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新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投降书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节选自朱启平《落日》,有删改)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节选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投降签字前的宏大的场景描写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欢乐喜悦的气氛,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B.材料一节选自《落日》,文章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另一方面日落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C.材料二中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毛泽东在文中极力赞扬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气概。D.《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从标题形式到民族感情都有紧密的关联,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感。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像是作者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B.材料一除了顺叙外,还用了插叙,如“九·一八”和“一九三三”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C.材料二题目《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表面是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实则隐寓美帝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D.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题目和文章开头的照应。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日本广岛长崎。4.从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色。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特点,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请结合材料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非攻鲁迅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他觉得脚底上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地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大汉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地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地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地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地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地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地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地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地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材料二: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材料三:《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B.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C.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D.“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8.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9.对待材料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材料一:僖公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偏战者日尔,此其言朔何?《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何正尔?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节选自《春秋公羊传》)材料二:“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以不辨。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紾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闻之A也B君子不厄C人D吾虽丧E国之馀F寡人G不忍H行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巳朔,属于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法,表示己巳日初一,与《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纪日方法相同。B.微,文中指卑贱,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意思不同。C.之,文中指去、到,与《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之”意思相同。D.禽,文中同“擒”,指捕捉,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今恩足以及禽兽”的“禽”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春秋》记载宋国与楚国的泓水之战时与通常记载战争的方式不同,用词详尽不怕繁琐,必有用意。B.宋襄公不愿意利用敌人的困境来取得胜利而两次拒绝属下的提议,这种态度得到了材料一作者的高度赞扬。C.材料二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泓水之战记得最为严谨全面,但苏轼觉得这个记载并不合理,需要加以辨明。D.材料二认为,一个能扭伤兄弟的手臂夺取食物的人不可能对着饭食忍饥挨饿,同样,宋襄公对老弱病残也不会心存仁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2)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14.苏轼是如何辨明宋襄公的为人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①韩淲(1159-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15.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即借用,也是应景,对句使人物出场,前两句写出了快到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B.颔联用语含蓄、抒情委婉,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C.颈联故作平淡之语,以与上联形成跌宕,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D.尾联以景结情,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此刻的诗人,面对“断肠”的秋光,联想到“今古骚人”的共同命运,情感似江水翻腾,如波涛激越。16.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否矛盾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将进酒》中,“,”两句以曹植为例,并化用其《名都篇》中的句子,既是对前文“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呼应,又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之情。(2)孔子认为君子的修行应无处不在,“”表明君子要主动接近“道”,并以此匡正自己,而“”则表明看见不好的言行要及时反思。(3)《论语》中认为说话行文应当“文质彬彬”,即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机结合,而《老子》中“,”两句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相对于世俗生活而言,诗是圣洁而温婉的。一旦命运将人们抛进阴森黯淡的沟壑中,也许只有诗才能引导人们走出狭小阴沉的天地,引领人们步入骄子阵营和强者行列。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希望的期许,正是诗的力量和诗的①。诗,坚定地挺立在时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观测和记录着社会的风霜雨雪,审视和铭刻着时代的阴晴圆缺。诗,坚毅地守护和捍卫着人类良知和社会正义,当其他社会行为都②之时,诗可能就是良知堡垒里的最后一名士兵,就是正义阵地上最顽强的一名战士。正是因为有了诗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情味,人才能成为更加健全更加自由的人!在物欲③的今天,唯有诗才能抵御人心的畸变与冷漠,才能抗拒精神的异化与堕落,也唯有诗能够愈合工业文明引发的心理溃疡,使生命始终处于一种强健状态。换言之,只有诗意激扬诗绪饱满的民族,才更加富有创造活力和创新动能。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诗,坚定地立在时代前沿和生活高地,观测和记录着社会的种种艰难,审视和铭刻着时代的种种变化”相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21.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然才是最神奇的灵感宝库。 B.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C.有些事不要强求,应该顺其自然。 D.他是第一次上台演出,不过,演得还挺自然的。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破折号和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互换不妥。请结合朗读要求和上下文内容简要分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庄子在《庄子·达生》中说:“知忘是非,心之适也。”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失眠症”引起的遗忘会让人们最终“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对于“遗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2.D3.C4.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如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举例论证:如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引用论证: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如口语“快要完蛋了”“很好,很好”表达对美国阴谋破产的欢欣之情,通俗易懂;如“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美国的失败,司徒雷登的悻悻之态。5.①真实性:记录精确的签约时间,仪式前的场面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②文学性:“灰云四罩,海风轻拂”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战舰上庄严氛围;细节描写“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传递胜利的欢悦;“黑影簇簇,蔽空而来”的场面描写渲染空军的阵势;③评论性:对“九·一八”事件的评论,评论了日本侵略者的结局是罪有应得;结尾处的相关评论表达了胜利来之不易,启发我们应不往前耻,珍惜和平,团结奋进。6.B7.D8.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①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②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9.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时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尴尬经历。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主旨。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10.BDF11.D12.C13.(1)所以君子们高度赞扬宋襄公不攻击不成列军队的行为,(认为他)面临重大事件也不忘大礼,(他们)认为即便是周文王(亲自指挥)的战争,也不过如此。(2)然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14.①首先引用《春秋》的记载,分析宋襄公的罪过,并质疑《公羊传》的评价;②然后直接指出宋襄公并非真正行仁义之人,而是盗仁者之名;③接着引述齐宣王舍牛的故事,并将其与宋襄公杀害鄫子的行为进行对比,揭示宋襄公的残忍性、虚伪性和矛盾性。15.B16.不矛盾。①壮心:诗人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②断肠: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一腔悲愁油然而生。③曾经入仕后又归隐,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诗人才三十多岁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出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17.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就有道而正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信言不美美言不信18.①功效

②偃旗息鼔

③甚嚣尘上19.正是因为有了诗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情味。正是因为有了诗的存在,人才能成为更加健全更加自由的人!20.①原句将“立”分解为“挺立”和“矗立”,分别与“前沿”和“高地”搭配,用词更精准,表意更明确,表达更形象。②原句“挺立在时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构成对仗句,整句的表达节奏鲜明,语势加强,表达更有力度。③原句“社会的风霜雨雪”“时代的阴晴圆缺”,运用了比喻(缩喻)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更富于语言的美感。21.B22.①破折号后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朗读需要读出。“一点光,一点热”上承前文,对“恩泽”进行解释;下引后文,对光和热的作用进行分析。如果放到括号内,则前后文脱节。②括号里的解释说明只是解释而非正文,朗读不必读出。“听见一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