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湖评价导则_第1页
幸福河湖评价导则_第2页
幸福河湖评价导则_第3页
幸福河湖评价导则_第4页
幸福河湖评价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幸福河湖评价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评价内容、总体要求、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省级幸福河湖的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文件。GB50201防洪标准GB3838SL219SL39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监测规范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T503SL/T793DB14/67水利单位管理体系要求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T2822-2023幸福河湖建设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幸福河湖能够维持自身健康,支撑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现人水和谐,让流域内人民具有高度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河湖。[来源:DB14/T2822-2023幸福河湖建设导则,3.1]河湖幸福指数河湖在保持自身健康的状态下,能够满足人类合理的需求或提供服务的能力及提升公众幸福体验水平的指数。河湖健康河湖自然生态状况良好,且具有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功能。自然生态状况包括河湖物理、化学和生物状况,用完整性表述良好状况;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指河湖不仅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状况,而且具有可持续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来源:SL/T793—2020,3.1]2水安全免除不可接受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和水灾害风险状态。[来源:SL/T503—2016,3.1]水土保持率评价区域水土保持状况良好的面积与区域面积的比值。水文化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形成的文化形态,包括物质水文化、制度水文化和精神水文化。[来源:DB14/T2822-2023幸福河湖建设导则,3.2]4评价内容4.1评价单元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的河湖管理范围及其相关区域。湖泊、水库按整体进行评价。4.2评价内容为水安澜、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水管护。5总体要求5.1评价原则幸福河湖评价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实效、突出特色、量化可行、动态修订的原则。5.2基本规定5.2.1幸福河湖评价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22项。5.2.2评价指标分为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根据河湖实际,在备选指标中确定合理缺项指标,并说明原因。5.2.3应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复核。当资料不满足评价技术要求时,应通过专项调查或专项监测予以补充。5.2.4权重设置的原则1)一级指标权重不予调整;2)二级指标权重一级指标范围内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必选指标的权重高于备选指标的权重。6评价指标6.1指标构成6.1.1一级指标: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绿色水经济、科学水管理以及公众满意。6.1.2二级指标:共22项具体指标,详见表1。6.2指标权重各指标权重参考值应执行表1规定。表1幸福河湖评价指标构成及权重31(水安澜)防洪安全达标率*防洪安全达标率*2河道畅通性*湖泊连通指数*3水工程安全运行情况*水工程安全运行情况*4(水资源)5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6(水环境)水质优良达标率*水质优良达标率*7规范化建设率*规范化建设率*8*率*9岸线植被覆盖率*岸线植被覆盖率*(水生态)生态流量保障率*生态水位满足程度*水土保持率*水土保持率*况况(水文化)水文化载体建设*水文化载体建设*水文化宣传教育*水文化宣传教育*(水经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管理)河湖长制落实*河湖长制落实*公众满意度*17评价方法7.1收集基础资料评价采用的资料包括基础数据和专题调研数据。基础数据以县(市、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公文、公报、统计资料为主,调查、监测数据的获取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程要求,监测数据一般采用最近一个完整统计年度,覆盖不同水期的数据。专题调4查数据,包括:应用遥感和无人机航拍技术采集河岸带、亲水平台等数据:组织专家团队采集浮游植物密度数据:通过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采集公众满意度调查数据。7.2评价指标、赋分细则7.2.1评价指标监测和数据来源见附录A。7.2.2评价指标与赋分细则按照附录B。7.2.3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见附录C。7.3幸福河湖评价计算幸福河湖评价得分可按照公式(1)-(2)进行计算:式中:N—幸福河湖评价得分;(1)(2)Fi—第i个一级指标得分,i是一级指标下标,从1~8,分别表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水管理、公众满意度;wf—第i个一级指标权重;—第i个一级指标中第j个二级指标得分,j是二级指标下标,从1到N,N最大为4;—第i个一级指标中第j个二级指标权重。7.4编制评价报告7.4.1报告编写大纲1)评价河湖概况。简介描述河湖水系、水文气象、地理地貌及经济社会状况,分析水安澜、水生态、水宜居、水智慧、水文化、水发展、公众满意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幸福河湖评价方案。介绍评价工作过程;说明选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说明各评价指标数据来源;分析各评价指标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可靠性与客观性。3)评价结果。按照规定的评价方法与标准,逐一说明各指标的计算过程与赋分结果,最终计算河湖幸福评价得分,提出评价结论。4)结论与建议。根据评价结果,综合提出幸福河湖评价结论,并说明幸福河湖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及亮点工作。7.4.2附件及图、表要求1)调查评价照片;2)其他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评价过程中使用的全部资料。7.4.3应附以下部分或全部专题图:51)河湖水系、行政区划、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区区划、重要水工程及蓄滞洪区布置、湿地分布、水文化遗产、水景观分布等图件;2)水文、水质站位置图;3)水生态与水环境监测点位、监测断面及样方分布图等。6附录A评价指标监测和数据来源1(水安澜)234(水资源)56(水环境)789(水生态)(水文化)量(水经济)(水管理)7附录B评价指标与赋分细则B.1防洪安全达标率B.1.1河流防洪安全达标率。达到防洪标准的河段长度占评价河段总长度的比例。FDR1-X100%式中:FDRI—河流防洪安全达标率(%);RDA—达到防洪标准的河段长度(mRD—河段总长度(mB.1.2湖泊(水库)防洪达标率。达到防洪标准岸线长度占评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按照公式(B.2)计算:式中:FDLI—湖泊(水库)防洪达标率(%);LDA—湖泊(水库)达到防洪标准岸线长度(mLD—评价岸线总长度(mB.1.3河流及湖泊(水库)防洪达标率对照表B.1进行线性内插赋分。表B.1防洪安全达标率赋分标准表防洪达标率(%)≥95≤75赋分0B.2河流畅通性/湖泊连通指数B.2.1河流畅通性是根据单位河长内影响河流连通性的建筑物或设施(围堰、土坝、阻水片林、高杆作物等)数量进行评价,有生态流量或生态水量保障,有过鱼设施且能正常运行的不在统计范围内。赋分标准见表B.2。表B.2河流纵向连通指数赋分标准表801≥1.2赋分0B.2.2湖泊连通指数根据环湖主要入湖河流和出湖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流畅通程度评价。a)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此项指标可从河湖健康评价结果中取值。Ns(B.3)(B.3)åQn@式中:CIS—湖泊连通指数赋分;Ns—环湖主要河流数量(条);CISn—评价年第n条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Qn—评价年第n条河流实测的出(入)湖泊水量(万m3/年)。注:环湖河流连通性确定CISn时,根据评价年该主要环湖河流的闸坝建设及调控状况(按断流阻隔月数计,对于自然月不是所有天数都处于阻隔状态的情况,可将阻隔天数折算为以月为单位后进行统计)、该主要环湖河流评价年出(入)湖水量与出(入)湖河流多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的比例,分别确定顺畅状况,取其中的最差状况采用线性内插法确定每条环湖河流连通性。计算得出单条入湖河流的连通性指数CISn后,以评价年份该河流出(入)湖泊年径流量占所有河流出(入)湖泊年径流总量为权重,计算整个湖泊的连通指数。b)每条环湖河流连通状况,对照表B.3进行赋分。表B.3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对照表连通性阻隔时间(月)年入湖水量占入湖河流多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比例(%)赋分顺畅0较顺畅1阻隔2严重阻隔4完全阻隔00B.3水工程安全运行情况B.3.1涉河水工程无病险的、按规定完成安全鉴定(评价)的,得60分;有病险的、未按规定完成安全鉴定(评价)的,存在一处扣10分。B.3.2防汛机制体制健全(责任人落实到位、应急预案编制科学可行,应急物资完备、重点9),B.4供水水量保证程度B.4.1有供水任务的河流或湖库,供水水量保证程度等于一年内河湖达到供水任务的天数占年内需供水总天数的百分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B.4)式中:Rgs—供水保证率(%);D0—达到供水任务的天数(d);Dn—一年内需供水总天数(d)。B.4.2供水水量保证程度对照表B.4进行线性差值赋分。表B.4供水保证率赋分对照表供水水量保证程度(%)赋分B.5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B.5.1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符合年度目标,得50分;不符合年度目标的,得0分。B.5.2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省级以上验收,得50分;未通过验收,得0分。B.6水质优良达标率B.6.1有考核断面的,以评价月为截止点,统计国家、省、市级水质考核断面连续12个月水质达标情况。B.6.2无考核断面的组织自行监测,水样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及监测数据的处理应遵循《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相关规定,水质评价应遵循《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6.3水质原则上不低于汇入河湖或下游临近考核断面的水质要求,根据监测断面连续12个月水质达标情况,对照表B.5进行线性内插赋分。表B.5水质优良达标率赋分对照表连续达标月份少于6个月赋分0B.7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10B.7.1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是指已完成规范化建设的入河湖排污口数量和入河湖排污口总数的比例。B.7.2日排放量>300m3或年排放量>10万m3的未规范化建设的及非法设置的排污口,该项B.7.3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B.5)式中:RG—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Ni—完成规范化建设的入河排污口数量(个N—入河湖排污口总数(个)。B.7.4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赋分标准见表B.6。表B.6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评价赋分标准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赋分B.8“四乱”问题整治完成率B.8.1评价年内“四乱”问题整治完成率为问题整治完成数占问题总数的比例。B.8.2“四乱”问题整治完成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式中:(B.6)Rr—“四乱”问题整治完成率(%);Nr—问题整治完成数(个Nw—问题总数(个)。B.8.3“四乱”问题整治完成率对照表B.7进行线性差值赋分。表B.7“四乱”问题整治完成率赋分对照表“四乱”问题整治完成率(%)赋分11B.9岸线植被覆盖率根据调查所得到的岸线植被覆盖率进行赋分,赋分标准建表B.8,赋分采用区间线性插值法。表B.8岸线植被覆盖率赋表岸线植被覆盖率(%)说明赋分覆盖度极高覆盖度高覆盖度一般植被稀疏0无植被0B.10城乡居民亲水指数计算评价河流流经城镇等人口相对密集河段具有居民亲水戏水设施的数量与质量满足居民需求的程度。应按照表B.9赋分。表B.9城乡居民亲水指数赋分标准表亲水设施得分总体特征描述是否修建了亲水设施亲水设施数量是否足够亲水设施质量如何相关特征参考说明有没有(40分):是否修建了相关的亲水设施,该类型亲水设施要求至少能够较为安全、便捷地观赏河湖风景。够不够(20分):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平均每公里河湖岸线长度上亲水设施数量,≥2处得20分,1处得10分,没有不得分。好不好(40分):亲水设施的亲水性质量较好,得20分。亲水设施不仅使居民可以安全观赏河湖风景,还可较为便捷到河边嬉戏。亲水设施的管护较好,得10分。亲水设施卫生、整洁、安全,整体环境优良。亲水设施安全性较好,得10分。亲水设施具有明显的安全指示引导牌等,下河戏水处配备安全引导员和救生圈等应急装备,保证居民亲水过程的安全性。12(注:水运码头不列入亲水、近水设施。)B.11生态流量保障率B.11.1已批复生态水量保障实施方案的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值可直接采用批复成果,采用生态流量达标天数比例或全年生态水量与生态水量目标占比计算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率。EF-器X100或EV-告X100(B.7)式中:EF—生态流量保障率(%);CD—评价年生态流量达标天数(dTD—评价年总天数(的);EV—生态水量保障率评分;EWV—评价年全年生态水量(万m3B.11.2未批复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值的河湖,可计算6~9月及10~5月最小日均流量占相应时段多年日均流量的百分比,生态流量保障率赋分标准见表B.10,最终赋分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取二者的最低赋分值为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率赋分。表B.10生态流量(水量)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305赋分0(6~9月)最小日均流量占比/%≥50赋分0B.11.3湖泊最低生态水位宜选择规划或管理文件确定的限值,或采用天然水位资料法、湖泊形态法、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等确定。计算湖泊逐日水位满足生态水位的百分比,指标计算结果数即是对照的评分。按表B.11进行线性内插赋分。此项指标可从河湖健康评价结果中取值。表B.11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对照表湖泊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年内日均水位均高于最低生态水位13日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但3天滑动平均水位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3天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但7天滑动平均水位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7天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60天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0B.11.4水库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采用水库距离评价年的下泄生态基流满足天数占评价年总天数的百分比表示,按公式B8计算。赋分标准见表B.12,赋分采用区间线性插值法。式中:(B.8)EBFI--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Dm----评价年水库下泄生态基流满足天数(dD----评价年总天数(d)。表B.12水库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赋分标准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赋分0B.12.1计算区域水土保持率现状值与水土保持率目标值的比,指标计算结果数值即为评分值。区域水土保持率现状值与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均以水土保持部门规划、公报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为准,对于跨区河流,在评价整条河流所在流域水土保持率指标时,以河流流域所在不同区域的面积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B.9)(B.10)式中:SWQ—水土保持率指标赋分;SQ—评价年内区域水土保持率(%);14SW—区域水土保持率目标(%);TSWQ—整条河流水土保持率指标得分;n—河流跨区域个数;AW—河流流域占区域的面积比例(%)。B.12.2水土保持率赋分标准见表表B.13水土保持率赋分标准水土保持率完成上级下达的水土保持任务,且水土保持率达到上级确定的流域目标值或所在市级行政区平均值完成上级下达的水土保持任务,但水土保持率低于上级确定的流域目标值或所在市级行政区平均值未完成上级下达的水土保持任务赋分B.13鱼类及水生植物群落状况B.13.1调查对象包括鱼类保有指数;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等大型水生植物。评价现状鱼类种数与历史参考点鱼类种数的差异状况,按照公式(B.11)计算,赋分标准见表B.14。对于无法获取历史鱼类监测数据的评价区域,可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调查鱼类种数不包括外来鱼种。鱼类调查取样监测可按SL167等鱼类调查技术标准确定。此项指标可从河湖健康评价结果中取值。FOE1-器X100%(B.11)式中:FOEI——鱼类保有指数(%);FO——评价河湖调查获得的鱼类种类数量(剔除外来物种种)FE——1980s以前评价河湖的鱼类种类数量(种)。表B.14鱼类保有指数赋分标准表鱼类保有指数(%)0赋分015评价河道每5-10km选取1个评价断面,对断面区域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外来物种入侵状况进行调查,结合现场验证,按照丰富、较丰富、一般、较少、无5个等级分析水生植物群落状况,对照B.15进行赋分。B.13.4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时,扣10分。此项指标可从河湖健康评价结果中取值。表B.15水生植物群落状况赋分对照表水生植物群落状况指标描述分值丰富水生植物种类很多,配置合理,植株密闭较丰富水生植物种类多,配置较合理,植株数量多一般水生植物种类尚多,植株数量不多且散布较少水生植物种类单一,植株数量很少且稀疏无难以观测到水生植物B.14水文化遗产保护B.14.1以县域为单元内水利及涉水遗产本体得到保护和传承情况。水文化遗产包括具有水文化特征古闸、古堤、古桥、古堰、古碑刻、古栈道、古渡口、古灌排工程等古迹,古籍、雕塑等文化作品以及历史名人、传说、民俗、治水事迹等其他水文化遗存。计算公式:式中:(B.12)P——水文化遗产保护率(%);Npr——区域内保护完好的水文化遗产数量(个Ntr——区域内水文化遗产总数(个)。B.14.2水文化遗产保护赋分标准应按表B.16赋分。表B.16水文化遗产保护率评分对照表水文化遗产保护率≥90对照得分0B.15水文化载体建设评价水文化展览展示体系建设情况。河湖流域范围内各级水利风景区、水土保持科技示16范园、节水示范基地的数量,以及评价河湖水情教育基地、水文化长廊、水文化展示馆、湿地公园等文化载体建设的数量。1)数量折算公式=其他类+省级×2+国家级×3。B.16水文化宣传教育评价本年度水文化宣传、教育、科普等情况,包括出版水文化相关刊物、专著、科普读物,制作水文化主题宣传视频,举办传统水文化主题活动,生产水文化创意产品,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对河湖水文化进行宣传报道等。B.17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B.17.1实现河湖生态产品价值的(例如培育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康养服务、生态渔业等新业态,扶持“河湖+”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和项目得40分;B.17.3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经验的,得40B.1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评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水平情况,应按照表B.17进行赋分。表B.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赋分标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河湖流经的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河湖流经区域共同的上一级行政区域平均水平河湖流经的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河湖流经区域共同的上一级行政区域平均水平持平河湖流经的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河湖流经区域共同的上一级行政区域平均水平赋分B.19河湖长制落实情况B.19.1河湖长组织体系健全、及时完成河湖长调整信息公示、河湖长巡河频次达标、按要B.19.2完成滚动编制“一河(湖)一策”,得20分;未编制的得0分。B.19.3完成河湖健康评价及档案建立,得40分;未完成的得0分。按照河湖日常管护体系建设情况,对照表B.18进行赋分。表B.18日常管护赋分对照表河湖日常管护体系建设赋分17实行物业化管护,落实管护经费建立巡河员、护河员队伍,出台并落实相关管理制度,落实管护经费。有基本管护措施。无日常管护措施0B.21河湖智慧管理B.21.1河湖智能化管理能力满分50分,具有“四预”、巡河管理、智能识别、问题预警、B.21.2河湖信息化功能建设满分50分;已开展涉河湖划界、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水位流量、水质监测等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功能,每有1项得10分。B.22.1评价公众对幸福河湖的满意程度,采用公众调查方法评估,调查表格见附录C。B.22.2公众满意度调查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包括河湖沿线相关单位和群众等,调查份数不少B.22.3公众满意度指标值应按照公式(B.13)进行计算:(B.13)式中:PSI──公众满意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