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视域下语文教学文化渗透的策略_第1页
爱国主义视域下语文教学文化渗透的策略_第2页
爱国主义视域下语文教学文化渗透的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渗透教育指的是将文化知识融入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爱国主义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支持的态度和忠诚热爱的情怀。教师很难用直接灌输的方法让学生吸收、接纳爱国主义情怀,但可以用文化渗透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诗词时树立民族振兴的理想,在品鉴人物时体味忧国忧民的情思,在随文练笔中写出英勇无畏的气概,在学科融合类活动中感受建功立业的信念,在社会实践类活动中激发无私奉献的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师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强行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可以采用渗透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解读诗词、品鉴人物、随文练笔等教学环节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认识什么是爱国情感,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一、研读诗词,树立民族振兴的理想在学生研读诗词时,教师可以让他们找到作品中意味深长的词句,体会主人公希望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和理想。这样既能让学生深挖字词,提升理解能力,又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体验。在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对比意象”“了解生平”“叙述理想”等环节入手,研读该词作。在“对比意象”时,让学生找出作品上下两部分的意象作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如有一名学生发现,上半部分写了“黄花、娥眉”等表现愁苦的意象,且女性倾向比较强,但是后半部分写了“肝胆”等意象,表达民族振兴的理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前后两部分的情感截然不同,并引入“了解生平”环节。在该环节,让学生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解读“八年风味徒思浙”,看看作者的八年婚姻生活有什么不幸,体会“苦将侬、强派作娥眉”的愁苦心情。再结合“俗子胸襟谁识我”一句,说说作者如何加入救国事业,为民族振兴作出了哪些贡献。在学生深入解读字词后,教师安排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将词翻译成白话文,试着叙述作者为民族振兴做了什么,谈谈对自己的启发。在解读文本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学生可以体会真切感人的文字,并思考自己能从该诗词中得到什么启迪,自己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这样便产生渗透教学的效果。二、品鉴人物,体味忧国忧民的情思不少精彩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这些人物,看看能否从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细节描写中感受主人公急国家之所急的心情等。分析《曹刿论战》中曹刿的言行,体会他在国难当头之时的忧国忧民之情。问题1:当鲁国遭受外国入侵时,曹刿为何毫不犹豫就“请见”,乡人阻止他,认为这是“肉食者”考虑的事情,为何曹刿还要坚持前往呢?有一名学生回答,从中能看到曹刿虽然是平民,但是心忧国家,他有着强烈的责任心,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己也要为保卫国家出一份力。问题2:曹刿是制定战略的人,他为何要主动上战场?他不害怕因此而丧命吗?学生进一步体会曹刿的情感,认识到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希望国家结合战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战略,确保国家取得胜利,从中也能看到他对国家的深深担忧之情。问题3:曹刿获胜后,为何还要认真总结,而不及时享受胜利的喜悦呢?学生结合此问题,可以进一步看到曹刿的忧国情思,他担心以后还会有战事,所以希望能总结归纳,给鲁庄公提个醒,让其有所领悟,进而使国家提升战斗力。在品味人物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主人公的言行并非出自偶然,那些看似简单的语言或动作,其实都是他们在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体现了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忧国情思。三、随文练笔,挥洒英勇无畏的气概有一些文学作品展现了勇敢挺身、保家卫国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国难来临的时候不畏强暴、勇敢战斗,为保护国家的安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学生常常会感到情绪激昂,自己也生发出了豪情壮志。教师可以利用此机会,组织他们参与随文练笔活动,试着写出英勇无畏的气概。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时,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解读一下“天子之怒”和“布衣之怒”谁更可怕。思考唐雎为何将“布衣之怒”分成“庸夫之怒”和“士之怒”这两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士之怒”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举动是什么。还可以思考唐雎只是讲述了什么是“怒”,做出了“挺剑而起”的动作,并没有特别可怕的地方,为何会让秦王害怕,“长跪而谢之”。随后教师提供两个选项,让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后,选择一个选项,创作一篇短文。选项1:从专诸、聂政、要离这三个人中选择一位,写写他们的事迹,展现“士之怒”的英勇气概。选项2:唐雎在解释“士之怒”并威胁秦王的时候害怕吗?试着写写他的心理活动。这两个选项让学生分别从动作、心理描写入手,尝试写出勇者的气概。随文练笔的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让他们不仅提升写作水平,而且激发豪情。四、学科融合,坚定建功立业的信念学科融合是一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将语文和历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这有助于學生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建功立业的信念。在赏析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教师可分三步走,融入历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坚定信念。第一步,先从典故入手,搜索史料,看看其中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是否实现了建功立业的人生目标。如结合“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学生可以了解三国历史,了解孙权少年得志的人生经历。第二步,引入史料,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人生,想一想他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学生可以发现,辛弃疾也是一个英雄,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此后却仕途不顺,一生力主抗金却无法让国家统一。教师让学生对照辛弃疾和孙权的人生,看到辛弃疾的悲哀。此时再提出问题:“辛弃疾放弃建功立业的理想了吗?”并进行第三步,了解宋朝历史。学生发现,当时执政者屈辱求和,和辛弃疾意见不统一,导致辛弃疾屡次被贬,他却坚持不懈,从未放弃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信念。结合历史学科,学生可以融入恢弘浩大的历史情境中,更真实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并深挖下去,体会他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五、社会实践,激励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访劳模、学劳模,不仅感受劳模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在实践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激发社会责任感。在《邓稼先》一课中,学生感受到了邓稼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访劳模、学劳模”活动,找到自己身边的劳模,通过采访调查,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体验其工作,感受其艰辛,最后整合各种资料,写一篇报告文学。如有一名学生访问了优秀快递员,发现快递员的工作十分辛苦,不仅很耗费体力,还有可能遭到客户的埋怨。该生在文章中记叙了该快递员的一日生活,却没有深挖下去,分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源于何处。教师可以向该生提出这一点,鼓励他尝试和快递员谈心,问问他为何选择这个工作,是否有过“跳槽”的念头,为何最后坚持了下来。这使得学生获取了更多资料,他调整了文章内容,描述了快递员的内心活动:“虽然他也想过放弃,但是他觉得总要有人付出,做这些艰苦的工作,如果自己辞职了,那么分摊给同事们的工作可能更多。就是这样质朴的念头,让他一直坚持了下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要学习先辈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美好品质,将这种美好的时代精神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