12261007.1电子设备安装工艺流程 12199487.1.1准备工作 12232307.1.2安装步骤 12320127.1.3安装后检查 13140847.2电子设备操作规范 13299297.2.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3195847.2.2操作流程 13214627.2.3操作注意事项 1335137.3电子设备安装质量检测 13168477.3.1检测项目 13194567.3.2检测方法 1358927.3.3检测频率 148799第八章质量检验 14326518.1质量检验标准与方法 14238088.1.1质量检验标准 14198778.1.2质量检验方法 14268408.2质量检验设备操作规范 14305348.2.1设备准备 14301068.2.2设备操作 14247628.2.3设备安全 1410778.3质量问题处理与反馈 15260178.3.1质量问题识别 15118948.3.2质量问题处理 15231928.3.3质量问题反馈 156275第九章安全生产 15218239.1安全生产制度与规定 15172169.1.1为保证自动化汽车生产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规定,特制定本生产线安全生产制度。 15137099.1.2生产线各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生产制度: 15283919.1.3安全生产规定: 156459.2安全预防与处理 16305539.2.1安全预防: 16321989.2.2安全处理: 1681749.3安全培训与考核 16114219.3.1安全培训: 16130059.3.2安全考核: 1619056第十章生产管理 161436610.1生产计划与调度 163065710.1.1生产计划的制定 162752610.1.2生产计划的执行 172102210.1.3生产调度 17276910.2生产数据统计与分析 171759010.2.1数据收集 171196710.2.2数据统计 17778710.2.3数据分析 171005110.3生产效率提升与优化 17859810.3.1生产流程优化 172425110.3.2设备管理优化 18892810.3.3人员管理优化 18第一章概述1.1自动化汽车生产线简介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是现代汽车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其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汽车生产的高效率、高精度和高质量。该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构成:1.1.1冲压车间:负责将金属板材冲压成汽车零部件的基本形状。1.1.2焊装车间:将冲压后的零部件焊接成车身框架。1.1.3涂装车间:对车身进行防腐、装饰处理,提高汽车的外观质量。1.1.4总装车间:将车身、发动机、变速器等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汽车。1.1.5自动检测线:对生产过程中的汽车进行质量检测,保证产品符合标准。1.2操作规程的重要性1.2.1保证生产安全操作规程为生产人员提供了详细的安全操作指导,有助于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通过对生产设备、工具及操作方法的规范,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1.2.2提高生产效率遵循操作规程,生产人员能够熟悉并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规程中的优化建议有助于改进生产流程,进一步提高生产速度。1.2.3保证产品质量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对操作细节的把控,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客户满意度。1.2.4促进员工培训操作规程为员工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新员工的快速上手和培训。通过规程的学习,员工能够更好地掌握生产技能,提高个人素质。1.2.5便于生产管理操作规程为生产管理者提供了明确的管理依据,有助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通过对规程的执行,保证生产秩序的稳定,降低管理成本。第二章设备准备与调试2.1设备检查与维护2.1.1检查内容在生产线启动前,应对以下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1)检查设备外观,保证无破损、松动或变形;(2)检查设备电气系统,保证电路连接正常,无短路、漏电现象;(3)检查设备机械部分,保证运动部件润滑良好,无异常磨损;(4)检查设备气动系统,保证气源稳定,无漏气现象;(5)检查设备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保证其工作正常。2.1.2维护措施针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应采取以下维护措施:(1)对破损、松动或变形的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换;(2)对电气系统进行检修,排除短路、漏电等故障;(3)定期对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减少磨损;(4)检查气动系统,排除漏气现象;(5)对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进行校准和调试。2.2设备调试与校准2.2.1调试内容设备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整设备运动部件的相对位置,保证运动轨迹准确;(2)调整设备电气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3)调整气动系统压力,保证气源稳定;(4)校准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保证其输出准确。2.2.2调试方法设备调试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根据设备说明书和工艺要求,调整运动部件的相对位置;(2)通过测量和计算,调整电气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3)使用压力计等工具,调整气动系统压力;(4)使用标准仪器,对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进行校准。2.3设备运行前的安全检查2.3.1安全检查内容设备运行前应进行以下安全检查:(1)检查设备周围环境,保证无杂物、油污等危险因素;(2)检查设备防护装置,保证其完好、可靠;(3)检查紧急停止按钮,保证其正常工作;(4)检查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保证其穿戴规范;(5)检查设备运行所需的辅助设备,如照明、通风等。2.3.2安全检查要求安全检查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对设备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消除安全隐患;(2)对设备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定期对紧急停止按钮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工作;(4)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纠正;(5)保证设备运行所需的辅助设备齐全、正常运行。第三章车身焊接3.1车身焊接工艺流程3.1.1预处理在焊接前,应对车身零部件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油污、锈迹和氧化层,保证焊接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符合工艺要求。3.1.2装配根据车身焊接工艺要求,将预处理后的零部件进行准确装配,保证各部件之间的间隙符合焊接工艺要求。3.1.3焊接顺序按照焊接顺序进行焊接,一般遵循从内到外、从下到上的原则。焊接顺序应充分考虑焊接变形和应力的影响,保证焊接质量。3.1.4焊接方法根据车身材料、焊接要求和焊接设备,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如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3.1.5焊接参数根据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设定合适的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压等。3.1.6焊接质量控制在焊接过程中,应加强焊接质量控制,保证焊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3.2焊接设备操作规范3.2.1设备启动启动焊接设备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认设备参数设置正确。3.2.2设备调试根据焊接工艺要求,对焊接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运行稳定。3.2.3设备操作在操作焊接设备时,应遵循以下规范:保持焊接设备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影响焊接质量;保证焊接设备与工件接触良好,避免虚焊、漏焊现象;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焊接过程,发觉异常及时调整;焊接完成后,关闭焊接设备,清理现场。3.2.4设备维护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更换损坏部件等,保证设备运行正常。3.3焊接质量检测3.3.1检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制定焊接质量检测标准。3.3.2检测方法采用以下方法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目测检查:观察焊接表面是否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渗透检测:检测焊接表面微小裂纹和缺陷;超声波检测:检测焊接内部缺陷;X射线检测:检测焊接内部缺陷。3.3.3检测频率根据焊接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确定焊接质量检测频率。3.3.4检测记录对每次焊接质量检测情况进行记录,便于分析、追溯和改进。第四章车身涂装4.1涂装工艺流程4.1.1预处理车身在进入涂装车间前,需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车身清洗:清除车身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车身磷化:提高车身表面的附着力,防止腐蚀;车身烘干:保证车身表面干燥,有利于后续涂装工作的进行。4.1.2底漆涂装底漆涂装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喷涂底漆:采用静电喷涂设备,将底漆均匀喷涂在车身表面;干燥:底漆喷涂后,需进行烘干,保证涂层干燥;打磨:对底漆涂层进行打磨,去除毛刺、颗粒等缺陷。4.1.3中涂涂装中涂涂装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喷涂中涂:采用静电喷涂设备,将中涂均匀喷涂在底漆层上;干燥:中涂喷涂后,需进行烘干,保证涂层干燥;打磨:对中涂涂层进行打磨,去除毛刺、颗粒等缺陷。4.1.4面漆涂装面漆涂装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喷涂面漆:采用静电喷涂设备,将面漆均匀喷涂在中涂层上;干燥:面漆喷涂后,需进行烘干,保证涂层干燥;光泽度检测:检测面漆涂层的光泽度,保证达到标准要求。4.2涂装设备操作规范4.2.1静电喷涂设备检查设备:保证设备完好,无故障;调整电压:根据涂料的性质和涂装要求,调整静电喷涂设备的电压;喷涂操作: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品,按照喷涂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清洗设备:喷涂完成后,及时清洗设备,防止涂料凝固。4.2.2烘干设备检查设备:保证烘干设备正常运行,无故障;设定温度:根据涂料的干燥要求,设定烘干温度;烘干操作:将涂装后的车身送入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清洁设备:烘干完成后,清洁烘干设备,保证设备清洁。4.2.3打磨设备检查设备:保证打磨设备正常运行,无故障;调整转速:根据打磨要求,调整打磨设备的转速;打磨操作: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品,按照打磨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清洁设备:打磨完成后,清洁打磨设备,保证设备清洁。4.3涂装质量检测4.3.1涂层厚度检测采用涂层测厚仪,对涂层的厚度进行检测,保证涂层厚度达到标准要求。4.3.2涂层附着力检测采用划格法、拉拔法等方法,检测涂层的附着力,保证涂层与车身表面的附着力符合要求。4.3.3涂层光泽度检测采用光泽度计,检测涂层面漆的光泽度,保证达到标准要求。4.3.4涂层缺陷检测采用目测、触摸等方法,检测涂层表面是否存在颗粒、气泡、流挂等缺陷,保证涂层质量。第五章车身装配5.1装配工艺流程5.1.1预处理阶段:车身焊接完成后,进行预处理,包括打磨、除锈、清洁等,以保证车身表面光滑、干净。5.1.2装配顺序:按照车身零部件的装配顺序,先安装前大灯、前保险杠、水箱格栅等前端零部件,然后安装发动机盖、车门、车顶等主要零部件,最后安装后保险杠、尾灯等后端零部件。5.1.3装配方法:采用手工装配和自动化设备装配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装配精度和质量。5.1.4装配要求:零部件装配应严格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保证零部件的配合精度和牢固度。5.2装配设备操作规范5.2.1设备准备:在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到位。5.2.2设备操作:操作设备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平稳、安全。5.2.3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工作,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5.2.4设备故障处理:发觉设备故障时,及时报告并按照故障处理流程进行维修,保证生产进度不受影响。5.3装配质量检测5.3.1检测方法:采用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方法,对车身装配质量进行全面检测。5.3.2检测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车身装配质量检测标准。5.3.3检测频率:对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工序进行100%检测,对一般零部件和一般工序进行抽样检测。5.3.4检测记录: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第六章动力系统安装6.1动力系统安装工艺流程6.1.1准备阶段(1)根据生产任务,了解动力系统安装的具体要求。(2)检查动力系统零部件,保证无损坏、变形等情况。(3)准备安装工具和设备,包括扳手、螺丝刀、吊具等。(4)保证安装现场环境清洁、整齐,无杂物。6.1.2安装阶段(1)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将动力系统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2)首先安装发动机,保证发动机与变速箱、传动系统等部件连接正确。(3)安装发电机、起动机等辅助设备,并保证其与发动机连接牢固。(4)安装动力系统管路,包括燃油管、机油管、冷却水管等。(5)安装动力系统线束,保证线束布局合理,不与其他部件干涉。6.1.3调试阶段(1)对动力系统进行初步调试,检查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2)检查发动机怠速、加速、减速等功能,保证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发电机、起动机等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其正常工作。6.2动力系统设备操作规范6.2.1操作前的准备(1)保证操作人员熟悉动力系统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2)检查设备电源、气源等是否正常。(3)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坏、变形等情况。6.2.2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操作顺序。(2)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3)操作时,保证设备周围环境安全,防止意外发生。(4)遵守设备维护保养规定,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保养。6.2.3操作后的收尾工作(1)关闭设备电源、气源,保证设备停止运行。(2)检查设备各部件,确认无损坏、变形等情况。(3)清理设备周围环境,保证现场清洁、整齐。6.3动力系统安装质量检测6.3.1检测内容(1)检查动力系统各部件安装位置是否正确。(2)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无松动现象。(3)检查动力系统管路、线束布局是否合理,无干涉现象。(4)检查发动机、发电机、起动机等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正常。6.3.2检测方法(1)采用目测、触摸等方法检查动力系统各部件安装情况。(2)使用专业检测仪器检查发动机、发电机等设备的工作功能。(3)对动力系统进行试运行,检查各部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6.3.3检测标准(1)动力系统各部件安装位置准确,连接牢固。(2)动力系统管路、线束布局合理,无干涉现象。(3)发动机、发电机、起动机等设备工作功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第七章电子设备安装7.1电子设备安装工艺流程7.1.1准备工作(1)检查安装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完好。(2)确认安装位置、方向及安装要求。(3)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熟悉安装流程。7.1.2安装步骤(1)根据设计图纸,将电子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2)按照设备说明书,连接电源、信号线等接口。(3)调整设备至最佳工作状态,保证设备运行正常。(4)对设备进行固定,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位移。7.1.3安装后检查(1)检查设备安装是否牢固,连接是否可靠。(2)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各项功能是否完好。(3)对安装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7.2电子设备操作规范7.2.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变形等现象。(2)确认设备电源、信号线等接口连接正确、可靠。(3)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功能及操作方法。7.2.2操作流程(1)开启设备电源,观察设备启动情况。(2)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完成各项功能测试。(3)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工作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设备运行结束后,关闭电源,做好设备清洁和维护工作。7.2.3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禁止私拉乱接电源、信号线等接口。(2)设备运行过程中,禁止触碰设备高温、高压部件。(3)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报修,严禁私自拆解、修理。7.3电子设备安装质量检测7.3.1检测项目(1)设备安装位置、方向是否正确。(2)设备连接是否可靠,接口是否齐全。(3)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完好。(4)设备安装是否牢固,固定方式是否符合要求。7.3.2检测方法(1)对设备安装位置、方向进行实地测量,与设计图纸进行比对。(2)对设备连接进行逐个检查,保证连接可靠。(3)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对功能进行测试。(4)对设备固定情况进行检查,保证牢固可靠。7.3.3检测频率(1)设备安装过程中,每完成一个环节进行一次检测。(2)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测。(3)设备运行期间,定期进行检测。第八章质量检验8.1质量检验标准与方法8.1.1质量检验标准(1)本章节规定了自动化汽车生产线上质量检验的标准,以保证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内部质量要求。(2)质量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产品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功能指标等。(3)质量检验标准应定期更新,以适应产品改进、技术更新及市场需求。8.1.2质量检验方法(1)视觉检验:通过目测或放大镜观察产品的外观,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2)尺寸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对产品尺寸进行精确测量。(3)功能测试: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以检验其功能是否符合标准。(4)无损检测:采用超声波、射线等手段,对产品内部缺陷进行检测。8.2质量检验设备操作规范8.2.1设备准备(1)检验设备应保持清洁、整齐,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熟悉设备功能及操作方法。8.2.2设备操作(1)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调试,保证设备运行稳定。(2)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精度。(3)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便于数据分析。8.2.3设备安全(1)操作人员应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自身安全。(2)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并报告相关部门。8.3质量问题处理与反馈8.3.1质量问题识别(1)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关注产品质量,发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2)质量检验部门应定期对生产线上产品进行抽检,发觉质量问题及时反馈。8.3.2质量问题处理(1)针对质量问题,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整改。(2)对问题产品进行追溯,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3)整改完成后,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8.3.3质量问题反馈(1)质量检验部门应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以便生产部门调整生产计划。(2)对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为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依据。(3)加强与生产部门、研发部门的沟通,共同提高产品质量。第九章安全生产9.1安全生产制度与规定9.1.1为保证自动化汽车生产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规定,特制定本生产线安全生产制度。9.1.2生产线各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生产制度:(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设备运行状态;(2)定期检查设备,发觉异常及时上报;(3)保持工作场所整洁,严禁乱扔垃圾、杂物;(4)穿戴符合安全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5)严禁酒后上岗、疲劳作业;(6)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保证生产安全。9.1.3安全生产规定:(1)生产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并报告上级;(2)生产线设备维修、保养时,必须切断电源,挂上警示牌;(3)严格遵守火灾应急预案,保证生产安全;(4)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9.2安全预防与处理9.2.1安全预防:(1)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3)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加强设备检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5)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及时整改。9.2.2安全处理:(1)发生安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2)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配合调查处理;(3)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4)对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