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一、二课时)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综合思维1.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表现;结合真实、复杂的地域分异现象,能够判断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出其形成的原因。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2.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景观特征。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并能够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环境演变过程。4.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念。能够设计并实施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调查,描述家乡存在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对解决本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建议。地理实践力3.结合真实、复杂的地域分异现象,能够评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提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能够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地理核心素养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大空间尺度:小空间尺度:一.不同空间尺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从大尺度范围来看,全球陆地表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各自然带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2.从小尺度范围来看,虽然每个自然带内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差异。1.根据图中合成卫星影像,说出在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理景观类型。2.图中箭头所指示的自然景观,各自反映了哪一种典型的自然带?3.想一想,在自然带内部是否还存在着差异?试举例说明。读图5-10,完成相关任务:探究活动1.森林自然带景观、草原自然带景观、荒漠自然带景观、冰雪自然带景观。2.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3.热带草原带有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等景观的差异。①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②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读图5-10,完成相关任务:活动探究活动气候类型植被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带类型=热量带+植被类型+带知识拓展与回顾: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但是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美洲东北部见上页图);热带季风气候可形成热带季雨林和热带草原。同一个自然带可能发育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发育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及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区地域差异的表现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这就是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二.地域分异规律(教材第117页)特殊的旅行从海南坐火车北上到东北经过东部季风区看美丽河山。从北京乘坐火车自东向西穿越内蒙古至新疆旅行。要解决的问题:1.沿途会欣赏到哪些自然景观与变化?2.引起旅途中自然景观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从海南坐火车北上到东北经过东部季风区看美丽河山:从北京乘坐火车自东向西穿越内蒙古至新疆旅行:热带雨林带极地冰原带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分异基础——热量(纬度位置或太阳辐射)。(2)分异规律——沿纬线(东西方向)呈带状分布,沿经线(南北方向)更替。(3)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教材119页2.(1)问题)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带冰原带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温带落叶阔林带温带荒漠带(1)分异基础——水分(海陆位置)。(2)分异规律——沿经线(南北方向)呈带状分布,沿纬线(东西方向)更替。(3)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温带草原带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北纬40º纬线向东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教材119页)森林草原荒漠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步降低原因: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逐渐减少。地域分异规律分布特征主导因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图示水平分异地域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东西延伸热量
低纬和高纬地区南北更替从沿海到内陆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水分中纬度地区P118页活动:填表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024/11/1923
(2023年6月浙江高考卷)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A.① B.② C.③ D.④2024/11/1924【答案】1.B2.C【解析】【第1题详解】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①④⑤正确;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详解】图中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显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据所学可知,澳大利亚形成半环形气候类型分布形态,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其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因此,路线路③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路线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观,路线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旅游安全的内容:(1)交通安全;(2)在旅游地的安全问题(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包括在旅游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2024/11/1925(2023∙山东高考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列小题。3.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4.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答案】3.B4.B【解析】【第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详解】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误;因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故选B。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基础(主导因素)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安全追溯消费者信任反馈建立
- 专业基础-房地产经纪人《专业基础》真题汇编3
- 农场半年度工作汇报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十三)有答案
- 二零二五版共有产权房转让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智能大棚土地承包合作协议范本3篇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英语专业前沿课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公共安全防范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食品包装设计及委托加工合同
- 苏教版初一英语试卷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春季餐饮营销策划
- 企业会计机构的职责(2篇)
- 《疥疮的防治及治疗》课件
- Unit4 What can you do Part B read and write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5年MEMS传感器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线控底盘技术》2024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设计)
-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
- 仓库仓储安全管理培训课件模板
- 风力发电场运行维护手册
- 河道旅游开发合同
- 情人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